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用于髓腔冠部预备临床前教学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应用于口腔专业本科生临床前根管治疗髓腔冠部预备教学中的质量可靠性和实际效果。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髓腔冠部预备前期教学中,联合应用Simodont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以下简称:Simodont系统)和仿头模系统。教学步骤如下:①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虚拟仿真优先组和仿头模优先组,每组10人;②培训前评分,指导学生根据髓腔冠部预备临床技能考核表,使用标准仿真塑料牙完成培训前基线考核并评分;③培训后评分,虚拟仿真优先组学生使用Simodont系统培训,仿头模优先组学生使用仿头模系统实体培训,两组均在标准仿真塑料牙完成考核并评分;④两组学生互换培训系统,同样方法再次考核并评分;⑤学生填写教学调查问卷;⑥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虚拟仿真优先组学生经过两种系统培训后,考核评分[(16.00±1.49)分]显著高于培训前评分[(13.30±1.41)分] ( P<0.05);仿头模优先组学生经过两种系统培训后,考核评分[(15.60±1.26)分]也显著高于培训前评分[(13.00±1.89)分] ( P<0.05)。虚拟仿真优先组学生经过两种系统培训后,考核评分显著高于仿头模优先组学生仅使用仿头模系统培训的考核评分[(14.30±1.77)分] ( P<0.05);仿头模优先组学生经过两种系统培训后,考核评分也显著高于虚拟仿真优先组学生仅使用Simodont系统培训的考核评分[(14.10±1.45)分] ( P<0.05)。虚拟仿真优先组在使用Simodont系统后再使用仿头模系统培训的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单纯使用数字化虚拟仿真系统的评分( P<0.05)。问卷结果表明,80%(16/20)的学生同意Simodont系统可提供重复性、多维、多次的练习机会,并更多关注细节;90%(18/20)的学生同意Simodont系统需要作出较大的改进与升级。 结论:相较单纯使用传统仿头模培训系统,数字化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与仿头模培训系统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髓腔冠部预备的教学效果,且教学效果受联合应用先后顺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前后根管壁厚度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分析根管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壁厚度变化.方法: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 7 月就诊拍摄CBCT的患者 38 例,共 55 颗下颌第二磨牙(均为C形根管),其中 10 颗已行根管治疗,45 颗未行根管治疗.采用Mimics Research 20.0 软件对图像进行重建,垂直牙长轴从牙根尖至髓室底每隔 1mm做切面,以从根尖开始出现根管影像的第一个切面记为切面 1,切面 1 向冠方 1mm的切面称为切面 2,以此类推.分别测量纳入研究的C形根管每个切面近远中壁厚度及颊舌侧壁厚度.采用SPSS 26.0 软件包分析根管治疗前后根管壁不同位置厚度.结果: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前后其近远中根管壁厚度平均值均大于 1 mm;除靠近冠方的 2~3 个切面外,每一切面近、远中壁厚度均显著大于该切面颊、舌侧壁厚度(P<0.05).未行根管治疗的C形根管,舌侧壁在 1~4 个切面中,相当于根尖 1/3 部分,每一切面根管壁厚度平均值均低于 1 mm;除靠近冠方的 11 及 12 切面外,每一切面舌侧壁厚度均小于颊侧壁.已行根管治疗的C形根管,颊侧壁厚度在 1~5 切面中、相当于根方 1/2 部分,舌侧壁厚度在 1~7 切面中、相当于根方 2/3 部分,每一切面根管壁的平均厚度均低于 1 mm;且除靠近根尖的切面 1 与靠近根冠方的切面 9 外,每一切面舌侧壁厚度平均值均小于颊侧壁厚度.C形根管壁预备前后远中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颊侧壁厚度、近中壁厚度及舌侧壁厚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形根管治疗前舌侧壁根尖 1/3 管壁薄弱,根管治疗时需注意.治疗后颊侧壁根方 1/2 及舌侧壁根方 2/3 管壁薄弱,桩冠修复时需慎重考虑.根管治疗前后颊舌侧壁厚度变化较大,根管预备时注意对根管颊舌侧壁的切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右侧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因右上后牙咬合疼痛不适数日前来就诊,5年前曾于外院行牙髓治疗.检查:16牙合面大面积龋损、髓腔暴露,探(-),叩(+),不松动,16、17颊侧黏膜见窦道(图1);17残冠,髓腔暴露,根管口可见牙胶样充填物,叩(-),不松动, 16、17临床牙冠短.X线片示:16冠部低密度影深达髓腔,根管内未见充填物影像,根尖周稀疏区,近中颊侧隐约可见两根管影像;17根管内充填物影像达根尖,根尖周未见明显异常(图2).诊断:16慢性根尖周炎;17牙髓治疗后.治疗计划:16根管治疗后冠修复;17充填后观察,酌情根管再治疗,择期冠修复.处理:16局麻下开髓,#10 K锉探查并疏通根管,未发现MB2;显微镜下ET20去除钙化物,DG16探查发现MB2根管口.疏通根管,冠方预敞,测量工作长度,MB、MB2均为17 mm, DB 18 mm、P 19 mm.Mtwo机用镍钛器械(VDW,德国)根管预备,52.5 g/L NaCLO+170 g/L EDTA溶液交替冲洗,超声荡洗,20 g/L氯己定溶液终末冲洗,Ca(OH)2封药.两周后复诊,颊侧窦道基本闭合,去除暂封物及根管内Ca(OH)2,超声荡洗,纸尖吸干,AH-Plus+热牙胶垂直加压根充,玻璃离子充填,调牙合(图3).17清理髓腔并备洞,玻璃离子充填,调牙合.3个月后复查,16、17暂封物完好,叩(-),无咬合不适,不松动,颊侧窦道闭合(图4).X线片示:16根尖周稀疏区较初诊时有愈合倾向(图5),17未见明显异常.