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O与ISO舌象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和《ISO 23961-1:2021 中医药-诊断术语-第一部分:舌》共有的舌象术语为对比分析语料,以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为主要参考资料,采取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分析与总结两大版本舌象术语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发现该类术语选词、词性与结构存在差异、复合特征舌象术语采取单一标准、术语语境阐述不同及标准术语缺失等问题,表明译者在术语语境中为取得不同的交际效果,会考虑其术语适用对象的差异性;另外,WHO舌象术语以教育培训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各国从业者提供基础知识,而ISO舌象术语以信息客观化为主要目的,旨在规范各类诊断仪器之间的信息交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EfficientNet的胃癌舌像变化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结合EfficientNet模型研究胃癌舌像变化,分析舌色和苔色的类别,旨在使用便携式中医智能舌诊仪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经统计学技术分析不同舌色、苔色的量化指标.方法:采集 5000 例受试者舌像数据,对照组采用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分类舌色和苔色.观察组结合EfficientNet模型辅助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分类舌色和苔色,从而分析胃癌患者舌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评价指标评价模型效果.结果:观察组模型研究胃癌舌像变化,精确率为 96.59%.测试集中识别苔色召回率、精确率、准确率分别为92.63%、92.62%、90.60%.识别舌色召回率、精确率、准确率分别为 89.61%、88.62%、88.45%.结论:Efficient-Net网络模型可以提高识别舌色和苔色变化的效率,这为提高临床医生诊疗决策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舌象及脉象客观化指标探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数字舌诊仪及脉诊仪采集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的舌象和脉象数据,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舌象及脉象客观化指标.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纳入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9月1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张婷婷教授门诊就诊的72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中心招募的35名健康成年女性.使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TFDA-1型数字舌诊仪及PDA-1型数字脉诊仪分析2组人群舌象、脉象数据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质颜色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zhiCon、zhiASM、zhiENT、zhiMEAN、zhiClrB、zhiClrI、zhiClrLa、zhiClrCb和zhiClrLb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zhiClrR、zhiClrG、zhiClrS、zhiClrL、zhiClrY和zhiClrCr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舌苔颜色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taiClrR、taiClrB、taiClrI、taiClrS、taiClrLa、taiClrLb、taiClrCr和taiClrCb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iClrG、taiClrL和taiClrY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舌苔质地及厚薄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perAll、perPart、taiCon、taiASM、taiENT、taiMEAN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脉象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h3、h4、h5、t4、h3/h1和h4/h1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1、t、t1和t5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舌象和脉象参数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与健康成年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病机变化及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化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可调式阻鼾器改善OSAS患者脑部供氧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可调式阻鼾器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脑部供氧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惠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1-9月就诊的OSAS患者34例为OSAS组,同期在该医院体检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4例为对照组。通过多导睡眠图测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分;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脑血流速度;通过静脉闭塞体积描记法测量前臂血流量;通过心电图获得心率;通过脉搏血氧测定法获得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通过自动血压计获得血压;检测OSAS患者外周和脑血流动力学;使用多导睡眠仪检测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情况;用头颅定位X线摄影机摄取头颅侧位片用于矫正测量结果。 结果:OSAS组性别和年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OSAS组体质量指数、AHI和SaO 2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最小SaO 2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OSAS组的心率[(76.27±9.34)次/min]和前臂血流量[(7.24±3.13)mL·100 mL -1·min -1]均高于对照组[(65.42±6.38)次/min、(4.11±1.25)mL·100 mL -1·min -1],而阻鼾器治疗能够降低OSA组患者心率[(66.17±4.53)次/min]和前臂血流量[(4.54±3.26)mL·100 mL -1·min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66、0.85,均 P < 0.05);OSAS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组织血氧饱和度(StO 2)和总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阻鼾器治疗组较OSAS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2.33、13.57、14.22,均 P < 0.05);阻鼾器治疗组的打鼾数和睡眠惊醒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14、12.36 ,均 P < 0.05);在腭咽径、舌咽径、喉咽径的检测上,阻鼾器治疗组较OSAS组数据明显上升,阻鼾器治疗组数据几乎接近健康人标准,治疗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46、15.13、12.58,均 P < 0.05)。 结论:可调式阻鼾器能够改善OSAS患者脑部供氧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轻度/中度OSAS的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造影诊断小儿球旁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女,10岁,因"高血压1年,加重4 d"入院,体检测血压波动于180~190/120~130 mmHg(1 mmHg=0.133 kPa),偶有头痛,无胸闷、气短、心悸,无恶心呕吐、腹痛、尿少等不适。行高血压三项检查示肾素、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增高;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①血压平均值增高;②血压负荷重度异常;③昼夜节律消失。为明确是否为肾血管病变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及MR血管造影,结果均显示两侧肾动脉呈双支显影,右侧双支肾动脉较对侧肾动脉纤细。患儿父亲、哥哥及父亲家族中多位亲属均患有高血压,患儿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74/126 mmHg,四肢血压对称,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 mg半小时后复测右上肢血压为162/109 mmHg,余无明显异常。