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影响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HAP住院患者的资料,对其体质指数(BMI)、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联合合并症评分(CCS)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 t检验、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AP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CCI评分、CCS评分对老年HAP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结果:共收集完整病例200例,其中生存组158例、死亡组42例、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的年龄、BMI、住院时间、意识状态、吞咽功能、是否留置胃管、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NLR、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死亡组CCI(6.79±2.86)分、CCS(6.21±3.08)分,显著高于生存组(3.42±1.98)分、(1.66±1.94)分( t=-7.193、-9.116,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6岁( OR=1.155、95% CI:1.014~1.316)、BMI<21.77 kg/m 2( OR=0.651、95% CI:0.480~0.883)、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10 9/L( OR=1.208、95% CI:1.025~1.422)、C反应蛋白>59.32 mg/L( OR=1.055、95% CI:1.018~1.093)、CCS>6.21分( OR=2.859、95% CI:1.559~5.244)是老年H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CCI评分、CCS评分对老年HAP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进行ROC分析,结果提示,CCS评分对老年HAP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优于CCI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 CI:0.753~0.909)、0.898(95% CI:0.850~0.946)(均 P<0.001)。 结论:老年HAP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联合应用多个评估体系和临床指标可提高对老年HAP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高危DTC患者术后较高剂量 131I治疗后疗效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 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 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 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治疗后2~7 d行 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 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 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 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6.783,均 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 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 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505~-0.664, 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O 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 r=0.53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 结论:给予较高剂量 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 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检测结合超声评分对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术前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如何结合超声评分体系及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检测提高术前精准筛选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及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MC患者。分析术前超声表征(有无钙化、肿瘤边界的清晰度、肿瘤位置、肿瘤与甲状腺被膜之间的关联)并予以评分,同时结合术前穿刺标本BRAF突变检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超声评分体系、术前BRAF基因检测、以及结合两种方法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筛选模型,并根据三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对高侵袭性PTMC的术前筛选价值。结果:术前超声评分体系及术前穿刺标本BRAF检测均能作为高侵袭性PTMC的独立预测因子,超声评分体系在≥2.5分作为临界点,其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7.3%。术前穿刺标本的BRAF突变检测也可以提高侵袭性PTMC确诊率,其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77.8%。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模型:Logit( P)=1.523×超声评分+2.555×BRAF突变结果(1突变,0未突变)-5.189。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730,选取截断值0.48。诊断效能92.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7.3%。 结论:超声评分体系以及细针穿刺标本的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高侵袭性PTMC均有提高部分术前筛选价值,结合两者能提高诊断效能,为进一步指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我国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提升全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全球卫生、全球健康、胜任力、全球胜任力、公共卫生人才胜任力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至2022年发表的文献。基于文献回顾和工作职责分析,结合胜任力冰山理论模型建立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初始指标集。2022年10月,采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基于专家咨询结果编制调查问卷,就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通过随机便利抽样方式选取来自国内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和医药企业等机构的相关人员,于2022年11月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指标体系内在结构、权重及指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由专业积淀、外语交流、国际交往、自我管理与成长、影响力、成就内驱、全球化素养、职业精神8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10、0.104、0.153、0.121、0.106、0.171、0.139和0.096。知识技能类胜任力包括专业积淀、外语交流;行为表现类胜任力包括国际交往、自我管理与成长、影响力;个性特质类胜任力包括成就内驱、全球化素养、职业精神。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造性、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之外的其他二级指标均对所属一级指标有显著预测作用( P<0.01)。