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在经口咽喉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10月31日,应用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经口切除咽喉肿瘤的55例连续性病例资料,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25~79岁。其中口咽肿瘤41例,咽旁间隙肿瘤9例,喉肿瘤2例,下咽肿瘤2例,咽后间隙肿瘤1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气管切开情况、鼻饲饮食及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1例梨状窝癌因下切缘暴露不佳术中改为开放手术。机器人平均手术时间为64.4 min,平均出血量为24.8 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9 d,平均经口进食时间为11.1 d,17例(30.9%)患者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38例咽喉癌患者中,同期行颈部淋巴清扫28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1~15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前提下,应用达芬奇Xi机器人手术经口切除咽喉肿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反式维甲酸调控Kruppel因子5在预防移植静脉术后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调控Kruppel因子5(Klf5)在预防移植静脉术后狭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海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静脉动脉化动物模型,按完全随机分为造模组(A、B、C组分别为饲养2、4、8周)和ATRA组(D、E、F组分别为饲养2、4、8周,鼻饲ATRA10 mg/d)、空白对照组(G组),各6只。分别获取移植静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验。建立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SMC)KLF5过表达细胞模型,以ATRA干预,划痕实验、细胞增殖实验(CCK-8)明确SMC增殖及迁移情况;免疫共沉淀明确ATRA对Klf5-RARa结合的阻断作用。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方法。 结果:各组管径:A组(107.58±18.11) μm,B组(144.65±26.10) μm,C组(160.28±28.06) μm,D组(78.42±9.00) μm,E组(102.75±16.47) μm,F组(117.47±38.06) μm,G组(35.73±6.04) μm。组间比较,建模组各组(A、B、C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G组)( t=5.81、8.81、10.08, P<0.01),同期建模组各组明显高于ATRA组( t=2.06、2.96、3.03, P<0.05)。以染色指数法计算免疫组化结果,建模各组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2周3.07±0.64,4周3.67±0.81,8周1.93±0.4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t=6.93、9.37、4.16, P<0.01),也高于同期ATRA组(2周2.87±0.52,4周3.60±1.21,8周2.10±0.24, t=4.91、6.66、2.14, P<0.05)。实验组Klf5表达(2周4.43±0.70,4周5.67±1.18,8周3.03±0.98)明显高于对照组( t=7.27、9.09、3.83, P<0.01),建模组与ATRA组间KLF5(2周4.43±0.70,4周5.67±1.18,8周3.03±0.9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9、0.17、0.42, P>0.05)。CCK-8实验:72 h Klf5组吸光度( A)值(1.54±0.20)高于其余3组( t=5.62、5.84、8.31, P<0.01),Klf5+ATRA组(1.02±0.14)高于ARTA组(0.80±0.07, t=2.47, P<0.05),对照组(1.04±0.13)高于ATRA组( t=2.70, P<0.05)。划痕实验:以迁移前后划痕距离的比值,klf5组0.098±0.006,对照组0.404±0.009,ATRA组0.597±0.014,Klf5+ATRA 0.265±0.012,组间比较ATRA组高于其余3组( t=4.81、6.12、8.41, P<0.01),Klf5组低于其余3组( t=-8.37、-10.16、-12.25, P值均<0.01)。免疫共沉淀发现Klf5-RARa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以不同浓度ATRA电泳 A值进行统计分析,50 μmol/ml组 A值(1.38±0.15)及70 μmol/ml组 A值(1.19±0.12)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对照组1.88±0.16、10 μmol/ml组1.81±0.10、30 μmol/ml组1.76±0.13, t=-5.60、-5.10、-4.80、-7.10、-6.80、-6.40, P<0.01)。 结论:ATRA可以通过对KLF5-RARa结合的阻断作用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进而预防静脉移植术后血管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思维导图引导健康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长期鼻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4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15.00%(6/40)]、胃肠道并发症[25.00%(10/40)]、机械并发症[10.00%(4/40)]及代谢并发症[20.00%(8/4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14/40)、47.50%(19/40)、27.50%(11/40)、37.5%(15/40)](χ 2=4.27、4.38、4.02、5.40,均 P < 0.05);研究组血清总蛋白(TP)[(67.86±10.13)g/L]、血红蛋白(HGB)[(119.21±16.48)g/L]、白蛋白(ALB)[(39.68±5.71)g/L]、淋巴细胞数(TLC)[(2.29±0.48)×10 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05±10.72)g/L、(110.94±16.73)g/L、(36.15±6.20)g/L、(2.03±0.42)×10 9/L]( t=2.06、2.23、2.65、2.578,均 P < 0.05);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2.72±0.45)L]、用力肺活量(FVC)[(3.17±0.73)L]、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70.69±6.53)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9±0.38)L、(2.85±0.64)L、(65.78±6.47)L]( t=2.47、2.08、3.38,均 P < 0.05)。 结论: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降低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设计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期鼻饲患者的健康教育,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在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150例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直接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吞咽障碍情况、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流奶例数、奶量残留量均低于对照组,有吸吮动作患儿例数高于对照组;喂奶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应用口周按摩联合试喂养方法能够缩短患儿喂养时间,提高喂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情况差异对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生存期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的医疗护理情况及其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经我国克-雅病监测网络诊断的150例散发型克-雅病患者,对家属进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确诊后的护理、治疗情况及生存情况。通过寿命表法估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95% CI,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时间差异以及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关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150例散发型克-雅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95% CI:4.621~7.379),2、6、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39%、2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状有无皮质性失明、是否进行呼吸支持(氧疗)、是否进行辅助药物治疗以及是否进行管饲(鼻饲),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比较 P<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进行辅助药物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辅助药物治疗患者的1.429倍(95.0% CI:1.014~2.014),未使用管饲(鼻饲)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使用管饲(鼻饲)患者的1.479倍(95.0% CI:1.052~2.081)。 结论:是否进行辅助药物治疗、是否使用管饲(鼻饲)是影响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适当的辅助药物治疗和管饲(鼻饲)可有助于散发型克-雅病患者延长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200例构成训练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该院2022年1~7月收治的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50例构成验证集,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基础信息,统计训练集出现误吸患者的例数,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危险因素,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拟合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训练集出现误吸的患者共4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误吸危险因素有鼻饲管管径、鼻饲管置入长度、胃残留量≥100 ml、误吸史、NIHSS评分≥5分、GCS评分<12分( P<0.05);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 χ2=3.167, P=0.075,提示模型预测符合度较为满意;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 CI:0.787~0.837),最佳截断值为36.20%,约登指数为0.597,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4、0.813;采用预测模型评价验证集患者,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6.00%。 