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34%(21/94)( χ2=11.870, P<0.05),且实验组干预1、2、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89%、0.94%,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51%、7.45%、6.38%。实验组简明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菌药的使用、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式均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OR=5.223、19.151、8.138、3.456, 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抗菌药物、抗精神药物及院内管理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与核型分析检测超声异常胎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核型分析及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对于超声异常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NV-Seq及核型分析技术检测201例超声异常胎儿的羊水标本。结果:在201例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7例异常核型(8.46%),包括非整倍体异常15例(7.46%),其中21三体7例、18三体4例、其他4例。71.43%的21三体胎儿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或合并其他超声异常,75%的18三体胎儿超声表现为脉络丛囊肿;两种检测方法有17.64%(3/17)的染色体异常结果存在差异,均为非整倍体的嵌合体。在184例核型分析正常的标本中,CNV-Seq额外检出了11例CNVs(5.98%),包含6例明确致病性CNVs,5例致病性未知(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OUS)CNVs。结论:不论是胎儿超声软指标高风险还是结构异常,核型分析及CNV-Seq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产前诊断是准确且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代谢物差异和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4—8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就诊的超重MS患者36例(M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3例(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样本代谢物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其相关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指数(26.9±2.0)kg/m 2比(21.7±1.4)kg/m 2、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老年超重MS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65种代谢差异物,这些差异物分别富集在21条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多,其次是体质指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甘露糖、来苏糖、葡萄糖等单糖、亚麻酸及衍生物和焦谷氨酸等。 结论:老年超重MS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存在多种类代谢差异物,这些代谢物与涉及超重的临床指标体质指数、腰围等相关性较高,亦包含单糖、亚麻酸衍生物和氨基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十三味辛夷滴鼻剂治疗腺样体肥大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患者,男,18岁,2020年9月20日初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诉长期鼻塞感、睡眠差,并呈张口呼吸状。内镜检查:鼻中隔无明显偏曲;总鼻道略狭窄,可见少量黏脓涕存留;鼻腔黏膜轻度糜烂,右侧明显,前端血管纹理暴露明显,几近破溃,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苍白水肿,双侧中鼻道略狭窄,未见异常新生物生长;双侧鼻咽部均可见明显隆起,界限约为鼻咽部2/3,咽隐窝消失,弥漫性充血状,表面均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不易出血(见图1a)。诊断为慢性鼻炎、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治疗使用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生产厂家: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0131,生产批号20190814)喷鼻1个月,每天2次,每次2喷,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鼻。分别于9月26日二诊、10月8日三诊、10月14日四诊,患者自诉鼻塞感逐次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张口呼吸状消失,镜检总鼻道逐渐清洁通畅,鼻腔黏膜修复良好,鼻咽部腺样体体积逐步缩小,10月21日复查,双侧鼻咽部均可见不规则隆起物,体积 < 1/2,较前相比表面明显光滑清洁;咽隐窝可见;未见异常分泌物附着,未见破溃出血(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结果,评估女性孕期健康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玉环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产检及分娩的贫血产妇240例,根据不同孕期分为三组,即孕早期组80例、孕中期组80例及孕晚期组80例,并选取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女性血常规指标;统计不同妊娠期间小细胞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结果:孕晚期组女性小细胞贫血发生率[3.75%(3/80)]明显低于孕早期组[26.25%(21/80)]、孕中期组[25.00%(20/80)],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22.50%(18/80)]高于孕早期组[1.25%(1/80)]、孕中期组[3.75%(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5.882、14.675、17.260、12.333,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妊娠女性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明显降低( t=8.579、16.781、13.964、10.154、15.891、15.512,均 P<0.05);孕中期妊娠女性RBC、Hb、HCT水平均降低最低值(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水平增加,血小板计数(PLT)降低( t=23.085、24.187、27.941、15.722、22.153、13.277、31.517、32.901、32.227,均 P<0.05);孕中期组WBC、N%水平增加程度高于孕早期、孕晚期,孕晚期组PLT水平均低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均 P<0.05)。 结论:监测血常规指标,可评估女性孕期健康水平,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基因修饰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三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修饰株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对比研究,为天花/猴痘疫苗替代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BHK-21/CEF中对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 strain,VTT)和复制缺陷型痘苗天坛株(non-replicating Tiantan Vaccinia virus strain, NTV)及其修饰株NTV-C7L、NTV-△F1L-C7L、NTV-K1L进行扩增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免疫噬斑实验对各病毒株在细胞中的毒力和扩散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复制动力学曲线比较各毒株之间的复制差异,采用小鼠滴鼻实验进行体重变化观察,比较病毒的毒力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扩增纯化的痘苗病毒各毒株均正确。