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球卫生人才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全球卫生人才的甄选、培训和绩效评价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急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 d不良预后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发病7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确定连续型变量的截断值并参考临床进行离散化,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建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临床量表预测模型。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内部验证集,对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32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23例为训练集,98例为内部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梗死体积、衰弱筛查问卷(Frailty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SQ)、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是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急诊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临床预测评分体系总分为15分,包括:年龄≥74岁(1分)、PA≤373 mg/L(2分)、TOAST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分)、心源性栓塞型(2分)、梗死体积≥2.18 cm 3(2分)、FSQ≥3分(1分)、NIHSS≥4分(6分)。该评分体系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95% CI:0.894~0.960);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0、0.976。在内部验证集中,该评分系统对不良预后有相似的预测价值(AUC=0.892, 95% CI:0.827~0.957)。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短期预后预测评分体系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临床医生早期判断急诊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NLR评分体系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钠(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以入院8周为观察时间节点,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73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差异,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BV-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行倾向匹配分析,验证独立危险因素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独立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时性别、疾病分期、ALB、BUN、Cr、Na、NE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存活组年龄、ALT、AST、TBil、INR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年龄(岁):43.00(34.00,53.00)比50.00(42.50,55.00),ALT(U/L):252.90(61.43,613.33)比359.10(115.15,784.70),AST(U/L):146.15(90.88,449.30)比237.80(109.00,635.05),TBil(μmol/L):265.10(183.10,347.60)比307.50(229.90,405.55),INR:2.13(1.91,2.46)比2.29(2.02,2.94)〕,PTA和LYM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TA(%):34.00(28.00,38.00)比31.00(24.00,36.00),LYM(×10 9/L):1.37(0.72,1.79)比0.85(0.51,1.39),均 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均更低〔MELD-Na评分(分):17.99(16.60,19.63)比19.16(17.43,20.80),CLIF-C OFs评分(分):9.00(8.00,9.00)比9.00(9.00,10.00),COSSH-ACLFs评分(分):4.87(4.63,5.48)比5.47(5.07,5.80),NLR:2.86(2.21,5.19)比4.38(2.54,8.46),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LIF-C OFs评分〔优势比( OR)=0.532,95%可信区间(95% CI)为0.380~0.744, P<0.05〕、NLR( OR=0.901,95% CI为0.835~0.972, P<0.05)是判断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倾向性匹配后,59例存活者和59例死亡者数据匹配成功,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ALT、AST、TBil、ALB、BUN、Cr、Na、PTA、INR、NE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入院基线资料中仅LYM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 9/L:1.35(0.74,1.73)比0.81(0.51,1.30), P<0.05〕;存活组的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均明显低于死亡组〔CLIF-C OFs评分(分):9.00(8.00,9.00)比9.00(8.00,10.00),COSSH-ACLFs评分(分):4.99(4.69,5.64)比5.34(5.03,5.81),NLR:2.85(2.21,5.72)比4.38(2.47,10.20),均 P<0.05〕;CLIF-C OFs评分( OR=0.593,95% CI为0.401~0.878, P<0.05)、NLR( OR=0.914,95% CI为0.842~0.993, P<0.05)仍是判断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LIF-C OFs评分≥9分预测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48.9%,AUC为0.662;NLR≥3.14预测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敏感度为67.1%,特异度为56.7%,AUC为0.623。CLIF-C OFs评分、NLR串联试验诊断的方式可提高预测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特异度至77.8%。 结论:CLIF-C OFs评分、NLR是影响HBV-ACLF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HBV-ACLF患者的预后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将更有利于判断HBV-ACLF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手术的术前危险度评分体系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手术的术前危险度评分体系。方法:收集上海长海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复发和生存状况,统计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Cox分析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指标,每项危险因素计1分,按总分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分析每组中位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8例,年龄(57.4±10.8)岁,中位生存期44.85个月,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3%、55.2%、22.9%。其中原发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术前癌胚抗原≥200 ng/ml、多发肝转移瘤、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4项每项各计1分,将患者分为低危(0~1分)组和高危(2~4分)组。