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医学领域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口腔医学领域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通过对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事项公示信息中口腔医学相关项目的整理分析,结合文献和科研管理负责人访谈,提炼总结口腔医疗机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口腔医学领域人类遗传资源利用活动获批项目61项,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口腔专科医疗机构为组长单位获批项目43项。口腔医疗机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生物样本库亟待发展和资源共享机制待完善等问题。访谈结果显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有待完善,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的制度建设和培训等方面有待加强。结论:口腔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应全面统筹机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生物样本库建设,多途径拓展共享资源,充分利用人类遗传资源开展研究,促进口腔医学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三甲综合医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创新管理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某三甲综合医院近10年(2014—2023年)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院通过实施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系列创新管理实践,在基金申请与资助方面的变化及发挥的作用。方法:将近10年医院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项目按照年度、项目类别和人员等进行分类统计,重点分析医院国自然面上与青年基金申请与立项情况、项目负责人特征、学科领域分布变化等。结果:基金申请项目数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其中青年科学基金增长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面上项目出现一定波动后保持稳步增长趋势。青年基金的最佳获批时间在35岁前,入职5年内特别是3年内为获资助青年基金最佳时间段,学科覆盖面逐步增大。结论:医院通过实施学科与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布局,开展人员精准分析与定向精细化管理,推动研究所PI制改革探索等举措,共同促进了国自然基金申报质量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成果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针对临床医学问题设立的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简称"首发专项")已运行十余年。本研究旨在追踪并综合评价该基金项目的成果产出情况,为优化临床研究基金的运作模式提供实证支持与建议。方法:通过在线问卷对首发专项已经结题的1051项课题的所属学科领域、负责人情况、衍生项目、论文、专利、成果转化、成果普及推广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在线调查共收集到745项课题,对极端值进行复核后最终纳入720个结题项目。结题数目排序前3位的学科领域分别是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项目负责人年龄呈左偏态分布,中位年龄为45岁;319个(44%)项目后续得到了其他相关项目的支持;684个(95%)的项目发表了论文;211个(29%)项目申请了专利及著作权,141个获得了专利授权;78个(11%)项目完成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转化方式以转让和许可较多;临床诊疗指标改善中以治疗为主,诊断次之;156个(22%)项目的成果进行了普及推广,成果多推广到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结论:首发专项学科设置符合当地实际需要,成果产出颇丰。未来,可考虑建立临床研究的综合评价机制,加大推进高质量成果产出力度,加强项目指南设定的组织模式,并进一步完善滚动支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管理科研基金对促进医院发展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院级管理科研基金项目对促进医院发展发挥的作用。方法:分析管理科研基金历年资助的项目数量,专业领域分布,项目负责人信息和项目产出情况,总结选题变化趋势与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的方式,分析评价该项目在促进医院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基金设立以来,至今共资助管理课题113项,申报204项;80%的项目负责人来自行政管理部门;课题所属专业领域广泛;课题负责人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结论:管理科研基金项目达到了设立时的目标,已形成稳定的影响力,选题围绕医院发展中持续提升的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能够促进管理干部的成长,是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进一步加强全过程管理、设立课题指南、完善评审机制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管理科研课题促进医院发展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类型远程诊断项目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4类远程诊断项目的异同,为我国远程诊断项目建设与发展提供实践证据。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分别选取由政府、紧密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和商业公司主导的4种远程诊断项目,通过对政府、医院和公司负责人的半结构式访谈,从组织体系、工作条件和运行效果3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及问题。结果:共访谈了18人,发现不同类型项目的主导者,项目内部的连接机制、连接效力,参与方和时效性各不相同。政府及紧密型医联体类型的参与方多为本地机构,连接效力强,诊断医师来源明确且规模有限,工作量相对较大;松散型医联体和商业类型的参与方较为广泛,连接效力相对较弱,应答时间较长。结论:不同类型的远程诊断项目,均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医师人力不足状况,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基层医院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现状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江苏省基层医院开展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诊治的现状,评估基层医院对 H. pylori感染综合防治管理的能力。 方法:对2020至2022年参加江苏省基层消化科特色科室孵化中心项目的430家基层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胃镜室和消化专科设立情况、 H. pylori检测项目种类、 H. pylori治疗药物种类、根除方案及疗程等。问卷由基层医院专业负责人填写。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结果:共收到413份有效问卷,其中286家(69.2%)基层医院配备胃镜室,202家(48.9%)设有消化专科; H. pylori检测条件方面,148家(35.8%)基层医院尚无尿素呼气检测设备,其中84家未开展任何 H. pylori检测项目,8家仅有快速尿素酶检测,45家仅有血清 H. pylori抗体检测,7家同时有快速尿素酶和血清 H. pylori抗体检测,4家有粪便 H. pylori抗原检测;治疗药物方面,所有基层医院均能提供质子泵抑制剂,342家(82.8%)能提供铋剂;根据 H. pylori感染基层诊疗指南推荐的7个2种抗生素组合方案,仅14家(3.4%)基层医院能提供所有组合,369家(89.3%)能提供2~6个组合,20家(4.8%)仅能提供1个组合,10家(2.4%)无法提供规范的药物组合;根除方案及疗程方面,248家(60.0%)选择含铋剂四联方案,363家(87.9%)选择14 d疗程,232家(56.2%)家选择含铋剂的四联方案且疗程为14 d。 