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甲型流感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麻杏石甘汤(MXSGD)对甲型流感的抗病毒作用与机制研究。方法:首先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及文献筛选出MXSG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筛选疾病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靶蛋白基因名称,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蛋白互作关系,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可视化网络图和拓扑分析;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共筛出MXSGD的135个潜在化合物成分与250个对应靶点。经拓扑分析得到25个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甘草查尔酮A等)和66个关键靶点(涉及TNF、TP53、RELA及VEGFA等)与甲型流感密切相关。GO富集得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分别406、32、60条信息;KEGG通路富集得到TNF、AGE-RAGE、IL-17信号通路等161条结果;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TNF、TP53具有强烈结合活性,甘草查尔酮A与RELA、VEGFA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MXSG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抗甲型流感的特点,槲皮素和甘草查尔酮A可以通过作用于核心靶点TNF、TP53、RELA及VEGFA等发挥抗流感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咳平喘颗粒在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清咳平喘颗粒(原名清宣颗粒)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在其基础上增加金荞麦、鱼腥草、川贝母、矮地茶、枇杷叶、紫苏子六味清肺、化痰、解毒之品,经现代制药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解毒化痰功效,主要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李岚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李岚教授辨证论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搜集整理住院病历、跟师侍诊病案,查阅相关古籍及文献资料,阐述李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诊疗思路,并附验案二则以资验证.[结果]李师认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因多责之于外感之风邪及小儿肺脾本虚,临床分期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三期.在治疗中,总体以宣肺开闭为基本治则,同时采用清热涤痰、活血化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等治法,临床辨证施治,屡获佳效.验案一辨证为极期(心阳虚衰证),治法为回阳救逆,以参附龙牡救逆汤为主方,同时选用黄芪、茯苓补气健脾、扶正祛邪.验案二辨证为极期(痰热闭肺证),治法为清热涤痰、宣肺开闭,以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血阻滞,选用桃仁、丹参活血化瘀;在恢复期时,选用白术、太子参培土生金、健脾益气.[结论]李师辨证论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灵活运用中医药治疗,解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极期高热难退、恢复期咳嗽咳痰迁延不愈等问题,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肺胃相关论述麻杏石甘汤治疗发热咳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肺胃相关理论,分析麻杏石甘汤主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组成,探讨其在治疗发热咳嗽中的临床应用,认为肺胃功能失常是导致营卫失和而汗出的直接原因;发热方面,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寒邪由表入里过程中,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证;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来看,温邪初袭,侵及肺卫,从而引起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卫气温分肉、充皮肤功能失常,进而出现发热;从三焦辨证来看,胃喜润恶燥,表邪误汗伤津,入中焦而从燥化,可出现胃与大肠的燥热证候,且表无大热而肺热较甚。咳喘则因胃的功能失常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嗽、咳喘等呼吸功能异常表现。附验案探讨该方的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伏邪理论与卫气营血辨治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患者多由久病迁延或反复失治,使PA出现耐药,继而长期内伏于里,后每遇受凉、劳累、饮食不节而再次发作,与伏邪致病相似,且毒性较强、进展较速、治疗较为复杂。临证可将伏邪理论和卫气营血辨证2种理论运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疗效。耐药PA感染首犯卫分,以银翘散顺表解之;至气营两分,巧用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及桔梗汤化裁解之;后期可用清燥救肺汤合四君子救阴扶正,但本病向愈之根本在于阴津,故治疗全程需谨记养阴生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三阳合治法治疗流感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三阳合治法的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流感的治疗作用及潜在靶点、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DisGeNET及TTD数据库获取流感相关靶点,取二者交集得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药物治疗流感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基于CytoScape3.9.0平台构建成分-流感靶点-通路网络图。应用Sailvina对关键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对接验证。同时构建流感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验证三阳合治法对流感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理损伤及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共检索并筛选到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活性成分184种,靶点316个,流感靶点2 894个,二者共同靶点152个,构建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有AKT1、STAT3、TNF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可能是通过调节IL-17、TNF、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治疗流感。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能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体重下降、肺指数及肺组织炎症情况,并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血清CCL3、CCL5因子水平。结论:三阳合治法对于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病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蕴肺证患者炎症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穴位贴敷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0月-2022年1月本院80例COPD急性加重痰热蕴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与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采用全自动血球仪检测血浆中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及FEV1/FVC;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 P=0.02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WBC[(4.15±1.02)×10 9/L比(7.53±1.27)×10 9/L, t=13.12]、NE%[(0.50±0.12)%比(0.65±0.13)%, t=5.36]及血清CRP[(8.12±5.58)mg/L比(25.15±8.50)mg/L, t=10.5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FEV1[(1.94±0.23)L比(1.71±0.35)L, t=3.47]、FEV1%[(88.25±9.21)%比(74.10±8.13)%, t=7.29]、FVC[(3.85±0.31)L比(3.12±0.23)L, t=12.29]、FEV1/FVC[(86.12±7.18)%比(75.30±8.32)%, t=6.23]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与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中医三阳合治法减轻流感病毒致小鼠结肠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以下称"三阳合治")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结肠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甲型流感病毒H1N1滴鼻诱导流感病毒致小鼠结肠损伤模型。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三阳合治组,每组10只小鼠。模型组、三阳合治组分别以PBS、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灌胃,7天后取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观察结肠长度及结肠病理损伤情况,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三阳合治组与模型组显著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和GSEA分析。结果:三阳合治干预后显著改善了小鼠的结肠长度,减轻了结肠病理损伤。三阳合治组与模型组有9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的调节、炎症应答、防御反应、免疫反应、NIK/NF-κB信号的调节以及MAPK级联等生物过程,以及刷状缘膜、刷状缘、微绒毛等与肠道屏障相关的细胞组分。KEGG分析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补体和凝血级联以及PPAR信号通路等。GSEA分析提示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PPAR信号通路以及丙酸代谢和丁酸盐代谢等在三阳合治干预后显著上调,而凋亡和MAPK信号通路在三阳合治干预后显著下调。结论:三阳合治法主要通过免疫、炎症、代谢等发挥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肠道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温热疫病肺胃同治的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温热疫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肺胃同病,特别是在疫毒感染初期即出现肺胃同病,肺气宣降正常,胃气和降通顺,升清降浊,气机条畅,则温热邪气邪有出路,张玮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肺胃同治理念,创制了以麻杏石甘汤、升降散合方化裁而成的麻杏清肺颗粒,该方集宣降清透于一方,重在调气解毒,畅达肺胃脏腑气机,清解疫毒,共复脏腑气机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郑州市中医院2021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石甘汤.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亚群(CD3+、CD4+、CD4+/CD8+)、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NF-α、CRP、IL-6 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咯痰、肺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咳嗽、咳痰、肺啰音等症状消失及体温恢复正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