低危组( n=174)和高危组( n=60)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29个月,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21.34个月和8.48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依据本研究结果初步构建了针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愈后预测评分体系,以期对该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预测评分体系的构建及效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 MACCE)的预测评分体系,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经急诊收入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cardiovascular care unit, CCU)或急诊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的老年ACS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完全血运重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情况;24 h内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白蛋白(albumin, Al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ine kinase-MB, CK-MB)、D-二聚体(D-dimer)、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实验室指标;24 h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Killip分级、衰弱筛查问卷(frailty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SQ)评分;随访患者1年内发生MACCE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AC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连续型变量的截断值,参考临床进行离散化,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建立MACCE的临床预测评分量表,采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共入选322例老年ACS患者,1年内MACCE的发生率为24.5%。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自变量后显示,MACCE的影响因素( P<0.2)包括:①连续型指标: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Alb、hs-CRP、D-dimer、NT-pro-BNP、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Killip分级、FSQ评分;②离散型指标:共患病≥3个、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合并AKI。对连续型指标离散化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4岁、未完全血运重建、合并AKI、EF≤50%、FSQ≥3分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84岁:优势比( OR)=4.351, 95%置信区间(95% CI): 1.635~11.576, P=0.003;未完全血运重建: OR=6.580, 95% CI: 2.397~18.060, P<0.001;合并AKI: OR=2.647, 95% CI: 1.085~6.457, P=0.032; EF≤50%: OR=2.742, 95% CI:1.062~7.084, P=0.037;FSQ≥3分: OR=9.345, 95% CI: 3.156~27.671, P<0.001]。构建的MACCE临床预测评分体系总分为8分,包括:年龄≥84岁(2分)、未完全血运重建(2分)、FSQ≥3分(2分)、EF≤50%(1分)、合并AKI(1分);该评分体系预测MAC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 CI:0.844~0.938, P<0.001);最佳截断值为>3分,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792。 结论:MACCE预测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临床医生早期判断老年AC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aMAP评分评估基层医院慢性肝病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aMAP评分是依托国际合作队列构建的可适用于各种肝病的肝细胞癌(HCC)风险预测模型。本研究拟运用aMAP评分对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接诊的慢性肝病患者(合并或未合并代谢性疾病)进行HCC风险分层,以期指导个体化HCC筛查。方法:收集于都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慢性肝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验结果(血小板、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及合并疾病信息,并计算aMAP评分,对该人群进行HCC风险分层。结果:共计3 629例慢性肝病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3 452例(95.1%),脂肪肝患者177例(4.9%),HBV感染合并脂肪肝22例(0.6%);男性2 679例(73.8%),中位数年龄44(35,54)岁。在总体人群中,HCC低、中和高风险人群分别占52.6%、29.0%和18.4%;在HBV感染人群中,HCC高风险人群的比例显著高于脂肪肝人群(18.9%对比9.6%, P = 0.001)。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慢性肝病人群,其HCC高风险人群比例显著高于未合并上述代谢性疾病人群(合并高血压:32.3%对比17.9%, P < 0.001;合并糖尿病:36.5%对比18.1%, P < 0.001)。而且,合并两种代谢性疾病人群的HCC高风险人群比例显著高于合并一种及未合并代谢性疾病的人群(40.9%对比31.8%对比17.7%, P < 0.001)。 结论:aMAP评分可作为基层医院慢性肝病HCC筛查管理的简便工具,有助于健全慢性肝病人群个体化随访管理体系。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慢性肝病患者具有更高HCC发生风险,应在后续随访中给予HCC高风险人群重点关注,从而提高HCC早诊率、降低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声征象建立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综合、有效的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在术前预测支架再狭窄的可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328例(共381条患肢)作为建模队列。以超声作为评价手段,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其权重赋值,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并根据其最佳界值将评分模型分为支架再狭窄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项危险因素被纳入评分系统并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钙化斑块、腘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40 cm/s、膝下流出道评分≥4分、踝臂指数<0.5、女性均赋值1分,患者合并脑梗死、慢性肾病、病变总长度15.0~24.9 cm均赋值2分,病变总长度≥25.0 cm赋值3分,模型最高计12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经ROC曲线验证,提示该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75,95% CI=0.727~0.824, P<0.001]和拟合优度(χ 2=4.921, P=0.76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9。将评分模型进一步分为再狭窄低危组(0~5分)和再狭窄高危组(6~12分),其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74.6%,准确性为72.7%。 结论: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再狭窄的发生,为精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