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和儿童盲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成人眼底病及其他儿童眼病,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早期较难发现,其诊断和治疗较困难,且容易导致患儿视功能永久不可逆性的损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儿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面取得的多项新技术和新成果,包括两步法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分期手术、黏弹剂分离晶状体后纤维增生膜、Coats病两切口激光和24G静脉留置针巩膜外引流、微创外路手术、无灌注晶状体切割辅助晶状体切除术、虹膜穿刺引流术、视网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术、虹膜扩张器使用、小儿黄斑裂孔治疗、前部型永存胎儿血管症(AAPFV)命名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情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瞻性纳入42例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分组采用内镜下胶圈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结果显示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后胃左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的下降趋势均比单纯胶圈套扎治疗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两组治疗后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量和平均流速,以及肝脾大小、剪切波速度和肝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变化( P值均> 0.05);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率(66.67%、52.38%)均高于单纯胶圈套扎(42.85%、23.81%)( P值均> 0.05),后者再出血率更高(9.52%和19.05%, P > 0.05)。提示联合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且对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6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③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 -8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 -7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 -6 g/L西维来司钠1 m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 结果:①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 A值):5.23±2.02比116.67±23.06,MUC5AC( A值):5.40±3.09比23.81±7.09,均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比0.93±0.15,均 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比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比1.75±0.10,均 P<0.05〕。 结论: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大阴唇肿胀1年余,阴道肿物脱垂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侧大阴唇扪及一界清质软光滑肿块,大小约3 cm×3 cm,活动度一般,无压痛,皮温正常;双侧腹股沟区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左侧大阴唇皮下见一低回声肿块,紧贴阴道壁左后方生长,延伸至宫颈,大小约5.5 cm×3.4 cm×2.5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液化及钙化征象,后方回声无改变,膀胱与子宫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及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图1B);弹性成像示应变弹性评分4分(图1C)。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Bracco公司)]示:肿块于10 s自周边向内部增强,呈整体均匀高增强,24 s开始缓慢减退(图2)。超声提示:左侧大阴唇皮下富血供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他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片状稍低密度影,不伴骨质破坏(图3A);MRI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囊性为主异常信号,增强示肿块边缘轻度强化(图3B,C),考虑偏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图4A),穿刺病理示少许肌肉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伴间质少许间充质细胞增生,局灶黏液变性,考虑梭形细胞病变不能除外。行腹腔镜及会阴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HE染色提示梭形细胞肿瘤(图4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灶+),Desmin(灶+),SMA(-),ER(+),PR(+),SOX10(-),S-100(-),Ki-67(5%+),诊断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在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019-SR-29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术后眼压升高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 211例(2 86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高眼压的原因。结果:术后高眼压127眼(4.44%);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1.74%(32/1836),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发生率为10.00%(11/110),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生率为11.92%(62/520),外伤性白内障发生率为7.93%(10/126)。高眼压发生原因:黏弹剂残留42眼(33.07%),炎症反应39眼(30.71%),后囊破裂、皮质残留15眼(11.81%),玻璃体脱出10眼(7.87%),前房积血5眼(3.94%),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眼(3.15%),人工晶状体嵌顿、移位、脱位3眼(2.36%),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3眼(2.36%),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1.57%),囊袋阻滞综合征1眼(0.79%),其它原因3眼(2.36%)。根据术后高眼压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结论:黏弹剂残留和炎症反应是引起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的主要原因。合并有糖尿病、陈旧性葡萄膜炎及眼外伤患者比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容易出现术后高眼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改良球囊阻断逆行性静脉闭塞术(M-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ATO)在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的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21例患者。