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全弓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4 kg/m 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APP回输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N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回输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P,浓缩红细胞根据术中情况及时回输,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N组在手术开始前完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放出的全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C组在术中单纯行自体血回收及洗涤红细胞回输,A组和N组均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 1)、体外循环后5 min(T 2)、手术结束即刻(T 3)、术后24和48 h(T 4,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及尿液,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浓度,计算[TIMP-2]×[IGFBP-7]。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和3 d时测定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浓度。记录术中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液透析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N组术后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和A组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N组T 2时Hct降低,N组和A组T 3和T 4时fHb降低,A组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降低,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降低( P<0.05);与N组比较,A组术后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T 3~5时NGAL和TIMP-2浓度、T 3,4时IGFBP-7浓度和[TIMP-2]×[IGFBP-7]、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 P<0.05)。 结论:APP回输减轻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效果优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用于创面愈合管理的多生物启发功能导电水凝胶贴片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多种水凝胶贴片被开发并用于促进复杂创面的愈合,但目前大多数水凝胶贴片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可控性和复合功能性。研究人员从章鱼、蜗牛等多种生物身上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水凝胶贴片,具有可控制的黏附、抗菌、药物释放等功能,并具备多种监测功能,有望用于创面愈合的智能管理。该贴片由单宁接枝明胶、银-单宁纳米颗粒、聚丙烯酰胺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组成,具有微吸盘驱动器阵列和拉伸背衬层。由于单宁接枝明胶和银-单宁纳米颗粒的光热凝胶-溶胶转变,该贴片具有双重抗菌作用和对温度敏感的类蜗牛黏液样特征。此外,由热响应性PNIPAm组成的“吸盘”可以在收缩-松弛态间发生转化,使得贴片能够可逆性地黏附在物体上,并可控地释放其负载的VEGF,协助促进创面愈合。除此之外,基于良好的抗疲劳性、可拉伸双网水凝胶的自我复原能力以及银-单宁纳米颗粒优良的导电性,该贴片可以灵敏且连续地报告创面的多个生理参数。因此,这种受多生物启发研制的多功能贴片未来在创面愈合管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桔黄赛多孢霉外泌弹性蛋白酶的生化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外泌弹性蛋白酶是桔黄赛多孢霉(Scedosporium aurantiacum)主要毒性蛋白酶之一,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蛋白酶的序列、结构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柱层析技术将 S.aurantiacum 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进行了分离,然后通过酶谱电泳纯化得到了弹性蛋白酶条带.从凝胶中提取了弹性蛋白酶,通过质谱技术对其序列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反应特性、活力和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aurantiacum外泌弹性蛋白酶对弹性蛋白和牛跟腱胶原蛋白(bovine achilles tendon collagen,BATC)具有较好的水解性能,对鱼皮胶原蛋白(fish skin collagen,FSC)的水解效率高于对鱼鳞明胶的水解效率,对酪蛋白的水解性最差.作用于弹性蛋白时,其催化效率小于猪胰腺弹性蛋白酶.Zn2+对酶活力有提升作用,而 Ca2+、Mg2+、Na+、(2S)-2-[(4S)-2-氨基-1,4,5,6-四羟基 4-嘧啶基]-N-[[[(1S)-1-羰基-3-甲基丁基]氨基]羰基]甘氨酰-N1-[(1S)-1-甲基-2-氧乙基]-L-谷氨酸甲酰胺(elastatinal)和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均对酶活有抑制作用.该蛋白酶和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外泌丝氨酸蛋白酶(PDB Entry:c3f7oB_)的序列最相似,且有多段保守序列的氨基酸个数多于 7 个,可以作为PCR反应引物设计的模板.酶学特性实验表明,S.aurantiacum外泌弹性蛋白酶对肺组织中的弹性蛋白具有降解作用,其蛋白表达和毒性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原核表达及细胞表面展示脯氨酸羟化酶改性鱼明胶
编辑人员丨2024/1/6
