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患儿的 MCCC1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男,出生37天,因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异常就诊。患儿系第4胎第3产,孕39 +2周顺产,体重3600 g,一般情况可,无家族遗传病史。生后12天血串联质谱筛查结果提示3-羟基异戊酰肉碱(3-hydroxy-isovalerylcarnitine,C5-OH)9.15 μmol/L(正常参考值< 0.6 μmol/L),游离肉碱C0 8.58 μmol/L(正常参考值10 ~ 60 μmol/L)。复查血串联质谱和尿色气相色谱质谱,血C5-OH升高至12.15 μmol/L,C0降低至6.62 μmol/L,尿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3-methylcrotonyl-glycine,3-MCG)和3-羟基异戊酸(3-hydroxyisovalerate,3-HIVA)明显增高,分别为131 μmol/L和14.2 μmol/L(正常均为0 μmol/L),其余生化指标大致正常。患儿无异常表现,其母亲查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无明显异常。考虑患儿为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methylcroton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D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β-酮硫解酶缺乏症3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3例BKT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7 ~ 11个月,表现为外伤应激、感染后出现精神差、气促、呕吐、抽搐等,均存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血和尿中酮体升高、低血糖、血异戊烯酰肉碱和3-羟基异戊酰肉碱升高、尿2-甲基-3-羟基丁酸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多。基因检测提示患儿1的 ACAT1基因存在c.1183G>T杂合变异与1个涉及 ACAT1基因的大片段缺失(chr11:102980303_110501515),患儿2的 ACAT1基因存在c.121-3C>G与c.826+5_826+9delGTGTT复合杂合变异,患儿3的 ACAT1基因存在c.928G>C与c.1142T>C复合杂合变异。患儿2与患儿3的4种变异均为已知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患儿1的c.1183G>T被评级为意义不明变异(PM2_Supporting+PP3+PP4),11q22.3-11q23.1大片段缺失查询DGV正常人群拷贝数变异数据库未见收录,被评级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 结论:ACAT1基因的变异考虑为3例BKT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精神差、深大呼吸及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串联质谱分析示3-羟基异戊酰肉碱等相关指标升高,基因测序结果示 ACAT1基因c.146G>A和c.700G>A的复合杂合变异,其父母均携带该位点的杂合变异。 结论:该患儿变异位点为新变异,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后出现顽固性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考虑β-酮硫解酶缺乏症,进行 ACAT1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糖尿病与子代新生儿期代谢物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新生儿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孕母诊断GDM并活产分娩的580例单胎新生儿(GDM组),按照孕妇年龄1∶1匹配的非GDM单胎孕妇的新生儿580例作为非GDM组。新生儿生后3~7 d内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比较组间代谢物的差异,分析GDM与新生儿代谢物水平间的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GDM组和非GDM组间新生儿代谢物中共有7种氨基酸及10种脂肪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GDM组子代血清中6种氨基酸和8种脂肪酸水平升高,而胡椒酰胺[(140.79±32.60)与(150.26±35.46)μmol/L, t=-4.733, P<0.001]、棕榈酰肉碱[(2.59±0.81)与(2.73±0.82)μmol/L, t=-2.940, P=0.003]及二十四碳酰肉碱[(0.066±0.022)与(0.069±0.022)μmol/L, t=-1.937, P=0.042]水平下降。多重线性回归发现,校正母亲孕次、产次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性别后,GDM与子代新生儿期3种氨基酸呈正相关,分别是半胱氨酸( β=0.012)、同型半胱氨酸( β=0.263)和亮氨酸( β=4.225);与2种氨基酸呈负相关,分别为甘氨酸( β=-6.271)和胡椒酰胺( β=-9.885)。GDM与子代新生儿期8种脂肪酸呈正相关,分别是丙酰肉碱( β=0.214)、丁酰肉碱( β=0.014)、3-羟基丁酰肉碱( β=0.006)、异戊酰肉碱( β=0.009)、3-羟基异戊酰肉碱( β=0.024)、二十六碳酰肉碱( β=0.001)、癸二烯酰肉碱( β=0.045)、十八碳二烯酰肉碱( β=0.128);与2种脂肪酸呈负相关,分别为棕榈酰肉碱( β=-0.119)和二十四碳酰肉碱( β=-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GDM与多种新生儿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物水平存在相关关系,提示GDM可能影响子代生命早期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谢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例异戊酸血症患儿的 IVD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4例临床拟诊为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IVA)的患儿进行 IVD基因变异分析。 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111 986例新生儿以及7 461例疑似遗传代谢病的住院患儿进行酰基肉碱筛查,对血异戊酰肉碱(C5)水平显著升高者进行尿有机酸分析及 IVD基因变异检测。 结果:共检出IVA患儿4例,包括2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无症状患儿(0.018‰,2/111 986)以及2例住院患儿(0.268‰,2/7 461),后者表现为汗脚样气味、喂养困难、神志不清、嗜睡、昏迷、高血氨、高血糖、血细胞三系降低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4例患儿的酰基肉碱筛查提示C5、C5/乙酰基肉碱(C2)显著升高,尿有机酸分析提示尿异戊酰甘氨酸及3-羟基异戊酸升高。共检出8个 IVD基因变异,共5种类型,分别为c.158G>A(p.Arg53His)、c.214G>A(p.Asp72Asn)、c.548C>T(p.Ala183Val)、c.757A>G(p.Thr253Ala)和c.1208A>G(p.Tyr403Cys),其中c.548C>T、c.757A>G既往未见报道。2 095例正常新生儿的高通量测序未检出上述两种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评级为可能致病。 结论:本地区IVA的患病率偏高。对代谢异常的新生儿建议进行常规遗传代谢病筛查。上述发现丰富了 IVD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SD17B10和 ACAT1基因变异所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3例患儿的临床分析与遗传学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例 HSD17B10和 ACAT1基因变异所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生化及基因特点。 方法:选取2014年至2021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7B10)缺乏症和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D)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血酰基肉碱、尿有机酸及基因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癫痫、发育落后、肌张力减退和酸中毒等。