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骨转换指标骨钙素水平对男性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7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血清骨钙素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 T1组(骨钙素<9.2 ng/mL,123例)、 T2组(骨钙素9.2~13 ng/mL,122例)、 T3组(骨钙素≥13 ng/mL,125例),比较3组间DSPN所占比例,多元 logistic回归计算不同组DSPN的发生风险。 结果:血清骨钙素 T1、 T2、 T3组合并DSPN者分别为50例(40.7%)、29例(23.8%)、49例(39.2%),骨钙素 T2组DSPN合并率显著低于 T1和 T3组;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病程、HbA 1C、糖尿病合并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交联肽(CTXβ)、血25-羟维生素D(25-OHD)、骨密度、治疗药物等多项混杂因素后,相对于骨钙素 T2组, T1、 T3组DSPN风险分别增加133.9%( OR=2.339, 95% CI 1.097~4.988, P=0.028)和134.2%( OR=2.342, 95% CI 1.040~5.275, P=0.039)。 结论:男性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骨钙素水平和DSPN相关,中等程度的骨转换水平(例如血清骨钙素水平维持在9.2~13 ng/mL)可能对DSPN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褪黑素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的药物存留及对骨微结构改善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褪黑素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 T2DOP)大鼠骨组织中的药物存留情况及对T2DOP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95只,其中6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T2DOP大鼠模型,2个月后通过检测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确定造模成功45只。随机选取30只造模成功和30只正常SD大鼠行褪黑素分布实验,分别将两组大鼠再根据注射褪黑素的浓度分成造模高浓度(50 mg/kg)组、造模低浓度(10 mg/kg)组、正常高浓度(50 mg/kg)组和正常低浓度(10 mg/kg)组,每组15只;按取材的时间点(5、15、30、60、120 min)再分成5组,每组3只。对每组大鼠骨组织进行预处理,而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骨组织中褪黑素的药物浓度。另取15只造模成功大鼠,根据是否注射褪黑素及其浓度分为单纯造模组、高浓度(50 mg/kg)褪黑素组和低浓度(10 mg/kg)褪黑素组,每组5只,再取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正常大鼠组),处理8周后运用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药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褪黑素后各组大鼠骨组织中均有药物存留,均在给药30 min后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0 min后显著降低。其中正常高浓度组与正常低浓度组相比,在5个时间点两组药物浓度无明显差异;造模高浓度组与造模低浓度组相比,在5个时间点两组药物浓度亦无统计学差异。而造模高浓度组在5、15、30、60、120 min 5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分别为(7.613±2.568)ng/ml、(13.983±2.262)ng/ml、(18.816±1.291)ng/ml、(6.172±1.962)ng/ml、(1.112±0.566)ng/ml,均高于正常高浓度组各时间点的药物浓度。Micro-CT结果显示褪黑素治疗8周后,高浓度组的骨密度[(205.72±28.41)g/cm 3]明显低于低浓度组[(223.63±35.41)g/cm 3],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组[(158.31±31.86)g/cm 3],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在骨组织中存在药物分布,且T2DOP大鼠的药物吸收率更高,同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在骨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无差异,均可以改善T2DOP大鼠的骨微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肝强肾壮骨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使用补肝强肾壮骨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3年10月天台县人民医收治的130例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予以阿仑膦酸钠片及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补肝强肾壮骨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水平,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及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比较VAS评分和SF-36评分差异,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69.23%,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12周VAS评分[(2.47±0.63)分]低于对照组[(3.29±0.72)分,P<0.001],而 SF-36 评分[(85.73±6.49)分]高于对照组[(74.65±6.27)分,P<0.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腰椎L2~4、右股骨颈和左桡骨远端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基础上,增加补肝强肾壮骨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患者骨密度,调节骨骼代谢功能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肾健脾法对OP大鼠肌骨中ULK1/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法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肌骨中ULK1/FUNDC1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72只 2 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西药组(福善美),每组 12 只,模型组及各个用药组采用尾部悬吊法进行造模,造模时间为 5 周.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其余各组予以相应药物进行灌胃.