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的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的48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4例,年龄(34.8±7.4)岁(范围:24~50岁);体重指数(21.2±2.4)kg/m 2(范围:18~26 kg/m 2);左侧29例(60.4%),右侧19例(39.6%)。在内镜监视下,使用预装高强度缝线的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对跟腱近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经腱周膜下空间将缝线尾端引导至跟腱止点小切口处,然后用直径4.5 mm外排锚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跟腱重塑情况,使用跟腱断裂总评分(ATRS)、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伤侧与健侧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3.5)个月(范围:18~32个月)。术后 12个月MRI检查结果显示跟腱断端重塑良好,信号均匀。末次随访时ATRS[ M(IQR)]为95.0(4.7)分。伤侧与健侧的跟腱静息角[(17.1±2.4)°比(17.4±2.6)°, t=1.92, P=0.062]和单足提踵高度[(14.2±1.7)cm比(14.4±1.5)cm, t=1.71, P=0.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观察到腓肠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跟腱再断裂。1例患者因二次受伤导致锚钉轻微切出,术后5个月移除锚钉。46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体育活动。 结论: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跟腱断端的稳定连接,手术并发症风险低,早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快速康复外科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负性情绪、配合度、并发症以及护理质量指标评分。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3.12±0.96)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19±1.13)h]、下床活动时间[(2.08±0.59)d]、住院时间[(6.14±1.2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47±0.83)分、(8.87±1.52)h、(3.47±1.15)d、(8.35±1.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379、7.959、6.064、6.416,均 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8.59±1.13)分]、焦虑评分[(28.64±2.95)分]、配合度(93.75%)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288、6.093,χ 2=4.200,均 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管道护理[(8.43±1.12)分]、心理状态[(8.71±1.26)分]、健康意识[(9.73±0.24)分]、并发症护理[(8.51±1.0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5±1.23)分、(6.69±1.19)分、(7.62±1.23)分、(7.58±1.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009、6.538、9.521、3.310,均 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93, P<0.05)。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的配合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间断缝合窦部成形技术和"根部优先"策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探讨间断缝合固定主动脉窦部和"根部优先"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术前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5例,全组院内死亡6例。中位随访6个月,无再次手术干预;2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降为微量,4例中度未见明显变化,其余为轻度及以下;无主动脉窦部残余夹层,未形成动脉瘤,术后主动脉窦部内径较术前减小。间断缝合固定主动脉窦部成形和"根部优先"策略在保留原有窦部形态的同时,避免了进一步扩张,并有利于降低吻合难度、缩短心肌缺血时间。该方法在围术期结局方面表现满意,有一定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溃疡骨外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溃疡骨外露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DF溃疡合并骨外露19例,面积4.0 cm×6.0 cm~9.0 cm×15.0 cm,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7.0 cm~10.0 cm×1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定期随访皮瓣有无溃疡、颜色、质地、臃肿程度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19例DF溃疡合并骨外露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8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皮瓣水肿,经拆线、补充蛋白、二期缝合、更换抗生素后愈合;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扩创二期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无新发溃疡,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积极控制和预防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皮瓣变化,及时对症处理,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DF溃疡,皮瓣成活率较高,可挽救患者肢体,降低致残率,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对下面部及颊颏颈区塑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用于下面部颊、颏、颈部区域塑形年轻化的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北京黄寺医疗美容诊所对要求年轻化美容就医者26例(年龄35~60岁,平均45岁)采用下面颊部、下颌缘、颏下颈区精细吸脂,用双极侵入射频设备——EMBRACE RF(钻石精雕)facetite面部手具射频皮下收紧皮肤,耳屏前至耳后隐蔽小切口,面部浅表肌肉腱膜浅层剥离,折叠收紧悬吊。去除多余皮肤同时多层次减张,美容缝合切口。结果: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感觉障碍等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瘢痕隐蔽轻微、皮肤紧致、上提效果明显、口角囊袋消失或减轻、下颌缘轮廓清晰、颈颌角清晰显现、颈部显现修长形态、下颏臃肿得到显著改善,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2例有效果但患者自觉未达预期效果,6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调整后满意。1次手术满意24例,满意率92.3%。结论:借助双极射频效应联合小切口提升手术对下面部颊、颏、颈区塑形年轻化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电热条件下行单孔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的安全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免电热条件下行单孔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的安全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在免电热条件下行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单孔腹腔镜组(A组, n=60)和多孔腹腔镜组(B组, n=6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手术前后窦卵泡计数(AFC)变化。 