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近视程度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北京市普仁医院眼科的8~14岁的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验光测量屈光度,按照SE分为低度近视组(>-3 D且<-0.5 D)、中度近视组(>-6 D且≤-3 D)、高度近视组(≥-12 D且≤-6 D)和对照组(>-0.5 D且<0.5 D),并测量SFCT、GCIPL六个方位厚度(上方、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和AL,评估其与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GCIPL厚度与AL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FCT与AL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 共纳入97例(142只眼),男性47例,女性50例,年龄(11.2±1.8)岁.GCIPL厚度与AL的Spearman相关系数及GCIPL厚度与AL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GCIPL厚度各个指标与AL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0.001),GCIPL上方,下方,颞下方及平均厚度与年龄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和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AL的回归系数值为-24.846(Z=-4.522,P<0.001),意味着AL对SFCT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SE越深,AL越长,SFCT越薄,GCIPL越薄,并且GCIPL下方与SE程度相关性最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种儿童常用近视筛查方案的准确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睫状肌麻痹验光作为近视诊断金标准,比较常用的近视筛查方案及其不同组合用于儿童近视筛查的准确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初次就诊的儿童543例,年龄6~8岁,检查并记录儿童裸眼远视力(UCDVA)、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PR)及睫状肌麻痹验光后等效球镜度(SE)。以PR≤-0.50 D作为近视阳性界值;UCDVA<5.0为视力不良;轴率比(AL/CR)>3视为可疑近视;以睫状肌麻痹验光后SE≤-0.50 D为近视诊断金标准。筛查方案共7种,分别为:UCDVA、PR、AL/CR、UCDVA+PR、UCDVA+AL/CR、PR+AL/CR、以及UCDVA+PR+AL/CR。筛查方案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等。不同近视筛查方案间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当使用单一指标筛查近视时,PR方案准确性最好,其灵敏度(100.0%)、特异度(89.2%)、约登指数(0.89)、阳性预测值(64.7%)、阴性预测值(100.0%)、诊断符合率(0.732)和ROC曲线下面积(0.95)均最高。当使用2种指标组合筛查近视时,UCDVA+PR方案和PR+AL/CR方案准确性较接近(约登指数分别为0.91、0.92),均比UCDVA+AL/CR方案准确性好(约登指数为0.87)。当使用3种指标组合,即UCDVA+PR+AL/CR方案筛查近视时,仅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83.3%)和诊断符合率(0.861)相较UCDVA+PR和PR+AL/CR方案稍有提升,其余准确性及可靠性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论::在大规模儿童近视筛查中,如果只使用单一指标筛查近视,可考虑使用PR;如果可以联合2种指标筛查近视,可考虑使用UCDVA+PR或PR+AL/CR;当3种指标全部联合筛查近视时,筛查效能提升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PT辅助的TransPRK的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 D)患者60例107眼;采用小数法记录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主觉验光仪检查患者屈光度;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随访12个月,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77±1.02)d。手术前后UCVA和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80.812、267.313,均 P<0.001),其中术后7 d、6个月和12个月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个月时安全性指数达1.10±0.12,有效性指数达1.05±0.17。术前预期矫正等效球镜度为(-8.02±1.36)D,术后12个月实际矫正等效球镜度为(-8.04±1.51)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3)。术后12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 D预测范围内的术眼占总眼数的比例达79%(85/107),在±1.0 D预测范围内的术眼占总眼数的比例达92%(98/107)。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眼压轻度升高者分别为3眼和7眼,给予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均恢复正常。术后haze 1级以上者1眼,发生率<1%,在用药后逐渐消失。 结论:SPT辅助的TransPRK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是矫正高度近视较为理想的表层手术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视性离焦镜片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近视性离焦镜片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确诊为近视的青少年患者99例(198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分成3组:对照组(配戴单焦点球面镜片)33例(66眼),A组(配戴近视性光学离焦镜片)33例(66眼),B组(配戴近视性光学离焦镜片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33例(66眼)。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近视屈光度及眼轴增长情况。3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及眼轴干预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而3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的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年龄、性别、调节功能指标、近视屈光度以及眼轴在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表明初始近视屈光度、调节功能指标及眼轴对本研究无明显影响,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干预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的近视屈光度( P=0.047、0.001)和眼轴( P=0.027、0.001)变化量都明显减小,而B组近视屈光度( P=0.038)和眼轴( P=0.046)变化量相对A组更少。3组组间近视屈光度和眼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近视性离焦镜片联合视觉训练控制青少年近视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近视性离焦镜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年视觉质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年视觉质量。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1例41眼,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三焦点IOL组20例20眼和单焦点IOL组21例21眼,分别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和603P单焦点IOL。