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刺引发肾脓肿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鱼刺引发肾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者,因腰痛1周、发热2 d就诊。超声及CT检查显示左肾低密度区,降结肠壁模糊增厚。CT三维重建图像提示针样异物,穿透降结肠至左肾。患者1周余前曾误食鱼刺。结合病史及临床检查,考虑患者为异物引发肾脓肿。手术探查行结肠修补及脓肿引流,证实异物为鱼刺。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状况良好,无不适主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梨状窝后壁鱼刺致急性颈段硬脊膜外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下咽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比较隐蔽,可能存在因咽腔狭窄暴露不佳而漏诊的情况。因异物留存时间过长导致的各类并发症临床文献时有报道,由于下咽梨状窝区域异物造成的急性颈段硬脊膜外感染病例临床上罕有报道。本例患者异物取出后1周出现了对侧的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后出现颈部疼痛及感染症状持续加重,颈部增强CT及MRI检查明确了感染的部位及罕见病因,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痊愈。1个月后随访,患者状态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胃壁外异物内镜下取出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于鱼刺完全穿透胃壁者,直接胃镜下包块切开向外寻找或外科手术方案均存在术中无法准确定位鱼刺风险,而采用超声内镜辅助探查可有效解决术中定位困难的问题。本文报道了1例鱼刺完全穿透胃壁患者,经超声内镜精准定位鱼刺方向,术中以环形切开刀直接建立胃壁隧道,随后内镜下沿隧道切开胃壁,最终找到并拔除鱼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1年山东省某医院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019—2021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2019—2021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资料,描述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诊断时间(从患者首次出现皮肤表现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经过的时间)>12个月的影响因素,并计算比值比( OR)及95%置信区间(95% CI)。 结果:2019—2021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共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373例,2021年的病例数是2019年的4.06倍;男女性别比为1∶1.49,年龄(54.24 ± 14.04)岁。211例(56.57%)有鱼虾等水产品刺伤史,其中,海鲈鱼刺伤占24.17%(51/211)。327例(87.67%)皮损累及单侧肢体,188例(50.40%)仅累及手或手腕部,258例(69.17%)为多发皮损。有治疗方案信息的341例患者中,105例(30.79%)使用1种抗生素治疗,214例(62.76%)使用2种抗生素联合治疗,15例(4.40%)使用3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8.77%(321/325),诊断时间[ M( Q1, Q3)]为5.03(3.00,8.37)个月。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 OR(95% CI)= 1.95(1.11 ~ 3.41), P = 0.020]、年龄>55岁[ OR(95% CI)= 1.82(1.04 ~ 3.18), P = 0.040]、皮损仅累及手、手臂或下肢[ OR(95% CI)= 3.48(1.83 ~ 6.61), P<0.001]患者诊断时间>12个月的比例较高。 结论:2019—2021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数逐年增加,鱼刺伤是主要的暴露原因;最常选择的治疗方案为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有效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食管异物致继发性食管气管瘘临床内镜表现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异物致继发性食管气管瘘(TEF)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1例继发性TEF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异物类型、瘘管并发症、处理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21例食管异物主要为扣式电池(7例,33.33%)、枣核(4例,19.05%)、不规则铁片(3例,14.29%)、动物骨片(3例,14.29%)、游戏币(2例,9.52%)、鱼刺(2例,9.52%);异物均于内镜下取出,术中发现食管穿孔并TEF 17例(80.95%),术后2周内食管穿孔并TEF 4例(19.05%),无死亡病例。瘘口大小;瘘口≤5 mm者13例(61.90%),瘘口>5 mm及≤10 mm者4例(19.05%),瘘口>10 mm者4例(19.05%)。处理方式:胃管引流及鼻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10例(47.61%),胃造瘘及空肠造瘘营养管支持治疗4例(19.05%),外科手术修补4例(19.05%),内镜下钛夹缝合3例(14.29%)。愈合时间:3个月5例(23.81%),5个月6例(28.57%),8个月4例(19.05%),12个月2例(9.52%)。结论:儿童继发性TEF因特殊异物嵌顿压迫食管所致,内镜下微创技术创伤小且有效,应尽早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及干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23例精准定位及成功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定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35~82(55.0±12.7)岁。