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老年VaD患者164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80例(感染组),未并发肺部感染84例(无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Va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老年Va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低,吸烟、合并糖尿病、重度痴呆、长期卧床、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和侵袭性操作比例较高(P<0.05).吸烟、合并糖尿病、重度痴呆、低白蛋白血症和侵袭性操作是老年Va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中,65例(81.25%)患者以咳嗽、咳痰、气促和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71例(88.75%)患者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37例(46.25%)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8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轻度24例,中度47例,重度9例.共检出病原菌26株,其中大肠杆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结论 吸烟、合并糖尿病、重度痴呆、低白蛋白血症和侵袭性操作是老年Va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Va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患者不一定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肾病科因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收治的34例以半永久导管为通路进行MHD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期间预后情况。根据住院期间的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2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葡萄球菌属为最多见病原菌,占总数的82.15%,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57.15%),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株(21.43%),表皮葡萄球菌7株(25.00%),包括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株(10.71%);革兰阴性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株。单因素分析显示,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组发热时间比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d:8.50(3.75,45.00)比2.50(1.00,4.75), P<0.01〕,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随机血糖(GLU)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ESR(mm/1 h):82.36±24.98比56.95±35.65,CRP(mg/L):123.45±74.10比67.35±55.22,GLU(mmol/L):8.74±3.66比6.42±1.95,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为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1.020,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2~1.038, P=0.02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预测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104.65 mg/L时,敏感度64.3%,特异度为85.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时,主要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且其预后不良主要与较高的血清CRP水平有关;血清CRP水平能有效筛选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揭示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所揭示的感染谱特征,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1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的血液病患者64例。用mNGS方法检测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致病或疑似致病的病原体。结果:共对64例allo-HSCT患者进行了97份样本的mNGS检测。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溶血葡萄球菌(19例次)和人葡萄球菌(14例次),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8例次);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细环病毒(分别为35、22和23例次);真菌中最常见的为球形马拉色菌(14例次)和近平滑念珠菌(8例次)。3例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均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患者。1例患者痰液中检测到口腔支原体,寄生虫未见。结论:mNGS可全面揭示血液病allo-HSCT后的感染谱,尤其对于少见和难培养病原微生物检测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帮助临床感染病原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摩氏摩根菌感染致细菌性肝脓肿破裂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摩氏摩根菌( Morganella morganii)是一种隶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革兰阴性菌,其致肝脓肿罕见。现报道1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以发热伴右上腹隐痛1周为主要症状的肝脓肿患者,脓液培养结果示摩氏摩根菌,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肝内脓肿破裂,采用肝内脓肿引流和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转至外科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后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而致死亡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11岁,因双小腿及双足红肿疼痛3个月、溃疡1周,于2021年2月26日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患儿2020年12月赤脚玩雪后出现小腿远端及双足烧灼样疼痛,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阵发性发作,夜间明显,浸泡冷水后疼痛缓解;2021年2月20日起双小腿远端及双足逐渐出现深在性溃疡(图1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3 × 10 9/L(参考值4 × 10 9 ~ 10 × 10 9/L,下同),中性粒细胞计数7.3 × 10 9/L(1.8 × 10 9 ~ 6.3 × 10 9/L);红细胞沉降率46.0 mm/1 h(< 20 mm/1 h);C反应蛋白14 mg/L(0.8 ~ 8 mg/L)。尿粪便常规、凝血常规及相关项目、肌钙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均正常。足背创口处样本直接涂片镜检:少量革兰阴性杆菌,PAS染色阴性;分泌物培养:吉格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阳性。二代基因测序:患儿存在SCN9A基因c.2567G>A杂合突变,导致对应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p.G856D),见图2,患儿父母及弟弟未发现基因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 OR = 1.033, 95%CI 1.005~1.061, 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 OR = 4.282, 95%CI 1.174~15.616, 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 OR = 7.486, 95%CI 2.451~22. 863, 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 OR =0.973, 95%CI 0.962~0.985, 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 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均为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控制住院时间、尽量缩短首次伤口处理时间、个体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纠正贫血是防治创面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降钙素原在AECOPD病原菌分类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96例感染引起的AECOPD患者,根据诱导痰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组,入院后24 h内检测患者PCT并完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间血清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CT水平在鉴别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的效能。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否存在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评估血清PCT、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796例感染引起的AECOPD病原菌培养阳性389例。细菌组与真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80(0.89,3.45) μg/L、0.15(0.06,0.35) μg/L,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水平分别为2.13(1.23,3.98) μg/L、0.77(0.54,1.05) μg/L;而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目组、非发酵菌组及其他革兰阴性菌组的PCT水平分别为3.17(1.73,5.81) μg/L、2.23(1.38,3.80) μg/L、1.25(0.86,2.13) μg/L。细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真菌组( Z=6.19, P<0.05);革兰阴性菌组高于革兰阳性菌组( Z=8.97, P<0.05);肠杆菌目组高于非肠杆菌目组( Z=3.98, P<0.05)。血清PCT判断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的ROC曲线,得到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组0.56 μg/L(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组1.13 μg/L(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83);肠杆菌目组与非肠杆菌目组的最佳截断值为3.89 μg/L(敏感度为0.44、特异度为0.81)。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 r=0.62),采用ROC曲线分析PCT、APACHEⅡ评分及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PCT曲线下面积为0.70,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8。 结论:本研究表明,PCT水平可作为鉴别由感染因素引起AECOPD患者病原菌种类的标志物之一,但PCT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APACHEⅡ评分差,不能单独作为AECOPD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联合使用PCT和APACHEⅡ评分相较于单一使用APACHEⅡ评分对预后评估无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性休克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地市级三甲医院脓毒性休克患者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筛查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致病菌、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情况、28 d预后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 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存活93例,死亡66例。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分):26.85±5.04比20.67±4.29,SOFA评分(分):12.86±3.02比9.37±2.51,均 P<0.05〕。② 159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中,腹腔感染47例(29.6%)、血流感染36例(22.6%)、肺部感染31例(19.5%)、软组织感染16例(10.1%)、泌尿系感染13例(8.2%)、胆道系统感染12例(7.5%)、其他部位感染4例(2.5%);128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0.5%,其中革兰阴性(G -)杆菌90例(56.6%)、革兰阳性(G +)球菌27例(17.0%)、真菌11例(6.9%),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例(30.8%)、肺炎克雷伯菌21例(13.2%)、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159例患者中101例(63.5%)完成3 h集束化治疗,其中存活组67例(72.0%)、死亡组34例(51.5%);106例(66.7%)完成6 h集束化治疗,其中存活组70例(75.3%),死亡组36例(54.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④将单因素分析中影响预后的因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 h和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分别为1.216、1.303、0.402,均 P<0.05〕。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提高3 h及6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尤其是3 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