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供气性能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工作状态下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和气囊头罩压力变化,研究充气系统动态供气特性。方法:模拟加压舱以 指数速率空气加压至设定压力 P1。 P1为0.2、0.7、1.1、1.6和2.1 MPa时,加压时间常数 b分别取30、20、10、7和4 s,记录加压过程中充气系统供气流量 Q、脱险潜水服气囊内相对压力Δ P、头罩内相对液位Δ Z,描述分析动态供气特征。 结果:模拟加压舱加压到0.2 MPa时,供气流量 Q快速线性上升,线性斜率 K与b的关系为 K=747.81 b-0.26;随后 Q出现短暂的平台期,波动范围为0.9~3.1 kg/h,所处压力区间为0.2~0.4 MPa;此后, Q随环境压力逐渐增加。气囊内相对压力Δ P的变化反映了 Q的调节过程,加压至0.15 MPa,Δ P急剧上升至最高值,此后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Δ P趋于稳定;加压设定压力 P1越大,Δ P越高,但始终保持在11~14 kPa之间,Δ P与 P1的函数关系为Δ P= P10.088 4。头罩内相对液位Δ Z是充气系统供气的最终目标,Δ Z在加压过程中始终低于模拟加压舱水位,且随模拟加压舱压力升高而降低;Δ Z与气囊内相对压力Δ P相关,Δ P越大,同一深度下Δ Z越大。 结论:脱险潜水服充气系统的供气流量能与模拟加压舱加压速率相适应,可自动调整供气量,无需手动操作,能提高脱险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下消落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消落区植被的生长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资源的可用性.雅鲁藏布江是中国、印度、孟加拉等国家的主要淡水水源地,流域内海拔落差大,气候的空间异质性较高.消落区在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中具有重要功能,但它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消落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于保护雅鲁藏布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雅鲁藏布江流域消落区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了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利用Hurst指数探究了长时间序列下消落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通过广义线性模型研究了消落区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雪水当量和水位波动频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0-2022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消落区和1-5 km缓冲区的平均NDVI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变化趋势.时间尺度上,消落区植被NDVI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最高值(0.16)和最低值(0.06)分别出现在2002年和2022年.年均NDVI的变化结果显示,中高海拔区域的NDVI持续增加,而中下游区域的NDVI变化不稳定.随着海拔升高,消落区和1-5 km缓冲区的NDVI持续减少和反持续减少的面积占比呈波动变化,海拔1,500-3,000 m地区受影响最为明显.水位波动频率是消落区NDVI的最佳解释变量之一,而温度则是缓冲区NDVI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随着海拔升高,雪水当量对NDVI的解释力逐渐增加.该研究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三峡库区不同阶段蓄水前后江面江岸冬季鸟类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03 ~ 2013年的隆冬季节(2011年除外),对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重庆朝天门港-秭归茅坪港江段(全程约618.30km)和12条一级支流(合计调查河道长度约619.49km),以及2个湖泊(长寿湖65.5 km2,大洪湖30 km2;调查年份2000 ~ 2013年,2003和2011年除外),进行了水禽及傍水栖息鸟类的监测调查.观察统计到鸟类76种,隶属8目14科39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鉴于不同类群鸟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差别较大,将观察到的与水域生境密切相关的鸟类分为游禽类(32种)、鸥类(6种)、涉禽类(23种)、傍水栖息鸟类(13种)和空中傍水栖息鸟类[2种,以崖沙燕(Riparia riparia)为主体]等5种类型,并对各类群鸟类在三峡水库不同工程阶段蓄水高程前后的数量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主河道中的游禽类在蓄水139m高程前后数量波动幅度不大,蓄水156m高程后表现出增长趋势,并且趋向于尾水点集中分布,直至最终蓄水目标175m高程后的第5个冬季(2013年1月)数量猛增到最高,与蓄水139m水位线前后的2个冬季(2003年1月和2004年1月)数量相比,增幅分别达171.83%和179.91%;然而2个湖泊中的游禽数值却表现出下降趋势,蓄水175 m高程后5个冬季(2008 ~ 2013年)与2000年冬季数值相比,降幅达52.96% ~ 83.29%;大多数支流河道中的游禽数量呈现波动幅度不大或是明显下降趋势,只有乌江和小江这2条支流河道中的游禽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小江中的游禽数量一度表现出“爆发式”增长现象后又大幅回落(2012 ~ 2013年),可能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相关.涉禽类在长江主河道中的分布格局类似于游禽类(偏向于上游),其数量分别在蓄水139m高程和156m高程后的第1个冬季出现峰值,蓄水前后的其他年份数量差别不大;多数支流河道中涉禽类分布数量不高,只有嘉陵江、乌江、小江、大宁河与梅溪河的涉禽数量较多且数值波动明显.傍水栖息型鸟类总体数量在蓄水前后出现急剧变动,数量下降明显,个别鸟种甚至消失不见.空中傍水栖息型鸟类蓄水之后在长江主河道数量锐减,在大多数支流河道中几乎绝迹.