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Mg引流片兔眼前房植入对眼压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羟基磷灰石涂层镁基(HA-Mg)青光眼引流片植入兔眼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SPF级3~4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进行相应操作;12只左眼均不行任何操作,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1、3、5个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前置镜观察术后各组眼部情况;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引流片于前房与结膜下间隙固定情况。术后5个月,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HA-Mg引流片植入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术前和术后每周采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连续监测21周;采用锥虫蓝前房注入法验证房水引流通道通畅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HA-Mg引流片完全降解后房水引流通道与周围组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兔均未出现全身及眼部异常或不良反应,6枚HA-Mg引流片均于术后约4个月完全降解,4枚引流片位置固定良好,2枚引流片出现少量旋转移位,无引流片落入前房;术后5个月,HA-Mg引流片植入组和正常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分别为(2 535.2±274.4)和(2 521.0±175.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73, P=0.857)。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26.409, P<0.001; F时间=7.843, P<0.001),其中小梁切除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高于HA-Mg引流片植入组,HA-Mg引流片植入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引流通道通畅性实验发现,HA-Mg引流片植入术后5个月,蓝色染色剂仍可从前房引流到结膜下。术后6个月引流片已完全降解,巩膜层间可见线状房水引流通道及虹膜前粘连,各组织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HA-Mg引流片植入兔眼后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光眼引流阀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青光眼80例(8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AGV植入术,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 χ2=4.01, P=0.045)。两组眼压比较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眼压观察组为(16.46±2.64)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21.51±5.24)mmHg( t=5.44, P<0.05)。两组术后ECD均低于术前,随时间推移ECD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ECD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为(1 979.67± 301.37)个/mm 2低于对照组(2 150.74± 351.92)个/mm 2( t=2.34, P=0.020)。观察组的并发症高眼压发生率为27.50%(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24/40)( χ2=8.58, P=0.003)。 结论:外伤性青光眼接受AGV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各具优势,AGV植入术有利于术后眼压、长远效果好,而小梁切除术有利于保护角膜内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伤性青光眼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外伤性青光眼126例(12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分析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眼压:观察组为(12.38±2.31)mmHg,低于对照组的(17.98±2.39)mmHg( t=-13.373, P<0.001);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 t=2.488, P=0.01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χ2=21.421, P=0.017)。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手术方式、病程、年龄及术后眼压。 结论: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的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39岁,汉族,因"双眼抗青光眼术后1年,视力下降3个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就诊前1年,患者于外院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并行"右眼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及左眼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患者自诉术后于外院复查时双眼矫正视力为0.4,眼压仍高(具体不详),行局部降眼压治疗(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双眼;左眼加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此外,患者自双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长期进行眼球按摩以稳定滤过泡及眼压。就诊前3个月视力出现明显下降,未予重视。既往双眼高度近视戴镜矫正30余年。患者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过敏性眼病史、家族史。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为0.1,左眼为0.15;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右眼为10.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4.9 mmHg;眼前节照相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图1)显示双眼上方结膜滤过泡平坦,双眼中下方角膜可见线状斑翳,角膜向前隆起变薄,角膜后沉着物(-),前房中深,房水闪辉(-),右眼虹膜可见周切孔,双眼瞳孔直径为4 mm,对光反射稍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显示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杯盘比约为1.0。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德国Oculus公司)显示:双眼角膜均为不规则散光,鼻下方角膜变薄,曲率明显增加,右眼、左眼最薄点角膜厚度分别为447、430 μm,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分别升高至65.2、57.7 D,角膜前表面最薄点高度分别为+66、+36 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60、+117 μm(图2、表1)。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德国Oculus公司)显示双眼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为1.0,双眼生物力学指数(TBI)为0.98,右眼、左眼Belin/Ambrosio综合偏差值(BAD-D)分别为16.92、14.89(表1)。结合患者青光眼术后长期揉眼史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变薄并呈锥形前突等典型临床体征,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角膜旁中央明显变薄及角膜生物力学检查示角膜滞后量和阻力因子量等生物力学指标下降,最终诊断:双眼圆锥角膜,双眼高度近视,双眼抗青光眼术后。治疗上予以双眼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提高矫正视力,如患者不能耐受配戴或无法长时间舒适配戴,可考虑试行角膜交联术,同时继续局部点眼控制眼压。患者回当地医院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且未再次来我院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是一种新型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方式,其将Schlemm管扩张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相结合 [1],理论上不受患者房角及角膜状态约束,具有手术适应证广、非滤过泡依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2,3,4,5]。自2015年开展首例手术至今,目前单中心已成功实施900余例,在国内外发表15篇学术论文 [2,3,4,5,6]。