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血者和慢性乙肝患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献血者和慢性乙肝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差异。方法:收集19份献血者OBI样本与19份CHB患者OBI样本,分别设为A组和B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巢式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结果:A组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B组( P<0.05),两组血清学结果无明显差异,B组S基因的"a"决定簇突变率明显高于A组( P<0.05)。 结论:与CHB患者相比,OBI献血者病毒复制水平更低、S基因突变几率更小,血液筛查过程中使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试剂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无偿献血者间歇性检出乙肝病毒DNA的血清学及S区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例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间歇性检出的血清学特征及其S基因测序情况,为正确解释间歇性检出献血者HBVDNA、更好的保证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BV DNA呈间歇性检出的献血者两次献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双试剂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血筛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筛查HBV DNA。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使用巢式PCR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针对两次标本,ELISA双试剂检测HBsAg均为阴性;NAT结果一次为无反应性,一次为反应性(Ct值为40.52);乙肝五项结果显示HBV e抗体(anti-HBe)、HBV核心抗体(anti-HBc)均为阳性;该献血者两次标本经扩增测序均得到相同的S基因序列,分型为HBV基因型C;与S基因同基因型参考序列比对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该献血者存在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且表现为常规血筛核酸检测试剂间歇性检出的情况,极易发生HBV漏检,严重影响输血安全。灵敏度高的血筛检测试剂和方法对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史与免疫学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严重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96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OBI)尚未引起重视。传统观念认为OBI患者肝脏几乎无炎症反应、是“安全的”,但近年研究发现,OBI不仅可以引起肝炎,而且可以引起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病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疾病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正确认识与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就OBI的最新定义、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免疫学、治疗学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殊类型,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阴性,但HBV核酸检测为阳性。本文主要综述了OBI在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传播可能性和检测建议。世界部分国家和国内具有代表性地区献血者OBI的流行率各不相同,分析表明非洲地区献血者OBI流行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献血者OBI流行率高于北方地区。献血者OBI存在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核酸检测和乙肝核心抗体对献血者OBI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当地HBV流行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以期最大限度降低OBI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PCR在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毒载量极低,对输血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时也为临床诊断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检测肝脏和/或血液中的HBV DNA是诊断OBI的有效方法。在HBV DNA检测中,与荧光定量PCR(qPCR)相比,数字PCR(dPCR)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检测平台,是一种用于定量极低水平核酸的可靠方法,在OBI检测中展示出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OBI的常用检测方法以及dPCR的原理和优势,概述了dPCR在OBI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以期dPCR在OBI检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献血者检测和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巢式PCR在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巢式PCR在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检测中的应用,提高输血前血液筛查OBI的检出率。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在解放军济南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经血清学实验与核酸扩增实验共检出HBsAg-、NAT+的献血员37例,记录核酸扩增实验的 Ct值,使用荧光定量PCR对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常规PCR引物与巢式PCR引物,分别使用常规PCR与巢式PCR扩增HBV S基因与preS基因,并对扩增结果进行基因测序。 结果:37例HBsAg-、NAT+献血者中有33例核酸检测Ct值处于灰区范围,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值与核酸检测Ct值呈负相关性;37例HBsAg-、NAT+献血者使用常规PCR无法扩增出条带,改用巢式PCR后,34例可检测到HBV病毒S基因,28例可检测到HBV病毒preS基因;扩增条带经基因测序显示均为HBV基因组序列。结论:HBsAg-、NAT+献血者血浆中HBV病毒载量极低;巢式PCR灵敏度高,可提高HBV病毒preS/S基因的检出率,对于OBI的输血前筛查及后续研究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谱系疾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闪光感10 d,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 d前患者突发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闪光感,无眼红、眼痛,无全身其他不适。既往有膝关节炎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2年,均未规律服药;否认感冒及其他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9、14.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细胞(-)。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点状病灶,右眼后极部及左眼视盘周围黄白色改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双眼黄斑区及中周部多处点片状强AF,右眼视盘及左眼视盘周围大片强AF(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盘、黄斑区以及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外核层、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区反射缺失;左眼黄斑中心旁局部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区结构不清,反射模糊(图1C)。OCT血管成像检查,双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降低,右眼为著(图1D)。视野检查,左眼生理盲点扩大,视野损害;右眼视力差未能检查(图1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早期后极部强荧光,晚期视盘荧光着染,右眼后极部大片荧光素渗漏,中周部视网膜多处片状强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双眼后极部大片强荧光,晚期中周部多处"钱币状"弱荧光灶伴边缘环形荧光素渗漏(图1F~1I)。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斑点试验、甲状腺功能七项、C反应蛋白、风湿三项、自身抗体谱、肿瘤常规均未见异常。PET-CT检查,体部、头部未见恶性病态征象。结合病史及眼部体征诊断:双眼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谱系疾病(AZOOR Complex)。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BI感染中单独抗-HBc+和非单独抗-HBc+献血者S区变异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本市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OBI)感染中单独抗-HBc+和非单独抗-HBc+献血者S区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ELISA与NAT筛查OBI标本,扩增和外送测序,获得单独抗-HBc+20 份及非单独抗-HBc+25 份测序标本.结果 本市献血者OBI检出率为 0.10%(155/161 045),其中,抗-HBc阳性率为 74.19%(115/155);OBI检出率与性别无关,随献血者年龄增高而增高(P<0.05);单独抗-HBc阳性率为 22.58%(35/155),非单独抗-HBc阳性率为51.61%(80/155);45 份OBI测序标本中,B基因型占比为 73.33%(33/45),C型为 20.00%(9/45),单独抗-HBc+组献血者突变位点多于非单独抗-HBc+组,位于MHR上的S114T和V168A变异率有差异(P<0.05).结论 衢州市OBI感染基因型以B型为主,单独抗-HBc+组献血者突变位点高于非单独抗-HBc+组,可能更适合作为血液OBI筛查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数字PCR在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毒载量极低,对输血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时也为临床诊断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检测肝脏和/或血液中的HBV DNA是诊断OBI的有效方法.在HBV DNA检测中,与荧光定量PCR(qPCR)相比,数字PCR(dPCR)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检测平台,是一种用于定量极低水平核酸的可靠方法,在OBI检测中展示出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OBI的常用检测方法以及dPCR的原理和优势,概述了 dPCR在OBI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以期dPCR在OBI检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献血者检测和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非活动期与不确定期的评估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4/27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形式,其管理是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负担.近年,对慢性HBV感染的进一步探索,使得CHB的管理更加精确.欧洲肝病学会提出将CHB自然史分为以下5个阶段:HBeAg阳性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肝炎、HBeAg阴性HBV感染、HBeAg阴性慢性肝炎、HBeAg阴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分期,即不确定期.本文总结了关于e抗原阴性HBV感染的文献和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使用无创性工具(如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和弹性成像)评估HBeAg阴性非活动期与不确定期患者,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