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直肠癌中TUBB3、CCT8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3型β微管蛋白(TUBB3)、含TCP-1的伴侣蛋白8(CCT8)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诊治CRC患者11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UBB3、CCT8 mRNA及EMT相关指标N-钙黏素(N-cad)、E-钙黏素(E-cad)、转录因子TWIST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UBB3、CCT8蛋白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CRC中TUBB3、CCT8蛋白差异;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分析TUBB3、CCT8蛋白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RC癌组织TUBB3、CCT8、N-cad、TWIST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而E-cad mRNA低于癌旁组织(t=35.030、38.353、32.172、32.405、18.928,P 均<0.001);CRC 癌组织中 TUBB3、CCT8 蛋白阳性率为91.07%(102/112)、94.64%(106/112),高于癌旁组织 7.14%(8/112)、6.25%(7/112)(x2=157.836、175.032,P 均<0.001);CRC 中 TUBB3 mRNA 与 CCT8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0.647,P<0.001),CRC 中 TUBB3、CCT8 mRNA 表达与 N-cad、TWIST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0.667、0.621、0.703、0.686,P 均<0.001),与 E-cad mRNA 表达呈负相关(r=-0.641、-0.587,P均<0.001);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的CRC中TUBB3、CCT8 mRNA表达高于高中分化、Ⅰ~Ⅱ 期、无淋巴结转移(t=20.327、20.455、21.101,15.121、14.985、15.759,P 均<0.001);CRC 患者 3 年OS TUBB3 mRNA 高表达组为 43.33%(26/60),低于低表达组的 70.97%(44/62)(Log-rankx2=8.792,P=0.003),CCT8 mRNA 高表达组患者 3 年 OS 为42.86%(27/63),低于低表达组的 72.88%(43/59)(Log-rankx2=10.970,P<0.001);TUBB3、CCT8 mRNA升高及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是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334(1.103~1.613),1.322(1.108~1.577),1.435(1.161~1.773),1.368(1.115~1.677),1.315(1.054~1.641)].结论 CRC中TUBB3、CCT8表达上调,两者可通过促进EMT,促进CRC的恶性进展,是新的CRC预后评估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良姜素调节SIRT1/AMPK/mTOR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增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 μg·mL-1 LPS),高良姜素低(1.0 μg·mL-1 LPS+10 μmol·L-1 高良姜素)、中(1.0 μg·mL-1 LPS+20 μmol·L-1 高良姜素)、高(1.0 μg·mL-1 LPS+40 μmol·L-1 高良姜素)剂量组,高良姜素高剂量+EX527(SIRT1 抑制剂)组(1.0 μg·mL-1 LPS+40 μmol·L-1 高良姜素+40 μmol·L-1 EX527).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丹酰尸胺(MDC)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细胞自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 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苄氯素(Beclin)、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3(LC3)Ⅱ/Ⅰ、B 淋巴细胞瘤-2 相关 X 蛋白(Bax)、B 淋巴细胞瘤-2(Bcl-2)、SIRT1、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p-mTOR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C阳性细胞比例,Beclin、LC3Ⅱ/Ⅰ、Bcl-2、SIRT1 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比值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 水平、Bax蛋白表达、p-mTOR/mTOR比值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高良姜素低、中、高剂量组的MDC阳性细胞比例及Beclin、LC3Ⅱ/Ⅰ、Bcl-2、SIRT1 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比值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 水平、Bax蛋白表达及p-mTOR/mTOR比值均降低(P<0.05).与高良姜素高剂量组比较,高良姜素高剂量+EX527 组的MDC阳性细胞比例及Beclin、LC3Ⅱ/Ⅰ、Bcl-2、SIRT1 蛋白表达以及 p-AMPK/AMPK 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 IL-1 β、TNF-α、IL-6 水平、Bax 蛋白表达、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良姜素能促进LPS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膜联蛋白A1激活FPR2/ALX依赖性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是否通过激活甲酰受体2/脂蛋白A4受体(FPR2/ALX)依赖的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方法 将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SCI组)、C组[SCI+ANXA1模拟肽(Ac2-26)处理组]、D组(SCI+Ac2-26+WRW4处理组),各6只.建模前3 d,C组大鼠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D组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和2.2 mg/kg WRW4,A组和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使用脊髓打击器(参数:高度6 cm,重量10 g)制备成年大鼠SCI模型,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中ROS的含量,ELISA检测脊髓组织TNF-α、IL-1β、1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BB评分[(7.8±1.9)分vs.(16.4±2.5)分]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BBB评分[(16.4±2.5)分vs.(10.1±1.5)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ROS含量、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B组比较,C组ROS含量[(152.33±26.56)%vs.