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确诊为难治性MPP的9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中MP-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载量组(>10 6/ml,28例),中载量组(10 3~10 6/ml,54例),低载量组(≤10 3/ml,16例)。比较不同载量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 结果:高载量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较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儿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载量组患儿镜下见结节样突起及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黏液栓堵塞的比例分别为35.7%、32.1%、64.3%,明显多于中载量组(13.0%、5.6%、38.9%)和低载量组(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高载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100%和60.7%,明显高于中载量组(61.1%、27.8%)和低载量组(25.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相比,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热退时间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难治性MPP患儿其MP-DNA载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载量组患儿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局部载量的高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阿奇霉素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支原体肺炎伴肺不张患儿的疗效及对肺泡灌洗液中MP-DNA载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支原体肺炎伴肺不张患儿的疗效及对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伴肺不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1周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和肺泡灌洗液中MP-DNA载量和细胞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58/60) vs 80.00%(48/60)](χ 2=8.086, 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流量(MEF)、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EF、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aO 2)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aO 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 2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MP-DNA载量、中性粒细胞含量、MP-DNA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巨噬细胞含量高于治疗前(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MP-DNA载量、中性粒细胞含量、MP-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巨噬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是IL-4、IL-17、IL-1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17、IL-1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43);观察组总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可有效清除支原体肺炎伴肺不张患儿支气管分泌物,减轻气道阻塞,抑制细菌定植与繁殖,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MP-DNA载量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识别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早期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28例,根据是否最终发展为RMPP,分为RMP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比较RMPP组和对照组患儿MP-DNA载量检测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使用ROC曲线分析MP-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淋巴细胞计数以及MP-DNA载量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计数对RMPP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RMPP组MP-DNA高载量率高于对照组(P<0.05).RMPP组CD3+、CD4+、CD4+/CD8+、CD19+CD23+、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5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诊断中,CD4+对RMPP的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793.MP-DNA 高载量联合CD4+在RMPP早期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更高,AUC为0.828.结论:与普通MPP相比,RMPP患儿MP-DNA高载量发生率高,且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更为严重;其中MP-DNA高载量联合CD4+对RMPP早期识别应用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EBV感染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23例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与非IM、肝功能异常与肝功能正常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细胞亚群的诊断效能.结果:EBV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T细胞数量和比例、CD8+T细胞数量和比例升高(均P<0.05),CD4+T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及CD4+/CD8+降低(均P<0.05).EBV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改变与EBV-DNA载量相关.与非IM和肝功能正常患儿相比,IM和肝功能异常患儿淋巴细胞数量(均P<0.001)、T细胞数量(均P<0.001)和比例(P<0.001;P=0.002)、CD8+T细胞数量(均P<0.001)和比例(均P<0.001)、NK细胞数量(P<0.001;P=0.001)升高更为显著,而B细胞数量(P<0.001;P=0.049)和比例(均P<0.001)及CD4+/CD8+(P=0.001;P<0.001)降低更为显著.淋巴细胞亚群诊断效能分析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3+T细胞计数、CD3+CD8+T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CD3+T细胞比例和CD3+CD8+T细胞比例对EBV感染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AUC分别为0.750、0.773、0.826、0.689、0.718和0.779,均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能够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对EBV感染诊断及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MP-DNA载量及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 MP-DNA载量,及其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科确诊为MPP的患儿24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入院治疗的28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症指标变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BALF MP-DNA载量,镜检并计算各类免疫细胞百分比.