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三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是一种牙釉质和牙本质均发生缺陷的罕见牙齿发育异常,因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被称为阴影牙或鬼影牙。常表现为一个象限内的数颗乳牙和恒牙严重发育异常,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口腔功能障碍。本文报告3例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本病的发生特点、疾病表现、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做一总结,结合病例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帮助临床口腔医师更好地诊治该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罕见的局部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典型症状为牙齿萌出异常,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鬼影牙”。ROD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应根据病例情况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口腔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序列治疗。本文详述了ROD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牙齿微观结构和治疗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incRNA-EPS对RANKL和LPS诱导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EPS(long non-coding RNA-EPS,lincRNA-EPS)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lincRNA-EPS的RAW264.7细胞株和阴性对照株,然后用RANKL诱导法和LPS诱导法(RANKL预刺激后行LPS诱导)同时进行破骨分化诱导,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staining,TRAP staining)观察产生破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差异,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所产生破骨细胞功能的差异,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诱导后破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lincRNA-EPS的RAW264.7细胞株和阴性对照株;不论是RANKL法诱导还是LPS法诱导,lincRNA-EPS过表达株和阴性对照株的细胞增殖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LPS法诱导下,TRAP染色显示lincRNA-EPS过表达株分化出的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少于阴性对照株(P<0.05),鬼笔环肽染色显示lincRNA-EPS过表达株产生的F-肌动蛋白环体积显著小于阴性对照株,RT-qPCR显示lincRNA-EPS过表达株的破骨相关基因TRAP、CTSK、DC-STAMP、ATP6v0d2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株(P<0.05);但在RANKL法诱导下,二者各项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incRNA-EPS的过表达对LPS诱导的破骨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诱导出的破骨细胞功能也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但lincRNA-EPS过表达对RANKL诱导的破骨分化及产生的破骨细胞的功能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境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峡消落带是一条特殊的水一陆交错带,其生境的特殊性及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植被是消落带各项生态功能的载体.然而,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遭到破坏.通过对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的实地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划分植物群落类型,并结合方差分解和CCA排序法研究4类生境影响因素组14个生境影响因子与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生境对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落带植物群落包括5种类型:狗牙根+雀稗群落、狗尾草+狗牙根群落、黄荆群落、白茅+鬼针草群落、苔草群落;(2) CCA排序中,第1排序轴对消落带植被空间变化的累计解释量为6.83%,占生境条件总解释量的44.73%,能很好地解释消落带植物群落与生境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类型沿排序轴呈梯度分布;(3)土壤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组,各影响因素组间交互作用明显.淹水时间、海拔、土壤含水量是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量分别为5.3%、3.0%、2.9%;(4)4类影响因素组共解释消落带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变化的14.6%,未解释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消落带内生境条件复杂,影响其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的潜在因素较多,如各种土地利用政策、人类活动干扰及景观组成等因素也可能对消落带植物群落构成有影响.研究消落带植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生境的关系,以期为科学认识消落带、保护水库环境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晚发型先天性梅毒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资料 患者女性,17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伴异物感7d.患者9年前曾因左眼视力下降入住某县医院20 d,具体治疗经过不详.患者足月生产,出生时否认窒息抢救史,否认毒物接触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及全身性疾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神清.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4.0,戴镜视力4.5;左眼裸眼视力4.4,戴镜视力5.0.右眼结膜睫状充血,角膜5:00~7:00点方向边缘不清的角膜基质浑浊,中下方角膜内皮可见大量羊脂状沉着物(图1A).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下方深基质层可见鬼影血管(图1B).双眼前房深清,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视网膜平伏,双眼底中周部散在细小脱色素斑点,呈椒盐样改变(图1C、D).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未见明显异常.口腔科检查:前牙呈反咬合,切缘中央有半月形切迹,牙冠较牙颈部缩窄,牙体短厚呈圆柱状,前牙散在间隙,多颗龋齿甚至残根(图2).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及黏膜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Root BP Plus对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和人牙髓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iRoot BP Plus和ProRoot MTA作为盖髓剂对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和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处于生理性牙根吸收期的乳牙和无龋的正畸减数前磨牙或第三磨牙,体外提取、分离和培养SHED和DPSC,制备iRoot BP Plus和ProRoot MTA标准膜片并提取浸提液,通过CCK-8法检测l、3、5、7d时iRoot BP Plus和MTA浸提液对SHED和DPSC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和划痕修复实验观察iRoot BP Plus和MTA浸提液对SHED和DPSC迁移能力的影响;SHED和DPSC分别接种于iRoot BP Plus和MTA样品表面进行培养,分别在1、3、5d使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SHED和DPSC分别在成骨诱导培养基、含MTA浸提液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和含iRoot BP Plus浸提液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矿化诱导,7d和14d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以及ALP定量分析,21 d时进行茜素红染色和半定量分析钙盐沉积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Root BP Plus和MTA均能促进SHED和DPSC的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黏附实验中,iRoot BP Plus和MTA均能促进SHED和DPSC的迁移与黏附,其中,iRoot BP Plus的作用更显著(p=0.000);经矿化诱导后,iRoot BP Plus组的SHED和DPSC的ALP活性强于MTA组,茜素红染色和半定量分析钙盐沉积量结果显示,iRoot BP Plus和MTA均能促进细胞矿化,且iRoot BP Plus促进细胞矿化的能力显著强于MTA (P=0.000).