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勒管永存综合征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性性分化由胎儿睾丸分泌的睾酮和抗苗勒管激素(AMH)驱动。AMH的作用是使男性胎儿的苗勒管退化。AMH或其受体AMHR2突变失活将导致正常男性化的46,XY男性出现苗勒管永存综合征(PMDS)。术前查体发现睾丸越过身体中线需怀疑PMDS,应行盆腔超声、AMH激素水平、染色体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确诊PMDS后无需做性腺活检,可一期手术矫正隐睾和斜疝,尽量剥除或破坏苗勒管残留物的内膜组织,预防苗勒管的恶性变,同时避免损伤输精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粪类圆线虫感染相关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粪类圆线虫感染相关肾损伤,并结合文献探讨粪类圆线虫相关肾损害的常见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患者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改变,利用免疫病理、光镜及电镜检查了解肾小球病理类型;通过消化道内镜及活检了解消化道黏膜病理改变及病原体形态,分析肾脏及消化道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结果:患者男性,26岁,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肾活检病理改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伴间质灶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增高。临床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蛋白尿转阴,但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急诊胃镜显示患者胃体及十二指肠广泛充血、糜烂。胃黏膜活检见黏膜内多量细长、"S"形弯曲的蚴状病原体,患者同时存在双肺感染,脑脊液大肠埃希菌阳性及脐周皮肤紫色皮疹。患者确诊为重症粪类圆线虫感染。经过抗感染及驱虫治疗后,头痛及消化道症状消失,复查内镜未见寄生虫虫体。随访2年至今,未见肾病综合征复发。结论:粪类圆线虫感染可以肾病综合征为首起症状而消化道症状轻微,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增高,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前需排除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在流行地区或存在可疑接触史的患者,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种药用植物对西花蓟马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验证药用植物及其挥发物成分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选择行为干预的可行性,为农业害虫防治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西花蓟马成虫对3种蔬菜植物(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黄瓜 Cucumis sativus 和辣椒 Capsicum annuum)和 5 种药用植物(薄荷 Mentha piperita、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荆芥 Nepeta cataria、益母草 Leonurus cardiaca 和藿香Ageratum conyzoides)的选择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5种药用植物叶片中共有挥发物成分;使用Y型嗅觉仪检测西花蓟马成虫对0.01,0.1,1,10和100 μL/mL β-石竹烯的选择率.[结果]在选择行为试验中,西花蓟马成虫对5种药用植物均表现出忌避行为,其中对紫苏和藿香的忌避行为较为显著(选择率分别为24.45%和24.53%).GC-MS鉴定出5种药用植物叶片中挥发物共有成分为β-石竹烯和2,2'-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西花蓟马成虫对0.01 μL/mLβ-石竹烯无明显行为反应,对0.1~100 μL/mL β-石竹烯表现出明显的忌避行为,并且高浓度(10~100 μL/mL)β-石竹烯对西花蓟马成虫的驱避率可达到约85%.[结论]测试的5种药用植物对西花蓟马成虫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驱避效果,该结果为了解西花蓟马对非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提供理论依据;β-石竹烯是5种药用植物叶片中的共有挥发物成分,可作为驱避剂或植物源农药用于西花蓟马的农业治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一种复方中药精油抗菌消炎及驱蚊活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一种复方中药精油的抑菌、抗炎活性及其驱蚊效果,并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精油;滤纸片法测试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将 36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软膏组及复方精油组,建立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皮损处病理学切片及其炎症因子水平以验证复方精油对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的抗炎效果;对复方精油进行驱避蚊虫药效试验,验证其驱蚊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复方精油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单方精油比较,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更好,其抑菌圈直径为(17.25±0.37)mm,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对中度敏感;复方精油有效降低了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组织水肿程度,减少了皮损组织炎性细胞产生与肥大细胞浸润,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IFN-γ、IL-6、IL-1β水平;复方精油对白纹伊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 