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苏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基因家族成员PfFT3调控开花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严格的短日照植物.目前,对紫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和脂肪酸积累等农艺性状,而对紫苏开花进程及花器官形成的研究较少,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FLOWERING LOUC T(FT)是目前公认的感知光周期的关键基因,在花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PfFT3是FT-like亚家族基因,其在植物开花调控的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首先通过亚细胞定位证明PfFT3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I1303-PfFT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野生型Col-0和突变体fd-2、fd-3和ft-10拟南芥,以此分别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的过表达和回补转基因株系.结果分析表明,PfFT3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并且能够挽救突变体fd-2、fd-3和ft-10的晚花表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源PfFT3基因的表达促进下游内源开花基因AtSOC1、AtAP1、AtFUL和AtLFY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 PfFT3在促进开花过程的积极作用,为深入研究PfPEBP基因的功能及紫苏短日照早花优良种质培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姜黄素调控TLR4/NF-κB和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草酸钙晶体诱导的小鼠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乙醛酸诱导的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中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连续腹腔注射乙醛酸,建立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以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诱导 HK-2细胞作为体外模型.小鼠模型经CUR作用后,测定肾小管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研究CUR对小鼠肾结石的保护作用;CUR对COM诱导HK-2作用后,检测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和HK-2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红血球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CUR对TLR4/NF-κB和NRF2/HO-1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NRF2抑制剂ML385和TLR4激动剂CCL-34分别作用于COM诱导的HK-2细胞,以进行功能增益和功能丧失检测.结果 CUR改善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损伤,抑制炎症和抗氧化作用;促进COM诱导HK-2细胞的活力,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CUR抑制TLR4/NF-κB通路中蛋白的表达,促使NRF2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并促进HO-1的表达.ML385和CCL-34分别抵消CUR对COM诱导HK-2细胞抗炎作用的影响.结论 CUR通过调控小鼠肾结石形成模型TLR4/NF-κB和NRF2/HO-1通路改善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 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肺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2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LAE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2年搜集的2例LAE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且长期吸烟,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分别为>20 000 ng/mL、914.17 ng/mL;病灶分别位于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最大径为12.5 cm及4.0 cm.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切面呈灰白、灰红,为实性,质软,局部易碎.镜下见大部分肿瘤组织呈实性,少部分呈腺管状、乳头状或呈囊腺样生长;肿瘤细胞学的细胞质透亮,富含糖原.免疫组化检测可见,肿瘤组织同时具有胚胎性分化和肠型分化的表型,不表达肝细胞分化标志.分子检测显示,EGFR、ALK/ROS1、RET、KRAS,BRAF、NTRK及MET均未见突变,HER-2未见扩增,EBER阴性.2例患者均诊断为LAED,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有交叉,且均可有AFP水平升高,易被误诊为肺肝样腺癌及其他具有透明胞质的低分化腺癌.1例患者放弃治疗,于诊断2个月后去世;另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及免疫、靶向治疗,治疗后AFP水平降至正常,随访40个月时,患者因发生肿瘤骨、脑转移去世.结论:LAED目前国际上尚未见报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特征性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标志物及血清AFP水平.本报道拓宽了产AFP的原发肺腺癌的疾病谱,LAED总体上临床进展快,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细菌菌蜕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二价疫苗:在BALB/c小鼠中的预防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伤寒和副伤寒均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严重肠道疾病. 市场上有获得许可的伤寒疫苗,但目前还没有副伤寒疫苗. 本研究利用菌蜕平台开发了一种抗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二价疫苗. 菌蜕细胞(bacterial ghost cells,BGs)是一种细菌衍生的细胞膜,它虽无维持其细胞形态的细胞质内容物,但却包括了所有的细胞表面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Hub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1 0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22个,下调基因497个.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质、蛋白质磷酸化、免疫应答、补体成分、激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FoxO信号通路等.最终确定了 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和TPX2为Hub基因.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 10个Hub基因(CDK1、CCNA2、CCNB2、CDC20、TOP2A、KIF20A、DLGAP5、BUB1、KIF11 和 TPX2)有可能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这些Hub基因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中的具体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剂量氟对大鼠肾皮质IRE1α-ASK1-JNK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相关蛋白在慢性氟中毒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根据体质量(10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6只/组,雌雄各半);对照组大鼠饮用自来水(含氟量< 0.5 mg/L),低、中、高氟组分别饮用含氟量为10、50、100 mg/L(氟化钠)的自来水。各组大鼠饲养180 d后,观察氟斑牙发生情况;收集24 h尿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氟含量;大鼠麻醉后处死取肾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皮质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肌醇依赖性激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JNK,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未检出氟斑牙,低氟组大鼠氟斑牙发生率为2/6,中氟组为5/6,高氟组为6/6。与对照组[(5.707 ± 1.190)mg/L]比较,低、中、高氟组大鼠尿氟[(17.028 ± 3.006)、(34.378 ± 12.045)、(94.759 ± 31.773)mg/L]均较高( P均< 0.05),且高氟组明显高于低、中氟组( P均< 0.05)。