(106.00±22.76)%]、TNF-α[(490.77±13.50)ng/g vs.(268.19±10.94)ng/g]、IL-6[(356.48±13.20)ng/gvs.(194.23±11.60)ng/g]、IL-1β水平[(334.65±9.73)ng/g vs.(153.15±11.61)ng/g]降低(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ROS 含量[(106.00±22.76)%vs.(133.01±28.70)%]、TNF-α[(268.19±10.94)ng/g vs.(394.20±15.24)ng/g、IL-6(194.23±11.60)ng/g vs.(305.77±12.92)ng/g]、IL-1β 水平[(153.15±11.61)ng/g vs.(258.74±10.02)ng/g]上升(P<0.05).与 A 组比较,B 组 p-AMPK/AMPK、LC3-Ⅱ/Ⅰ表达水平下调(P<0.05),p-mTOR/mTOR、p62 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 B 组比较,C 组 p-AMPK/AMPK(0.32±0.06 vs.0.53±0.09)、LC3-Ⅱ/Ⅰ表达水平(0.21±0.04 vs.0.66±0.08)上调(P<0.05),p-mTOR/mTOR(1.38±0.14 vs.0.76±0.06)、p62 表达水平(1.27±0.09 vs.0.79±0.06)下调(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p-AMPK/AMPK(0.53±0.09 vs.0.43±0.08)、LC3-Ⅱ/Ⅰ表达水平(0.66±0.08 vs.0.57±0.06)下调(P<0.05),p-mTOR/mTOR(0.76±0.06 vs.1.22±0.12)、p62 表达水平(0.79±0.06 vs.1.10±0.11)上调(P<0.05).结论 ANXA1 具有改善 SCI 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FPR2/ALX依赖的AMPK/mTOR通路上调自噬水平、抑制ROS和炎症介质释放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ncRNA Tsix在NMDA诱导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溶液对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作用,并检测新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six在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视网膜和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周龄C57B6/J小鼠105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 mmol/L NMDA组、10 mmol/L NMDA组、20 mmol/L NMDA组和40 mmol/L NMDA组,每组21只。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入1 μl氯化钠溶液,不同剂量NMDA组分别注射相应剂量的NMDA溶液各1 μl。1周后,分别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苏木精-伊红染色、视网膜铺片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不同剂量NMDA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量和RGCs数量。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剂量NMDA组GCL中lncRNA Tsix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NMDA组 Tsix基因的转录本水平。 结果:OCT结果显示,2、10、20和40 mmol/L NMDA组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55.00±6.63)、(252.40±6.41)、(248.67±6.20)和(229.11±10.37)μm,较正常对照组的(269.60±20.01)μm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GCL细胞排列均匀、紧密,呈单层,细胞核大而圆,NMDA注射后细胞出现体积不均和空泡,有核固缩现象。各剂量NMDA组GCL细胞数量随NMDA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当NMDA浓度增至20 mmol/L时,GCL的细胞数量减少至正常对照组的一半。视网膜铺片结果提示,β3-微管蛋白阳性RGCs细胞数量随NMDA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0 mmol/L NMDA组RGCs数量减少至正常对照组的一半。RNAscope结果显示,lncRNA Tsix主要在GCL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且随着NMDA剂量的增加,表达lncRNA Tsix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各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670, 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Tsix随NMDA剂量的增加表达趋势与RNAscope结果一致。 结论:NMDA对视网膜厚度和RGCs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小鼠视网膜lncRNA Tsix的表达主要集中在GCL细胞的细胞质,且转录本水平随着NMDA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对RGCs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中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的发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可能参与AD的进程。正常的线粒体轴突转运过程主要由微管、分子马达和连接蛋白参与,而AD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通过干扰这些蛋白来损伤线粒体轴突转运,如积聚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损害分子马达的功能,异常修饰的Tau蛋白会降低微管的稳定性,突变型早老蛋白-1(PS1)可以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来诱导部分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使线粒体轴突转运出现障碍,导致突触功能失调。本文围绕AD中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对NLRP3炎性体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对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体和自噬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取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5)和高脂喂养建模组( n=15);T2DM建模成功的小鼠进一步分为糖尿病组( n=7)和UC-MSCs治疗组( n=7)。UC-MSCs治疗组每周给予1次UC-MSCs(1×10 6/0.2 ml磷酸盐缓冲液)尾静脉输注治疗,共治疗4周;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结束后1周各组小鼠行腹腔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胰岛结构改变并检测胰岛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的表达。