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淋巴瘤超声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 P=0.036)、回声特征( P=0.036)以及病灶边缘( 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 P=0.005)以及病灶边缘( 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ML)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初诊GML患者15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Lugano分期、胃镜下表现、放大内镜下表现、高频超声内镜下表现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GML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为主,其次为消瘦、贫血等。内镜下GML病灶多见于胃中1/3(10例),以弥漫型最常见(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9例;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处树支状血管(TLA)阳性13例,治疗后复查TLA阳性2例。高频超声内镜观察病灶可见胃壁1~3层的层次结构欠清,呈低回声改变;治疗后复查高频超声内镜,1例患者可见胃壁1~5层结构消失,病理证实由GML转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GML的治疗效果评估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频超声内镜可能在评估GML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附属器淋巴瘤临床分期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4例。根据局部肿瘤范围、淋巴结或全身受累情况进行TNM分期;根据淋巴结、结外器官受累情况进行Ann Arbor分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淋巴瘤的分类进行病理学分型。随访疾病进展或死亡的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预测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估算风险比( HR)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TNM分期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18F-FAPI与 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伴消瘦"就诊。胃镜提示胃多发病变,淋巴瘤可能。病理:考虑为小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图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CD20(+),CD19(+),CD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30%+),B淋巴细胞瘤-6(B-cell lymphoma-6, 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SOX11(-),CD5(-),CD10(少量+),CD23(部分+),Kappa(+),Lambda(少数+)。碳13呼气试验阴性。为明确淋巴瘤分期行PET/CT(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E型)显像。 18F-FDG(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PET/CT结果(图2A~2C)示胃体上段后壁及胃窦前壁多发局部增厚区,大小分别约1.9 cm×1.2 cm×2.3 cm、4.3 cm×0.8 cm×3.2 cm,黏膜面不规整,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 max分别为5.3和4.0,延迟显像SUV max为5.1和4.1。胃窦旁大网膜数枚结节影,最大径约1.0 cm,FDG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1,延迟显像SUV max为2.0(图2D)。全身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骨髓摄取未见异常。患者知情同意后入组 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rcacid, 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FAPI)-46(简称 18F-FAPI)(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前体NOTA-FAPI-46由南昌探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PET/CT显像临床试验,结果(图3A~3C)示胃壁多发增厚区FAPI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3,延迟显像SUV max为2.1。胃窦旁大网膜结节FAPI摄取未见异常(图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发生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恶性较低,预后较好。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诊断困难。本文着重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深入认识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从而更精准地诊断、更有效地治疗该病。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16-72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睫状体淋巴瘤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睫状体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眼内淋巴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常见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较为少见。睫状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前葡萄膜炎相似,病情进展可出现前房积脓和继发性青光眼,特征性表现包括虹膜结节、虹膜新生血管及前房积血。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睫状体淋巴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或占位。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因子检测及基因重排可提高其诊断率。放射治疗、化学疗法或二者联合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预后。本文对睫状体淋巴瘤的分类及病理类型、眼部表现及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因结直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经超声内镜检查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后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性治疗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通过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评估ESD作为惰性淋巴瘤治疗策略的有效性。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为55~71岁;术前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肠镜下2例表现为乙状结肠黏膜下隆起型病变,1例为直肠黏膜下隆起型病变;均成功实施ESD诊断性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和滤泡性淋巴瘤1例,随访6~26个月,均未再行内镜治疗或追加外科手术,未行全身化学治疗。提示内镜下治疗惰性淋巴瘤具有一定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的新型抗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S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生物标志,早期不易诊断,容易漏诊误诊。与健康人群相比,SS患者有较高发生淋巴瘤的风险。近期发现抗唾液蛋白1、抗碳酸酐酶6和抗腮腺分泌蛋白抗体较传统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出现的更早,有望成为诊断早期SS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抗丝切蛋白1、抗α-烯醇化酶和Rho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抗体对于区别pSS患者、pSS/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健康对照组有很高的价值,有望成为预测SS并发MALT淋巴瘤的重要生物学标志。本文就上述几种抗体与SS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作相关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常见的病理亚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临床很难仅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常规组织病理确定其病理亚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有助于PTL的诊断。本文就近年来PT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