造模结束后行腹主动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计算机微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大鼠左侧股骨远端形态学变化;双能X线行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股骨、腓肠肌中线粒体蛋白ULK1、FUNDC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较,模型组ALP(P<0.01)降低、TRACP(P<0.01)升高,骨小梁面积、BMD(P<0.01)均下降,提示造模成功.Masson染色提示在中医不同治法干预下腓肠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得到缓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中医不同治法干预下与模型组股骨相比ULK1、LC3-Ⅱ/LC3-Ⅰ、FUNDC1 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与模型组腓肠肌相比ULK1、FUNDC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结论 补肾健脾中医治法对于OP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ULK1/FUNDC1 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发挥作用,综合来看补肾健脾法效果较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正交设计探讨续苓健骨方对快速骨丢失模型大鼠的组方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观察续苓健骨方中的药物对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模型大鼠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代谢影响的主次作用,并探讨疗效较佳优化组别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优化 1组、优化 2 组、优化 3 组、优化 4 组、优化 5 组、优化 6 组、优化 7 组和优化 8 组,每组 10 只,采用OVX制备大鼠快速骨丢失模型,连续灌胃 12 周后取材备检.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胫骨近端骨密度,micro-CT检测胫骨微观结构,ELISA检测血清骨吸收金指标CTX和骨形成金指标PINP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OPG、RAN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续苓健骨方组、优化 4 组、6 组和 7 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优化 4 和 7 组 Tb.N 和 BV/TV 显著升高(P<0.001),续苓健骨方组和优化1~8 组血清CTX、PINP均不同程度降低,续苓健骨方组和优化7 组OPG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优化 4 组、6 组和 7 组是治疗效果较好的组别,可通过调控OPG/RANKL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续断、骨碎补、女贞子、红花和川芎是续苓健骨方取效的主要有效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巨噬细胞极化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威胁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对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的慢性疾病.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在特定刺激下极化为具有促炎特性的M1型巨噬细胞和具有抗炎和促修复特性的M2型巨噬细胞.M1/M2比例的失衡会引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升高等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笔者概述了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以及不同巨噬细胞分型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M1 巨噬细胞通过分泌TNF-α、IL-23和IL-1等炎性因子、触发RANKL/OPG系统并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并抑制骨生成细胞的作用,从而加剧骨质疏松发展.M2 巨噬细胞通过分泌BMP2、TGF-β和IL-4等炎性因子,刺激NF-κB等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激活并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此外,笔者还介绍了巨噬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通讯对骨形成的影响.针对巨噬细胞极化,笔者从化学药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中药领域分别介绍了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1/M2比率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最新策略,期望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PRF负载的Genistein促进肥胖小鼠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明确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成骨分化的作用并探讨由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负载的GEN对肥胖小鼠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采用CCK8测定7天内不同浓度GEN(0、0.1、1、10、50 μmol/L)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增殖的影响;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ALP活性定量检测,明确细胞中ALP活性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成骨分化过程中ALP、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茜素红染色明确GEN对 MC3T3-E1矿化程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PRF载药前、后超微结构变化,验证PRF载药的可行性.体内实验中,采用高脂饮食饲喂法建立肥胖C57小鼠模型.制作直径2.8 mm的颅骨缺损模型,将制备好的GEN/PRF复合物置入骨缺损区.利用Micro-CT扫描及H-E染色评估GEN对肥胖小鼠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7天内,0.1、1 μmol/L GEN促进细胞增殖(P<0.05);10 μmol/L GEN对细胞增殖过程无明显影响;50 μmol/L GEN从第2天开始,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具有细胞毒性(P<0.05).在MC3T3-E1成骨分化过程中,0.1 μmol/L GEN在一定程度上增加ALP、OPN和OCN蛋白表达(P<0.05).1、10 μmol/L GEN显著增强ALP活性(P<0.05),上调ALP、OPN和OCN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促进MC3T3-E1中钙结节形成(P<0.05),2个浓度促进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相似.扫描电镜发现,PRF内部呈现三维网状结构,为加载药物分子进行局部缓释提供了空间.体内实验中,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大于正常饮食组体重的27.7%(P<0.05),并出现葡萄糖耐量异常(P<0.05).Micro-CT显示,与正常饮食组相比,肥胖小鼠股骨中骨小梁数目减少(P<0.05),骨小梁间距增宽(P<0.05),骨密度降低(P<0.05).此外,PRF加载的GEN(0.1、1.0 μmol/L)可增加肥胖小鼠颅骨的骨体积分数(P<0.05).H-E染色结果显示,GEN/PRF复合物可促进骨缺损愈合.结论:GEN显著促进MC3T3-E1成骨分化,加载PRF后可有效加快肥胖小鼠颅骨缺损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芝麻素通过抑制AKT/GSK3β/NFATc1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症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芝麻素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2DOP)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芝麻素组(L-Ses组)和高剂量芝麻素组(H-Ses组),每组10只.