术后随访1年,检测2个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远距离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距离视力(DCIVA)和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距离视力(DCNVA);采用OQAS Ⅱ检测患者点扩散函数(PSF)、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尔比率(SR),以及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QAS Ⅱ值(OV 100%、OV 20%、OV 9%)及客观散射指数(OSI);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评估患者的波前像差,包括全眼总像差(TA)、总高阶像差(tHOAs)、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总低阶像差(tLOAs)、离焦、散光,所有像差值用均方根表示;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2个组患者术眼不同调节范围内的视力,并以高于0.5 LogMAR视力绘制离焦曲线图;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以Sellman法量化分析2个组患者IOL区域内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程度;采用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对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年,三焦点IOL组患者UCIVA、UCNVA、DCIVA和DCNVA明显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OQAS Ⅱ视觉质量指标显示,三焦点IOL组患者MTF截止频率、SR、OV 100%及OSI值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个组患者各波前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离焦曲线显示,单焦点IOL组组患者在-1.0、-1.5、-2.0、-2.5、-3.0、-3.5 D时(即相当于1 m、66 cm、50 cm、40 cm、33 cm、29 cm)的LogMAR视力明显高于三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焦点IOL组PCO例数多于单焦点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1.0, P<0.001)。三焦点IOL组的VF-14评分为87.99±1.09,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的81.4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301, P<0.001)。 结论:三焦点IOL植入术后1年患者全程视力及主观视觉质量、客观视觉质量均优于单焦点IO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糖尿病眼病研究中阜宁县5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至5月抽取在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信息中心登记的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82个抽样点),了解受检者一般情况、全身疾病及其治疗情况、体检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等。受检者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眼前节和眼底情况。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定义为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5且矫正后提高≥2行。分别采用独立 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患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对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影响。 结果:本次调查共检录2 067例糖尿病患者,实际接受调查1 965例,纳入统计分析1 910例,受检率为92.4%。345例存在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患病率为19.66%。单纯近视眼51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72.55%(37/51),单纯远视眼124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46.77%(58/124),单纯散光77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17.81%(13/73),近视眼合并散光147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63.95%(94/147);远视眼合并散光194例,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51.98%(100/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未矫正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与50~59岁相比,70~79岁、≥80岁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风险增加( OR =1.81,1.90;均 P<0.05)]、糖化血红蛋白浓度7.1%~8.0%、>10%(与<5.6%相比, OR=1.84,1.82;均 P<0.05)、近视眼及其程度较重[与正视眼相比,近视眼、低度近视眼、重度近视眼、高度近视眼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风险增加( OR=2.98,6.94,42.43,77.85;均 P<0.01)、晶状体混浊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风险增加( OR=7.60, P<0.01)。 结论: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患病率较高,是该人群中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重要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近视眼患病情况及晶状体状态。相关卫生部门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疾病的健康科普,定期进行验光和眼底检查。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57-76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教室环境与学生近视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江苏省学生常见病监测、队列及干预研究,探索学校环境监测与近视纵向数据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整班抽取1~3年级的学生,对教室进行了学校环境监测,学生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于散瞳(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情况下于2019、2020、2021年分别进行屈光度验光检查。