首先在SPSS流出道限流下进行ATO,然后进行M-BRTO。ATO路径可选择经皮经肝、经附脐静脉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路径入路,M-BRTO入路可选择股静脉、颈静脉或肘前静脉。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症状或者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者,局部麻醉下行M-BRTO+ATO;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门体分流者,或合并门静脉血栓者,全身麻醉下行TIPS+M-BRTO+ATO。术后1周复查腹部平扫CT了解栓塞剂沉积情况,术后1个月行腹部彩超,3及6个月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了解门静脉血流或TIPS支架通畅情况。合并肝癌者,术后1个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共行23次栓塞手术,其中1例先后3次手术。经皮经肝路径治疗11例(其中7例联合股静脉,3例联合颈静脉,1例联合肘前静脉),经TIPS路径+股静脉入路治疗9例,经附脐静脉+股静脉入路治疗2例,附脐静脉+肘前脉入路1例。异位栓塞3例(1例至脾静脉,2例至肝内),围手术期发热5例,肝脏穿刺道出血1例,死亡2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衰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肝癌3例,感染1例)。余15例随访2~47(22±13)个月,随访期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复发。结论: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M-BRTO+ATO可快速栓塞SPSS流出道,完全闭塞S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持续灌注下皮质吸出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持续灌注下皮质吸出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7月由同一术者所做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14只眼,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持续灌注组:50例56只眼;常规黏弹剂组:50例58只眼。分析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高眼压发生率、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及术后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持续灌注组术后1d视力改善比常规黏弹剂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及术后1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常规黏弹剂组相比,持续灌注组手术时间短、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低、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低、术后舒适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持续灌注下皮质吸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始300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系统培训医生全程独立完成的前300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中,后囊破裂(PCR)的发生时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同一术者全程独立完成的初始3 000例超声乳化术中发生的PCR病例,统计并分析其发生时期、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结果:3 000例中发生后囊破裂共37例(1.2%)。37例中,在早、中、晚各1000例手术时期中的后囊破裂发生率分别为2.5%、0.9%、0.3%;发生在注吸皮质时20例,占37例中的54%,超乳核块时6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时2例,吸出人工晶状体后方黏弹剂时2例,前囊撕裂导致后囊破裂2例,后囊抛光时1例,人工晶状体调位时1例,注入黏弹剂时1例,水密切口时1例,不明原因的1例;伴随玻璃体脱出者33例,无玻璃体脱出者4例;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32例,囊袋内5例。结论:全程独立完成的初始3 0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PCR在前1 000例手术初期中出现的发生率最高;PCR可发生在手术的任何步骤,但以注吸皮质时发生率最高。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及时发现并发症,规范操作,使并发症处理的相对容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载局部缓释给药的唑来膦酸-明胶纳米微球聚多巴胺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对破骨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构建的负载局部缓释给药的唑来膦酸(ZOL)-明胶纳米微球(GNPs)聚多巴胺(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对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基于电子束熔融技术构建多孔钛合金支架,利用去溶剂化法制备不同ZOL浓度(0、1、10、50、100、500 μmol/L)的ZOL-GNPs,两者复合构建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并进行表征分析,并对3种不同状况支架(裸多孔钛合金支架、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分别在第1、4、7、14、21、28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释放检测。将破骨细胞与上述不同ZOL浓度的新型支架相复合,利用实时定量(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破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电镜扫描显示GNPs成球性好,表面光滑,分散均一,粒径为(243.6±63.4)nm,ZOL-GNPs均匀复合于支架的表面及孔隙内,球形规整无粘连。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3种不同状况下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12)、(1.80±0.23)、(1.81±0.15)G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孔钛合金支架在第1天的释药百分比明显较高,在随后的27 d中,药物释放逐渐缓慢增加。低浓度ZOL支架组中,细胞黏附增殖较多;50 μmol/L组中则出现球状细胞;随后随着浓度的升高,球状细胞增多,甚至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Ctsk基因和TRAP基因在随着ZOL浓度升高而升高,其中在50 μmol/L时表达最高,然后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Ctsk与TRAP的表达水平与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趋势相似。 结论:构建的一种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不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还具有局部药物缓释抗OP作用;当ZOL浓度为50 μmol/L时,更有利于抑制破骨细胞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