结论: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有误吸风险,研究拟合的急诊脑梗死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预测模型回归方程区分能力较强,能有效识别误吸高危患者,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添加益生菌对脓毒症患儿的远期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补充益生菌对脓毒症患儿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远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和益生菌组,每组50例。两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益生菌组口服或鼻饲益生菌0.5 g,每日3次,连用30 d;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另外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7 d和随访时测定两组脓毒症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4、IL-10)、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和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肺功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个脓毒症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各因素对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的影响。结果:最终安慰剂组死亡2例,失访4例;益生菌组死亡3例,失访5例。治疗7 d,两组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虽然益生菌组降低更为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期,益生菌组炎症因子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加,IL-4及IL-10水平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IL-4(ng/L):20.3±9.3比27.6±11.9,IL-10(ng/L):23.1±6.8比14.4±4.4,均 P<0.05〕,并伴有IgE水平明显下降(μg/L:53.0±15.6比64.2±16.9,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均处于逐渐回落状态,治疗7 d益生菌组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即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4.2±0.9)%比(5.3±1.2)%, P<0.05〕,且随访期间外周血及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水平〔外周血:(2.4±0.9)%比(2.9±0.8)%,诱导痰:(2.5±0.8)%比(3.5±1.0)%,均 P<0.05〕,并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接近;同时益生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包括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EF%:(91.3±4.8)%比(85.8±8.6)%,FEV1/FVC比值:(91.8±4.7)%比(87.2±7.4)%,均 P<0.05〕。虽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儿CVA累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260, P=0.613),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治疗、过敏史是NKT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 β值分别为0.584、0.601,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069~1.099、0.011~1.192, P值分别为0.027和0.046〕,而服用益生菌为缓解NKT细胞增多的独立性保护因素( β值为-0.984,95% CI为-1.378~-0.591, P=0.001)。 结论:在脓毒症儿童中,早期添加益生菌能促进NKT细胞及炎症因子的恢复,减轻其对患儿远期肺功能的损害,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三例临床分析及实验室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5至11月收治的3例B型肉毒梭菌致肉毒中毒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儿的粪便样品或粪便增菌液的肉毒毒素,同时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分离肉毒梭菌。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3、8月龄。5月份发病2例,11月份发病1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例。家属从事肉制品加工1例。3例患儿既往均健康,均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排粪困难等表现,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儿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同龄儿低。经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呼吸道管理、排粪和(或)导尿、鼻饲等处理,3例患儿于发病2~4个月后痊愈。1例患儿的粪便稀释液以及3例患儿粪便的TPGYT增菌液和庖肉增菌培养基样品中均检测到B型肉毒毒素,培养、分离纯化后鉴定为B型肉毒梭菌。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表现、排便困难)可临床拟诊婴儿肉毒中毒,其中粪便肉毒毒素检测和肉毒梭菌的培养及分离则有助于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内酯B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系实验小鼠55只,留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45只小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最终有40只完成建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短程给药(GB1w)组、长程给药(GB2w)组、长程给药+拮抗剂(GB2w+PRI-724)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术后无药物干预;GB1w组MCAO术后1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GB2w组MCAO术后2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GB2w+PRI-724组MCAO术后2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且第8~14天银杏内酯B给药前3 h,给予选择性拮抗剂PRI-724 20 mg/d。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Wnt、β-catenin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GB1w组、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上升,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模型组相比,GB1w组、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上升,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GB1w组相比,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上升,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GB2w组相比,GB2w+PRI-72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上升,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银杏内酯B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且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口腔溃疡及口腔菌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口腔溃疡及口腔菌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142例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用不透光的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口腔护理,而研究组采用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前、护理1周的牙菌斑指数、口腔分泌物细菌菌落数、Beck口腔评分,同时对比两组的口腔不良情况(口臭、口腔黏膜白斑、口唇干裂、口腔溃疡)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口腔清洁度。结果:护理1周,研究组的牙菌斑指数、Beck口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口腔分泌物细菌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的口臭(8.45%)、口腔黏膜白斑(2.82%)、口腔溃疡(1.41%)、口唇干裂(9.86%)和肺部感染(0.0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13%、12.68%、23.94%、9.86%、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1周,研究组的口腔黏膜、牙面、牙缝、舌面、颊部、硬腭清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中采用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能有效预防口腔溃疡和肺部感染,降低口腔牙菌斑指数,改善口腔状况,提高口腔清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