鱼明胶次优的凝胶特性限制了其商业应用,酶催化改性鱼明胶有着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等巨大优势,然而,目前报道的明胶改性酶较少,且多为蛋白质共价交联酶,易使明胶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克隆出了两种增加胶原蛋白的非共价作用的脯氨酸羟化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后,分别对鱼明胶进行催化,结果表明两种酶具有改善鱼明胶胶强度和质构特性的效果.研究了钝齿棒杆菌的表面展示技术,将两种酶分别展示在钝齿棒杆菌表面,制备了一种以钝齿棒杆菌为载体的固定化酶体系,研究两种固定化酶体系对鱼明胶的改性效果.丰富了鱼明胶的催化酶体系,为鱼明胶的催化改性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可吸收性鳕鱼皮明胶复合止血敷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自提鳕鱼皮明胶以及海藻酸钠为原料, 经戊二醛交联制备了复合止血敷料, 并对其物理性能、微观结构和肝脏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体外凝血时间中, 鳕鱼皮明胶的最佳止血浓度为15mg/mL, 止血时间为 (151±12) s, 说明鳕鱼皮明胶具有良好的止血性能.综合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倍数、保湿率和交联度5项物理指标, 确定了复合止血敷料中明胶与海藻酸钠的最优复配比为15∶8.扫描电镜图表明海藻酸钠的添加改善了止血敷料的微观结构, 使其具有孔径大小 (100~200μm) 一致且分布均匀的多孔结构.在肝脏相容性实验中, 复合止血敷料在植入后第8周时完全降解, 没有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 表明鳕鱼皮明胶复合止血敷料具有良好的体内降解性, 是1种潜在的可吸收医用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颞顶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病例资料男,27岁,因左侧颞部头皮裂开出血并瘤组织嵌顿1 d入院.半年前因左侧颞部膨隆在当地医院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并颅内占位切除术,4个月前颅内占位复发,再次行开颅占位切除术.此次因左侧额颞顶骨窗逐渐膨隆,撑破原手术切口,瘤体嵌顿于裂口处,出血多,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左颞顶骨瓣缺失,左颞肿物膨隆于皮下,部分撑破头皮并嵌顿,外露肿物呈红黑色肉样,大小约4 cm×3 cm×3 cm,可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渗出,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术前CT检查示左侧颌面部及额颞顶部占位,左侧额颞顶部骨瓣缺失并颅内术后状态,考虑脑肿瘤复发转移.遂行脑肿瘤切除术,取仰卧位,头右偏,头托固定.左耳后头皮破溃处出血不止,吸引器大块吸出脑肿瘤组织,行瘤体减压.然后沿原手术切口切开头皮、皮下,剥离骨膜翻向耳测,可见肿瘤呈灰褐色鱼肉状,血供丰富,实性肿瘤,质软,进一步切除肿瘤,向深部切除肿瘤过程中,颅底渗血严重,遂以明胶海绵及速即纱覆盖残腔.术后病理诊断为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不同方式提取鳕鱼鱼鳔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肽的基本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3种不同提取方式所制备的大西洋鳕鱼(Gadus macrocephalus)鱼鳔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肽的基本特性.方法 采用低温酸溶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ASC),热水抽提明胶(gelatin,GEL),复合蛋白酶酶解制备鳕鱼鱼鳔肽(swim bladder peptides,SWP)对鳕鱼鱼鳔中胶原蛋白的特性进行研究.对提取的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肽进行感官评定、SDS-PAGE电泳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ASC、GEL与SWP 3种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肽的提取率分别为42.15%、72.20%与89.11%,且羟脯氨酸的含量为8.73%、8.97%与7.94%;SDS-PAGE图谱显示ASC至少由2条α链与1条β链组成,GEL中存在少量的α链,SWP中α链与β链被降解.紫外光谱结果显示3种蛋白在230 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SC与GEL具有一定的交联结构,SWP中无交联结构存在.结论 3种不同提取方式制备的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肽具有不同的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鱼源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子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对患病黄颡鱼分离的菌株(L-1)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和23S rRNA基因PCR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鉴定该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表明:菌株L-1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明胶液化、七叶灵及阿拉伯糖等反应为阴性,精氨酸、色氨酸及葡萄糖等反应为阳性.16S rDNA基因扩增获得长度为1461 bp的序列片段.BLAST比对结果显示,菌株L-1拼接序列与NCBI中类志贺邻单胞菌相似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L-1与类志贺邻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23S rRNA基因扩增,仅菌株L-1扩增出大小为280 bp的目的条带,其他菌株均为扩增出.综合判定菌株L-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L-1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等敏感,对四环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菌株L-1中检测出Sul2、TEM、ant(3'')-Ⅰa和aac(6')-Ⅰb共4种耐药基因,Sul1、Sul3、aph(3')-Ⅱa和aac(3)-Ⅱa未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槟榔中生物碱与鞣质类成分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比较生槟榔中生物碱及鞣质类成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初步探讨生槟榔的毒性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明胶沉淀法分别制备生槟榔的总生物碱、总鞣质部位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不同浓度的总生物碱、总鞣质处理发育正常的斑马鱼幼鱼24h,次日根据斑马鱼死亡情况用Bliss法计算相应的LC50值.结果:溶剂萃取法和明胶沉淀法制得总生物碱、总鞣质的含量分别为6.67 mg/mL和53.74%,且总生物碱中不合鞣质,总鞣质中不合生物碱;总生物碱、总鞣质对斑马鱼幼鱼的LC50值分别136.14 μg/mL和21.52 μg/mL.结论:生槟榔中总鞣质对斑马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大于总生物碱,提示鞣质类成分也是生槟榔的毒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水解明胶霜治疗264例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解明胶是一种低分子多肽化合物,在国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洗涤剂等方面 ①.我们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3月临床试用由苏州化工厂提供原料、苏州月中桂日用化工厂提供成品的水解明胶霜共治疗264例皮肤病,其中包括手足皲裂200例、冬季瘙痒症52例、鱼鳞病12例等,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