异物摄入患者排除咽喉部异物后,均采取食管CT确诊食管异物,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从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多个维度以及校正重建的MPR来定位异物的位置,根据异物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记录患者症状、并发症、异物种类、定位和手术方法以及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和SPSS 2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游走性食管异物23例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咽痛(20/23)、异物感(6/23)、声嘶(1/23)、转颈受限(1/23)、张口受限(1/23)等局部症状,也有发热(7/23)、纳差(1/23)、腹痛(1/23)等全身症状。异物种类为19例鱼刺,2例金属丝,1例绣花针,1例鸡骨。其中颈段食管腔外的游走异物为9例(39.1%);颈段食管肌肉层异物2例(8.7%);咽部游走异物12例(52.2%)。23例患者行颈侧切开取出异物21例,其中直接定位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1例,MPR和/或校正MPR准确定位腔外异物后第二次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0例,准确定位后支撑喉镜咽后壁黏膜切开异物取出1例,准确定位后气管镜异物取出1例。游走异物患者( n=23)与同期就诊的腔内异物患者( n=308)相比,摄入鱼刺[19(82.6%,19/23) vs. 133(43.2%,133/308), OR=7.31]、首次就诊时间超过24 h[20(87.0%,20/23) vs. 77(25.0%,77/308), OR=17.20]是食管异物游走至食管外的重要危险因素( P值均<0.05)。 结论:CT多平面重建能精确定位游走性咽、颈段食管异物,给医生提供更直观的影像学证据,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基础。咽、颈段食管异物需要及早处理,否则容易发生游走,导致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创联合负压伤口疗法和局部皮瓣治疗魟鱼刺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8年1月10日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魟鱼刺伤左大腿3 d的35岁男性患者。入院时患者左大腿红肿、疼痛明显,入院当天即在门诊手术室急诊行局部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常规换药创面好转后行手术清创、负压伤口疗法,最终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修复术后14 d患者拆线出院。随访半年,患者术区恢复良好。本病例提示魟鱼刺伤后及时正确的院前处理、入院后及时彻底清创、全身抗生素应用是减少毒素进一步损害重要手段,负压伤口疗法完善"创面床"准备后采用局部皮瓣移植方式修复创面可达到较佳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鱼刺致胃窦炎伴脓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消化道异物2 619例内镜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7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2 619例门急诊及住院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症状、病程、异物种类、嵌顿部位、嵌顿时间、并发症、治疗等情况,并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 619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中,男性1 050例(40.09%),女性1 569例(59.91%)。年龄2~93岁,≥60岁者1 439例(54.95%)。合并基础疾病者413例(15.77%),其中,脑血管疾病91例(3.47%)、心血管疾病86例(3.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7例(2.94%)、食管狭窄101例(3.86%)、痴呆及精神类疾病28例(1.07%)。最显著的症状为咽部异物感及咽部疼痛1 494例(57.04%)。最常见的异物种类为枣核,占74.57%(1 953/2 619),其次是骨头、义齿和鱼刺,分别占7.22%(189/2 619)、7.10%(186/2 619)和5.15%(135/2 619)。最常见的异物嵌顿部位为食管入口及上段,占71.55%(1 874/2 619)。2 437例(93.05%)患者的异物经胃镜成功取出。2 619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804例(30.70%)。年龄≥60岁( OR=1.970,95% CI:1.656~2.342)、有基础疾病( OR=3.989,95% CI:3.210~4.959)、尖锐异物( OR=1.994,95% CI:1.367~2.908)、异物嵌顿时间≥24 h( OR=7.488,95% CI:6.189~9.058)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内蒙古地区上消化道异物胃镜取出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应特别关注高龄、有基础疾病、尖锐异物、异物嵌顿时间≥24 h的患者,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致穿孔3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误吞异物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误吞异物致上消化道穿孔患儿32例。采集患儿年龄、性别、异物类型、穿孔部位、误吞时间、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32例患儿中,男20例(62.5%),女12例(37.5%);好发年龄0~<3岁(21/32例,65.6%)。引起穿孔最常见异物为枣核[13例(40.6%)],其次为纽扣电池10例(31.2%),磁铁3例(9.4%),鱼刺2例(6.3%),棒棒糖柄2例(6.3%),纽扣电池及磁铁混合异物1例(3.1%),金属针1例(3.1%)。食管为最常见穿孔部位(25/32例,78.0%),尤以食管上段多见(15/25例,60.0%)。常见症状有发热22例(68.8%),吞咽困难和/或流涎21例(65.6%),呕吐24例(75.0%),腹痛5例(15.6%),呼吸困难1例(3.1%)。患儿均经内镜或手术顺利取出异物,内镜取出28例(87.5%),手术取出4例(12.5%);旷置穿孔部位、肠内营养后痊愈24例(75.0%),钛夹夹闭穿孔部位后痊愈2例(6.3%),手术修补上消化道穿孔6例(18.7%)。结论:上消化道异物是儿科常见急症,尖锐异物枣核、腐蚀性异物纽扣电池及磁性异物是导致消化道穿孔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异物经电子胃镜取出成功率高,但经内镜取物失败需及早外科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