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性别差异的化生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色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性别差异,分别探讨男性与女性化生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颜面色诊特征,从中医发病学角度出发探究不同性别患者的病变机理,为中医药防治化生型CAG提供个性化参考.方法 本研究应用MT-BX-01四诊仪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 atrophic gastritis,CNG)与CAG患者的面色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从男性与女性化生型CAG患者及CNG患者的面色色度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女性患者中,CAG伴轻度和中、重度肠化(Intestinal metaplasia,IM)组面部肝区位点L值、a值均显著低于CNG组(P<0.05).在男性患者中,CAG伴中、重度IM组脾区位点b值显著高于CNG组(P<0.05).结论 化生型CAG患者的面色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化生型CAG女性患者面部色度值在肝区变化最显著,男性患者则主要表现于脾区.提示女性化生型CAG发病多与肝相关,男性发病则多与脾相关,为临床针对不同性别化生型CAG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诊疗与防治提供了个性化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部色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和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部色诊特点.方法:采集20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面诊信息,分析并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与其余各组面部色诊客观化参数的差异.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色以黄色和正常多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面色指数、白色比例(面部W)、黄色比例(面部Y)明显降低(P<0.05),红色比例(面部R)、黑色比例(面部B)明显升高(P<0.05).与纯虚证组和虚兼其他证组(湿热、瘀血)比较,面部R明显升高(P<0.05);与纯虚证组比较,面部B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面诊检测仪可以客观地描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兼湿浊证的面诊特征,面部色诊客观化参数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兼湿浊证中医诊断和健康管理的参考依据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面部色诊现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面部色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近年来,对中医面部色诊现代化的研究主要从面部图像采集、人脸区域分割、人脸区域定位、特征提取等技术和常色、病色、面部分区域等临床研究入手,对中医面部色诊现代化的主要方法、手段和获得的成果进行阐述.面部色诊客观化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人脸图像采集的环境尚未统一标准;面诊研究的技术尚不够成熟,仪器的实用性和精确性都存在一定问题;探测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医诊断长期以来靠经验积累,而人体面部的色泽复杂多变且个体差异性较大,计算机对面部五色没有精确定义,很难定量描述;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多层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色诊研究使用仪器尚不统一,存在检测指标不统一、可重复性低的缺陷;研究涉及的病种单一,同一疾病涉及的证型不够全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单纯靠面诊的定量数据进行诊断缺乏准确度.中医色诊现代化研究应该保持中医原有的特色,运用临床其他诊法综合辨证分析,四诊合参,确立整体研究思路.因此,今后的研究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集、分析信息,提高四诊信息采集的可靠性,捕捉人眼所不能及的能反映内部脏腑的生理、病理信息,对四诊作进一步定性、定量分析,建立统一的辨证诊断推理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颜色空间在中医望诊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舌诊仪、面部色诊仪是实现中医望诊客观化的重要工具,结合颜色空间提取、分析舌面部颜色参数,可为中医望诊提供客观化指标,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健康管理、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本文对目前颜色空间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望诊客观化仪器的发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