医嘱16、17择期修复治疗,定期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洞形深度对髓腔固位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不同洞形深度对应用椅旁CAD/CAM制作的髓腔固位冠(endocrown)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牙体预备提供参考.方法:制作三个不同深度相同聚合度的髓腔固位冠基准模型,并分别复制出12个超硬石膏模型,采用CerecAC Bluecam扫描获取光学模型并制作修复体,粘结后,包埋、切割,利用三维测量系统测量髓腔固位冠边缘及内部粘接剂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洞形深度的髓腔固位冠边缘的粘接剂厚度均小于120μm,内部粘接剂的厚度均小于200 μm;在边缘,3种洞形深度粘接剂的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轴(牙合)角处,粘接剂的厚度随着洞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洞形深度为2mm和4mm时粘接剂的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轴髓角处,洞形深度为3mm时与洞形深度为2mm和4mm时粘接剂厚度比较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合)面肩台中点、轴壁和髓腔固位洞形底部,3种洞形深度粘接剂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轴(牙合)角、轴壁和髓腔固位洞形底部,其他测量位点洞形深度为3mm时粘接剂的厚度最小.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应用椅旁CAD/CAM技术制作髓腔固位冠时,3种洞形深度的髓腔固位冠其边缘和内部适合性均能达到临床要求;洞形深度为3mm时其边缘和内部适合性优于深度为2mm和4mm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内数字化扫描仪辅助重建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创新性应用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一种更为准确高效的牙体及其修复体的有限元建模方式.方法 利用Trios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及锥形束CT(CBCT)采集志愿者口内预备后牙体的原始图像数据,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制作修复体表面模型,于有限元软件Mimics10.0中建立牙体表面模型,最终在ANSYS 14.0软件中完成两部分模型的整合得到实体模型.结果 本研究基于口内扫描仪及CBCT数据建立了真实而准确的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单元格数25 776,节点数44 728,有限元模型与天然牙体同一层面近远中径及颊舌径所测得偏差值仅为-0.28%和-0.27%,小于等于文献记载传统方式有限元建模的偏差值-0.28%.结论 通过将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引入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性建模方法,可大为简化传统建模步骤,有效减少建模过程中的数据损失及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本研究所建模型与口内天然牙的几何相似度极高,精确度和通用性均优于传统建模方式,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FEA)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3D打印技术可完成结构复杂物体的打印,在口腔修复领域已有一定应用,未来有望替代大部分传统修复技术.在口腔美学修复中如何保证分析设计阶段初设的轮廓外形与颜色等与患者得到的最终修复体一致,一直是困扰口腔医师和技师的难题.3D打印的蜡型、树脂冠桥等可用于美学修复的美学分析和设计结果的输出预告,一对一地传递并指导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3D打印的目标修复体导板(TRSguide)既为美学修复制定了可预览的修复蓝图,让口腔医师和技师能检测患者重建的口腔功能和美学的相关信息;又能指导实施符合牙体保存和活髓保护理念的理想牙预备,做到真正的全程精准与微创.这些新的数字化技术进展使得美学修复焕然一新.本文对3D打印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材料不同方法修复离体牙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组织,并能够保证修复后的强度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使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方式修复离体牙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口腔科因慢性牙周炎无法保留而拔除的上颌第一磨牙12颗,根管治疗后制备离体牙缺损模型,以钴铬合金、纯钛金属、二氧化锆、E.max全瓷为修复材料,每种材料分别进行嵌体、高嵌体、桩核冠3种修复方式.通过Micro CT扫描上颌第一磨牙修复模型,使用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17.0及Geomegic Studio 2013重建牙体及修复体三维数字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模拟,力加载方式设为:8点90°加载、3点90°加载、3点90°加载、3点0°加载.