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年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异常,进而出现股骨头变形及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的骨科常见且难治的疾病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依照分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积极预防ONFH进一步加重,从而延迟或避免中青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早期ONFH,目前有多种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各种治疗方式都以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股骨头塌陷及阻止轻度塌陷为目的。近年来,随着骨重建生物材料的出现和发展,ONFH病灶刮除后的人工骨重建术在早期ONFH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笔者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对中青年早期ONFH保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早期ONFH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吸收螺钉应用于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中使用可吸收螺钉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方法:采集1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已接受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36岁女性患者(体重55 kg)的影像学资料,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髋臼在承受患者体重10%、20%、50%和100%的载荷下的稳定程度。观察髋臼骨块与髂骨是否接触、使用3枚还是4枚螺钉、及是否使用垫块(包括腓骨皮质骨垫块和PEEK垫块)共14种不同条件下骨盆的结构刚度及可吸收螺钉上的最大等效应力的变化。结果:使用4枚螺钉固定的骨盆结构刚度较3枚螺钉提高了67%~94%;使用垫块后骨盆结构刚度较不使用垫块提升了50%~83%。承受患者体重10%、20%、50%和100%时,随着载荷增加螺钉上的最大等效应力相应增加。当髋臼骨块与髂骨无接触、不使用垫块、仅使用3枚螺钉固定时,最大等效应力可达518.9 MPa,而使用4枚螺钉时降至318.7 MPa(61%)。当髋臼骨块与髂骨有接触时,无论使用多少螺钉,最大等效应力均约为无接触时的12%。当置入皮质骨垫块或PEEK垫块时,最大等效应力可降至不使用垫块时的21%~26%。当螺钉强度为130 MPa时,施加20%体重载荷,只使用3枚螺钉并且不使用垫块时,等效应力可超过螺钉的强度;如果使用4枚螺钉,在施加50%体重载荷时,等效应力略高于螺钉的强度。而在使用垫块的情况下(无论皮质骨垫块或PEEK垫块),即使在施加100%体重载荷时,等效应力也略低于螺钉的强度。结论:可吸收螺钉可以为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髋臼骨块与髂骨的接触、螺钉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垫块(皮质骨垫块和PEEK垫块)均可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钽金属骨小梁髋臼系统重建假体周围感染髋臼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一期翻修术中应用钽金属骨小梁髋臼系统(TMARS)重建髋臼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诊断为PJI并在一期翻修术中采用TMARS行髋臼缺损重建的59例患者资料。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59.5±14.6)岁(范围:26~84岁)。其中单纯使用钽杯29例、钽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13例、髋臼杯联合髋臼加强环罩技术9例、多杯重建技术8例。记录患者手术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情况、植入物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8.9±48.4)min(范围:110~340 min),术中出血量[ M(IQR)]1 000(400)ml(范围:600~1 800 ml)。术后随访5.1(2.6)年(范围:2.0~10.5年),假体存活率为94.9%(56/59)。发生术后再感染3例(5.1%),无菌性松动1例(1.7%),髋关节脱位4例(6.8%)。末次随访时,HHS较术前明显改善[84(12)分比44(9)分, Z=-6.671, P<0.01],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得到有效恢复。 结论:TMARS应用于一期翻修重建髋臼缺损,能恢复髋关节的初始稳定,重建相对正常的旋转中心,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感染复发率较低,是感染髋关节翻修术中重建髋臼缺损的可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等离子喷涂与多孔烧结钛涂层的髋关节植入物性能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对等离子喷涂钛涂层和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2种涂层工艺产品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2种涂层工艺的生物固定型股骨柄作为试验样品,利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材料试验机、磨耗仪分别观测2种样品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涂层耐磨性能,并通过观测2种样品涂层的体视学结构、测量涂层与基体的粘接性能评价2种涂层工艺的性能优劣.结果:等离子喷涂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更细化、均匀,抗拉强度为(1065±21)MPa,延伸率为(15±2)%,其涂层为疏松多孔的粗糙结构,孔隙分布不均,平均厚度为521 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37%,平均孔隙截距为135 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39±4)MPa,拉伸强度为(47±5)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48 mg;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粗大,抗拉强度为(879±23)MPa,延伸率为(7±2)%,其涂层表面平缓,孔隙分布均匀,平均厚度为1 167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41%,平均孔隙截距为240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44±5)MPa,拉伸强度为(62±7)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15 mg.结论:2种涂层工艺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各有优劣,均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的指标要求,预期能够获得优异的体内使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机器学习在医用金属材料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机器学习与医用金属材料的结合,弥补传统实验和计算模拟的低效性和高成本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快速准确地预测金属材料特性,优化材料设计和性能,提高医学应用的安全性和效率.目的:总结并归纳机器学习在医用材料特性中的研究进展及不足.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X-MOL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3年4月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医用金属材料机器学习,医用钛合金,医用镁合金,医用金属材料性能",英文检索词为"machine learning medical metal materials,medical stainless steel alloy,medical cobalt-chromium alloy,medical titanium alloy,medical magnesium alloy",最终纳入70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随着传统实验和计算模拟方法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可获取性提高,机器学习作为材料设计方法的引入为材料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②机器学习工作流主要分为4个部分:数据收集及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及训练和模型评估,每个环节不可缺少.③医用金属材料分为:不锈钢共基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和镁合金.针对不锈钢共基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力学性能,要提高机器学习的泛化能力;针对钴铬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力学性能,可得出钴铬合金为髋关节植入物的最佳材料;针对钛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力学性能,可选择出力学性能最优异的植入物;针对镁合金,机器学习预测其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集成模型可准确预测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随机森林模型可预测镁合金作为血管支架时的最优元素含量.④机器学习在医用材料领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模型相对滞后、数据未能标准化及泛化性较低;未来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应充分利用深度学习和分割算法技术,使用统一标准数据,改善模型提高泛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增材制造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增材制造技术由于其快速成型及其数字化、个性化等特点,为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其医疗器械产品在骨科、口腔、术前规划、颅颌面部等临床应用中快速发展.