鸥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主河道,其数量在不同阶段蓄水初期出现峰值,至最终蓄水目标175m后的第5个冬季其数量趋于接近蓄水之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加温加湿罐水位控制的临床验证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验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加温加湿罐水位控制方程Y=1.586+0.057×(滴速)-0.077×(气道温度)的临床应用的准确性,为加湿罐自动、持续注水的速度设置提供依据,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方法 根据加温加湿罐水位控制方程,制定不同气道温度与呼吸机湿化罐注水速度对应调节表,进而设定加湿罐自动、持续注水速度,通过自制观察表,每4 h观察记录一次加湿罐水位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临床验证,发现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温度波动在30~36℃,按照加温加湿罐水位控制方程将注水滴速设置为13~21滴/min后,加温加湿罐水位控制合格率为92.8%.结论 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加温加湿罐水位控制方程Y(0位线)=1.586+0.057×(滴速)-0.077×(气道温度),可较好地控制加温加湿罐水位,大幅度降低了重症ICU护士的护理工作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草丘微地貌对苔草泥炭沼泽枯落物分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苔草沼泽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广泛分布,草丘微地貌是苔草泥炭沼泽普遍存在的外貌特征,草丘和丘间环境差异可能会引起枯落物分解的异质性.为此,选择长白山区敦化东明林场典型臌囊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对臌囊苔草枯落物在草丘及丘间位置的分解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丘和丘间枯落物干重损失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丘间枯落物总干重损失(40.20%±4.22%)和分解速率(0.0021±0.0001) d-1均高于草丘枯落物总干重损失(21.70%±2.25%)和分解速率(0.0012±0.0001) d-1,且丘间枯落物分解速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草丘和丘间粗孔分解袋枯落物干重损失分别比对应位置的细孔分解袋枯落物干重损失高(1.81%±0.32%)和(2.91%±0.30%),在草丘和丘间枯落物分解速率上,微生物贡献分别是土壤动物贡献的6.37倍和5.65倍,而丘间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枯落物分解速率的贡献分别是草丘的1.79倍和1.59倍.相关分析显示,草丘丘间枯落物干重损失与相应位置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枯落物干重损失与草丘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丘间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在草丘微地貌格局下,不同的水热组合影响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布及群落组成,从而对枯落物分解产生影响,而其丘间不稳定的水分环境则是影响苔草泥炭沼泽枯落物分解的关键环境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境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峡消落带是一条特殊的水一陆交错带,其生境的特殊性及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植被是消落带各项生态功能的载体.然而,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遭到破坏.通过对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的实地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划分植物群落类型,并结合方差分解和CCA排序法研究4类生境影响因素组14个生境影响因子与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生境对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落带植物群落包括5种类型:狗牙根+雀稗群落、狗尾草+狗牙根群落、黄荆群落、白茅+鬼针草群落、苔草群落;(2) CCA排序中,第1排序轴对消落带植被空间变化的累计解释量为6.83%,占生境条件总解释量的44.73%,能很好地解释消落带植物群落与生境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类型沿排序轴呈梯度分布;(3)土壤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组,各影响因素组间交互作用明显.淹水时间、海拔、土壤含水量是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量分别为5.3%、3.0%、2.9%;(4)4类影响因素组共解释消落带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变化的14.6%,未解释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消落带内生境条件复杂,影响其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的潜在因素较多,如各种土地利用政策、人类活动干扰及景观组成等因素也可能对消落带植物群落构成有影响.研究消落带植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生境的关系,以期为科学认识消落带、保护水库环境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洞庭湖秋冬季节钉螺生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秋冬季节钉螺种群的动态变化及水位和气象因素与钉螺消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2014年10-12月,以东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同时测量调查点的高程以及收集水位和气象资料,计算各年水淹天数和开始水淹时间.描述钉螺及可能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水位和气象因素与钉螺密度的关系.