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C-MS/MS法测定再造丸中的4种马兜铃酸类成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再造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UPLC C18色谱柱(100 mm ×2.1 mm,1.7 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马兜铃酸类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4%~102.5%,RSD均小于5%.结论 所用方法的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为再造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UPLC-MS/MS测定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类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含5 mmo·l L-1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外标法测定.结果:4个成分在2~25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在20 ng·mL-1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75.7%、112.0%、105.4%,RSD为2.8%~6.1%,方法定量限为 0.002~0.100 μg·g-1.7 批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酸Ⅰ检出量为 0.09~0.41 μg·g-1,马兜铃内酰胺Ⅰ检出量为 0.62~1.30 μg·g-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为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17种市售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生物药剂分类学对17种市售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进行研究.方法 以2015版《中国药典》中马兜铃酸A口服剂量确定其剂量,UPLC法测定其在超纯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大鼠离体外翻肠囊实验进行肠道渗透性考察,同时应用体外模拟计算软件计算评价.结果 在各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均表现出生物药剂分类学Ⅲ类药物的特点,即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口服后能快速溶出,渗透性为影响其吸收的限速因素.马兜铃酸A在相应制剂中存在体内外一致性,具有可申请生物豁免的潜力.结论 该方法可为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预测,以及吸收影响因素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金耳环中5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金耳环药材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甲基丁香酚、马兜铃内酰胺Ⅰ(AL-I)和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Ⅳ(7-OCH3-AL-IV)5种成分含量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并研究5种成分在金耳环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的分布.方法 岛津Shimadzu Shim-pack XR-ODSⅢ色谱柱(2.0 mm×75 mm,1.6 μm),流动相为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柱温40℃,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APCI),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MRM)测定.结果 5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金耳环药材不同部位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甲基丁香酚、AL-I和7-OCH3-AL-IV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50 ~ 16.71、28.59~ 177.20、2.46~ 22.48、46.39~ 324.04、12.95 ~ 251.04ng·mg-1;其中花和叶中7-OCH3-AL-IV的含量[(52.14 ~251.04)ng·mg-1]均高于根中含量[(28.54 ~ 40.73) ng·mg-1];花中AL-I的含量[(171.93~324.04) ng·mg-1]远高于根部含量[(78.44~124.56)ng·mg-1];花和叶部两种马兜铃内酰胺总合量大于根部;根茎、叶和花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3.57~22.48)ng· mg-1]均大于同样品根中的含量[(2.46~7.29)ng·mg-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其中金耳环中3,4,5-三甲氧基甲苯、3,5-二甲氧基甲苯和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为首次报道.由AL-I、7-OCH3-AL-IV和甲基丁香酚在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结果来看,金耳环应该以根入药,根茎、叶和花部位应该摘除,并谨慎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争议及药物安全性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马兜铃酸是一类硝基菲类羧酸,广泛分布于马兜铃科植物中,主要化合物包括马兜铃酸Ⅰ、Ⅱ、Ⅲ、Ⅳ4种.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诱发泌尿系统肿瘤.马兜铃酸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基因发生A-T颠换突变,该突变常被作为马兜铃酸特征性标签.2017年Sci Transl Med报道指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亚洲地区肝癌发生相关,认为应将避免使用马兜铃酸列为肝癌的一级预防策略.该报道引发了国内外研究者对于马兜铃酸是否具有肝脏致癌性的一系列探讨,本文即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讨论已有报道中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的争议点,科学客观地评价马兜铃酸与中国人群肝癌发生的关系,同时探讨含马兜铃酸药物安全使用仍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药物安全使用的一些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朱砂莲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UPLC-QTOF-MS/MS定性与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朱砂莲块根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定性与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朱砂莲块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测条件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10%B;1~9 min,10%~30%B;9~11 min,30%~50%B;11~15 min,50%~90%B),流速0.45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0 nm;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同时,建立了 21批朱砂莲样品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UPLC指纹图谱,根据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测定了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朱砂莲样品中5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结合文献信息和质谱数据,一共鉴定了朱砂莲中17个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包括8个马兜铃酸,7个马兜铃内酰胺和2个4,5-二羰基阿朴菲类生物碱.UPLC指纹图谱中指认了 10个共有峰,分别为朱砂莲苷,马兜铃内酰胺Ⅰ a-N-β-D-葡萄糖苷,马兜铃酸Ⅳa-O-β-D-葡萄糖苷,马兜铃内酰胺Ⅲa-N-β-D-葡萄糖苷,马兜铃内酰胺Ⅰ-N-β-D-葡萄糖苷,马兜铃酸C,马兜铃酸D,马兜铃酸Ⅱ,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酸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马兜铃酸Ⅰ,Ⅱ,C,D及马兜铃内酰胺Ⅰ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3.0%,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7.06%~101.84%(RSD<3.0%).21批朱砂莲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C,马兜铃酸D,马兜铃内酰胺Ⅰ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938 6~3.567 5,1.377 6~3.688 1,0.056 3~0.527 7,0.108 8~0.305 5,0.021 0~0.081 7 mg·g-1.结论:朱砂莲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马兜铃酸Ⅰ和Ⅱ的含量要高于其他马兜铃酸类成分.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为朱砂莲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种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究并明确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含量,以进一步确保此类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使用安全.本研究选取了朱砂莲、杜衡、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寻骨风、广防己和细辛9种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的中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Q-TOF-M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定.性分析9种药材中的马兜铃酸类成分.选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x 4.6 mm,5 μm)分离,以乙腈-0.2%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正离子模式,分析马兜铃酸Ⅰ、Ⅱ、Ⅲa、Ⅳa、Ⅶa,马兜铃内酰胺Ⅰ、Ⅱ 7个对照品的质谱电离规律,并利用此规律对9种药材样品中筛选出的紫外光谱图与7个对照品光谱相似的成分进行结构解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对鉴定出的马兜铃酸类成分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显示:从9种药材中共筛选和鉴定出22个马兜铃酸类成分,包括11个马兜铃酸和11个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种类在朱砂莲和青木香药材中最多,有15种,其次为马兜铃和关木通,为14种,成分的总量在朱砂莲和关木通中最高,在8.91~13.40 mg·g-1之间;在杜衡中最少,只有2种成分,总量在0.10 mg·g-1 以下.本研究系统性地筛选和明确了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含量,为后续此类药材的网络毒性分析和体外毒性实验,以及其中马兜铃酸类成分在质量标准中的安全性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光茎栓果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光茎栓果菊Launaea acaulis(Roxb.)Babcock ex Kerr.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ODS、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光茎栓果菊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光茎栓果菊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七叶内酯(1)、马兜铃酸C(2)、马兜铃内酰胺Ⅲa(3)、马兜铃内酰胺A Ⅱ(4)、aristolactamⅢa N-β-D-glucoside(5)、对羟基苯乙酸(6)、香豆素(7)、N-β-D-马兜铃内酰胺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酸甲酯(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栓果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