体外用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对小鼠骨髓诱导的原代巨噬细胞进行刺激(处理组)后,与UC-MSCs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实验24 h(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RP3炎性体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糖尿病组相比,UC-MSCs治疗组小鼠胰岛结构部分修复,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改善(均 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胰岛中PDX-1表达增高,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体外实验表明,相较于处理组,治疗组中巨噬细胞分泌的IL-1β水平降低[(85.9±74.6)比(883.4±446.2)pg/ml, P=0.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LRP3炎性体的表达降低,自噬底物蛋白P62表达降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β3(LC3B)、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增高。 结论:UC-MSCs可降低T2DM小鼠胰岛炎症水平,保护胰岛功能,可能与UC-MSCs抑制巨噬细胞NLRP3炎性体的活性,增强自噬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0只小鼠,在此基础上,再将3组小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小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和组织与分子学检测。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使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冲击(CCI)法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颅骨切除术,不撞击脑组织。造模成功24 h后,对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3组小鼠的行为学检测包括,于造模成功后第3~5天进行平衡木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6~8天进行疲劳转棒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5天对3组小鼠进行Y迷宫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9天进行旷场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对3组小鼠取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3组小鼠损伤灶海马组织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3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的促炎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第4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为(11.81±3.47)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后第8天,脑损伤组疲劳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Y迷宫实验的新区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9天,脑损伤组旷场实验的中心区域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小鼠损伤区脑组织的BDNF相对mRNA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MAP2的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的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脑损伤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Cx3cr1、CD6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短波刺激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损伤的修复,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降低其促炎因子的水平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和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4月龄雄性SAMP8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组(联合干预组),每组12只。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按8 mg·kg -1·d -1剂量皮下注射褪黑素,模型组和丰富环境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和褪黑素组小鼠饲养于标准环境,丰富环境组和联合干预组饲养于丰富环境;共干预28 d。小鼠在干预前、干预28 d后进行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TUNEL染色分别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情况,ELISA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1~42、在苏氨酸(Thr)205位点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tau pT205)、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 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1)老化度评分:干预后,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0.601,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其中联合干预组小鼠老化度评分显著低于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2)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显著( F=30.524, P<0.001);第2~4天,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1.328,113.482,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9.45±1.70)s,(32.44±1.55)s,(37.48±0.84)s]和穿越平台次数[(6.44±0.61)次,(7.16±0.70)次,(12.60±1.23)次]均高于模型组[(15.07±1.28)s,(4.10±0.61)次],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在目标靶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均显著减少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3)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9.264, P<0.01),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060.583, P<0.01)。