结果 MPP患儿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分别为(18.30±14.29) mg/L、(32.18±19.85)mm/h,均高于对照组(10.28±12.20)mg/L、(12.67±6.31) mm/h(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P患儿组血清MP抗体阳性率79.2%(19/24),高于对照组14.28%(4/28)(P<0.05);MPP组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正相关(r=0.477,P=0.018),巨噬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负相关(r=-0.457,P=0.024).结论 MPP患儿BALF MP-DNA与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增加,提示MP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3S rRNA V区A2063G基因突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出23S rRNA V区A2063G突变基因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确诊为MPP且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并对BALF标本进行23S rRNA V区A2063G突变基因检测的29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检测到突变基因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297例患儿中,155例BALF中检测到23S rRNA V区A2063G基因突变,阳性率52.1%.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血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影像学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比例、纤维支气管镜下出现严重病变(糜烂/塑型/黄白色痰栓)比例、混合感染发生率、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未突变组,突变组患儿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延长,BALF中支原体DNA(MP-DNA)拷贝量高,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MP-DNA拷贝量下降缓慢、退热时间长,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的退热时间及MP-DNA载量与23S rRNA V区A2063G突变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观察MPP患儿BALF中MP-DNA载量高低以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的退热时间可能对识别23S rRNA V区A2063G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P-DNA载量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常见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局部MP-DNA载量可客观反映病原与宿主免疫清除能力之间的平衡.近年来,学者应用不同的MP-DNA定量检测方法,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MP-DNA载量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同时局部载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更好地预测病情的转归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体液巨细胞病毒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免疫正常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体液巨细胞病毒(CMV) D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在免疫正常婴儿CMV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5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诊断的免疫正常婴儿CMV肺炎的临床资料,包括肺泡灌洗液(BALF)、尿液、血液和脑脊液CMV DNA载量,血液免疫球蛋白(Ig)M CMV,丙氨酸转氨酶(ALT),胸片和胸部增强CT,合并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926例接受肺泡灌洗治疗的婴儿中,34例为免疫正常CMV肺炎.CMV肺炎患儿尿液CMV DNA、血液CMV DNA及IgM CMV、ALT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34/34例)、61.8%(21/34例)、52.9%(18/34例)、20.6%(7/34例).血液CMV DNA与IgM CM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均低于尿液CMV D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1、20.9,均P<0.05).ALT异常的阳性率低于尿液CMV DNA、血液CMV DNA和IgM CMV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8、11.9、7.7,均P<0.05).行脑脊液RT-PCR检测10例,均为阴性.BALF、尿液和血液中CMV DNA载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70.0×105copies/L、130.0×105 copies/L和6.0×105 copies/L.BALF与尿液中CMV DNA载量的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61,P>0.05).BALF与血液中CM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5,P<0.05),BALF CMV DNA载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2,P<0.05),尿液与血液中CM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52,P<0.05).无论血液IgM CMV阳性与否,BALF CM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2,P>0.05).影像学以肺间质改变为主.34例免疫正常CMV肺炎婴儿症状持续超过2周18例(52.9%),20例(58.8%)并感染,均予更昔洛韦诱导治疗,病毒尿症转阴率为55.9%(19/34例).并细菌、支原体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均临床表现改善出院.结论 BALF RT-PCR检测可快速、敏感、特异地诊断CMV肺炎.尿液RT-PCR取材方便、安全,与BALF的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较好相符,可考虑作为CMV感染筛查和监测病毒载量的手段.血液CMV DNA载量和血液IgM CMV反映病毒播散和免疫反应能力,不建议单独作为诊断CMV肺炎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载量和基因型检测在MP肺炎患儿治疗中的临床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DNA载量和基因型检测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咽拭子标本,以快速培养基培养药敏法测定常用抗生素对MP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观察MP肺炎患儿耐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P-DNA载量,分析MPDNA载量与不同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PCR测序检测MP 23S rRNA V区2063位基因型,分析其与不同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并比较23S rRNA V区2063位基因型及突变基因型与MP-DNA载量的关系.结果:124例MP肺炎患儿MP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显示,9种抗生素中罗红霉素、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克林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组MPLI均较非耐药组低,其中红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组MPLI均显著低于非耐药组(均P<0.05),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组MPLI与非耐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 23S rRNA V区2063位A→G突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影响较大,其中产生罗红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的病例检出2063位点G突变均占64%以上.1 24例MP肺炎患儿中46例A型(37.10%),4例C型(3.23%),72例G型(58.06%),2例T型(1.61%).突变型组MPLI显著低于野生型组(P<0.05),23S rRNA V区2063位基因突变为C、G、T的患儿M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其耐药产生及DNA载量改变可能与23S rRNA V区2063位点基因突变有关,可作为MP肺炎患儿临床用药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