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脑电图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ICU脑电图监测的患者2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7例)和干预组(1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脑电图监测成功率、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脑电图检测总成功率为9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6%(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4.65±7.42)分、(41.22±8.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仪容仪表、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主动性各项评分分别为(98.97±0.25)分、(99.95±0.47)分、(99.26±0.32)分、(99.89±0.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92%,低于对照组的8.76%(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ICU患者脑电图监测成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120眼)及观察组60例(120眼)。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比两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程度、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面对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维度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值高于对照组、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w、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0),低于对照组的15.00%(1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降低焦虑程度,促进视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预见理论的分级护理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预见理论的分级护理对肺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18例。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预见理论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胸肺顺应性(CT)(36.65±10.86)ml/cmH 2O显著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Ppeak)(27.09±3.54)cmH 2O、气道阻力(Raw)(26.14±3.52)cmH 2O·L -1·s -1、血小板计数(PTL)(252.56±26.84)×10 9/L、纤维蛋白原(FIB)(3.05±1.25)g/L、抗凝血酶(AT)(100.35±8.5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7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给予肺栓塞患儿基于预见理论的分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指标等,益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在ICU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新入职专科护士100例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分析其在ICU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培训后,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考核[(92.31±1.88)分]、专科理论考核[(89.96±1.34)分]、专科技能考核[(92.33±1.17)分]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65.31±1.54)分、(70.32±1.05)分、(78.82±1.02)分]( t=109.31、111.52、93.89,均 P < 0.001)。培训后护理并发症[1%(1/100)]、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0(0/100)]均显著低于培训前[6%(6/100)、5%(5/100)](χ 2=2.37、3.28,均 P < 0.05)。 结论: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管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及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改善前,45例)、观察组(改善后,42例)。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理论,预见性排列流程中的失效环节,评估不同的失效模式,找出此环节中最需要改进的部分,改善措施、研发器具,加以实施。结果:改善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固定区域皮肤过敏及压力性损伤、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42)、4.8%(2/42)、9.5%(4/42),均较改善前的15.6%(7/45)、68.9%(31/45)、26.7%(12/45)明显下降(χ 2=5.15、37.94、4.25,均 P < 0.05)。 结论: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能有效减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从确诊至分娩后的真实体验,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3名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收集整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经历和真实体验。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2个亚主题。主题一为求医经历坎坷,内心体验曲折复杂(亚主题包括诊断初期的未知与恐惧;面对医疗决策时难以抉择的纠结;艰辛的保胎之路;经历围手术期身心之痛;绝处逢生后的庆幸喜悦;对新生儿及崭新家庭格局的担忧);主题二为孕产过程中的个人积极应对体验(亚主题包括积极寻找疾病相关信息,寻求专业支持;迅速转变角色,完成角色适应;唤起以往经验,体现出坚韧的经产妇特质);主题三为有效利用家庭社会支持(亚主题包括对就诊机构信任依从,满足疾病诊疗需求;接受医护人员专业辅导,消除负性心理,满足知识需求;受益于配偶和家人支持,满足生活和情感需求)。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在孕产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疾病,但仍存在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预见潜在风险,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提供正确的信息、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消除孕产妇负性心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结合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各6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人工智能是集多学科之大成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系统,旨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被认为是一个"加强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已经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将深远地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可以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提振效果、增进效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医学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整合资源、辅助教学、模拟临床学习环境、监控教学质量、学生自我评估、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医学科研中,人工智能能够进行海量数据挖掘与处理、辅助新药研发、预测疾病发展趋势和风险、辅助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担当"科研助理"的角色;在临床医疗中,人工智能在辅助临床诊疗、支持临床决策、推动基层医疗"同质化"、患者监护、疾病预防、慢病随访、康复辅助、健康管理等方面颇具潜力.当然,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多维度的挑战和困境,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技术滥用、多学科融合、成本控制、法律与伦理问题等.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人工智能一定会在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负面情绪、并发症等康复情况亟待改善,本研究旨在探究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神经外科收治的8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n=40)和循证组(n=41):常规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给予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 2 组患者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护理措施后,循证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可更好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