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陪伴疗愈计划的家庭-康复团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陪伴疗愈计划的家庭-康复团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济南市优抚医院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疗愈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疗愈组实施基于陪伴疗愈计划的家庭-康复团队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病耻感(Link病耻感量表问卷)、精神障碍程度〔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个人及社会功能障碍程度〔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疗愈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Link病耻感量表问卷、BPRS、PSP、SQL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疗愈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陪伴疗愈计划的家庭-康复团队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降低病耻感,改善其精神障碍、社会障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青年退缩人综合征患者灵性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青年退缩人综合征(SMS)患者的灵性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5—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在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接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热消融治疗的中青年SMS患者14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归纳中青年SMS患者灵性需求并提炼出4个主题,14个亚主题:对疾病的理解与自我接纳(对疾病的归因、疾病不确定感、接纳与疾病共存的状态);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爱与尊重、联系与陪伴、家庭支持、医护支持、病友支持);人生价值与意义感(人生意义与目标、自尊、宗教信仰);自我实现与超越(对病情好转抱有希望、渴望奇迹发生、实现自身价值)。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中青年SMS患者的灵性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对其灵性需求加以满足,提升患者的生命意义感与价值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带病生存,回归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陪伴者计划"的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护技能、心理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陪伴者计划"的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护技能、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陪伴者计划"的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自护技能、心理应激、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总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实验组一般健康状态、生理机能、社交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精神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运用"陪伴者计划"的医院-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干预维持性血液患者后,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护技能,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程无陪伴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无陪伴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腹腔镜手术单间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1例)及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接受家属陪伴模式,观察组接受全程无陪伴模式。入院时、术后当日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体检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住院体验调查中,观察组的生活便利体验低于对照组( P<0.05),其他维度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整体住院满意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更能充分理解病情及治疗计划、可做到及时与负责医生护士交流、出院时充分了解出院后的保健措施及合理使用出院带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程无陪伴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住院体验及整体满意度影响较小,相较普通家属陪伴可以提升医护患交流效果,提高患者对病情及治疗计划的理解,促进出院保健及用药的正确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居家高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的影响因素,为UEX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152例长期带管高龄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UEX发生情况,对可能导致UEX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共发生UEX 36例,发生率为2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嗜睡、完全卧床为UEX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高龄患者UEX发生率较高,主要受意识状态和活动情况影响。管理层面应完善风险评估工具,加强陪伴人员护理风险培训,提高风险认识水平;护理层面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制订个性化的UEX干预策略,加强离院时的健康宣教,进行预见性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UEX的发生率,提升带管生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属、疾病同伴者参与陪伴者计划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家属、疾病同伴者参与陪伴者计划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陪伴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陪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家属、疾病同伴者参与陪伴者计划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癌因性疲乏量表(CRF)、简易应对量表(TCSQ)、自护能力量表(ESCA)及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L)评分变化及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陪伴组CRF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陪伴组TCSQ中积极应对(P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N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陪伴组ESCA评分、FACT-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陪伴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属、疾病同伴者参与陪伴者计划可减轻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应对方式,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晚期癌痛患者主观需求的临终个案管理框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构建基于晚期癌痛患者主观需求的临终个案管理框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终服务补充依据.方法:对2018年11月1日~2019年5月1日52例晚期癌痛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晚期癌痛患者临终护理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以患者及家属行动日记的形式,补充修正并最终构建晚期癌痛患者个案管理框架.将2019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第一阶段52例认为应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不接受临终护理患者16例(30.8%),愿意接受临终照护患者36例(69.2%),在36例中94.4%患者对存在症状改善提出强烈的需求,主要包括:改善疲乏88.9%、食欲缺乏88.9%、睡眠紊乱83.3%,对改善疼痛者仅有28.3%.情感支持及心理疏导患者91.7%、饮食指导88.9%、家属陪伴83.3%、灵性需求或宗教支持55.6%.第二阶段,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患者主观需求的癌痛患者临终个案管理框架,实现了评估、计划、照护、协调与监控为一体的健康照护管理系统,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家庭陪伴者护理计划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家庭陪伴者护理计划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陪伴者护理计划.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负性情绪[采用自我感受负担(SPB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CPS)]、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依从性(采用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SPBS、BDI-Ⅱ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CPS中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SSRS评分、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家庭陪伴者护理计划有利于缓解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将消极应对方式转变为积极应对方式,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终末期癌症患者对优逝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终末期癌症患者对优逝的需求,为制定终末期照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7-10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三甲肿瘤医院住院的14名终末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终末期癌症患者对优逝的需求可提炼出5个主题: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渴望家人的关心与陪伴,了却遗憾、家庭关系和谐,有尊严地离世、不做过度抢救,渴望医护人员的关怀.结论 建议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注重为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评估他们的个体化优逝需求,构建医护患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模式,制定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帮助患者实现生命的优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冠疫情期间晚期乳腺癌患者个体叙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深入了解新冠疫情期间治疗延误出现病情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经历及心理感受,对10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通过叙事讲述的方式收集资料.不能按计划进行治疗、病情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新冠疫情期间不仅面临着出现病情进展不能正常就医的问题,心理状态也很差,因为疫情和病情进展的原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是家人的陪伴和支持给予患者很大的抚慰.在这种特殊时期需要对这部分亟需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从疾病治疗到心理护理,多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