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模型组、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凋亡细胞数量少于模型组、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均 P<0.05)。(4)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2.887,63.506,432.026,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349,98.934,201.635,116.553,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Aβ1~42、tau pT205、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6)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913,102.446,均 P<0.01),丰富环境组、褪黑素组和联合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0.63±0.05),(0.55±0.04),(0.42±0.03)]、NF-κB p65[(0.98±0.06),(0.82±0.04),(0.72±0.04)]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74±0.07),(1.20±0.05),均 P<0.05],其中丰富环境组和褪黑素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干预组(均 P<0.05)。 结论:褪黑素联合丰富环境可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活Pink1/Parkin通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急性肺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TEN诱导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 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在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ON组)、正常Parkin过表达组(CON+Parkin组)、劳力型热射病组(EHS组)和劳力型热射病Parkin过表达组(EHS+Parkin组),每组大鼠15只。正常Parkin过表达组和EHS Parkin过表达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携带有Parkin基因的腺相关病毒0.15 μL。20 d后,建立EHS大鼠模型,绘制生存曲线。检测肺系数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Pink1、Parkin、泛素结合蛋白P62(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的表达,并计算LC3-II/LC3-I比值。免疫荧光检测Pink1和Parkin共定位。单因素多水平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法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EHS组大鼠生存率降低( P<0.001),肺系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升高[(4.39±0.42)、(33.38±8.29)μg/g, P<0.05)],肺组织发生渗出和实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ROS水平均显著升高[(34.31±5.34)pg/mL、(34.03±4.78)pg/mL、(91.64±8.16)pg/mL、(259.01±89.17)U/mg, P<0.05],细胞凋亡增加。Western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Pink1、Parkin表达减少,Pink1和Parkin结合减弱,LC3-II/LC3-I比值降低,P62表达增加。与EHS组相比,EHS Parkin过表达组的大鼠生存率明显升高( P<0.05),肺系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降低[(3.83±0.62)、(22.49±7.90)μg/g, P<0.05],渗出和实变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上述炎症因子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14.09±3.24)pg/mL、(26.94±2.11)pg/mL、(63.35±11.62)pg/mL、(161.13±26.31)U/mg, P<0.05];肺组织凋亡减轻。肺组织中Parkin表达和LC3-II/LC3-I比值均升高( P<0.05),Pink1和Parkin的结合增强,P62表达减低( P<0.05),而Pin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5)。正常组和正常Parkin过表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95)。 结论: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急性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设置对照组(NC组)、Exosome组、Exosome+小干扰RNA(siRNA)-RAGE组。采用电镜检测外泌体Exosome大小和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GE、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微管蛋白(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Myc和Cyclin D1 mRNA水平;Tra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采用双尾 t检验。 结果:电镜检测外泌体大小和形态正常,富含RAGE和CD63蛋白;与NC组比较,Exosome组的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t=4.737, P<0.01),与Exosome组比较,Exosome+siRNA-RAGE组的RAG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t=2.31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比较,Exosome组的c-Myc和Cyclin D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而siRNA-RAGE可阻止Exosome对此信号通路的激活;与NC组比较,Exosome组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显著降低,Vimentin显著升高( t=4.532、5.260, P<0.01),与Exosome组比较,Exosome+siRNA-RAGE组的E-cadherin显著升高,Vimentin显著降低( t=2.653、2.41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比较,Exosome组中的TPC-1细胞侵袭能力[侵袭细胞个数(394±7)个比(182±18)个]和迁移能力[划痕愈合面积(22±3)%比(96±4)%]显著增强( t=3.814、5.260, P<0.01),与Exosome组比较,Exosome+siRNA-RAGE组中的TPC-1细胞侵袭能力[侵袭细胞个数(157±13)个比(394±7)个]和迁移能力[划痕愈合面积(34±4)%比(22±3)%]明显减弱( t=2.512、2.64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外泌体中的RAGE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E-cadherin和上调Vimentin,促进EMT进程,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