-
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6)和观察组( 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入院时、手术1周后,护理人员进行院内调查,发放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社会心理适应情况以及病耻感。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社会适应、病耻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OAI-20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有重要意义,可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及改善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综合医院员工培训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是提升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建立员工培训大学,搭建一体化培训管理平台,探索对全体员工分层分类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以医院发展目标及服务宗旨为导向,设置专业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各专业按照员工层级设置课程内容和学分要求,并根据需求和培训效果动态调整课程设置。该培训模式保证了院内培训的有效落实,员工学分合格率由2012年的29.31%提升至2020年的85.37%;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及实用性;拓宽了培训资源,打破了培训的时空限制,消除了工学矛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内丙型肝炎诊治现状对院内消除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医院内丙型肝炎筛查及诊治现状,分析医院内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影响因素,以期达到院内丙型肝炎消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患者抗-HCV、HCV RN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以及不同科室抗-HCV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将抗-HCV阳性患者与HCV RNA阳性患者以"姓名"和"出生日期"进行重复项比对后,将数据分为三类:即抗-HCV阳性未行HCV RNA检测者、HCV RNA单次检测阳性者、HCV RNA多次检测仍阳性者。对以上三类患者行电话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析院内丙型肝炎诊治现状,研究医院内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 χ2检验。 结果:抗-HCV阳性检测率1.34%(899/66 866),其中男性、40岁及以上、居住于城市的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40岁以下及居住于农村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5.178、264.11、36、351, P < 0.05);病例来源于门诊90例(10.02%),住院部809例(89.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002, P > 0.05)。抗-HCV阳性患者总数量分别为消化内科196例(22.0%),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5例(8.3%),神经内科74例(8.2%),骨科63例(7.0%),内分泌科55例(6.1%),不同科室间其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 = 271.585, P < 0.05)。随访480例患者中,失访者215例(44.79%),其中电话为空号者84例(39.07%);未治疗者77例(16.04%),其中不知晓病情者15例(19.48%);已诊断未重视患者46例(59.74%),已诊断未服药患者16例(20.78%);服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60例,其中服用同类药物29例(48.33%)。 结论:深入非专科进行丙型肝炎诊治宣教与及时常态化随访患者,是医院内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关键因素,是制定简便、易行、可持续模式的重要环节,以此提升院内丙型肝炎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在实现"2030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战略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内丙型肝炎筛查和转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发现和治疗潜在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已成为我国消除丙型肝炎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医院内开展抗-HCV筛查率较高,但是丙型肝炎的漏诊率高,就诊率低。在医院内建立和实施丙型肝炎筛查和转诊路径,通过医院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确诊率、转诊率和治疗率。现就近年来医院内丙型肝炎筛查和转诊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约发生2 000万例HEV感染,其中约有330万例戊型肝炎,7万例与HEV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过去10年,我们对戊型肝炎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仍有大部分HEV感染者,尤其是重症及慢性戊型肝炎患者被漏诊或误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并基于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诊断和治疗HEV的主要场所这一事实,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CCSHE)、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制订了该共识,希望促进医疗机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有效筛查和诊断HEV感染人群;帮助戊型肝炎患者及时会诊和转诊,优化患者随访及复诊管理流程,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非感染、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戊型肝炎的认知,以便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及时发现HEV感染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约发生2 000万例HEV感染,其中约有330万例戊型肝炎,7万例与HEV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过去10年,我们对戊型肝炎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仍有大部分HEV感染者,尤其是重症及慢性戊型肝炎患者被漏诊或误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并基于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诊断和治疗HEV感染的主要场所这一事实,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CCSHE)、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制订了该共识,希望促进医疗机构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有效筛查和诊断HEV感染人群;帮助戊型肝炎患者及时会诊和转诊,优化患者随访及复诊管理流程,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非感染、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戊型肝炎的认知,以便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及时发现HEV感染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后勤保障应对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公立医院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以诊治患者为第一要务。为了保障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作者所在的医院采取了"后勤保障新模式3+1"的总体应对策略,即改造隔离病房物理隔断等设施准备,统一管理和调配防护物资;优化后勤服务工作流程,严格医疗废弃物管理及环境消毒隔离,优化院内配餐服务,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加强人员培训,消除一线员工心理恐慌,稳定后勤保障队伍。同时,接管医院入口筛查工作,严格入口人员管理,最大程度实现医院内后勤保障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知护理在免疫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深入分析在免疫肿瘤治疗进展期中应用预知护理方式进行非小细胞癌(NSCLC)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免疫功能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可以给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全面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研究,总数为100例,按照实验的标准和要求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通过应用预知护理措施进行患者护理,在护理工作开展的前后要进行静脉血液测定T淋巴细胞的具体状况,然后使用医院内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综合情况评估,了解患者的生命质量、心理状态、主观感受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不同护理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结果:护理前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进行全面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CD3 +、CD4 +和CD4 +/CD8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158、1.954、2.347,均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 t=3.887、5.362,均 P<0.01)。此外,经过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生命质量比较高、自我管理效能比较好( P<0.05)。 结论:免疫肿瘤治疗NSCLC患者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预知护理的方法,可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身体质量得以快速恢复,从而可以提升生命质量,让患者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约有1 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但是,我国仍有大约70%以上的HCV感染者并没有被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以及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发现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场所,我们制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希望促进医疗机构管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加强医疗机构对检出抗-HCV阳性就诊者的咨询和转诊,促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自助终端设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防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降低医院自助终端设备的网络安全风险,增强医院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医疗数据安全.方法 以河南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梳理自助终端设备类型和功能,分析其网络安全风险,参照通用漏洞评分标准(CVSS3.0)进行量化评估,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暂无风险4类,从人员、技术、物理3个层面进行安全整改和加固,消除院内自助终端设备的中、高风险.结果 完成了一院四区内948台自助终端设备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安全整改和加固,中、高风险自助终端设备数量由692台降为0台,对整改前后存在安全风险的自助终端设备数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助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整改加固,有利于提升医院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