HE染色可见,与对照组比较,中、高氟组大鼠肾皮质区肾小管及肾小球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嗜酸性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低、中、高氟组大鼠肾皮质JN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07, P > 0.05);高氟组大鼠肾皮质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低、中氟组比较均较高( P均< 0.05),且中氟组IRE1α、AS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氟组( P均< 0.05)。 结论:长期过量氟摄入可导致大鼠肾皮质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IRE1α-ASK1-JNK的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alectin-1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Galectin-1 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及在胚泡着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Galectin-1在高容受性子宫内膜细胞RL-95-2和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细胞HEC-1-A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两种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用JAR细胞模拟胚胎,测JAR细胞在RL-95-2和HEC-1-A上的黏附能力。将RL-95-2与HEC-1-A分别转染Galectin-1 siRNA和Galectin-1过表达载体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Galectin-1的表达水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WNT4a、WNT5a和WNT7a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将转染后的细胞分别加入WNT通路抑制剂DKK1及激活剂氯化锂(LiCl),检测EMT和WN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结果: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alectin-1在RL-95-2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HEC-1-A中的表达( P=0.020, P=0.030);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Galectin-1主要表达于RL-95-2细胞质,而在HEC-1-A细胞中,Galectin-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②细胞黏附实验结果表明,JAR细胞在RL-95-2细胞的黏附率明显高于HEC-1-A细胞( P=0.010)。③Galectin-1过表达后,HEC-1-A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01),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03, P=0.023);WNT相关蛋白β-catenin、WNT4a和WNT5a、WNT7a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25, P=0.004, P=0.005, P=0.001),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增强( P=0.022, P=0.003)。④DKK1处理过表达Galectin-1的HEC-1-A细胞后,与DKK1处理HEC-1-A细胞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03),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15, P=0.033),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加( P=0.030, P=0.040)。⑤RL-95-2细胞下调Galectin-1的表达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04),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 P=0.030, P=0.023),β-catenin、WNT4a、WNT5a、WNT7a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01, P=0.005, P=0.023, P=0.020)。⑥LiCl处理下调Galectin-1表达的RL-95-2细胞后,与LiCl处理RL-95-2细胞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增加,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12, P=0.035, P=0.020);细胞迁移率、侵袭数目降低( P=0.040, P=0.020)。 结论:与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细胞相比,高容受性的子宫内膜细胞中Galectin-1的表达水平增加;Galectin-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出生单胎新生儿第二性别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辅助生殖技术中出生单胎新生儿第二性别比(secondary sex ratio,SS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出生的7020例单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的母亲年龄、授精方式、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期别等因素对单胎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在7020例新生儿中,男婴3730例,女婴3290例,总SSR为113∶100。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方式出生新生儿SSR明显高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授精方式(121∶100比95∶100, P<0.001),其他因素对出生新生儿SSR无显著影响。分层分析中,在IVF组和ICSI组间除了母亲年龄≥35岁组、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的IVF和ICSI出生的S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余各组的IVF出生新生儿的SSR都高于ICSI(<35岁组: P<0.001;新鲜胚胎组: P=0.001;冻融胚胎组: P=0.003;卵裂期胚胎移植组: P<0.001)。在IVF组内和ICSI组内分析显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SS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中授精方式对新生儿SSR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OR=0.792,95% CI=0.712~0.881, P<0.001)。去除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中授精方式对新生儿SSR影响有统计学意义(a OR=0.793,95% CI=0.713~0.883, P<0.001)。 结论:授精方式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出生单胎SSR的因素,IVF较ICSI可提高SSR比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垂体Crooke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垂体Crooke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TPIT,又称transcription factor 19,TBX19)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诊断的垂体Crooke型TPIT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6例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4岁,均发生于鞍内。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2例,月经紊乱1例,库欣综合征1例,头痛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术前血清学检查2例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同时升高,2例皮质醇升高,1例ACTH升高,1例仅出现垂体柄效应引起的泌乳素轻度升高。磁共振成像均显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占位,直径1.7~3.2 cm,均为大腺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实性片状或围绕血管呈假乳头状排列,细胞核偏位或居中,大小不一,细胞质丰富,部分肿瘤细胞可见核周环状透明样变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PIT 5例弥漫强阳性,1例局灶弱阳性,ACTH细胞膜或细胞质弥漫强阳性,少数细胞核周可见淡染区,细胞角蛋白(CK)8/18可见>50%肿瘤细胞呈环状、戒圈状强阳性,p53局灶性弱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1%~5%。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细胞质近胞膜处阳性,核周阴性。结论:垂体Crooke型TPIT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特征性核周环状透明样变及免疫标记CK8/18环状、戒圈状强阳性。该肿瘤属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危亚型之一,侵袭性强,易复发,明确诊断对患者术后随访及多模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