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例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结2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积极干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避免胸腹内压急剧升高.术中做好困难气道的管理及急救护理配合;落实集束化肺功能保护措施.术后优化体位管理;实施肺膈肌保护策略;采用渐进式降级脱机疗法,增强呼吸肌耐力;加强肺部感染的监控;开展早期康复及心理疏导.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6例痊愈出院,1例脱机困难予气管切开并转入呼吸康复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淮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对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了解状况的问卷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1月淮安急诊联盟会议期间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淮安地区21家二级综合医院的143名急诊医师进行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内容的闭卷式问卷调查。问卷共10道选择题,各题为1分,总分10分。143名急诊医师总的答对题目数为(5.4±2.9)题,其中高(39人)、中(50人)和初级职称者(54人)答对题目数分别为(6.4±3.3)、(6.0±3.2)和(3.4±1.9)题( P<0.01),不合格(答对≤5题)率分别为28%(11/39)、40%(20/50)和56%(30/54)( P=0.03)。对4项措施的了解:高、中和初级职称者对"留取血培养"的回答正确率均超过95%,"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率分别为15%(6/39)、24%(12/50)和7%(4/54),另2项措施均为50%左右。对10个知识点:中、高级职称者对"实施策略时机"的正确率分别为60%(30/50)和59%(23/39),初级职称者44%(24/54);对"监测乳酸时机"初、中和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65%(35/54)、64%(32/50)和80%(31/39);对"平均动脉压目标值"中、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68%(34/50)和62%(24/39),初级职称者为50%(27/54);对"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机"中、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50%(25/50)和46%(18/39),初级职称者为17%(9/54)。提示急诊医师对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掌握情况较差,需加强相关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国际重症医学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国际重症医学主要进展有:对强制施行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策略效果的反思仍在继续;以大剂量维生素C为代表的"代谢复苏"疗法未能获得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目前有证据表明地塞米松、瑞德西韦或干扰素β-1b(IFNβ-1b)、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较有希望;无论是机械通气患者还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保守性氧疗均未见显著优势;机械通气的肺-膈保护性通气理念值得期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高危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干预时间均无阳性证据;同样,对重症急性肾损伤(AKI)积极的肾脏替代治疗(RRT)时机也未显示出阳性疗效;最后,人工智能在ARDS分型以及预测脓毒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有关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关键数据提取。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共纳入37个RCT,包括3?977例重症患者,其中试验组2?041例,对照组1?936例;涉及13种干预方式,包括常规护理(UC)、早期活动(EA)、早期综合康复(ECR)、早期肺康复(EPR)、集束化干预策略(CS)、镇静镇痛集束护理(SACN)、音乐疗法(MT)、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改良宣教与探视(MV)、虚拟现实(VR)、耳穴贴压(APS)、穴位针(AA)、联合干预(COR)。网状Meta分析显示,MV在改善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COR〔标准化均数差( SMD)=-2.35,95%可信区间(95% CI)为-4.30~-0.39〕、EPR( SMD=-2.59,95% CI为-4.81~-0.37)、UC( SMD=-4.10,95% CI为-5.71~-2.49)。COR在缩短ICU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UC( SMD=-5.72,95% CI为-10.07~-1.37)。疗效排序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MV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85.4%)=EA(85.4%)>AA(74.9%)>NMES(63.1%)>ECR(51.7%)>CS(48.8%)>SACN(34.3%)>COR(29.4%)>EPR(26.1%)>UC(0.7%);在ICU住院时间方面,COR的SUCRA(82.3%)>APS(79.7%)>MV(77.7%)>EPR(68.0%)>NMES(57.6%)>CS(54.4%)>ECR(51.1%)>SACN(41.9%)>MT(39.8%)>EA(39.3%)>AA(33.0%)>VR(15.4%)>UC(9.8%)。对ICU住院时间的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MV和COR可能是缩短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KTA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及配合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KTA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基于KTA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身体应激反应与配合度的变化。结果:对胃镜检查患者给予基于KTA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后,干预组的HAMD、HAMA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应激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配合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基于KTA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身体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于应用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患者开展CRRT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体外循环通路通畅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究在重症患者施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期间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体外循环通路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CRRT治疗的患者96例,分为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和集束组(施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集束组的呼吸差、体温差、心率差均小于常规组,且肌酐差、尿胆素差均高于常规组(P<0.05);集束组的滤器凝血有效率、体外循环通畅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集束组的Alb、Hb和P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重症患者施行CRRT治疗期间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营养水平,提高滤器凝血有效率和体外循环通畅率,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传统医学“整体观”在脓毒症诊治中的运用及拓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脓毒症是目前重症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焦点之一,虽然其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在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尚未得到改善,仍然需要积极、多角度地寻找脓毒症的诊治思路;目前关于脓毒症诊疗的中西医研究多集中在辨证论治、治未病、综合疗法以及集束化治疗等方面,笔者认为这些诊疗思维都需要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集束化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医集束化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病历资料,病例均采用中医集束化疗法方案(包括中药汤剂+益智宁神口服液+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YGT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抽动总有效率为88.24%,发声抽动总有效率为94.12%.结论:中医集束化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明确,丰富了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 5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将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的患者归为集束化组,未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血压、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在院死亡率,以及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集束化管理、NIHSS评分、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血压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86例患者中集束化组161例、对照组125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和溶栓前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集束化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4/161)vs 8.00%(10/125),x2=4.598,P=0.032];在院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 (6/161)vs 3.20% (4/125),x2=0.058,P=0.810];90 d预后良好率(mRS评分为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1%(100/161) vs 49.60%(62/125),x2=4.485,P=0.034].集束化组患者收缩压连续变异和舒张压连续变异均小于对照组[(13.37±4.92) mmHg(1 mmHg=0.133 kPa)vs(18.42±3.87) mmHg,t=2.437,P=0.025;(11.23±4.02) mmHg vs(15.48±5.16) mmHg,t=1.8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集束化管理[比值比(OR)=0.798,P=0.002]、舒张压连续变异≤15 mmHg(OR=0.816,P=0.018)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应用血压集束化管理有助于改善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集束化护理在ICU病区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病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后集束化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 ICU 病区 CRRT 患者100 例,通过APACHE Ⅱ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APACHE Ⅱ评分基本相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基线水平、治疗前及治疗48 h凝血指标差值、CRRT治疗期间滤器凝血状况、治疗前及治疗48 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肌酐差值.结果 两组护理前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体重、肝素用量、体温、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 h凝血指标(PT、PTR、INR、APTT、T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CRRT治疗期间滤器凝血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抗凝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 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肌酐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ICU病区CRRT患者集束化护理,可提高体外循环通路的通畅率,保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