2020年底,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协作组通过多方探讨交流发布《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手术操作规范(2020)》,并成立了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课题组,目前该课题组已完成490余例手术,在全国范围内已有60余家单位在推广应用该手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抗青光眼手术,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初步手术效果 [2,3,4,5],小样本远期疗效也较为稳定 [4],但大样本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与其他青光眼内引流手术一样,其也存在术后短暂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 [2,3,4,5],需临床医师关注并适时干预,尤其是术后短暂性高眼压的发生,给患者与临床医师都带来很大的心理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不同类型青光眼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病例1,男,64岁,因"左眼眼红、眼胀伴复视2个月余"至厦门眼科中心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眼眼压高,诊断为左眼青光眼,予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否认全身病史,否认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5,眼压17.0 mmHg(1 mmHg=0.133 kPa),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约1/3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瞳孔圆,直径3 mm,晶状体皮质灰白色不均匀混浊,眼底视盘色红,C/D约0.4,视网膜平伏,眼球无突出,各向活动无受限;左眼UCVA 0.4,眼压34.5 mmHg(卡替洛尔滴眼液用药后),球结膜充血水肿,球结膜血管呈螺旋状迂曲扩张,鼻侧结膜增生呈三角翼状侵入角膜约1 mm(图1A),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约1/3 CT,瞳孔圆,直径3 mm,晶状体皮质灰白色不均匀混浊(图1B),眼底视盘色淡红,C/D约0.5,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面散在出血点,视网膜平伏(图1C),眼球突出,外展受限。眼球突出度检查示:右眼14 mm,左眼17 mm,眶距100 mm。眼眶部未闻及血管杂音。房角镜检查示:右眼全周房角N Ⅲ,左眼1/4房角N Ⅳ,3/4房角N Ⅲ。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检查示:右眼眼轴22.93 mm,前房深度1.92 mm,晶状体厚度5.15 mm;左眼眼轴22.48 mm,前房深度1.86 mm,晶状体厚度5.21 mm。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右眼前房深度2.02 mm,房角狭窄;左眼前房深度1.91 mm,6点位房角关闭,3、9、12点位狭窄(图1D)。眼眶CT平扫示:左眼上静脉明显扩张,直径约4.9 mm(正常值为2.0~3.5 mm),右眼眼眶未见明显异常(图2A)。诊断:左眼闭角型青光眼、右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左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其后前往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左侧颈内、外动脉未见异常,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图2B)、右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海绵窦区) (图2C),造影剂经右侧海绵窦至海绵间窦至左侧海绵窦,3D血管成像显示右侧硬脑膜动静脉瘘导致左侧海绵窦显著扩张(图2D)。患者因顾虑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手术风险,采用颈动脉手法压迫保守治疗4周后复视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个月,复视症状消失,眼球突出减轻,但左眼眼压仍高达35.5 mmHg(布林佐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四联用药后),遂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目前术后随访3个月,左眼UCVA 1.0,眼压17.4 mmHg,功能滤过泡形成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小梁网引流途径生理功能角度思考小梁网切开相关微创青光眼手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的应用给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针对小梁网-Schlemm管房水外流阻力位点设计的MIGS近年应用广泛,这也使房水流出通路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近全周或全周切开小梁网组织后,能否如预期达到降低房水流出阻力的目的,以及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均适合选择MIGS等问题仍有待深度探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及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重新审视MIGS,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从容选择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注内引流与外引流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合理选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要原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其致病机制复杂,但降眼压仍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主流的抗青光眼手术是通过增加房水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近二十年来,微创/微小切口抗青光眼手术(MIGS)逐渐成为青光眼手术的热点,国内也逐步开展相关术式,但临床效果并非完全理想。建议眼科医师应在充分理解房水流出路径的解剖、病理生理学特点和各种MIGS手术方式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各术式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选择内引流和外引流MIGS,规范化开展微创青光眼手术。期待未来能利用无创的多模式影像学手段协助术前评估术眼的结构和功能,为患者个体化选择和规划治疗方式,实现青光眼的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伤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余杭第一人民医院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62眼),进行小梁切除术;B组60例(62眼),进行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 χ2=0.472, P=0.492)。手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手术后6及12个月B组眼压低于A组( t=7.285,5.640;均 P<0.001);手术后3、6及12个月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A组( t=5.505,6.049,4.075;均 P<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 χ2=5.447, P=0.020)。 结论:与小梁切除术比较,Ahmed引流阀植入术可有效提高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利于控制眼压,且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及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评估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1至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8例(8只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行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时患者年龄为29~74岁。所有患者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后,均符合XEN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后随访的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前节、眼底、青光眼用药和手术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5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抗青光眼手术。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XEN凝胶引流管,术后随访4~12个月。8例患者术前最高眼压为11~44 mmHg(中位数为28 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眼压为10~18 mmHg(中位数为13 mmHg)。术前青光眼用药为2~4种(中位数为3种),末次随访时青光眼用药为0~2种(中位数为0种)。截至末次随访,手术完全成功7例,手术失败1例。2例患者术中出现前房出血,给予积极处理后眼压下降至20 mmHg以下。1例患者因术后3个月引流管阻塞导致眼压再次升高,接受XEN引流管再通手术后眼压下降,末次随访眼压约10 mmHg,未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但按标准评估为手术失败。其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样本初步研究结果显示XEN凝胶引流管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79-68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