结论:完善基层医院 H. pylori检测设备,备齐治疗药物种类,提高基层医师对 H. pylori诊治认知水平,对提高基层 H. pylori感染防治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9家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各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为推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工作地区选择5~10家医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ICC/静脉治疗负责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问卷205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为97.1%。结果:199家医院中,63.3%(126/199)的医院已顺利开展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已开展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126家医院中,仅20家医院将其纳入收费条目;50.3%(100/199)的医院制订了统一的心腔内电图定位引导PICC置管术流程;47.7%(95/199)的医院举办/参与举办过关于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培训项目;57.3%(114/199)的医院PICC/静脉治疗负责人参加过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相关的培训项目。199家调研医院的相关成果产出方面,共产出56篇论文、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奖励。结论: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培训、成果产出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下沉优质资源,制订实施流程和评价标准,规范护理服务项目管理,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科学研究思维,以促进新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至2020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3至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为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与信息反馈系统中报告的2013至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和分析项目举办天数、地点、师资、培训学员、项目负责人及培训效果等。采用 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2013至2020年获批项目448项,实际开展381项,执行率为85.0%(381/448);培训天数以1~3天为主[64.0%(244/381)];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学员群体所占比例为67.1%(33 505/49 951)。授课教师中,本单位教师所占比例较高[68.8%(1 997/2 901)];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64.8%(1 881/2 901),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23.9%(693/2 901)。项目负责人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76.6%(288/37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44.7%(168/376)、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38.0%(143/376)。项目数量排名前3的培训内容为实验室技术、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员对授课内容满意度高。结论:2013至2020年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未来应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上推陈出新,并根据项目举办特点,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价,提高项目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我国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和互联网时代新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高校如何创新科研经费监管模式,以应对新时期面临的监管挑战。方法:阐明科研经费监管的必要性,着力剖析了现行模式的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现路径。结果:创新监管模式有助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监管效率。结论: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提高项目负责人监管意识、搭建网络化监管平台、创新监管机制,可有效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人工关节集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以百色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样本医院,采集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15例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其中集采前(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353例,集采后(2022年4—10月)162例。利用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人工关节集采政策实施前后住院费用的变化,并在2022年10—12月和2023年7—8月对该院骨科科室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医用耗材管理和医保管理人员等进行一对一无结构访谈,了解人工关节集采政策的执行情况、住院费用相应变化及其原因等。结果:人工关节集采政策实施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即刻下降22 566元( P<0.001),长期趋势斜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430)。从费用结构看,手术用一次性材料费用即刻下降26 889元( P<0.001),长期趋势斜率改变量为-515元( P<0.001);手术治疗费用、非手术项目治疗费用和非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即刻有不同程度增加( P<0.05),手术治疗费用和非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的长期趋势斜率该变量为-637元/月和-372元/月( P<0.001),非手术项目治疗费用长期趋势斜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196)。自付费用即刻下降7 195元( P<0.001),长期趋势斜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550)。访谈结果显示,集采后人工关节使用和手术情况总体变化不大,但存在配送延迟,且住院费用中部分费用指标的变化也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相关。 结论:人工关节集采政策有效降低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费用,费用结构更加优化,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保基金支出。未来需要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提升集采政策效能,推动公立医院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