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了解重庆市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重庆市0~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全面分析托育需求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 11 727个0~3岁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占53.4%,已入托月龄主要在24~36月龄,生均月托育费用为2 351.8元,主要在民办托育机构;未入托家庭的托育需求表现为入托月龄在24~36月龄,可接受月托育费用均值为1 607.4元,倾向公办托育机构.多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身份(父亲 OR=0.594,95%CI:0.522~0.676)、年龄(OR=1.012,95%CI:1.002~1.021)、城乡(城市 OR=1.670,95%CI:1.490~1.871)、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下学历OR=0.682,95%CI:0.499~0.931)、职业(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者OR=0.814,95%CI,0.665~0.996)、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 元 OR=0.857,95%CI:0.737~0.995)、家庭共同生活人数(OR=0.915,95%CI:0.874~0.957)、0~3 岁婴幼儿月龄(<24 月龄 OR=0.806,95%CI:0.714~0.908)是重庆市 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托育需求尚未被满足,应呼吁家庭优化父母在育儿照护中的责任分工;政府应加强祖辈照护技能培训,提高家庭照护能力,多途径增加普惠托育供给,降低托育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学员角度的云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云南省全科住培基地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训效果,探索其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云南省全科住培基地的订单定向医学生住培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家全科住培基地,对基地内所有订单定向住培学员共621人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16份,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两样本秩和检验、K-W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云南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效果介于一般(48.29%)与好(45.37%)之间。省级全科住培基地效果比州市级全科住培基地好,多数省级住培学员认为培训效果好(167名,59.64%),而多数州市级住培学员认为培训效果一般(194名,57.91%)。当师资带教水平能满足带教工作时,订单定向住培学员的住培效果评价好(197名,68.17%)。当基地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技能培训时,多数订单定向住培学员认为培训效果好(96名,48.73%)。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地性质、性别、对政策的态度、心理状态、师资带教胜任情况、经费保障制度完善情况、培训计划符合情况、培训过程符合情况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是云南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效果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云南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效果介于一般与好之间,需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地联动作用、完善培训计划、落实执行情况、健全基地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全科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技能实践培训、打造多元化培训活动等方面提高基地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综合医院员工培训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是提升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建立员工培训大学,搭建一体化培训管理平台,探索对全体员工分层分类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以医院发展目标及服务宗旨为导向,设置专业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各专业按照员工层级设置课程内容和学分要求,并根据需求和培训效果动态调整课程设置。该培训模式保证了院内培训的有效落实,员工学分合格率由2012年的29.31%提升至2020年的85.37%;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及实用性;拓宽了培训资源,打破了培训的时空限制,消除了工学矛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实施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深圳市立足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发展实际,聚焦职业化、专业化,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实施路径。该路径包括严格的培训对象遴选程序、分层分类的课程模块设置、培训课程项目化组织实施以及积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其中,课程模块设置为"5+4"体系,包括5个长期定制课程模块加4个短期专题课程模块,前者包括党的建设、政府治理、政策法规、医学人文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后者包括领导力、学科建设、智慧医院以及国际化医疗。深圳市面向全市公立医院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遴选出20名培训对象,于2020年举办首期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班,累计进行336学时的系统培训。学员对长期定制课程5个模块授课内容和师资水平的综合满意度评分排序依次为现代医院管理(9.79分)、政策法规(9.75分)、政府治理(9.74分)、党的建设(9.67分)和医学人文(9.64分),学员积分制考核得分为(107.2±10.9)分。该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国内的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师资能力认知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基地带教老师的调查,分析其对住培制度和师资能力评价标准的认知,以期为探索住培机制和改进住培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通过网络问卷对浙江省住培基地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应用Anaconda1 9.7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统计分析,多组数值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采取 χ2分析,多选类型的项目统计计算中通过二进制化之后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 141份。带教老师对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认同程度普遍较高,相对较低的有定期发表研究论文的能力、引导学员生活的能力和多媒体教材运用能力,占比分别为41.13%,46.23%和47.02%。在"自己最需加强哪项能力"中回答教学统筹安排及管理能力占77.36%;教学能力占83.38%,认为需要加强教学能力的比例受职称( χ2=18.703, P<0.001)和工作年限( χ2=14.471, P=0.006)的影响。带教老师对师资能力评价标准的主观评分中,重要性评分最高的依次为临床能力、医德医风和教学意识,评分依次为(8.91±1.35)分、(8.86±1.52)分和(8.64±1.47)分;而可操作性评分最高的依次为职称、学历和师资培训,评分依次为(8.47±1.80)分、(8.36±1.86)分和(8.19±1.91)分,其结果受调查对象职务、职称、学历和工作年限的影响( P<0.05)。对现有住培激励措施表示较满意或满意的带教老师仅占39.03%和33.37%。 结论:带教老师对师资能力评价标准的认知及师资培训的需求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对现有住培激励措施满意度不高。提示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评价标准,开展分层递进的师资培训和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胰腺外科医师的起步与演变:前5年主刀病例的技术形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大容量中心1名胰腺外科主刀医师的技术起步与成长过程。方法:回顾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单一术者从2015年6月开始独立带组,至2020年12月累积完成的284例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0例,女性144例,年龄[ M(IQR)]61.0(16.8)岁(范围:15~85岁)。术中采用“背靠背”胰管空肠吻合的方式进行断端吻合。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对患者出院后30 d的情况进行随访。分类变量组间差异采用 χ2检验或分层 χ2检验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并分别用LSD检验或Nemenyi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2015年至2020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各年度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100(100)、100(100)、100(0)、100(200)、150(200)ml。