入院后为排除醛固酮瘤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立位及卧位血浆肾素活性、肾素及醛固酮均增高,且立位高于卧位(表1);余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先后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病变及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为进一步了解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行双肾及肾动脉超声,结果为双肾大小正常,右肾实质部可见大小约2.0 cm×1.5 cm不均质低回声实性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抱球征"(图1),右肾可见1支副肾动脉,双肾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在患儿血压平稳状态下与患儿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使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超声诊断仪及SonoVue(Bracco公司)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检查,机械指数为0.07,经左手浅静脉快速团注六氟化硫微泡0.9 ml,右肾病灶约12 s开始强化,18 s近乎均匀强化呈低增强,27 s开始廓清呈极低增强(图2);相比于周围正常肾组织,病灶强化程度较低,达峰时间较长,时间-强度曲线见图3;病灶边界清晰,大小约1.8 cm×1.5 cm,未见明显包膜效应,右肾实性肿瘤,考虑肾素瘤。右侧主肾动脉宽窄不等(较对侧纤细),起始部宽约0.42 cm,中段宽约0.23 cm,右侧副肾动脉全程纤细,宽约0.25 cm(图4),倾向肌纤维发育不良。为进一步明确患儿右肾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对超声造影结果进行补充,行双肾增强CT及增强MR检查,均显示右肾低增强实性肿瘤。双肾肾小球滤过率未见明显异常。患儿血浆肾素活性、肾素及醛固酮升高,进一步行分肾静脉取血,结果示右侧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左侧(表2),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右肾占位与此有关,经多学科会诊并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家属要求行超声引导下右肾病灶活检及射频消融术,监测术中血压平稳时行超声造影,经左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六氟化硫微泡2.0 ml,可见原病灶位置动脉期至静脉期持续无增强,手术效果满意,肾周无明显出血,术前血压144/105 mmHg,术中见血压波动,最高达170/100 mmHg,术后血压138/91 mmHg。术后病理提示(右肾占位穿刺)符合球旁细胞瘤(图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灶+)、CD34(+)、CgA(-)、CKpan(-)、Desmin(-)、Ki-67(1%+)、PAX-8(-)、S-100(散+)、SMA(-)、Syn(+)、Vimentin(+)、β-catenin(部分+)。术后第4 d,未用降压药情况下血压为122/90 mmH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种间接粘接方法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间接粘接技术中使用不同转移托盘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8例,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3D打印托盘、双层压膜塑料托盘、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A组口内扫描获取工作模型,使用软件定位托槽,再导出数字化模型,作为该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B组和C组在工作石膏模型上定位托槽,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B组和C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A、B、C组制作相应的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至患者口内后对患者口内扫描,获取三组托槽实际粘接的数字化模型。使用Geomagic软件测量转移前后的数字化模型,获取使用不同托盘时,托槽粘接的实际位置距离预设在近远中方向、龈 方向、颊舌方向上的线距误差,超过0.5 mm的托槽转移线距误差定义为严重误差。 结果:近远中向上B组与A组间、C组与A组间严重误差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龈 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颊舌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3D打印托盘转移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层硅橡胶托盘与双层压膜塑料托盘。(2)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发展概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方法之一,但其发展始终受到缺乏客观量化指标的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算法时代的到来,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逐渐成为科研热点。本文通过对舌诊现代化研究文献及相关专利进行梳理,对舌诊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发应用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均致力于舌诊相关研究,重视制定相关国际标准;舌诊采集与分析技术不断发展;舌诊仪器也逐渐丰富,目前应用场合扩展至家庭自用,但仍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等方面,涉及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病例分型及健康管理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应加强多区域研究中心间的交流,促进不同领域人才间的沟通,不断弥补不足、促进舌诊研究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望诊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望诊多模态融合研究借助新兴科技,让辨识结果的精准性大幅提升.目前在望诊仪器采集参数的集成、参数的分析方面都使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其中以舌诊仪、面诊仪及目诊仪的研发应用为代表.目前望诊多模态融合研究在信息采集、融合分析与辨识结果应用环节分别存在参数采集全面性与准确性不足、参数对齐集成困难、辨识结果临床实用性低等问题,认为望诊多模态融合研究在紧跟前沿科技的同时,仍应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提升多模态参数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参数融合的规范性、融合辨识结果的实用性,以逐步推进中医四诊客观化、智能化与现代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人体骨骼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传统中医体质辨识主要依靠填写体质量表,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后出现了基于舌象辨识体质的方法,为体质辨识客观化奠定了基石,但这些方法往往依赖于舌诊仪、面诊仪等专业设备.研究旨在提出一种仅依赖室内光学摄像头的基于人体骨骼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研讨将体质辨识的输入特征扩展至全身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受试者身高、体质量、性别、全身图像,并让受试者填写体质量表,以量表测试结果作为数据标注,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取人体骨骼特征,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身高、体质量、性别以及骨骼特征与受试者体质之间的联系,建立基于骨骼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并评估其表现.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人体骨骼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在样本数据上取得了一定的准确性,在仅依靠室内光学摄像头的条件下,能够达到与基于舌象的体质辨识模型相近的水平.结论 基于人体骨骼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能够在仅依靠室内光学摄像头的条件下实现中医体质辨识,相较于传统的体质量表更加具有客观性,相较于基于舌象的方法更加便捷.未来可以对此类方法进行多模态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中医体质辨识客观化、智能化、多模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新英格兰杂志舌图的中西医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西医临床典型病例的舌图入手,探索中西医对于舌象认识的联系.方法 搜集新英格兰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发表在临床影像专栏中附有舌图的文献,提取文献中所记载的舌的症状、体征以及西医疾病信息后,以中医舌诊方法,从舌质、舌苔、舌下络脉3个方面对舌图进行诊断,并判断舌的症状、体征是否与某一诊断结果相对应,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病例48例,其中舌动态异常6例,均可与中医异常舌态相对应;舌形状异常34例,12例可以做出相应的中医舌象诊断,包括7例舌形异常、5例苔质异常,其余22例为继发性舌体结构改变;舌颜色异常8例,其中舌色异常1例、舌下络脉异常1例、苔色异常6例.结论 基于舌的形态和功能探求中医、西医对舌象认识联系,为后期采用比色卡、舌面仪等中医诊断装备提取舌象参数提供参考,以此推动中医舌诊客观化与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