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黑暗人格三联征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广西、四川、河南、贵州和重庆五省市6所高校的2 9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的检出率为29.32%,男生及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检出率(33.38%,34.60%)分别显著高于女生和无留守经历的学生(25.65%,25.98%)(χ 2=21.53,25.47;均 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和自杀意念间两两显著正相关( r=0.32~0.41;均 P<0.01)。黑暗人格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自杀意念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0.08,95% CI=0.06~0.10)。对黑暗人格三维度进行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效应值=0.05,95% CI=0.02~0.07;效应值=0.07,95% CI=0.04~0.10),而自恋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效应值=-0.01,95% CI=-0.01~0.01)。 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还通过黑暗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大学生黑暗三联征与内疚感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黑暗三联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疚感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某高校59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黑暗十二条(dirty dozen,DD)、基本心理需要量表(the balaced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BMPN)和内疚感倾向量表(guilt proneness-5,GP-5)进行施测。采用SPSS 22.0及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黑暗三联征总分[29(21,37)分]、马基雅维利主义[4(4,8)分]及精神病态[5(4,9)分]与内疚感倾向[20(16,23)分]呈显著负相关( r=-0.10,-0.22,-0.18,均 P<0.01),自恋[16(12,21)分]与内疚感倾向不相关( r=0.04, P>0.01);基本心理需要满足[56(54,60)分]与内疚感倾向显著正相关( r=0.31, P<0.01)。(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黑暗三联征与内疚感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2.96%。 结论:黑暗三联征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内疚感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敌意认知和愤怒情绪在黑暗人格与大学生网络欺负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考察敌意认知和愤怒情绪在黑暗人格与大学生网络欺负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5—7月,选用黑暗人格三联征量表、网络欺负量表修订版的网络欺负分量表、攻击性问卷中的敌意认知分问卷和愤怒情绪分问卷对4所高校共1 3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和SPSS宏程序PROCESS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结果:大学生在过去6个月中的网络欺负检出率为20.29%(267/1 316)。黑暗人格[(34.80±12.11)分]、敌意认知[(21.65±7.25)分]、愤怒情绪[(17.58±5.44)分]和网络欺负[(15.19±3.98)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0.16~0.59,均 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黑暗人格通过两条路径对大学生网络欺负产生间接影响,一是愤怒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29 (95% CI=0.017~0.044),二是敌意认知和愤怒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7 (95% CI=0.023~0.055)。 结论:黑暗人格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欺负,还通过愤怒情绪的中介,以及敌意认知和愤怒情绪的链式中介间接作用于大学生网络欺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童年环境与成年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关系:生命史策略与黑暗三联征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立足于生命史理论,揭示童年环境对成年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童年环境量表、生命史策略量表、黑暗三联征量表对234 名体检人员[男118 人,女116 人;年龄18~55(24.2±5.1)岁]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浓度).使用Amos 24.0,以童年环境严酷性/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为自变量,以生命史策略,黑暗三联征 3 个维度(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为中介变量,以各红细胞参数为因变量,分别建立链式中介模型并加以检验.结果:链式中介模型显示,童年环境越严酷,自恋水平越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自恋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童年环境越不可预测,自恋水平也越高,平均红细胞体积越低,自恋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P<0.05).结论:童年环境的严酷和不稳定可对成年个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产生直接影响,还可能通过黑暗人格的发展(主要是自恋)激发红细胞产生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黑暗三联征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成名期望和权力感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从生命史理论视角探究黑暗三联征、成名期望、权力感以及炫耀性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以1186名学生为被试,采用炫耀性消费量表(CCS)、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LSRP)、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MPS)、自恋人格量表(NPI)、成名期望量表(DFS)和权力感量表(GPS)进行评估.结果:(1)黑暗三联征正向预测炫耀性消费;(2)成名期望和权力感在三种黑暗人格特质与炫耀性消费之间均起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黑暗人格特质会增加其炫耀性消费,这种效应是通过成名期望和权力感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大学生童年逆境对网络欺负旁观者消极行为的影响:黑暗人格和网络欺负者经历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逆境对网络欺负旁观者消极行为的影响,以及黑暗人格和网络欺负者经历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童年环境量表、黑暗人格三联征量表、近半年网络欺负者经历问卷以及旁观者消极行为倾向问卷对126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大学生童年逆境对其在网络欺负事件中的旁观者消极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②黑暗人格是童年逆境与旁观者消极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③网络欺负者经历是黑暗人格与旁观者消极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④网络欺负者经历也是童年逆境与旁观者消极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大学生童年逆境不仅直接影响其在网络欺负事件中的旁观者消极行为,并且会通过黑暗人格和网络欺负者经历间接影响旁观者消极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马基雅维利主义对创业意向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以及生涯适应性、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中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分量表、生涯适应性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表对109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对创业意向的直接效应显著,生涯适应性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创业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且生涯适应性-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也显著.结论:马基雅维利主义既可以直接预测创业意向,又可分别通过生涯适应性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以及生涯适应性-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预测创业意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逆境与黑暗人格三联征: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早期逆境对个体生命史策略和黑暗人格三联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郑州市某社区选取320名被试作为样本,采用童年环境量表(ECS)、黑暗人格三联征量表(DD)、生命史策略量表(Mini-K)和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测查.结果:(1)早期逆境与黑暗人格三联征正相关,与生命史策略及生命意义感负相关;(2)生命史策略在早期逆境与黑暗人格三联征之间起中介作用;(3)早期逆境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即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生命史策略与黑暗人格三联征的关系(即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均受到生命意义感的调节.具体而言,被试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早期逆境对生命史策略,以及生命史策略对黑暗人格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结论:早期逆境和黑暗人格三联征之间存在着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生命史策略是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而生命意义感则能缓冲早期逆境对黑暗人格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赣州市某医学院校医学生攻击行为与黑暗三联征现况及相互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了解医学生攻击行为、黑暗三联征现况及相互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和黑暗十二条量表对61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攻击行为方面,医学生冲动维度评分最高(17.20±3.81),不同性别医学生在攻击行为问卷总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黑暗人格方面,医学生在自恋维度评分最高(16.11±5.27);医学生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黑暗人格对医学生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黑暗人格特质可以预测其攻击行为,医学院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教育与宣传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和黑暗人格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广西省融水县某高中的433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黑暗三联征量表(SD3)、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功能评估工具进行调查.结果:(1)负性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显著正相关;(2)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即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黑暗人格的调节,具体而言,被试黑暗人格水平越高,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韧性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存在着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心理韧性是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而黑暗人格能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