同时还行眼轴长度监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学校环境监测与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共有77间教室2 670名学生纳入了研究,2019-2021年学生右/左眼散瞳后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0.001),右/左眼眼轴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P<0.001),小学教室人均面积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18.0%升高至2021年的26.0%,黑板面平均照度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23.8%升高至2021年的26.4%,课桌面平均照度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86.7%降低至2021年的77.5%(趋势 χ2检验 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级、性别、父母近视、饮食、睡眠、视近工作(坐姿、作业时间、电子移动设备、眼保健操)、户外活动后,人均面积1.36~ m 2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 HR=0.778,95% CI:0.659~0.918, P=0.003);黑板平均反射比0.15~0.19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 HR=0.685,95% CI:0.592~0.793, P<0.001);黑板平均照度150~、300~、500~ lx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 HR=0.456,95% CI:0.534~0.761, P<0.001; HR=0.794,95% CI:0.705~0.895, P<0.001; HR=0.690,95% CI:0.619~0.768, P<0.001);黑板均匀度0.40~0.59是眼轴长度的危险因素( HR=1.528,95% CI:1.018~2.293, P=0.041),黑板均匀度0.80~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 HR=0.542,95% CI:0.404~0.726, P<0.001)。课桌面均匀度0.40~0.59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 HR=0.820,95% CI:0.698~0.965, P=0.017)。平均照度150~、300~、500~ lx是屈光度的保护因素( HR=0.638,95% CI:0.534~0.761, P<0.001; HR=0.911,95% CI:0.848~0.978, P=0.011; HR=0.750,95% CI:0.702~0.801, P<0.001)。课桌面平均照度500~ lx是屈光度的保护因素( HR=0.855,95% CI:0.763~0.958, P=0.007)。 结论:学校环境监测指标,如人均面积达标、黑板及课桌面相关指标对学生近视发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川东北地区基于某视光门诊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川东北地区某眼视光门诊12~35岁患者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NSBVD)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招募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视光门诊寻求常规视力检查的12~35岁志愿者172例。检查内容包括主觉验光、立体视觉、水平隐斜、正融像性聚散(PFV)和负融像性聚散(NFV)、聚散灵活度(VF)、集合近点(NPC)、单眼调节幅度(MAA)、单眼调节灵活度(MAF)、调节反应(MEM)、集合不足症状问卷(CISS)等。综合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各类NSBVD分类诊断并计算其患病率。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NSBVD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NSBVD在门诊患者中占比为36.1%,其中以集合不足最为常见,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SE)和双眼SE差值为NSBVD发病的相关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双眼SE差值与任何一项双眼视觉指标相关,但右眼SE与远距PFV( r=-0.243, P=0.010)、远距NFV( r=-0.247, P=0.009)及CISS( r=-0.211, P=0.027)呈负相关,与NPC呈正相关( r=0.224, P=0.019)。 结论::NSBVD在眼视光门诊12~35岁人群中较为普遍,年龄、性别、屈光状态不是NSBVD患病的相关因素,但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增加,NPC移近,CISS评分变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矢量分析法比较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和远视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标准化的矢量分析法观察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和远视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FS-LASIK矫正散光的患者41例(62眼),其中混合散光组21例(30眼),远视散光组20例(3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标准化的散光矢量分析法和报告屈光手术散光结果的国际标准图表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包括等效球镜度(SE)、目标散光矢量(TIA)、手术引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的幅度(ME)、误差角度的绝对值(|AE|)、差异矢量的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等指标。组间ME、|AE|、|DV|、CI、IOS和SE差异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AE|、|DV|、ME、SE之间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混合散光组的|AE|和SE小于远视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2, P=0.043; Z=-2.77, P=0.006);混合散光组的ME为负值,CI值大于1,远视散光组的ME为正值,CI值小于1,组间ME和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93, P<0.001; Z=-4.28, P<0.001);组间|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散光组术后6个月内各时间点|A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ME、S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5.98, P=0.001; H=10.54, P=0.014; H=10.90, P=0.012)。远视散光组术后6个月内各时间点|AE|、|DV|、M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0.11, P=0.018)。 结论::术后6个月内,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的精准性优于远视散光,矫正远视散光的稳定性优于混合散光,矫正混合散光时有过矫倾向,矫正远视散光时有欠矫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合并老视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12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视光科行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50例(100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远近距离裸眼视力、电脑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Q值、球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等,并使用屈光矫正者生命质量量表(QIRC)评估手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采用 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术前双眼各项指标基本匹配,术后6个月主视眼logMAR远视力达0.0的患者有94%,非主视眼logMAR近视力均达到0.5,96%的患者达到0.3。主视眼术后6个月Q值与非主视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42, P=0.03)。等效球镜度(SE)、Q值与球差呈正相关( r=0.496, P<0.001; r=0.197, P=0.05)。患者双眼术后1周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除18 cpd以外,均达到术前水平(均 P<0.05)。大部分患者反映视觉质量良好;2例诉夜间眩光、重影。患者术后6个月立体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合并老视是安全有效的,且不损害视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