血酰基肉碱谱中甲基巴豆酰基肉碱(C5:1)、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OH)、3-羟基丁酰肉碱(C4O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尿有机酸检测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2-甲基-3-羟基丁酸均显著增高。患儿1检出 HSD17B10基因c.347G>A(p.R116Q)杂合变异,患儿2检出 HSD17B10基因c.274G>A(p.A92T)杂合变异,患儿3检出 ACAT1基因c.547G>A(p.G183R)和c.331G>C(p.A111P)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74G>A(p.A92T)与c.331G>C(p.A111P)既往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二者被分别判定为临床意义未明(PP3_Strong+PM2_supporting)和疑似致病性变异(PM3+PM2_Supporting+PP3_Moderate+PP4)。 结论:HSD17B10缺乏症与BKD均可能导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临床难以鉴别,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上述发现的 HSD17B10基因c.274G>A(p.A92T)与 ACAT1基因c.331G>C(p.A111P)变异丰富了该2种疾病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通过新生儿筛查及临床确诊的3-羟基异戊酰肉碱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我国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相关疾病的新生儿筛查和临床确诊患者的疾病谱及其相互鉴别的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85例新生儿筛查以及临床确诊的C5OH升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的特异性指标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5例患者中,有46例(54.1%)源自新生儿筛查,39例(45.9%)为临床诊断的病例,共诊断出5种疾病,其中多种羧化酶缺乏症28例(32.9%)、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9例(34.1%)、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4例(4.7%)、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7例(8.2%)、β-酮硫解酶缺乏症17例(20.0%)。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起病、纳差、呕吐、腹泻、呼吸异常、意识障碍、抽搐及发育落后等。结论:在C5OH相关的疾病中,通过新生儿筛查确诊的患者以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最为常见,其次为β-酮硫解酶缺乏症、多种羧化酶缺乏症等。临床发病后确诊的患者以多种羧化酶缺乏症最为常见,其次为β-酮硫解酶缺乏症、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等。这类疾病具有较强的异质性,需结合其临床特点与血酰基肉碱、尿有机酸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足月SGA组出生体质量(2.5±0.2) kg,足月AGA组出生体质量(3.2±0.3) kg。通过OPLS-DA模型分析发现12种权重较大的血代谢物质及2组血代谢物比值分别为:丙酰基肉碱(0.34±0.13比0.42±0.15)、酪氨酸[0.24(0.18,0.27)比0.28(0.22,0.37)]、游离肉碱(0.43±0.14比0.37±0.12)、缬氨酸[0.39(0.35,0.45)比0.44(0.36,0.53)]、辛酰基肉碱(0.33±0.13比0.29±0.09)、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0.35±0.12比0.31±0.10)、丁酰基肉碱(0.37±0.13比0.41±0.14)、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0.35(0.25,0.43)比0.35(0.26,0.45)]、葵酰基肉碱(0.26±0.13比0.23±0.08)、异戊烯酰基肉碱[0.33(0.26,0.34)比0.33(0.30,0.35)]、亮氨酸[0.38(0.30,0.47)比0.40(0.33,0.48)]、甲硫氨酸(0.42±0.14比0.46±0.15),其中丙酰基肉碱( t=3.920)、酪氨酸( Z=3.536)和缬氨酸( Z=2.838)在足月SGA组明显降低,而游离肉碱( t=-2.863)、辛酰基肉碱( t=-2.266)和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 t=-2.194)明显升高,与足月A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足月SGA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液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与足月AGA存在差异。足月SGA新生儿营养支持中需适量补充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出生后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2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C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选择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2年6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HMGCL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和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均表现为反复抽搐、严重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中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3-羟基-异戊酰肉碱/辛酰肉碱比值(C5OH/C8)升高,尿有机酸分析3-羟基-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异戊酸及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多。患儿1携带 HMGCL基因c.722C>T纯合变异,评级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PM2_Supporting+PP3)。患儿2携带 HMGCL基因c.121C>T纯合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 结论:HMGCLD的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代谢紊乱,尿中升高的有机酸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CD)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6例MCC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6例MCCD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就诊年龄为7 d,平均确诊年龄为45 d.1例小便气味异常,5例无临床症状.6例患儿血3-羟基异戊酰肉碱、尿3-羟基异戊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均增高,5例伴游离肉碱降低.共检出MCCC1基因变异6个:c.1630del(p.R544Dfs*2)、c.269A>G(p.D90G)、c.1609T>A(p.F537I)、c.639+2T>A、c.761+1G>T、c.1331G>A(p.R444H),以及MCCC2基因变异3个:c.838G>T(p.D280Y)、c.592C>T(p.Q198*,366)、c.1342G>A(p.G448A),其中MCCC1基因c.269A>G(p.D90G)、c.1609T>A(p.F537I)未见文献报道.1例为母源性MCCD,患儿携带来自母亲的一个杂合变异.5例伴游离肉碱降低患儿予补充左卡尼汀,末次随访时游离肉碱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MCCC1基因c.269A>G(p.D90G)、c.1609T>A(p.F537I)为新发现的变异,丰富了MCCC1基因变异谱.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和尿有机酸谱联合基因检测有助于MCCD早期诊断和治疗,并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