结果与结论:在各载荷条件下,桩冠组修复体边缘、预备体肩台、剩余牙本质颈部及桩核中部出现应力集中区;在各载荷条件下,嵌体组釉质的加载点出现应力集中区,并有将应力沿牙釉质传到至颈部的趋势,嵌体和预备体相对的龈壁和底面及二者移行处也出现应力集中区;在各载荷条件下,高嵌体组高嵌体与牙釉质接触处出现应力集中,预备体龈壁和底面及二者移行处,以及相对应的高嵌体髓腔内部分也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但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果表明在上颌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式中,高嵌体具有适用性和优势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髓腔固位型高嵌体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生物陶瓷及粘接剂适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嵌体过去一直被应用于活髓牙,但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利用髓腔固位的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死髓牙也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而且相对于常用于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死髓牙的桩核冠,髓腔固位高嵌体的预备量明显减低,从而保留更多的根部健康牙体组织,进而改善剩余牙体组织的抗力;另一方面,髓腔固位高嵌体不需要桩道预备,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桩断裂以及根折裂的风险.并且髓腔固位 高嵌 体设计 为牙尖覆盖式,这种预备方式能够保护薄弱牙尖,使牙体的应力分布更为合理,能更有效地避免牙体剩余组织折裂.但是,对于依靠粘接固位的陶瓷髓腔固位高嵌体来说,粘接剂以及陶瓷材料的选用不当都可能增加牙体折裂的风险.因此,本研究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髓腔固位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 牙大面 积牙体缺损时,不同陶瓷材料及粘接剂对剩余牙本质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垫底材料厚度对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Bluecam扫描技术,借助Geomagic和Solidworks 2012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不同髓腔固位冠(Endocrown)修复材料以及不同垫底材料厚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l7.0软件分析Endocrown及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为临床牙体缺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在修复科门诊完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青年男性志愿者1名,完成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行Endocrown修复,基牙预备后行CBCT扫描,利用CBCT扫描数据建立离体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DO洞型并用Endocrown进行修复.选择三种不同修复材料(Emax CAD、LavaTM ULtimate、金合金)根据VOCO树脂垫底的厚度不同分为1、3、5mm组,相应冠的厚度则分别为5、3、1mm.然后分别采用轴向和45°斜向静态加载模式对模型加载300N和112.5N的力,观察Endocrown和剩余牙体组织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相应部位应力峰值的差异.结果:垂直加载与舌向45°加载时,Von-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均主要集中在Endocrown相应的加载部位;近远中颊髓线角、近远中舌髓线角、髓室底及根分叉等部位剩余的牙体组织Von-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较低;牙颈部和洞型的远中肩台则出现应力集中趋势;垫底材料厚度为5mm时剩余牙体组织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尤其是缺损部位.结论:根管治疗后行Endocrown修复时,基牙颈部尤其是近缺损部位应力较为集中.所以保证颈周牙本质的完整,增强颈部的抗力,对于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尤为重要.同种修复材料随垫底材料厚度的增加,剩余牙体组织更易引起应力集中;不同硬度和弹性模量的修复材料也会随垫底材料厚度的增加而更易形成应力集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中老年人活髓牙牙体预备中麻醉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国产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中老年人活髓牙牙体预备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做基牙是活髓牙的全瓷冠修复的患者141例,活髓基牙共153颗,按电脑随机数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为国产复方盐酸阿替卡因(49颗),对照1组为法国碧兰麻(51颗),对照2组为盐酸利多卡因(53颗),分别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患者表情及医生评估,对其镇痛效果、麻醉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5.91%,起效时间均为2.84 min,维持时间为2.8±0.5 h,对照1组的镇痛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6.08%,起效时间均为2.80 min,维持时间为2.8±0.6 h,对照2组的镇痛有效率(显效+有效)为79.25%,起效时间均为3.38 min,维持时间为1.5±0.4 h.观察组和对照1组镇痛效果与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镇痛效果与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无药物引起的局部疼痛、水肿、头晕、恶心呕吐和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麻醉效果和进口的碧兰麻效果相似.在中老年人全瓷冠牙体预备时是一种起效快、麻醉力强、不良反应小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的口腔局部麻醉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