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孕产妇产后抑郁症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预防孕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根据PIPOST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按照"6S"金字塔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数据库中关于预防孕产妇PPD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2月16日-2023年12月15日,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分级.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3篇系统评价,从筛查与评估、多学科团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膳食补充剂、母婴皮肤接触、信息支持7个方面,共总结出26条最佳证据.结论预防孕产妇PPD非药物干预措施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证据应用过程中应进行本土化,以降低PPD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家儿童CICU内由护士实施的旨在改善镇静镇痛管理的目标导向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一项由护士实施的目标导向镇静策略(RESTORE)对一家儿童CICU(pediatric CICU,PCICU)内患儿监护和护理实践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三级儿童医院内有31张床的PCICU。对象:心脏术后患儿。设计:对实施策略前后期进行评估对比的质量改进项目。干预措施:RESTORE策略的实施包括每日小组讨论患儿病程(急性期,滴定期或戒断期),根据患儿病程开出镇静目标分值处方,进行觉醒评估以及阿片类药物和(或)镇静剂滴定。采用戒断评估分值评估和管理医源性戒断症状。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回顾1243例患儿四个不同时间段内(一个实施前,三个非连续性实施后)与阿片类药物/镇静剂使用,疼痛/镇静评分,以及医源性戒断症状发生/管理有关的数据。数据收集期内患儿年龄和复杂性一致。实施后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减少约50%,且不伴有其他镇静类药物使用增加。干预后患儿带美沙酮离开PCICU或回家比例降低(PCICU:前19%后3%;出院:前12%后1.3%)。疼痛、镇静和戒断评分的记录更为一致,且护士报告其对患儿舒适度管理满意。结论:实施以改善PCICU患儿镇静和镇痛为目标的护士管理目标导向计划(如RESTORE)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并与减少镇静剂和美沙酮使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PD脑功能研究采用的非侵入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难以实现运动状态或磁电治疗下的脑功能评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PD患者真实运动相关的皮层反应,为直接监测大脑活动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高生态效度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NIRS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PD步态和平衡障碍与大脑皮质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涉及皮层认知资源对基底节功能障碍的代偿策略。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可应用fNIRS技术评价神经康复效果、揭示干预作用的神经基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所提供的证据支持fNIRS可在临床实践中转化。未来研究应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开展深入研究,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非药物性干预措施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荆州市2014—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变化及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发病的降低作用。方法:收集荆州市2014—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数据、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三间分布特征,采用BSTS模型及相对下降指标评价非药物性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降低作用大小,同时分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014—2021年荆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 118例,年均发病率9.18/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县发病率居3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0~14岁年龄组。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NPIs作用下,2020—2021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整体下降45.20%(95% CI:8.78%~79.23%)。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下降51.44%(95% CI:33.19%~67.75%)、26.89%(95% CI:-28.99%~80.69%)、64.69%(95% CI:11.67%~115.13%)。 结论:2014—2021年荆州市流行特征存在明显时空异质性。NPIs对荆州市全人群,尤其是0~4岁、10~14岁人群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降低作用明显,持续加强NPIs措施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在颅脑创伤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继发性损伤是决定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干预措施发生疗效的关键,因此探明继发性损伤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价值。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核苷酸,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与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能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血管再生、神经修复和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从而影响到颅脑创伤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因此,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长链非编码RNA对颅脑创伤后的损伤调控作用和机制,及其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面积烧伤患者非典型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肺水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8年10月16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因工业粉尘爆燃致大面积烧伤的25岁男性。首次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术后4 d,患者出现了剧烈失控的炎症反应和休克征象,但若干非典型的表现对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产生了干扰。给予补液、广谱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等抢救措施后,患者病情短暂缓解,但很快复发恶化,并于当日晚间出现了急性肺水肿。最后,通过拆除双上肢负压装置并彻底换药,使病情得到了逆转。这提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感染诊治,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及时干预创面是遏制脓毒症加剧的关键,此外应高度警惕脓毒症患者出现肺水肿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谵妄的非药物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谵妄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其发生预示着诸多不良预后,如院内死亡率升高、医疗费用及再入院风险增加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单因素谵妄管理或谵妄药物干预效果欠佳,且可能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探讨谵妄的非药物管理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文将对谵妄非药物管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昆明地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非药物性干预措施解除后,昆明地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重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分析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9日昆明市6家三甲医院1 145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重症组的危险因素。 结果:1 145例患儿中男677例、女468例,就诊年龄1.7(0.5,4.1)岁,≤3岁758例(66.2%),>3岁387例(33.8%)。有基础疾病89例(7.8%)、无基础疾病1 056例(92.2%)。接种疫苗者(≥1剂)319例(27.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48例(65.3%),死亡6例(0.5%)。普通组1 051例、重症组94例。重症组的接种疫苗的比例、就诊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和CD8 +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普通组[36例(38.3%)比283例(26.9%)、0.5(2.6,8.0)比1.6(0.5,3.9)岁、1.3(1.0,2.7)×10 9比2.7(1.3,4.4)×10 9/L、0.17(0.12,0.24)比0.21(0.15,0.16), χ2=4.88、 Z=-2.21、-5.03、-2.53,均 P<0.05]。重症组的住院时间、有基础病的比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水平均高于普通型组[(11.6±5.9)比(5.3±1.8)d、41例(43.6%)比48例(4.6%)、67(26,120)比20(15,32)U/L、51(33,123)比44(34,58)U/L、56.9(23.0,219.3)比3.6(1.9,17.9)U/L、12.0(4.9,56.5)×10 -3比3.0(3.0,7.0)×10 -3 pg/L, t=-20.43, χ2=183.52, Z=-9.14、-3.12、-6.38、-3.81,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白细胞计数( OR=1.88,95% CI 1.18~2.97, P<0.01)、C反应蛋白( OR=1.18,95% CI 1.06~1.31, P<0.01)、铁蛋白( OR=1.01,95% CI 1.00~1.00, P<0.01)、白细胞介素6( OR=1.05,95% CI 1.01~1.08, P=0.012)、D二聚体( OR=2.56,95% CI 1.44~4.56, P<0.01)升高,CD4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OR=0.84,95% CI 0.73~0.98, P=0.030)均是住院患儿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非药物性干预措施解除后,昆明地区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住院患儿以≤3岁的患儿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重症比例及病死率较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铁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升高,CD4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是发生重症的高危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非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性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非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技术路线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特性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以来,虽然各国或地区采取了非药物性干预措施,但是从全球的角度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未得到遏制,即使有些疫情已初步控制的国家,也出现了疫情的局部反弹。人们把控制疫情的希望寄托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本研究从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病毒样颗粒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RNA疫苗7种不同的疫苗研发路线出发,从疫苗研发机制、同类疫苗情况、生产速度、技术成熟度等优点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对不同技术研发的疫苗特性进行系统地梳理、汇总,以期为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