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文职人员2次参加高原卫勤保障的情感体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文职人员初次和再次参加高原卫勤保障期间的情感体验,以期为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其军事训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非现役护理文职人员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通过访谈归纳出9个主题,即:兴奋、恐惧、艰苦、适应、归属感、坚定的信念、抵触、焦虑、想念家人.结论 初次和再次参加高原卫勤保障任务的非现役护理文职人员存在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正向、负向情感并存,相关领导者应重视文职人员的情感体验,多角度进行干预和支持,为文职人员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以提高其训练质量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队中心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与战备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军队中心医院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战备能力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所军队中心医院616名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和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总均分为(4.34±0.74)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战备能力总均分为(3.43±0.63)分.军队医院护士的正向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良好护患关系和自身成长均与战备能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战救技能培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战备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获益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增强部队战斗力,为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打好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战场护理技能需求分析与培训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及聘用制护士所占比例逐年增多,对此类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战救技能培训,是顺利完成野战救治任务的前提条件.文章主要针对未来战场战斗减员特点,进行护理战救技能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野战护理救护培训对策,随时做好保障打赢军事斗争卫勤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课程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核心胜任力构建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课程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灾害救援课程体系.结果 共发放2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 和96.2%,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29和0.796,专家协调系数为0.125~0.738.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课程体系包括灾害救援基础理论与技能知识、常见灾害事故的应急与处置、灾害救援模拟演练3部分,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76~0.190.结论 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课程体系各级指标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为编制军队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救援培训方案、缩短非现役护理人员与现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差距,以及提升军队护理救援队伍实战救治能力和医院整体卫勤保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野外驻训期间的心理评估及药物加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药物加心理干预对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野外驻训期间的心理问题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野外驻训的两批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进行评估后筛选得50例总分在7分以上的可疑焦虑状态人员.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治疗时仅采用一般的生活护理、心理暗示干预;观察组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生活护理、心理暗示的综合干预治疗.统计2组人员焦虑评分的变化和焦虑情绪改善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的焦虑平均评分为(18.6±2.3)分,干预后为(10.7±1.2)分;观察组干预前的焦虑平均评分为(17.7±2.3)分,干预后为(5.7±1.2)分.2组干预后焦虑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员焦虑情绪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vs 60%,P<0.05).结论 药物加心理干预对野外驻训期间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焦虑心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寒区部队医院护士战备能力及培训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寒区部队医院护士的战备能力及培训需求,分析其战备准备情况,为提高寒区部队医院卫勤保障实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月至8月,选取分布于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8所寒区部队医院的760名护士(现役军人、非现役文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指数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寒区部队医院护士战备能力总分为(127.11±22.57)分,6个维度得分最低的2个维度是军事行动护理能力(2.90±0.84)分和战士生存/适应能力(3.05±0.81)分.67.98%的护士无执行重大卫勤保障任务经历,93.46%的护士有定期接受课程培训或卫勤训练的需求来提高自身战备能力.结论 寒区部队医院护士的战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战备能力相关培训需求较高,提示应强化军事行动护理能力,立足解决寒区作战卫勤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重加强寒区部队医院军事行动护理能力模块化培训、积极开展寒区部队医院军事护理技术与装备创新、强化寒区部队作战样式和保障模式针对性训练,探讨形成相应的战备培训策略,促进寒区部队医院护士备战打仗能力的有效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北高原战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战场救护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西北高原战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战场救护能力的状况,为规范、补充、促进西北高原战场救护实践能力的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半结构式访谈法,对5所高原战区部队医院参加过野战医疗保障任务或者参与灾害救护的18名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按照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出5个主题: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执行任务自豪感及使命感强烈、高原现场救护战伤心理压力大困扰多、自身战伤救护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高原战场野外生存能力缺乏以及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常用语沟通欠缺.结论 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战场救护实践能力是西北高原战区战场救护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能够反映常态战场救护核心能力培训工作的成效,应不断完善战伤救护培训体系,为完善常态化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备战训练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非现役文职护士身心感受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身心感受.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和自评式问卷,对51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结果 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有患者方面、防护方面、情感方面、护理工作及自身方面、环境方面.结论 建议从管理角度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压训练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非现役文职护士的需求重要性日益凸显.明确界定护理胜任力对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选拔、能力评估以及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定义、组成、评估以及培训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岗位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在战争、灾害救治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胜任力模型.但是,军队非现役文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发展尚未完善,组成尚未形成标准,评估胜任力水平以及培训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挑战.同时,非现役文职护士职业发展存在高级资格参评条件偏高、中级岗位聘任指标过少以及晋升路径不畅通等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提升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前适应性训练及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02名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70.63±14.24)分.其中力量性维度得分为(3.17±0.64)分、坚韧性维度得分为(2.66±0.66)分、乐观性维度得分为(2.65±0.52)分.职务、护龄、传染病医院或科室工作经历是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R2=0.781,P<0.05).结论 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处于中上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