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诊断和抗生素使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探讨在耐药菌流行形势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感染的诊治问题,得出结论:早期不推荐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应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治;需结合临床信息综合判断感染、识别感染灶;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患者脏器功能情况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抗生素的疗程取决于对患者的综合处理,特别是对感染灶的处理是否及时、彻底;对泛耐药细菌的目标联合治疗方案需结合联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术前处于静止期的160例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天应用抗生素)及治疗用药组(术后7 d应用抗生素)。记录其围手术期中耳或外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数值。分别于术后1周复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结果:预防用药组者术后感染率为1.25%,治疗用药组感染率为2.50%。两组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布以及白细胞计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对于中耳分泌物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单纯真菌生长或对头孢唑啉敏感菌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选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围术期管理的质量化控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术后围手术期管理的质量化控制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围手术期管理包括饮食与营养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疼痛管理、预防性抗凝管理、气道管理、术后并发症管理以及出院与随访管理等7个方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建立明确的质量化标准,规范围手术期药物使用、预防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达到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缺陷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缺陷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多次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确诊IRAK4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分别以“IRAK4基因变异”“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缺陷症”“IRAK4 gene variation”“IRAK4 deficiency”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查询建库至2021年1月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患儿 男,6岁,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予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临床表现有严重的肺炎链球菌脑膜脑炎、多发性硬化、侵袭性椎间盘炎、炎性骨质破坏。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其IRAK4基因存在1个纯合移码变异:NM_016123. 3:c.540del(p.Phe180Leufs*26),父母均为杂合子。10篇英文文献共详细报道23例,加上本例,合计24例患儿,其中男13例、女11例,起病年龄8日龄至7岁,主要表现为复发性侵袭性细菌感染23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11例,肺炎链球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9例,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沙门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脓肿、复发性病毒感染各1例。有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为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4例患儿中10例死亡,其中9例在婴儿期死亡。存活患儿中多确诊早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但易感性逐年降低,14岁可接近正常儿童。24例患儿中IRAK4基因纯合变异21例,复合杂合变异3例。共有15种变异,移码变异9种、无义变异4种、错义变异2种。有一个备选变异热点:c.877 C>T,有3例。结论:IRAK4缺陷症主要表现为复发侵袭性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或败血症多见,少数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婴儿期病死率高,早期确诊并治疗可避免重症或病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组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临床防御对策。结果:66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例,发生率10.61%,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位于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Child-Pugh分级为C级、并发症、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均是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肝硬化医院感染因素较多,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应特别加强对高龄、肝硬化分级较高、白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异常患者的高度关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避免侵入性操作等以有效降低临床医院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1年新生儿感染:抗菌药物预防性与治疗性使用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4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新生儿早期感染中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现就该指南核心要点进行解读,旨在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对新生儿细菌感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及疗程方面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菌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应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患者中一些病例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但实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较高。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出:"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本文根据以往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治疗中的经验和目前发表的COVID-19相关文献中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提出在COVID-19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尚未确诊的患者在病因不明且不能排除细菌感染时,可短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2)对已经确诊的COVID-19患者,在没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应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有医院内感染证据的COVID-19患者应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200例中老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中老年患者年龄为55~75岁,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64%)。共分离4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4株、革兰阴性菌25株、真菌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OR=3.40)、手术时间( OR=2.50)、白蛋白水平( OR=2.83)、合并基础疾病( OR=4.23)、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OR=3.14)及住院时间( OR=2.33)是导致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众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或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基于属性层次模型(AHM)的骨科关节置换术(包括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为该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桑德福抗微生物治疗指南(48版)》、相关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治疗指南等,制定基于AHM的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并据此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20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病历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关节置换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不合理类型涉及头孢菌素皮试(65.87%)、用药疗程(61.06%)、给药剂量(53.37%)、药物选择(26.92%);病历评分(MRS)≥90分的41例(19.71%),80分≤MRS<90分的67例(32.21%),60分≤MRS<80分的87例(41.83%),MRS<60分的13例(6.25%).结论 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但在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用药疗程、头孢菌素皮试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2-2020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持续性综合规范管理实践及其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2012-2020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持续性综合规范管理实践及其效果.方法 采取持续性综合规范管理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管理.对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对照组(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1阶段干预组(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和2阶段干预组(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及患者住院总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费用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医院2011-2020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 34.13%(P<0.05).经过两阶段干预,术前给药时间在0.5~1 h的比例、药品选择合理性及溶媒选择合理性均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后用药时间也趋于规范化.患者人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呈下降趋势,人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占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小(P<0.05).结论 通过医院顶层设计及指标制定到职能科室专项管理及反馈,再到临床科室执行及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运行临床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使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向规范化、合理化逐渐转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逐渐提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