模型组、L-Ses组和H-Ses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饲4周,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35 mg/kg)溶液建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L-Ses组和H-Ses组大鼠分别按照10mg/kg和40 mg/kg的剂量给予芝麻素灌胃处理,每日1次,持续药物处理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时间段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空腹血糖值(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大鼠股骨组织形态.μCT扫描仪分析大鼠股骨干骺端三维结构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Trabecular number,Tb.N)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参数,Western blot 检测骨形成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成骨相关基因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以及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活化 T 细胞核因子 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1,NFATc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PG、FINS、HbAlC、TC、TG、LDL-C和MDA水平均升高(P<0.05),HDL-C、SOD、CAT和GSH水平均降低(P<0.05);股骨组织中骨小梁断裂状态较多,排列紊乱,骨质严重流失,BMD、Tb.N和Tb.Th均降低(P<0.05),股骨组织中BALP、OC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AKT和NFATc1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Ses组和H-Ses组大鼠血清中 FPG、FINS、HbAlC、TC、TG、LDL-C 和 MDA 水平均降低(P<0.05),HDL-C、SOD、CAT 和 GSH 水平均升高(P<0.05);股骨组织中骨小梁断裂状态较少,排列、形态结构和骨质流失均呈现较大改善,BMD、Tb.N和Tb.Th均升高(P<0.05),股骨组织中BALP、OC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AKT和NFATc1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 L-Ses 组比较,H-Ses 组大鼠血清中 FPG、FINS、HbAlC、TC、TG、LDL-C、SOD、CAT、GSH 和 MDA 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大鼠股骨组织和形态稍有缓解,BMD、Tb.N和Tb.Th均升高(P<0.05),股骨组织中BALP、OC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AKT和NFATc1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芝麻素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NFATc1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进而缓解T2DOP大鼠的骨质疏松症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丹参提取物对感染性骨缺损大鼠炎症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分析丹参提取物对感染性骨缺损大鼠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外40只建立感染性骨缺损模型,将30只建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丹参提取物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检测、骨密度、骨灰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生长因子、炎症因子水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相关mRNA表达量、CGRP/PI3K/Akt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药物对照组、丹参提取物组骨密度、骨灰度、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CGRP、PI3K、Akt mRNA表达量、CGRP、PI3K、Akt表达量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核因子κB(NF-κB)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丹参提取物组骨密度、骨灰度、VEGF、IGF-1、FGF-2、CGRP、PI3K、Akt mRNA表达量、CGRP、PI3K、Akt表达量升高,IL-10、TNF-a、NF-KB降低(P<0.05);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丹参提取物组骨密度、骨灰度、VEGF、IGF-1、FGF-2、CGRP、PI3K、Akt mRNA 表达量、CGRP、PI3K、Akt 表达量升高,IL-10、TNF-a、NF-κB 降低(P<0.05).结论 采用丹参提取物对感染性骨缺损大鼠干预,可使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生长因子表达升高,并减轻炎症因子水平,促使大鼠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GRP/PI3K/Akt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AMPK/sirt1/RANKL/OPG通路研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愈合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活化蛋白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6.25 g/kg)、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2.50 g/kg)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25.00 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并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值、骨折愈合评分及骨痂体积;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钙和磷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痂组织的病理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股骨组织中AMPK/sirt1/RANKL/OP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痂骨小梁分布稀疏,成骨细胞大量减少且有纤维组织生成,骨痂体积、血清中ALP、骨钙素、钙和磷水平及股骨组织中MDA水平、RANKL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BMD值、骨折愈合评分、骨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和AMPK、sirt1、OPG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骨痂骨小梁分布较为密集,成骨细胞增加,骨痂体积、血清中ALP、骨钙素、钙和磷水平及股骨组织中MDA水平、RANKL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BMD值、骨折愈合评分、骨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和AMPK、sirt1、OP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AMPK/sirt1/RANKL/OPG通路,发挥对骨质疏松骨折大鼠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