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血流量与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定量参数脑血流量(CBF)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相关性,并分析CBF对TIA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病人22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TIA后1年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D-ASL、DWI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预后TIA病人CBF、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BF与ADC的相关性,分析TIA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F对TIA病人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228例TIA病人7 d内出现脑梗死24例,发生率10.53%;观察组CBF、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病人CBF、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CBF与ADC值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病人TIA发作次数多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TIA发作持续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校正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TIA发作次数、TIA发作持续时间、TG、LDL后,CBF降低仍是TIA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尸<0.05);CBF值预测TIA 7 d内发生脑梗死的AUC为0.858.结论:TIA病人CBF降低,且病人CBF与ADC值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病人进展至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34%(21/94)( χ2=11.870, P<0.05),且实验组干预1、2、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89%、0.94%,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51%、7.45%、6.38%。实验组简明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菌药的使用、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式均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OR=5.223、19.151、8.138、3.456, 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抗菌药物、抗精神药物及院内管理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观察单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评估术侧的脑血流重建情况。结果:3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75例(20.3%)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9例、癫痫26例。15例患者预后差(mRS 3~6分),其中2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OR=2.616,95% CI:1.442~4.744, P=0.002)、合并高血压病史( OR=2.308 ,95% CI:1.326~4.015, P=0.003)、术前mRS 3~5分( OR=2.371,95% CI:1.236~4.547, P=0.00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6±5.3)个月(6~32个月)。末次随访mRS的中位数为1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与术前的2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62例患者行DSA检查,术侧Matsushima分级0级12例,1级121例,2级198例,3级31例。 结论:术前首发症状为TIA、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mRS 3~5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T3综合征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LT3S)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0年5月,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7例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SAC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采血化验甲状腺功能。随访60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DEACMP组(45例)和非DEACMP组(92例)。收集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用多自变量Cox回归分析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3、APACHE Ⅱ评分对DEACMP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患者的年龄、APACHE Ⅱ评分、LT3S发生率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发生LT3S是SACMP患者发生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40,95% CI:1.005 ~1.077; OR=1.070,95% CI:1.002 ~1.143; OR=4.210,95% CI:1.707 ~10.379;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T3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 r=-0.397, P=0.000)。TT3对DEACMP预测的截断值为1.078 nmol/L,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73.3%;APACHE Ⅱ评分预测DEACMP的截断值为16分,AUC为0.725,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60.9%。 结论:LT3S可能是SACMP患者发生DEACMP的预测指标,甲状腺功能与SACMP患者危重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心温胆汤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清心温胆汤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1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60例BD躁狂发作患者,根据随机字母表法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用清心温胆汤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价治疗前、后的躁狂程度,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血清NSE、Aβ水平与WAIS-RC、WM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RMS评分均降低(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WAIS-RC和WMS评分均升高(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WAIS-RC和WM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NSE和Aβ水平均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的IL-1β、TNF-α、NSE和Aβ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NSE、Aβ水平与WMS评分,NSE水平与WAIS-RC评分均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清心温胆汤治疗BD躁狂发作患者在降低躁狂评分,降低血清IL-1β、TNF-α、NSE和Aβ水平,以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要优于单独使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的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分析性研究,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以CMR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及其部位,应用视觉分析法计算LGE范围(LGE%)。根据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进一步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LVMWT)将LGE阳性组患者分为轻度肥厚组、中度肥厚组和重度肥厚组。入选患者均测定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该研究共入选患者48例,年龄(46.4±14.3)岁,其中男性42例(87.5%)。CMR检查示LGE阳性患者34例(LGE阳性组)占70.8%,阴性者14例(LGE阴性组)。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较为年轻( P=0.038),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者占比较高( P=0.00)。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LVMWT较厚( P=0.008),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大( 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大( P=0.04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均较低( P均<0.05)。LGE阳性组患者血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LGE阴性组[分别为2 760.5(1 503.4,3 783.6)ng/L比861.3(552.2,1 092.8)ng/L, P=0.002;0.970(0.448,1.684)μg/L 比0.147(0.033,0.251)μg/L, P=0.041]。LGE阳性组患者心肌轻度肥厚者15例(轻度肥厚组)、中度肥厚者10例(中度肥厚组)、重度肥厚者9例(重度肥厚组),3个亚组间LGE%以及NT-proBNP和cTNI均随着心肌肥厚程度增加而增加( P均<0.05)。LGE%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r=-0.618, P=0.011),与NT-proBNP 、cTnI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 r=0.271, P=0.010; r=0.111, P=0.013),与LVEDV、LVMWT及LVMI均呈正相关(分别为, r=0.438, P=0.09; r=0.735, P=0.001; r=0.532, P=0.034)。 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血NT-proBNP、cTnI水平以及LVEDV、LVMWT、LVMI均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S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间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29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61例)和非AK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SAP并发AKI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SAP并发AKI的Nomogram模型。