免疫噬斑及复制动力学曲线表明三株NTV基因修饰株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NTV相近;在Vero细胞间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复制倍数都小于100倍;在MRC-5中复制水平与NTV相比得到明显增强,其中NTV-C7L的复制倍数达20 000倍以上;小鼠体内毒力结果显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与NTV相比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在人源性细胞MRC-5中恢复了复制能力,但在小鼠中的毒力与NTV相近,具备了作为天花/猴痘疫苗换代产品候选株的初步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的单中心152例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Overlap吻合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腹腔内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之一,但其在食管残端回缩、吻合器钉砧误入食管"假道"以及共同开口的关闭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本研究探讨对经典Overlap吻合法进行多模式改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的152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多模式改良Overlap吻合法主要包括:(1)在确保肿瘤切缘安全的前提下(肿瘤近切缘距离≥3 cm),由左向右次全离断食管(保留宽度5~8 mm);标本入袋并移至右中腹,调整体位,通过标本重力对腹段食管进行充分牵引;(2)采用"三向牵引"胃管引导方式显露食管腔,确切置入吻合器钉砧,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3)以3-0"倒刺线"自背侧向腹侧先"内进内出"单层连续缝合,后"外进外出"垂直褥式内翻连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对全组患者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围手术期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52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29例和23例,年龄(60.2±9.1)岁,体质指数为(23.2±3.1) kg/m 2;23例(15.1%)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全组患者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21例齿状线受侵,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21例齿状线受侵,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手术近期结果: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302.1±39.9) min和(29.8±5.4) min;估计失血量为(87.9±46.4)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3±7.3) d。术后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22例(14.5%),其中胰漏6例,通过充分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顺利恢复;肺炎10例,腹腔感染3例,通过抗感染及物理治疗后痊愈;吻合口漏2例,1例因空肠Roux袢张力过高,侧侧吻合后空肠一侧开口过大所致,另1例则因术中发生"鼻胃管钉合于侧侧吻合处"的意外情况,均经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7 d发生Peterson疝并接受二次手术,终因大范围小肠坏死而死亡。 结论: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简化操作,降低了食管空肠吻合难度,是一种安全易行的食管空肠改良吻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表达与 18F-FDG PET/CT代谢指标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与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为NSCLC的免疫治疗提供PET/CT代谢层面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青岛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青岛市市立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并被组织病理学检查(穿刺活体检查或手术)结果证实的5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66.5±9.3)岁。 18F-FDG PET/CT检查于治疗前进行,采用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图像处理系统对肺癌原发病灶行代谢指标的测定,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肿瘤代谢体积(MTV)。以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分数(TPS)=1%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PD-L1蛋白表达阳性组(TPS≥1%)和阴性组(TPS<1 %);以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50%为临界值,将阳性组患者分为PD-L1蛋白高表达组(TPS≥50%)和低表达组(1%≤TPS<50%)。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SUV max与PD-L1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病灶TLG和MTV与PD-L1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SUV max的最佳临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高SUV max组与低SUV max组,观察2组的PD-L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NSCLC病灶SUV max与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呈正相关( r=0.604, P<0.001);而MTV和TLG与TPS均无相关性( r=0.083、0.102,均 P>0.05)。55例患者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组34例、阴性组21例,阳性组SUV max高于阴性组(12.58±6.35对5.60±4.83, t=2.576 ,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以SUV max=5.15为最佳临界值,高SUV max组36例、低SUV max组19例,2组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56%(29/36)和28.16%(5/19),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分别为12.50%±3.21%和1.28%±0.46%,高SUV max组患者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TPS均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00, t=2.671,均 P<0.05)。 结论:NSCLC患者 18F-FDG PET/CT中SUV max与PD-L1蛋白表达阳性的TPS呈正相关,可为NSCLC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DTPA 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漏(CSFL)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CSFL疑似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4.2±15.1)岁]。患者术前均行 99Tc m-DTPA SPECT/CT脑脊液显像、副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和副鼻窦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χ2检验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CSFL的定性、定位诊断效能。 结果:23例患者中,手术确诊21例为CSFL并明确漏口24个,2例患者术中未见明显CSFL及漏口。 99Tc m-DTPA SPECT/CT、MRI、HRCT诊断CSFL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1/21)和95.7%(22/23)、85.7%(18/21)和82.6%(19/23)、76.2%(16/21)和69.6%(16/23);定位漏口的准确性分别为79.2%(19/24)、50.0%(12/24)和45.8%(11/24)。3种影像学检查对CSFL的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0.451~3.453,均 P>0.05);但 99Tc m-DTPA SPECT/CT的定位准确性优于MRI及HRCT( χ2值:4.463,5.689,均 P<0.05)。 结论:99Tc m-DTPA SPECT/CT显像对CSFL具有良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在定位诊断更具有优势,有助于指导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