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生菌补充剂对改善孤独症患者异常行为问题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益生菌补充剂对改善孤独症患者异常行为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 A 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发表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9月15日.通过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研究的结局指标包括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台湾版(ABC-T)、社会反应量表(S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第2版(ADOS-2).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11篇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其中中文文献1篇,外文文献10篇,样本量共计4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异常行为问题相关评估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SMD=-0.32,95%CI-0.48~-0.16,P<0.0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Meta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即益生菌补充剂在改善孤独症患者的异常行为问题方面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益生菌补充剂来治疗孤独症患者的异常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体复原力复合指标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机体复原力复合指标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结局和不良结局两组.收集患者的社会、疾病、生理和机体复原力4个方面信息,使用R软件3.6.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利用公式求得各分量,将有共线性的同类指标进行合并计算复合指标.结果 共纳入106例患者,76例治愈,30例出现不良结局.不良结局组呼气流量峰值、小腿围、握力、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治愈结局组(P<0.05),1年内呼吸道感染率、Fried衰弱量表(FFP)和临床衰弱程度量表(CFS)评分均高于治愈结局组(P<0.05).经主成分分析对多重共线性的指标进行降维,建立营养状态(小腿围、体质量指数和握力)、功能能力(BADL评分和IADL评分)、精神状态(MMSE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和衰弱状态(FFP评分和CFS评分)4个复合指标.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有呼吸道感染史是影响治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营养状态和功能能力是影响治愈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机体复原力复合指标中的营养状态、功能能力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有预测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与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与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的关联,为学校和相关部门性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9月至11月,对山西省某医学院校1 280名学生进行了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匿名调查.结果 对婚前性行为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占39.75%.调整一般人口学特征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在家庭维度中,高风险组(OR=1.61,95%CI:1.02~2.54)对婚前性行为赞同度是低风险组的1.61倍.在时间维度中,中风险组(OR=1.57,95%CI:1.14~2.17)对婚前性行为赞同度是低风险组的1.57倍;相对于文化维度低风险组,文化维度的中风险组(OR=1.96,95%CI:1.43~2.69)、高风险组(OR=4.75,95%CI:3.24~6.97)均与婚前性行为态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维度风险的增加,对婚前性行为的赞同度越高.WQ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维度对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最大,占45.40%,时间维度和家庭维度分别占15.60%和14.40%.结论 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社会生态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结果,高风险家庭因素、中风险的时间因素和中、高风险的文化因素增加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赞同,其中文化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外科护士群体执业风险形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外科护士群体执业风险形成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的13个科室22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7个概念和17个范畴,归纳凝练出组织治理局限和社会文化制约2个维度导致风险评估前控机制失准影响护士执业活动中的风险交流过程,执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在风险交流过程中产生慎独精神缺位、领导权力滥用、护患信任危机三类风险轨迹,最终导致就医体验不佳、护士职业怠卷、患方不满情绪表达的风险结局行为,诱发执业风险的发生.结论 提示相关职能部门应逐步改善组织治理局限和社会文化制约要素,纠正执业风险轨迹,扭转执业风险结局行为,从而营造和谐安全的执业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痛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痛风是一种与尿酸过高有关的代谢性风湿病,1990年至2019年我国痛风患病率增长了129.35%.研究显示痛风会增加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痛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揭示了其对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影响.痛风的病理机制与血清中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的沉积有关,MSU晶体能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而NETs在MSU晶体诱发的炎症反应中起到双重作用,进而影响痛风的发作缓解和慢性进展.此外,NETs还与痛风的骨性侵蚀、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相关.这些发现表明,NETs可能成为痛风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旨在概述NETs在痛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痛风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共病与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调查及分析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现状,识别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身心共患疾病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关联.方法 对深圳市坪山区2个街道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建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氏抑郁量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及家庭支持的关联.结果 抑郁症状筛查率为42.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HbA1c≥7 mmol/L、FPG≥8.6 mmol/L、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及≥4000元、吸烟、糖尿病病程10~20年的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抑郁症状.生存质量好(DSQL评分,OR=0.832)及社会支持得分较高(SSRS评分,OR=0.848)的患者不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社区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低收入及高收入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更易患有抑郁障碍;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等身心共病疾病的防治要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防治观,识别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风险,将疾病的监测诊疗、心理指导、社会支持贯穿到主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 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相对剂量强度≥85%和相对剂量强度<85%.模型参数包括FN发生的风险、FN住院概率、相关癌症死亡概率、相关癌症效用值、直接医疗成本与间接医疗成本等.模型周期为21 d.研究时间范围为70年.主要结果包括总成本、抗感染成本、生命年、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对结果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进行不同时间范围的情景分析.结果 基线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级预防组相比,一级预防组患者多获得0.84个QALYs,并少支付39 373元,节约总的抗感染成本为32 31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6 722元/QALY,一级预防组为绝对优势方案.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与二级预防组相比,在任何研究时间范围都是绝对优势方案.当中国意愿支付阈值为257 094元/QALY时,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100%.结论 与二级预防相比,PEG-rhG-CSF用于中、高FN风险的癌症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具有经济性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少年早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考察青少年早期自杀意念的动态发展轨迹,以及性别、留守状态、是否独生、走读情况和社会支持等对自杀意念发展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3~12月选取湖南省某城区中学989名在校7年级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使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与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CASS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GMM模型分析探究青少年早期自杀意念的不同类别.结果 青少年早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存在4个潜在类别,分别是C1组定义为"高风险—稳定型"(7.2%)、C2组定义为"中风险—恶化型"(8.8%)、C3组定义为"中风险—稳定型"(11.1%)以及C4组定义为"低风险—稳定型"(72.9%).女生、留守、独生是青少年早期自杀意念发展轨迹的危险因素(均P<0.05),社会支持是发展轨迹的保护因素.结论 青少年早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与个体差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唑来膦酸对肌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肌少症是指与年龄增长有关的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骨骼肌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疾病.近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7%~23.9%,跌倒、骨折等相关风险增加,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肌肉和骨骼在发育、生长、衰老和许多疾病中表现出显著的共性,肌少症常伴随骨质疏松一起发生.唑来膦酸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中的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来发挥作用.唑来膦酸不仅可以保持骨骼完整性,还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发挥肌肉促进作用.该文通过梳理唑来膦酸对肌少症的影响及其涉及的潜在机制,为未来治疗肌少症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标治疗及社区全周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肿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多反复且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造成残疾,而且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患者饱受煎熬,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四多"特点:病患多、病程长、中重度患者多、并存疾病多.达标治疗是慢病管理的原则,应贯穿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管理的始终.类风湿关节炎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创新医防融合与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及其风险因素的社区全周期管理防控体系,促进全专协同家庭医生团队高质量发展,加强培养具有公卫意识与风湿病专长的社区人才,对提升类风湿关节炎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