绘制模型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AKI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Ranson评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休克、机械通气例数及外周血乳酸(BLA)、肌酐(Scr)、尿素氮(BUN)、CRP、降钙素原(PCT)、胱抑素C(Cys C)水平均较非AKI组显著增高,血钙水平较非AKI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 OR=1.185,95% CI 1.074~1.308, P=0.001)、Ranson评分( OR=12.668,95% CI 5.102~31.456, P<0.001)、Scr( OR=1.028,95% CI 1.002~1.054, P=0.034)、PCT( OR=4.298,95% CI 1.379~13.395, P<0.001)及Cys C( OR=38738.38,95% CI 43.190~347459.41, P<0.001)是SAP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钙( OR=0.0001,95% 0.000~0.048, P<0.001)是SAP并发AK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以上述6项因素为参数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AKI发生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7、99.0%和98.5%;在验证集分别为0.976、98.6%和94.2%。 结论:成功建立了SAP并发AKI的早期预测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AP并发AKI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兰州市城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兰州市城关区社区糖尿病前期居民患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6个社区内居住5年及以上的成年汉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收集其年龄、腰围、颈围、收缩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等资料。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前期(PreDM)[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IFG+IGT]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reDM患者FPG、1hPG和2hPG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479例研究对象,其中,PreDM组348例(IGT、IFG、IGT+IFG患者分别为193、52和103例),NGT组131名。与NGT组相比,PreDM组患者的BMI、白细胞、ALT、AST、TG、HbA 1c、FPG、1hPG和2hPG等均更高( P<0.05)。PreDM患者中,IGT、IFG、IGT+IFG分别占55.5%(193/348)、14.9%(52/348)和29.6%(103/348),IGT患者占比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eDM患者FPG与BMI、TC、HbA 1c、Hb等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4、0.21、0.15、0.14,均 P<0.001);1hPG与BMI、AST、ALT、TC、HbA 1c、Hb、红细胞、白细胞等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25、0.10、0.17、0.08、0.30、0.13、0.18和0.20,均 P<0.05);2hPG与BMI、AST、ALT、HbA 1c、白细胞等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6、0.15、0.21、0.22和0.13,均 P<0.05);且FPG、1hPG和2hPG均与HDL-C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12、-0.18、-0.21,均 P<0.001)。 结论:兰州市城关区PreDM人群较NGT人群在脂代谢、肝功能、血细胞水平已出现较大差异。PreDM患者中,IGT患者占比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 IL-1β、TNF-α 及 BDNF 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BD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BD患者,根据BD病情分为BD发作组(47例)和BD缓解组(53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单相抑郁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单相组、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DNF水平.比较4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BDNF水平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清IL-1β、TNF-α及BDNF水平与BD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BD发作组、BD缓解组和单相组患者的发病频率和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的发病频率及病程均高于单相组,且BD发作组患者的发病频率及病程高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BDN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BDNF水平低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BDNF水平低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HAMD和BR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BRMS评分高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BRMS评分高于BD缓解组(P<0.05),且BD发作组和单相组患者HAMD评分高于BD缓解组,BD发作组患者HAMD评分高于BD缓解组(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相组、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HVLT-R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患者HVLT-R评分低于单相组,BD发作组患者HVLT-R评分低于BD缓解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D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与发病频率、HAMD、BRMS呈正相关关系,与HVLT-R呈负相关关系(P<0.05);BD患者BDNF水平与HVLT-R呈正相关关系,与病程、发病频率、HAMD、BRMS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IL-1β、TNF-α及BDNF在B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可将其作为BD病理生理过程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UCBT的143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UCBT后100 d内患儿每周进行1~2次血浆CMV-DNA检测,根据结果分为CM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UCBT后100 d内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比较移植1个月后CMV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例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CM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143例患儿中男113例、女30例,移植时年龄为14(8,27)月龄。原发病以慢性肉芽肿病(49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43例)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9例)为主。CMV感染率为21.7%(31/143),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44(31,49)d。复发性CMV感染率为4.2%(6/143),复发性CMV感染与非复发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8(18.3,63.1)×10 6比22.5(13.2,31.9)×10 6拷贝/L, Z=-0.95, P=0.340;35.2(20.2,54.6)×10 6比28.4(24.1,53.5)×10 6拷贝/L, Z=-0.10, P=0.920]。难治性CMV感染率为4.9%(7/143),难治性CMV感染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13.1,32.2)×10 6比25.9(14.2,12.2)×10 6拷贝/L, Z=-1.04, P=0.299;47.7(27.9,77.6)×10 6比27.7(19.7,51.8)×10 6拷贝/L, Z=-1.49, P=0.137]。CMV感染组中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RIC)的使用率、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率、移植后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45.2%(14/31)比25.0%(28/112),100%(31/31)比78.6%(88/112),64.5%(20/31)比26.8%(30/112),χ 2=4.76、7.98、15.20,均 P<0.05]。本组患儿随访31.6(13.2,45.9)个月,CMV感染对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影响(χ 2=0.02, P=0.843)。难治性CMV感染、非难治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比95.8%(23/24)比86.6%(97/112),χ 2=5.91, P=0.037],而复发性CMV感染、非复发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比88.0%(22/25)比86.6%(97/112),χ 2=0.43, P=0.896]。移植1个月后感染CMV的患儿组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CD4 + T细胞绝对计数、比例及Ig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24.1(81.5,167.6)×10 6比175.5(108.3,257.2)×10 6个/L,0.240(0.164,0.404)比0.376(0.222,0.469),9.3(6.2,14.7)比13.6(10.7,16.4)g/L, Z=-2.48、-2.12、-2.47,均 P<0.05],而CD8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418(0.281,0.624)比0.249(0.154,0.434), Z=-2.56, P=0.010]。 结论:PID患儿UCBT后发生CMV感染与RIC方案、发生Ⅱ~Ⅳ级aGVHD及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有关。UCBT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的患儿存活率降低。UCBT后应定期进行免疫重建监测,免疫重建延迟患儿可考虑增加CMV-DNA监测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