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与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相关性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 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 ng/L]( 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 2=7.083, 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 ng/L与(91.5±25.7) ng/L]( 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 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均<0.05)。 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OBI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BCP/前C区及C区的分子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获得我国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asic core promoter,BCP)、前C区和C区序列特征,为进一步阐明该区域与OBI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6—2018年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3家血站实验室,经日常检测后HBV DNA阳性的血浆样本。经实验室确认后HBsAg阳性样本和OBI样本各入组不少于200例,针对HBV BCP/前C区、C区和S区进行半巢式或巢式PCR和Sanger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完成测序417例样本,其中HBsAg阳性样本216例和OBI阳性201例,均为基因型B和C。HBsAg阳性组该区域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OBI组。在B基因型中仅发现1个OBI高频突变A1896G,在C基因型中发现T1762A/A1764G、T1803A/G、A1986G、T1866A(D22E)等OBI高频突变。在C基因型中发现的前C区ε-反式作用元件区域(1 847-1 907 nt)突变G1888T可能会改变前基因组RNA的茎环结构,从而影响其的转录。此外,还在OBI组首次发现了BCP区1 756-1 775 nt缺失突变,可能会直接影响HBsAg和HBeAg的表达,从而导致OBI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OBI献血者中BCP区、前C区、C区的序列基本特征,发现HBsAg阳性组该区域突变频率显著高于OBI组,TA缺失突变和G1888T可能会导致OB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Foxp3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治疗前的急性BCP-ALL患儿3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分别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hiFoxp3 + Treg细胞比例及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receptor,GITR)、CD39、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D4 +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与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1)、p300的结合水平;real-time PCR分析CD4 +T细胞Foxp3、早老素1(presenilin 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stermind-lik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1,MAML1)、SKI交互蛋白(SKI-interacting protein,SKIP)、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IKAROS)等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0和TGF-β浓度。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外周血CD4 +CD25 hi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CD39)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浓度显著增高( P<0.05)。(2)BCP-ALL患者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和Foxp3转录呈正相关( r=0.58和0.46, P<0.05)。经竞争性抑制后,BCP-ALL患儿前3项指标均低于未处理组( P<0.05);对照组Foxp3基因启动子与NICD1结合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另2项指标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CD4 + T细胞Notch1、PSEN1、MAML1、SKI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负性调节因子FBXW7表达明显降低( P<0.05),GSK3β、IKAR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BXW7表达低下所致Notch1信号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Treg异常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难治/复发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难治/复发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CP-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R/R 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患儿的体重分为<45 kg组和≥45 kg组,2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剂量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在15 d左右评估患儿骨髓缓解情况,同时监测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变量使用 Fisher′ s检验。 结果:16例R/R BCP-ALL患儿中,12例(75%)在14 d左右骨髓达完全缓解(CR)且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其中骨髓原幼细胞比例≥0.5的9例患儿中有5例达到CR,<0.5有7/7例达到CR,达CR患儿的白细胞介素6(IL-6)峰值显著高于未达CR者( Z=2.50, P=0.012)。12例在第15天左右骨髓评估达CR,3例未达CR的在第28天评估仍未缓解,疗效预测准确度为93.8%(15/16)。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钾降低、肝功能异常、血钙减低、水肿、皮疹、高血压、心肌损害、腹痛和低血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均为1级),无神经毒性的发生,且无一例因治疗发生死亡。 结论: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R/R BCP-ALL缓解率高,尤其在低肿瘤负荷中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小且可控;第15天是患儿疗效评估的最佳时机;较高的IL-6峰值可作为预测疗效的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伴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iAMP2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约占儿童前体B细胞(BCP)-ALL的2%。iAMP21是一种复杂的遗传学异常,在患者中具有高度异质性,该异常的形成可能与断裂融合桥(BFB)循环、rob(15;21)c和r(21)c相关。iAMP21-ALL与发病年龄大、较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不良预后相关,增加化疗强度可改善患儿的预后。现就iAMP21-ALL的遗传学异常、形成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新遗传学亚型分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是儿童常见血液系统肿瘤,虽然该病已可有效治疗,但是患儿一旦出现复发或者难治,则通常预后不良,其长期存活率极低。根据传统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可将BCP-ALL分为6种遗传学亚型,但是仍有20%~30% BCP-ALL患儿不能归类为这6种亚型。全基因组测序等现代高分辨率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使BCP-ALL新遗传学亚型分类取得新进展,这有助于更精准地对患儿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靶向治疗,进而探索精准化治疗方案。笔者拟就BCP-ALL新遗传学亚型、未归类的其他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LL)亚型、新发现治疗相关BCP-ALL亚型的遗传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导原则(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ecursor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CP-ALL)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白血病,表现为骨髓、外周血和其他器官存在过多B淋巴细胞母细胞。按照美国癌症研究院2020年的数据,美国每年大约有6 150人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死亡人数大约为1 520人 [1]。得益于高强度化疗方案的使用,成人新诊断AL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近30年已经提高至30%~50%,但复发或难治性(R/R)AL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仅为2~6个月,3~5年生存率低于10%。成人R/R ALL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乳腺癌手术的乳房轮廓保留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房轮廓保留(BCP)是指通过保乳手术(BCS)、乳房切除即刻乳房重建(IBR)的外科策略,保留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的轮廓。随着乳腺外科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外形和生活质量获得了明显改善,最近的研究报道中,将BCP作为一项新的指标来衡量或评价乳腺癌治疗效果。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需要根据术前对乳腺癌患者全身情况和乳房肿瘤的全面评估以及乳房的形态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合理提高乳腺癌术后的BCP率,改善患者的术后外形效果。结合我国女性乳房的形态特点,不仅可以通过BCS和IBR保留乳房轮廓,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也可作为保留乳房轮廓的术式选择,从而减少乳房缺失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贝林妥欧单抗在儿童复发或难治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是常见的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或难治(R/R)仍是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在成人R/R ALL-B患者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工具.回顾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及单臂研究,证明贝林妥欧单抗无论作为挽救还是巩固治疗在儿童R/R BCP-ALL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单中心CCLG-ALL 2018方案治疗MLL基因重排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单中心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18)方案治疗MLL基因重排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LL-rearrangemen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MLL-r ALL)患儿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CCLG-ALL 2018方案诊治的19例初诊MLL-r AL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MLL-r ALL患儿中男12(63.2%)例、女7(36.8%)例,年龄≤1岁的为15(78.9%)例、年龄>1岁的为4(21.1%)例,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10.2个月(0.5~156.0个月).18(94.7%)例为BCP-ALL,1(5.3%)例为T-ALL,融合基因类型以MLL-AF4多见(7/19).中位随访时间为19.0个月(范围:0.1~62.0个月),1例在确诊后5d死亡,诱导化疗第33天完全缓解率为61.1%.19例MLL-r ALL患儿死亡9 例,死亡率为47.4%,其中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3例,1例为肺出血、2例为重症感染;1例死于白血病持续未缓解;死于复发5例,复发率为26.3%(5/19),均为极早期骨髓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范围:5~9个月).Kaplan-Meier分析19例患儿2年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7.9%和5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1×10-3组与≥1×10-3组、第33天MLL重排基因转阴与未转阴组、MLL-AF4组与非MLL-AF4组患儿的2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重排基因MLL-AF4是影响MLL-r ALL患儿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32).结论 CCLG-ALL 2018方案可使MLL重排基因阳性的部分患儿达到缓解,但总体预后较差,容易复发且复发时死亡率较高.重排基因MLL-AF4是影响MLL-r ALL患儿应用CCLG-ALL 2018方案治疗效果的不良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