目的:简要介绍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产品在临床应用领域中的商业化应用情况.方法:以"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临床应用,3D打印"为中文检索词,以"additive manufacturing(AM),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medical device,clinical application,3D printing"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数据库,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FDA网站.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0年1月至2023年3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结果与结论:增材制造技术以原材料形态(液体基、固体基、粉末基)为分类方式,目前已有的增材制造工艺有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粉末床熔融技术、定向能量沉积技术、黏结剂喷射打印3D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分层实体制造技术等7种.已上市的增材制造产品有骨科产品、口腔科产品、术前规划导板/骨模型产品和颅颌面部产品,骨科产品有匹配式长段骨缺损修复体、椎间融合器、膝关节矫形器、椎体假体、胸腰椎融合匹配式假体系统、膝关节假体和髋关节假体;口腔科产品有增材制造用光固化临时冠桥树脂和BB Base 3D Printing Resin for Denture Base;术前规划导板/骨模型产品有骨模型、医用骨科手术导板、定制式牙科种植用导板、人体器官模型;颅颌面部产品有聚己内酯支架、患者专用颅骨植入物、OsteoFab患者专用面部设备、SpinFab VBR假体、TruMatch CMF钛合金3D打印假体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老年关节置换患者体质量指数及血脂水平与围置换期血液管理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就目前来看,老年关节置换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围置换期出血是关节置换重要的近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关节手术预后,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多输血或者止血措施纳入围置换期血液管理方案,但效果不一,存在不同的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目的:旨在分析体质量指数及血脂水平与关节置换围置换期输血率的相关性,为关节置换围置换期血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2011至2015年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行全髋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按照排除/纳入标准招募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行关节置换术;收集统计围置换期研究对象输血率、预估失血量、失血百分比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及血脂水平,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2011至2015年共513例全髋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76.1±9.2)岁,其中正常体质量指数组(正常组)124例,超重组229例,肥胖组160例;②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输血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02);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不同组别失血量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01);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不同组别平均失血量百分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01);提示随着体质量指数上升输血率降低,总失血量提高,失血百分比越低;③手术部位深部感染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P=0.043),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增长无关;④全髋关节置换组中总胆固醇水平与输血率、失血百分比呈负相关性(r=-0.278,P=0.021;r=-0.329,P=0.034),三酰甘油水平与输血率呈负相关性(r=-0.449,P=0.014);全膝关节置换组中总胆固醇水平与输血率、失血百分比呈负相关性(r=-0.341,P=0.006;r=-0.489,P=0.017);⑤对于全髋关节置换输血率,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为保护因素;对于全膝关节置换输血率,体质量指数和总胆固醇水平为保护因素;⑥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输血率与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较高患者总失血量增加,失血百分比降低,术后深部感染发生率增高.上述指标可以作为预测指标,应用于关节置换围置换期血液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对于年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减少创伤,保护好创伤部位的局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双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浦东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采用牵引床下透视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经皮微创组;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股方肌骨瓣移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肌骨瓣移植组.观察2组的疗效、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和1年双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②经皮微创组优良率为90%,肌骨瓣移植组为93%,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7,P > 0.05);③经皮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骨瓣移植组(P < 0.01),而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1年双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④结果提示,牵引床下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闭合复位满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各型年轻股骨颈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三维重建CT的骨盆髋臼一干三枝分型法在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目前尚未有一种系统的分型法能完全、精确、直观地反映骨盆髋臼骨折的特点.螺旋三维重建 CT 技术为诊断骨盆髋臼骨折提供了直观、全面的影像学资料.目的:介绍基于三维重建CT的骨盆髋臼骨折一干三枝分型法,并评价其在指导临床修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纳入47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一干三枝分型法,18例单干或者单枝骨折,18例一干一枝骨折, 7例一干二枝骨折,4例一干三枝骨折.根据一干三枝分型法选择修复方案:手术入路可分为改良的Stoppa入路、髂腰三角固定后入路、髂窝入路和 K-L 入路,术中选用一种或者多种联合;入路及固定顺序:先干后枝,若相连的枝已同时复位,无需另选入路及固定,如果没有复位,可能存在旋转,需另选入路及固定.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①单干或者单枝骨折、一干一枝骨折、一干二枝骨折、一干三枝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5.2, 88.5,97.4,115.8 min,平均失血量分别为321.2,360.4,450.5,650.0 mL;②骨盆骨折术后复位优良率按Matta标准评定:优18例,良2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髋臼骨折术后复位满意率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5例,满意复位20例,不满意复位2例,满意率为96%;③所有骨折随访12-35个月,随访率为87%,所有骨盆髋臼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9个月(2.7-4.2个月),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3.8个月(2.5-5.6个月);④末次随访时骨盆骨折术后疗效评定按照Majeed量化评分评定:优16例,良2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7%;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疗效评定按照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2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无术后并发症发生;⑤结果表明,基于三维重建CT的骨盆髋臼一干三枝分型在指导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选择选择手术入路和入路及固定顺序,从而提高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