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三联征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成名期望和权力感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从生命史理论视角探究黑暗三联征、成名期望、权力感以及炫耀性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以1186名学生为被试,采用炫耀性消费量表(CCS)、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LSRP)、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MPS)、自恋人格量表(NPI)、成名期望量表(DFS)和权力感量表(GPS)进行评估.结果:(1)黑暗三联征正向预测炫耀性消费;(2)成名期望和权力感在三种黑暗人格特质与炫耀性消费之间均起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黑暗人格特质会增加其炫耀性消费,这种效应是通过成名期望和权力感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青少年黑暗三人格的网络结构:基于高斯图和有向无环图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索青少年黑暗三人格的网络结构.方法:用黑暗十二条量表对十所学校的42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基于图形LASSO法构建高斯图模型,接着使用有向无环图构建条目之间的潜在因果模型.结果:所有条目组成一个单一的三维网络,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精神病态联系紧密,自恋置于网络边缘.核心条目为"我习惯于欺骗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我倾向于利用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贝叶斯网络发现"我习惯于欺骗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及整个网络的驱动点.结论:尽管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精神病态存在概念重叠但两者仍隶属不同构念;自恋在黑暗三人格中具有特殊性;两种网络方法都表明欺骗与利用在青少年黑暗三人格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黑暗人格的性别差异及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黑暗人格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方法 选取被试490人,使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精神病态人格、自恋人格、大五人格以及关系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以及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关系满意度和三种黑暗人格得分分别为:关系满意度(27.63±5.09)分,马基雅维利主义(53.52±8.02)分,精神病态(38.45±7.52)分,自恋(18.41±7.27)分;男性在黑暗人格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t马基雅维利主义=3.226,t精神病态=3.070,t自恋=2.900,均P<0.01).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精神病态、精神病态与自恋之间显著相关(r=-0.170~0.572),但马基雅维利主义与自恋之间相关不显著;进一步控制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因素,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考察黑暗人格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结果发现男性和女性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都显著的负向预测关系满意度(b男马基雅维利主义=-0.104,t男马基雅维利主义=-2.352,b男精神病态=-0.131,t男精神病态=-2.739,b女马基雅维利主义=-0.121,t女马基雅维利主义=-2.662;b女精神病态=-0.106,t女精神病态=-2.189,均P<0.05),但男女自恋均未能显著预测关系满意度.结论 黑暗人格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对关系满意度存在部分跨性别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关系以及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总体评定量表、《黑暗十二条》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与网络欺凌量表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共1390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结果:①男生的网络欺凌行为显著多于女生;②家庭功能、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和网络欺凌之间两两相关显著.精神病态相对于黑暗人格其他两维度而言,是网络欺凌的高预测因子;③黑暗人格、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欺凌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家庭功能对网络欺凌的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和个体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明三角量表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验证光明三角量表(Light Triad Scale,LTS)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对642名大学生施测LTS、中文版黑暗十二条、共情量表、同情量表、10条目大五人格量表宜人性维度及亲社会倾向量表利他行为维度,其中378人在间隔7周后重测.结果: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含三个局部因子(人性信仰、人道主义和康德主义)和一个光明人格全局因子的Bifactor模型拟合最佳.LTS同质性系数为0.54,重测信度(r=0.54~0.65)也可以接受.LTS及其各维度与黑暗人格(除自恋外)负相关(r=-0.32~-0.17),而与共情、同情、宜人性及利他行为正相关(r=0.12~0.41).结论:LTS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测量学性质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黑暗三联征与中学生抑郁情绪:社会排斥体验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黑暗三联征对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黑暗十二条、青少年社会排斥体验量表、自尊量表和简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与社会排斥和抑郁均显著正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恋与社会排斥和抑郁均显著正相关;社会排斥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与抑郁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抑郁显著负相关.(2)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不仅直接影响抑郁,而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社会排斥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黑暗人格通过社会排斥和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抑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