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瘘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下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瘘(RUG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RP治疗的8例RUGF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PRP治疗相关资料如首次治疗时间、首次治疗后住院时间、有无不良事件等。随访至首次治疗后6个月,评估瘘口愈合情况,记录患者体重指数、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等。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 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结果:8例RUGF患者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范围)为58.5岁(27.0~75.0岁),中位病程(范围)为14个月(4~120个月),瘘口最大径为(4.50±2.62) mm,PRP血小板浓缩倍数为(4.02±0.48)倍。首次内镜下PRP注射治疗时间为(21.88±4.52) min,中位首次治疗后住院时间(范围)为2 d(1~2 d),中位治疗总次数(范围)为4次(1~5次)。瘘口愈合时间为(2.57±1.72)个月,7例RUGF患者在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愈合、1例患者瘘口缩小,术中、术后均无不良事件发生。8例RUGF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体重指数,以及健康调查简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20.91±2.15) kg/m 2比(18.67±3.21) kg/m 2、(86.88±13.35)分比(58.13±20.34)分、100分(0~100分)比0分(0~100分)、(83.06±11.74)分比(56.94±28.86)分、(67.88±26.77)分比(31.88±13.08)分、(81.88±13.87)分比(46.25±24.02)分、(76.56±22.60)分比(37.50±26.73)分、100分(0~100分)比0分(0~100分)、(78.00±17.37)分比(51.50±22.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0、-3.87, Z=2.06, t=-3.03、-4.26、-4.73、-6.06, Z=-2.06, t=-4.32; P=0.012、0.006、0.039、0.019、0.004、0.002、0.001、0.039、0.003)。 结论:内镜下注射自体PRP治疗RUGF安全、有效,对较小瘘口(最大径≤6 mm)有明显促进愈合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溃疡腔内隔绝术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溃疡腔内隔绝术治疗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期间邵阳市中心医院实施的22例溃疡腔内隔绝术(14例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出血,8例为球降交界处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中位年龄63.5(42.0~87.0)岁;首次大出血7例,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和(或)大出血者15例。溃疡腔内隔绝术是直视下缝扎止血后,将溃疡隔绝于功能肠腔及腹腔之外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关键步骤是:切开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后,直视下缝扎溃疡止血,在溃疡远端0.5~1.0 cm处于十二指肠腔外进针,完全黏膜下潜行围绕肠管一圈后肠腔外打结,电刀毁损溃疡周围肠黏膜后,于溃疡近端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将溃疡与肠腔及腹腔隔绝。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6.4±18.6)min,术中出血量(42.7±13.6)ml;其中16例一并行逆行性十二指肠造口术+营养性空肠造口术。2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仅1例87岁高龄患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中位随访6(3,6)个月,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均未再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复发、再出血、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瘘等并发症。结论:溃疡腔内隔绝术治疗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止血效果明确、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潜力的手术方式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在急诊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评估内镜吻合夹系统(OTSC)吻合夹止血对急诊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125 例急诊难治性(ANVUGIB)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自青岛市中心医院),依据止血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66 例和对照组 59 例,分别应用内镜下OTSC吻合夹、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止血效果、炎症状态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转外科或介入手术治疗率、1周内再次出血率等止血效果指标均更优(均P<0.05),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呕血消失时间等止血效果指标均更短(均P<0.05),以及治疗有效率、住院费用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2 个月随访,金属钛夹自行脱落 6 例,OTSC吻合夹均在原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均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瘘等并发症.结论 ANVUGIB患者应用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较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更佳,可快速康复,减少了外科手术率,提高止血效果,减轻炎症状态,安全可靠;但从经济费用层面来看,费用仍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经内镜吻合夹夹闭治疗袖状胃减容术后难治性胃瘘一例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也称为垂直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减肥常用手术,主要通过腹腔镜从幽门上2 ~ 6 cm处开始分离胃大弯与大网膜以及胃后壁,直到His角1 cm的距离,在36 ~ 38 Fr的胃管引导下切割胃大弯,做成一个管状袖状胃,将胃腔的大小减小到80 ~ 120 mL[1]。袖状胃切除术在国内外已开展得较为广泛,袖状胃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胃瘘的概率为0.5% ~ 7.0%[2],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棘手,而内镜吻合夹(over-the-scope clip,OTSC)是目前一个比较好的治疗选择[3]。OTSC作为一种新的闭合器械,常用于急性消化道穿孔、吻合口瘘、消化道出血和慢性瘘管的夹闭[4]。OTSC夹闭合力是传统内镜夹的8 ~ 9倍[5],可以闭合消化道全层,适合封闭较大病灶和难治性消化道瘘。同时,OTSC虽然咬合力强,但咬合齿间组织血流通畅,不易发生组织缺血坏死[6],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1月26日收治了一例胃减容术后患者出现胃瘘,经腹腔镜下胃瘘修补术、内镜下瘘口钛夹封闭术后仍治疗无效,再经2次OTSC夹闭术,并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瘘口闭合,恢复经口饮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发症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30年前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 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通过国内外众多的临床实践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常用治疗手段,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TIPS 术初期止血成功率≥95%,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恢复时程短等优点[1-2].目前公认的TIPS适应证包括药物或内镜治疗都无法有效控制的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腹水[2].虽然 TIPS 已是相对完善的手术,但围术期并发症的出现依然多见,如支架功能障碍、难治性肝性脑病、腹腔大出血、胆瘘形成等,使临床预后欠佳,因此详细了解 TIPS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尤其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镜下OTSC吻合夹与金属钛夹在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内镜吻合夹系统(OTSC)吻合夹与金属钛夹在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ANVUGIB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n=37例)和研究组(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n=41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止血成功率、7 d再出血率,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清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首次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or、GH、ADH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消化道瘘、消化道穿孔.结论 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用于难治性ANVUGIB患者能够缩短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提高首次止血成功率,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减轻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