7.83 h;GC-MS检测出精油中含有芳香类、萜类等 28 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复方精油有一定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有效成分中芳香类化合物占比最多,驱避时间优越,符合预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广粪蚊共生菌发酵液对宿主嗅觉行为反应的影响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广粪蚊[Coboldia fuscipes(Meigen)]是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昆虫共生菌潜在的生防价值为广粪蚊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首先使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广粪蚊成虫对其14科16属21种共生菌发酵液在10 min、20 min、30 min 3个测试时间段内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水生产碱菌(Alcaligenes aquatilis)、柠檬酸杆菌未知种(Citrobacter sp.)、格陵兰变色杆菌(Paenochrobactrum glaciei)3种共生菌的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其30 min时的相对引诱率分别达到了 20.00%、13.75%、15.00%和-18.75%.随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了上述4种发酵液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共鉴定出相对含量高于2%的化合物28种,水生产碱菌与格陵兰变色杆菌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苯甲醛,其次分别是2,5-二甲基吡嗪和十二烷二腈;柠檬酸杆菌未知种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N-苯基甲酰胺,其次是异戊酸异戊酯;沙福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是异戊酸乙酯,其次是异戊酸异丙酯.本研究明确了发酵液对广粪蚊成虫具有引诱与趋避作用的共生菌,并且测定了发酵液挥发物的具体成分,为开发广粪蚊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蒜E素调控斑翅果蝇产卵选择及适合度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研究大蒜E素(allicin E,ALE)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产卵行为的影响,为利用ALE生物防治斑翅果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产卵双向选择模型检测0.01%,0.015%和0.02%ALE对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驱避作用.利用暗盒实验、摘除前足、摘除触角等方式检测视觉、味觉和嗅觉感觉系统对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偏嗜行为的影响.利用Y生物迷宫试验检测0.015%ALE对斑翅果蝇雌成虫的产卵行为驱避作用.通过检测存活率和发育历期研究ALE对斑翅果蝇适合度的影响.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ALE处理后斑翅果蝇成虫肠道中活性氧水平.[结果]ALE驱避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对0.01%,0.015%和0.02%ALE的产卵指数分别为-0.30,-0.44和-0.51.在黑暗和摘除前足条件下,斑翅果蝇雌成虫存在对ALE的显著的产卵避性反应,而摘除触角的斑翅果蝇对ALE的产卵避性显著降低,对0.01%,0.015%和0.02%ALE的产卵指数分别降低为-0.10,-0.11和-0.12.斑翅果蝇雌成虫所产卵暴露于0.02%ALE后,后代蛹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 69.23%和69.70%,后代成蛹和羽化时间分别延长5.88和4.75 d.ALE缩短斑翅果蝇成虫寿命,雌性和雄性在0.02%ALE处理下LT50值分别由39 d降低为18和15 d.0.02%ALE处理72 h后斑翅果蝇成虫奔跑和攀爬速度显著降低.0.02%和0.05%ALE处理3 d后斑翅果蝇成虫肠道中的活性氧水平上升.[结论]ALE引起斑翅果蝇雌成虫产卵避性,主要通过嗅觉介导此种产卵避性;ALE延缓了斑翅果蝇后代的生长发育,降低了亲代成虫的运动活力和存活率,并引起肠道损伤,因此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斑翅果蝇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复方驱蚊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驱避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分析由薄荷、浮萍、石菖蒲、迷迭香4种中药植物配伍而成的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驱避活性评价.[方法]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按照《空间驱避产品药效试验及评价(Y型管法)》,评价精油对白纹伊蚊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鉴定出主要挥发性成分58种,占精油总成分的98.28%,萜类18种(44.99%)、烯烃类9种(20.27%)、酯类5种(14.07%)、芳香烃类8种(12.00%)、烷烃类7种(3.48%)、醇类9种(2.78%)、酮类2种(0.69%).复方驱蚊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percent repellency,PR)平均达90%.[结论]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对白纹伊蚊起到驱避作用的可能有薄荷醇、薄荷酮、α-蒎烯等多种化学成分,平均驱避效果达到A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番茄潜叶蛾行为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性害虫,2017年入侵我国,并呈扩散蔓延趋势,严重威胁我国的番茄产业.