胰体尾切除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375)、100(50)、50(65)、50(80)、50(50)、50(100)ml。同一种术式各年度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至2020年各年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5、5.0(2.0)、5.5(0.8)、5.0(1.3)、5.0(3.3)、5.0(1.0)h,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8(0.9)、3.0(1.5)、3.0(0.8)、2.0(1.0)、2.0(1.5)、3.0(2.0)h,其中2018年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短于2015年( P=0.026)和2020年( P=0.041)。2020年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较2019年减少3 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2015年至2020年发生率分别为50.0%、36.8%、31.0%、25.9%、21.1%、14.8%。微创手术有所增加,2015年至2020年间开展的腔镜手术分别为3、6、4、2、0、20例。这5年内,临床相关胰瘘(B级和C级胰瘘)发生率分别为0、4.8%、7.1%、3.4%、4.3%、1.4%,呈总体下降趋势。术后腹腔活动性出血2例,被迫行二次手术,总体再手术率为0.7%;术后30 d内死亡1例,总体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4%。 结论:大容量中心的内部培训,可以保障胰腺外科医师在技术起步阶段的高起点和稳中有进,以保障胰腺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运用"快闪"培训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辨识能力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运用"快闪"培训与传统集中授课两种方法,对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理论知识及辨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德阳市人民医院非内分泌病区443名护士,分为实验组227人与对照组216人;培训前均进行胰岛素知识问卷调查,实验组以"快闪"的形式进行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集中授课的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后对比两组理论及操作成绩,分析常见问题错误率及培训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实验组胰岛素辨识知识问卷得分、胰岛素辨识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在胰岛素分类、起效时间、进餐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培训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非内分泌科护士对胰岛素理论知识及辨识能力较为欠缺,采用"快闪"培训可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理论知识及辨识能力,减少关键环节错误的产生,提高培训满意度,保证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2018至2021年上海某三甲综合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提升住培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该基地2018至2021年参加住培结业考核的556名住院医师数据信息,预测分析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和逻辑回归模型方法,分别分析住院医师基本信息、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培训的各类日常考核成绩及反映专业基地培训质量的专业基地绩效考核分数等方面与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并构建预测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成绩模型。应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二元回归法和逻辑回归法构建模型数据集。结果:2018至2021年该基地共有556人参加住培结业考核,第一站专业理论考站首次合格率为97.48%(542/556),其中双一流学校毕业生一次通过率最高为98.09%(359/366),博士研究生通过率最高为98.59%(140/142),培训两年制的通过率最高为98.34%(297/302)。在住院医师基本信息等分类变量对结业综合考试专业理论考试成绩的影响分析中,使用二元回归法发现专业基地所属级别与住院医师是否通过专业理论的考试有一定相关作用( P<0.05)。在住院医师规培期间的各类日常考核成绩及专业基地绩效考核分数对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具体分数)的逻辑回归分析中,发现年度专业考核理论成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首次理论成绩、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成绩及专业基地绩效考核分数是影响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 P<0.05)。结业考专业理论考核成绩的回归分析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成绩回归系数最高,其共线性统计方差扩大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也是最高,表明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成绩对最终的结业考核专业理论成绩起到较强预测作用。 结论:利用二元回归法及逻辑回归模型可分析专业理论考试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度大小,通过建立的两个住院医师结业考核专业理论考试预测模型,拟预测风险学员。通过贯彻分层递进的理念,增加个性化的辅导等,实现住培信息化管理,智能提前干预,有望进一步提升住培结业考的通过率,最终达到提升住培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分层分类教学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分层分类教学对住院医师在消化内科轮转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轮转的84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级和专业分别对轮转人员进行分组,内科医师55名,非内科医师29名;低年级医师46名,高年级医师38名。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对所有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和考核,住院医师对科室带教进行满意度评分。采用SPSS 21.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笔试、病历书写的成绩和通过率在内科专业和非内科专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内科专业医师技能操作评分较非内科专业医师高,内科专业医师的面试成绩和通过率较非内科专业医师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笔试、面试、病历书写、技能操作考核的成绩和通过率在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级和专业背景住院医师满意度调查结果均为满意。 结论:分层分类教学和考核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消化内科不同专业和年级轮转住院医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住院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广州市痴呆共病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能力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索广州市痴呆共病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能力的潜在剖面,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制定痴呆共病照护相关支持性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定额随机抽样法抽取277 名广州市痴呆共病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照顾胜任力量表进行调查,以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的5 个维度为外显变量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能力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痴呆共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护理能力可以分为"低护理能力-低健康水平型"(11.9%)、"中护理能力-低技能型"(61.7%)、"高护理能力-均匀型"(26.4%)3 个潜在剖面类型.性别(OR=3.007,P=0.025)、职业(OR=0.043,P=0.015)、照顾胜任力(OR=1.222,P=0.033)、每天平均照顾时长(OR=0.915,P<0.001)是家庭照顾者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痴呆共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护理能力可分为3 个剖面类型,应根据家庭照顾者护理能力的剖面特质分类开展教育培训项目,重点关注男性、照护自我效能感较低、痴呆照护技能较弱、刚进入照顾角色的痴呆共病患者的家庭照顾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