结论:iRoot BP Plus和MTA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均能促进SHED和DPSC的细胞增殖,能够促进细胞黏附、迁移,具有较好的成骨分化能力;且iRoot BP Plus促进SHED和DPSC黏附、迁移和成骨分化的能力相对MTA更好,iRoot BP Plus和MTA均可作为乳牙和年轻恒牙牙髓治疗的盖髓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退素E1对氧化应激下人牙髓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消退素E1(resolvin E1,RvE1)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下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解组织块法体外分离培养hDPS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DPSCs中RvE1受体ChemR23的表达情况;hDPSC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H2 O2组和H2 O2+RvE1组,H2 O2组和H2 O2+RvE1组加入200 nmol/L H2O2预处理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模型,24 h后,对照组和H2 O2组换用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H2 O2+RvE1组则换用加入100 nmol/L RvE1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鬼笔环肽染色观察hDPSCs形态学改变;cck-8、划痕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活性定量及RT-qPCR检测DMP1和DSPP基因水平分别检测hDPSCs增殖、迁移和成牙向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 ChemR23在hDPSCs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H2 O2组的hDPSCs形态异常,增殖、迁移和成牙向分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H2 O2组相比,H2 O2+RvE1组的hDPSCs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RvE1促进氧化应激下的hDPSCs增殖、迁移及成牙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维多孔支架表面成型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体外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粘附及成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本实验计划将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至二氧化锆(ZrO2)三维多孔支架表面,并探究对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早期粘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模板法制作ZrO2三维多孔支架,质量分数5%、15%、30%TiO2浆料涂层后500℃处理2 h,10 mol/L的NaOH 110℃浸泡12、24、36 h,测定支架压缩强度及孔隙率,SEM观察表面形态,能谱仪分析表面元素类型和含量.选择出表面形态最优样品组为实验组,未成型纳米管样品为对照组,LRS测定表面物质的晶型并接种hDPSCs,SEM、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粘附.CCK-8检测细胞增殖,ALP检测成骨分化.结果 15%TiO2涂层及NaOH处理24 h使ZrO2支架表面具备了TiO2(金红石)纳米管阵列,这类支架压缩强度为1.76 MPa,孔隙率为79%.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细胞丝状伪足和支架延伸,ALP表达显著增高,但CCK-8结果无差异.结论 本实验在ZrO2三维多孔支架表面成功构建成型TiO2纳米管阵列,略微增加了支架压缩强度并可以促进hDPSCs的早期粘附和成骨分化,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脱细胞猪心包膜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性能的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体外检测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屏障膜的脱细胞猪心包膜(acellular porcine pericardium,APP)的形貌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其体内屏障软组织长入骨缺损的作用及对促成骨的影响.方法:扫描电镜检测APP膜的超微结构.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s)接种于APP膜后第1、3、7天细胞增殖情况;接种后第5天,通过鬼笔环肽+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对细胞骨架及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hBMSCs的增殖及黏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3只比格犬、18个实验位点的牙槽嵴保存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入APP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R)骨粉并覆盖APP膜)、BG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R)骨粉并覆盖Bio-Gide(R)膜)和空白组(自然愈合),术后4周和12周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各组成骨情况,脱钙后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各组愈合情况.结果:扫描电镜下APP膜具有致密及疏松双层非对称及三维多孔超微结构.体外实验证实APP膜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及黏附,在接种后第7天APP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G组(P<0.05).体内实验拔牙窝整体成骨情况:术后4周,3组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BG组间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P<0.05).冠方成骨情况:术后4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侧骨嵴顶相对吸收量表明:术后4周,APP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各组颊侧骨嵴顶继续降低,APP组相对吸收量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P膜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其在GBR中起到良好屏障软组织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促进膜下方成骨及减少颊侧牙槽嵴顶吸收,推测其具有潜在的骨诱导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峡水库秭归段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消落带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三峡水库的运行对消落带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引起绝大部分河岸带土著植物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土壤侵蚀严重等一系列生态学问题.研究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旨在丰富消落带新生湿地生态学研究内容,为消落带植被的恢复、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三峡水库秭归段香溪河与童庄河陡坡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因子的实地调查,并结合双向聚类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1)在三峡水库秭归段消落带共发现维管植物34种,隶属于15科32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种类数较多,为优势物种,植物群落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23种和11种,分别占67.65%和32.35%,一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2)随海拔升高,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升高,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指数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呈下降趋势;(3)双向聚类显示消落带主要包括3种植物群落:狗牙根群落、狗尾草+马唐群落以及鬼针草群落,中低海拔以狗牙根单优群落为主,高海拔为狗尾草、马唐、鬼针草及苍耳等为主的共优群落.CCA结果表明海拔与水淹时间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因子,TN与TK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次要因子,同时消落带土壤贫瘠,受N、K的限制.库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仍在下降,需对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