用于防治这一害虫的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番茄潜叶蛾抗药性不断增加,防效下降,开发新型绿色防治技术迫在眉睫.物理诱控技术和嗅觉行为调控技术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物理诱控(灯光和颜色诱杀)及嗅觉行为调控(性信息素、植物挥发物)技术在番茄潜叶蛾防治中的研究进展.颜色显著影响信息素诱捕器和粘虫板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杀效果,白色、黑色和蓝色诱捕器田间诱捕的成虫较多.黑色诱虫灯和波长为470 nm的LED灯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杀效果最佳,且对性诱芯具有增效作用.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包括主要成分(3E,8Z,11Z)-十四碳三烯乙酸酯和次要成分(3E,8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两者含量比约为9∶1,主要组分和次要组分95∶5混合时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佳.相比于其他诱捕器类型,含性信息素诱芯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佳.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可广泛用于早期监测预警、大量诱杀和交配干扰.植物挥发物和传统食诱剂挥发物组分影响番茄潜叶蛾的寄主选择和产卵行为,乙酸辛酯、苯乙醛与冰醋酸混合物、冰醋酸与3-甲基-1-丁醇混合物,以及番茄挥发物组分柠檬烯、β-罗勒烯、α-松油烯、δ-榄香烯和(E)-β-石竹烯混合物对番茄潜叶蛾具有引诱作用;苯醌、2-蒈烯、δ-姜黄烯和邻二乙苯是番茄潜叶蛾的产卵刺激剂;而1-氟十二烷、石竹烯、姜黄烯、榄香烯、蛇麻烯、姜烯、2-十三烷酮、2-十一酮、(Z)-丙酸-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则对番茄潜叶蛾的寄主选择、产卵或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最后讨论了番茄潜叶蛾行为调控技术存在作用机制不明确、防控效果不稳定、与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协同应用技术缺乏等问题,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基于昆虫行为调控的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治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驱避色防治平菇蚊、蝇类害虫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 =169,169,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菇蚊、蝇类害虫的驱避效果和增产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各影响因子处理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菌袋、地膜、棚膜颜色对害虫驱避率及平菇增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组合,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驱避色菌袋+驱避色地膜+透明棚膜的处理组合的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驱避率增加了45.63%,第1、2、3 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了 11.29%,2.55%,8.82%和 7.74%.通过多因素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菌袋颜色是影响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的主因子,与对照相比对害虫驱避率和前 3潮菇增产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平菇生产过程中,使用驱避色菌袋和地膜能有效控制平菇蚊、蝇类害虫的危害并提高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害虫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假臭草花精油的化学组成及对柑橘木虱的驱避和致死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了让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R.M.King&H.Rob.变废为宝,首次探讨了假臭草花精油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的驱避和致死活性,以用于生物防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假臭草不同部位的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检测了其对柑橘木虱的生物活性.[结果]假臭草花精油得率(0.31±0.03)%高于茎叶精油的得率(0.23±0.02)%;GC-MS检测显示,假臭草花精油至少含有25种化合物,其中 β-荜澄茄油烯(43.85%)和 β-石竹烯(30.34%)是其主要成分;花精油浓度为40和50μL·mL-1处理30 min时,对柑橘木虱的驱避反应率均可达到100%.不同浓度的花精油对柑橘木虱具有明显的致死活性.当浓度为50μL·mL-1的时候,浸液法处理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嫩梢18 h时,柑橘木虱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56.25±4.79)%,LC50值为44.83μL·mL-1,而熏蒸法48 h时的柑橘木虱校正死亡率仅为(66.33±5.00)%,LC50为24.80μL·mL-1.假臭草花精油对柑橘木虱的驱避和致死活性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作用有关.[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假臭草花精油对柑橘木虱具有良好的驱避和致死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柑橘木虱驱避剂及杀虫剂的良好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