结果:(1)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预定手术,A组无中转多孔腹腔镜病例,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及术后转重症医学科治疗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双侧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侧( P=0.008)。A组、B组术中标本取出时间分别为(9.70±3.68)min、(19.36±1.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464, P<0.001)。A组、B组剥除畸胎瘤后卵巢缝合时间分别为(22.77±7.90)min、(14.68±6.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57, P<0.001)。(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41±0.16)分、(1.86±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659, P<0.001)。(3)术后随访6个月,A组1例出血并脐部切口中等量渗液,余所有病例切口均达I/甲级愈合,对切口美容均满意。无出院1个月内再住院病例。两组术后彩超检查均未发现畸胎瘤复发。两组术前AFC、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月经期第2~3天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AFC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免电热条件下行单孔腹腔镜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取出标术更具优势,利于保持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值得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46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46例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收治的89例早期O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n=46)和对照组( n=43)。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VSD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患肢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度及感染情况,综合判断是Ⅰ期缝合还是Ⅱ期伤口植皮;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并预测OCS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Ⅱ期伤口植皮率(53.5%)明显低于对照组(21.7%),肉芽组织无感染率(80.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13.14±3.42)d]和住院时间[(16.55±3.52)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消退时间[(22.39±4.48)d]和住院时间[(26.87±5.5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21 d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2组患者术后21 d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BO联合VSD治疗早期OCS可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降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减轻肢体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中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并暴露睑板前筋膜层,于瞳孔中线偏内侧可见1、2支斜向内走行的神经,仔细解剖并予以保留,于眶隔深面上行分离并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浅层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形成自然的重睑弧度,无张力缝合皮肤。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以Semmens-Weinstein单丝采用轻触法检查重睑线上、下对应部位的触觉,评估重睑线下皮肤的触觉减退情况,分为无差别、轻度差别、明显差别3个等级;术后3~12个月由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结果:共纳入79例双侧单睑患者(共158只眼),均为女性,年龄18~44岁,平均26.6岁。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4个月。89.9%(142/158)上睑感觉评价为"无差别",10.1%(16/158)评价为"轻度差别"。无上睑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为94.9%(75/79)。2例患者术后外观轻度不对称;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2周后自行吸收,重睑轻微不对称;1例患者切口瘢痕增生,予硅凝胶外涂结合脉冲染料激光干预后,于术后9个月恢复。结论: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是一种效果确切、重睑形态逼真、可保留重睑线下的皮肤感觉、损伤小、恢复快的新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造口手术技术细节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学教材中的手术原则存在较大异质性。在回顾腹壁结构和腱膜的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作者们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一种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技术操作细节为:(1)临时性造口选择右腹直肌外缘,永久性造口选择左侧腹直肌内促进粘连;(2)皮肤行适合尺寸的圆形开孔(临时性也可一字型),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行钝性分离;(3)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层,钝性扩开肌肉组织,腹横筋膜层水平切开小口后,扩张腹壁隧道至适合尺寸,临时性造口肠袢能恰好无阻力地提出腹壁为适宜,永久性造口稍有阻力为适宜,但均不要预留运针空间以免致死腔形成;(4)永久性造口可考虑在筋膜切线两端单纯或8字锁定缝合,避免慢性筋膜撕裂;(5)肠壁提出后,与皮肤简单固定4~8针;通常临时性回肠造口黏膜可自行翻出,无需外翻缝合;永久性造口可视情况黏膜外翻缝合。理论上讲,该技术可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和远期造口疝的发生率。期待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验证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指冠状面离断再植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指冠状面离断再植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15例39指冠状面离断的手指急诊行断指再植术,其中顺型冠状面不全离断20指,逆型冠状面不全离断12指,完全型冠状面离断7指,术后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再植手指全部存活,其中3例5指再植手指皮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再植手指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末节两点分辨觉4~6㎜,平均5.5㎜。再植手指握、捏及肌力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5例,良9例,可1例。结论:多指冠状面离断清创时精确评估骨肌腱血管神经多平面、多层次、多形状损伤情况,防止遗漏,高质量的血管、神经、肌腱缝合,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手功能锻炼,有利于手指再植存活及外形、感觉和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