结果 钉螺密度呈波动变化,最高值在2012年10月,为41.88只/0.1 m2;最低值在2008年11月,为1.23只/0.1 m2.死亡率最高出现在2008年11月,为73.72 %;最低出现在2012年10月,为1.09%.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发现1月平均最低温度和开始水淹时间与ln(钉螺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ln(钉螺密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27(P=0.001).结论 在东洞庭湖,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和开始水淹时间对当年秋冬季的钉螺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洪泽湖湿地杨树林生长季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洪泽湖调蓄灌溉与南水北调常态化调水影响下,湖区水位显著波动对湿地土壤水分及植被生长产生深刻影响.以洪泽湖湿地典型杨树林为对象,借助涡度相关系统,研究杨树生长季(4-9月)CO2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解析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与环境因子均具有明显的日、月变化特征.NEE的月平均日变化总体表现为“U”型曲线,累计达-1758.10 g CO2·m-2,在生长季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光合有效辐射(PAR)与日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d)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关系,PAR能解释34.3%~75.5%生长季的NEEd的变化.5 cm土壤温度(Ts)与夜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n)之间符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Ts能解释38.9% ~55.2%生长季的NEEn的变化.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分析发现,NEE的日变化主要受土壤含水量(SWC)、净辐射(Rn)和水汽压亏缺(VPD)的影响,而月变化主要受降雨量(P)和土壤含水量(SWC)的影响.因此,洪泽湖水位变化对湿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可能显著改变湿地碳汇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对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究湿地土壤微生物对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响应关系,以鄱阳湖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3、6、10及2015年1月4个季节采集了3个不同高程样带的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生物量及胞外酶等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季节性水位变化不仅显著改变了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有效磷等含量,也使得微生物量碳和4种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表现出夏冬季较高、秋季最低的动态变化,而2种氧化酶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表现正好相反.(2)水位高程和地上植被类型同样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南荻样带有较高营养元素含量和微生物活性.(3)一些土壤理化指标(含水量、铵态氮、有机碳、有效磷等)与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量、基础呼吸、酶活)显著相关;季节水位变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大于高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对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鄱阳湖水文节律的改变将影响到湿地土壤的正常生态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地下水位梯度分异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揭示地下水位梯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鄱阳湖典型碟形湖泊白沙湖洲滩湿地设置了200m×300m大样地,沿地下水位梯度划分4个样带(从湖岸到湖心依次为GT-A,GT-B,GT-C,GT-D),采集了不同梯度带的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法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抬升,土壤pH和沙粒含量升高,而有机碳、容重、粘粒和粉粒含量降低.与地下水位最低的梯度(GT-A)相比,地下水位在地表上下波动(GT-D)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2.82、4.30、5.77和7.15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放线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细菌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06.8%、117.2%、74.9%,107.9%和207.2%.洲滩地下水位梯度的升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压力,进而降低了其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pH、含水量、沙粒含量以及碳氮比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土壤微生物商则主要受pH和土壤质地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梯度所引起的土壤微环境变化对微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周转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