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妊娠两胎儿6q22微缺失伴10p15.3p13微重复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一家系连续两例产前诊断异常胎儿及其双亲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明确其拷贝数变异的情况及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技术分析两胎儿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分析两胎儿和母亲的CNV。结果:胎儿1和2的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均为46,XN,der(4)t(4;10)(q35;p13),其母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X,t(4;10)(q35;p13),父亲核型正常。胎儿1和2的CNV-seq检测结果均为seq[hg19]6q22.31(122740000-125440000)X1;10p15.3p13(120000-17260000)X3,提示胎儿6q22.31存在约2 700 000 bp杂合缺失,10p15.3p13存在约17 140 000 bp重复。其母亲CNV-seq检测结果为seq[hg19]6q22.31(122740000-125440000)X1,提示6q22.31存在约2 700 000 bp杂合缺失。孕妇及家属经遗传咨询后,最终均决定终止妊娠。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NV-Seq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检出胎儿染色体的微缺失或微重复,有效预防缺陷患儿的出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10p15.3缺失及18短臂部分三体患儿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一例发育迟缓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和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以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SNP array分析显示患儿在10p15.3区存在1.2 Mb的微缺失,18p11.21-pter区存在15 Mb的重复,其父母未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10号染色体存在结构异常,其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t(10;18)(p15;p11.2),其母亲核型未见异常。结论:患儿10号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源自其父携带的t(10;18)平衡易位,其核型为46,XX,der(10)t(10;18)(p15;p11.2)pat。10p15.3区微缺失和18p11.21-pter区重复是导致患儿异常表型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纯10p三体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女,3岁,36 +3周顺产,出生后因"反应低下"入住NICU。患儿出生后表现为严重的喂养困难,查体:身长47 cm(第50百分位),体重1900 g(第3百分位)。肌张力低下、皮肤花纹、腕下垂、足内翻,特殊面容包括长头、前额突出、高发际线、宽眼距、低耳位、招风耳(幼儿期明显)、长人中、高腭弓、小下颌。颅脑磁共振检查发现鼻中隔偏曲(图1)。新生儿期黄疸消退延迟。新生儿溶血病检查除外新生儿ABO溶血,甲状腺功能三项FT4 20.52 pmol/L(11.5~22.7 pmol/L),FT3 3.53 pmol/L(3.5~6.5 pmol/L),TSH 16.699 mIU/L(0.27~4.2 mIU/L),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治疗后患儿可脱离箱内吸氧,但仍存在吸吮力弱等情况,家属随后携患儿出院。患儿出生时父亲31岁,母亲32岁。患儿有一哥哥,体健。母亲既往有两次药物流产史,此次妊娠产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儿喂养困难、生长缓慢、黄疸消退延迟、皮肤花纹、特殊面容、多发畸形等特点,在征得其父母知情同意后,抽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样送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患儿核型为46,XX,add(13)(p10),母亲核型为46,XX,t(10;13)(q10;q10),父亲核型未见异常。为明确患儿13p未知片段的来源,抽取患儿的外周血样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中心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结果发现10p15.3-p11.22区重复约33.79 Mb(图2),判断为致病性,另发现Xq28区0.44 Mb缺失(仅男性致病)。故诊断患儿为10p三体综合征。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QYFYWZLL261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心动图评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拷贝数变异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胎儿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提示胎儿CHD并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447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孕妇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or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检测。分析CMA和核型分析2种方法的染色体异常检出差异,以及不同心脏表型(是否合并心外结构畸形、心脏结构畸形的类型和数量)的CHD之间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pCNV)检出率差异。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MA较染色体核型分析有更高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0.5%(47/447)与20.6%(92/447), χ 2=161.56, Ρ<0.001]。不同心脏表型中,CHD伴心外结构畸形组pCNV检出率高于单纯CHD组[11.4%(45/394)与32.1%(17/53), χ 2=16.68, Ρ<0.001]。对于不同心脏结构畸形,间隔缺损畸形、圆锥动脉干畸形、左心系统畸形pCNV检出率均分别高于其他心脏畸形[18.4%(29/158)、25.9%(7/27)、25.0%(7/28)与7.6%(16/210), χ 2值分别为9.15、9.68和8.55, P值均 <0.05]。CMA检出与CHD相关的pCNV包括22q11.2缺失/重复8例、4p16.3缺失2例、11q23.3微重复2例、1q21.1微缺失/微重复2例、4q28.3微重复1例、10p15.3微缺失1例等。 结论:CMA技术能够提高CHD胎儿pCNV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可以指导有针对性的CMA筛查,有助于产前CHD的遗传学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外显子测序检测10p15.3微缺失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例10p15.3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结合文献分析10p15.3微缺失相关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 患儿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迟滞,语言及言语发育障碍,肌张力低下等异常.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10号染色体短臂远端ZMYND11、DIP2C、LARP4B、TUBB8、GTPBP4、IDI2、IDI1、WOR37及ADARB2基因存在杂合缺失.其中ZMYND11基因已明确与发育障碍和智力损伤有关.患儿的临床表型与10p15.3微缺失综合征相吻合.结论 该患儿的ZMYND11基因单倍型不足可能是导致10p15.3微缺失综合征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相关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0p末端三体致多发畸形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1例多发畸形患儿的遗传学原因,探讨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采用低覆盖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进行DNA拷贝数变异分析,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对患儿及父母进行验证,以判断变异区域的结构变化和遗传学来源.结果 G带检测患儿核型为46,XX,3pter+?.CNV-seq分析结果显示患儿10p13p15.3区存在约13.5 Mb重复(60 466~13 556 655)和3p26.3区存在636 kb微缺失(60 064~695 821).对患儿及父母进行FISH验证,明确患儿核型为46,XX,ish der(3)t(3;10)(10p+,3p dim),父母荧光原位杂交验证结果未见异常,提示患儿为新发变异.结论 患儿的10p13p15.3重复与智力缺陷、生长迟缓、畸形表型、胃食管返流等临床表型相关.3p末端缺失涉及CHL1基因,该基因在大脑的构建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同时协作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