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脑电图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ICU脑电图监测的患者2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7例)和干预组(1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脑电图监测成功率、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脑电图检测总成功率为9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6%(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4.65±7.42)分、(41.22±8.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仪容仪表、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主动性各项评分分别为(98.97±0.25)分、(99.95±0.47)分、(99.26±0.32)分、(99.89±0.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92%,低于对照组的8.76%(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ICU患者脑电图监测成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120眼)及观察组60例(120眼)。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比两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焦虑程度、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面对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维度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值高于对照组、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w、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0),低于对照组的15.00%(1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预见性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降低焦虑程度,促进视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在ICU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新入职专科护士100例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分析其在ICU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培训后,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考核[(92.31±1.88)分]、专科理论考核[(89.96±1.34)分]、专科技能考核[(92.33±1.17)分]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65.31±1.54)分、(70.32±1.05)分、(78.82±1.02)分]( t=109.31、111.52、93.89,均 P < 0.001)。培训后护理并发症[1%(1/100)]、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0(0/100)]均显著低于培训前[6%(6/100)、5%(5/100)](χ 2=2.37、3.28,均 P < 0.05)。 结论: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培训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用于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管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及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改善前,45例)、观察组(改善后,42例)。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理论,预见性排列流程中的失效环节,评估不同的失效模式,找出此环节中最需要改进的部分,改善措施、研发器具,加以实施。结果:改善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固定区域皮肤过敏及压力性损伤、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42)、4.8%(2/42)、9.5%(4/42),均较改善前的15.6%(7/45)、68.9%(31/45)、26.7%(12/45)明显下降(χ 2=5.15、37.94、4.25,均 P < 0.05)。 结论: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能有效减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结合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各6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负面情绪、并发症等康复情况亟待改善,本研究旨在探究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神经外科收治的8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n=40)和循证组(n=41):常规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给予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 2 组患者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护理措施后,循证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循证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可更好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预见性理论对白内障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预见性理论对白内障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5例.常规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管理,试验组实施基于预见性理论的围手术期管理,比较2组健康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护士整体护理质量.结果 在不同管理模式下,试验组的白内障术后感染相关知识、个人卫生注意事项、个人管理要点等维度健康认知评分分别为(25±5)分、(30±5)分、(30±5)分,均高于常规组[(22±5)分、(27±5)分、(27±5)分];试验组管理7 d后、14 d后、30 d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分别为(102±11)分、(131±10)分、(149±10)分,均高于常规组[(96±10)分、(125±11)分、(141±10)分];试验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9.1%(5/55)低于常规组25.4%(14/5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感染控制、整体护理质量等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22±5)分、(22±5)分、(22±5)分、(23±5)分,均高于常规组[(19±5)分、(19±5)分、(19±5)分、(19±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预见性理论下的围手术期管理有利于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健康认知,对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并提示科室护士的护理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1日~2023年2月28日收治的78例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1、3、6个月服药依从性,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职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护理后3、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预见性护理能提高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破窗效应理论结合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孕妇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破窗效应理论结合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孕妇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月1 日~2022 年 7 月 31 日收治的 94 例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破窗效应理论结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依从性、下肢肿胀、DVT、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自护技能和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肢肿胀、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危孕产妇实施破窗效应理论结合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缓解其不良心理,提高依从性,进而改善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