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二线治疗的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化疗近期总有效率[70.00%(42/60)]高于对照组[3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15, P < 0.05);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22.57±3.22)μg/L]、糖蛋白抗原125(CA125)[(48.61±5.42)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211)[(10.61±1.64)μg/L]较对照组[(35.52±4.46)μg/L、(69.64±7.75)U/mL、(14.26±1.95)μ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23、17.22、11.09,均 P <0.001);观察组CD 3+[(78.31±8.09)%]、CD 4+[(48.63±5.74)%]较对照组[(69.58±7.26)%、(39.82±4.25)%]均明显增高,CD 8+[(22.64±3.82)%]较对照组[(26.77±4.01)%]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2、-9.55、5.77,均 P <0.001);观察组1年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χ 2=4.05, P < 0.05);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患者1年生存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 -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 +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 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 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 -1·L -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 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疑匹伐他汀致白癜风患者出现褐黑色斑点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5岁,汉族。因泛发型白癜风30年、面部褐黑色斑点1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患者1990年无明显诱因左手出现1处白色斑片,于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激素"类药膏后未见明显改善。白斑逐渐增多,多次就诊并予外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10年左右,白斑于6个月内迅速累及周身皮肤,此后10余年未行任何相关治疗。2021年5月中旬,患者左眼内眦白斑区突然出现1处褐黑色斑点,未予处理,后皮损于2周内迅速扩散至双侧内眦、颧部及耳部,并持续进展。既往冠心病10个月余,规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晚(2021年5月初因转氨酶升高调整为匹伐他汀钙片2 mg/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2次。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色素脱失斑,小腿胫前有少量白色毳毛,鼻部、颧部及耳部前后散在褐黑色色素沉着斑,直径1 mm左右,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密集分布(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常规筛查包括糖类抗原(CA50、CA242、CA125、CA15-3、CA19-9、CA72-4)、鳞状上皮癌抗原、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右侧颧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完整,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酸性变,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1B)。伍德灯下面部见片状不规则亮白色荧光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白斑中部及周围存在正常皮肤色素岛及斑点所致色素岛(图1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RA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获取关于R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面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以及最终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了31篇文献,共计26 747例患者,其中R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4 799例(17.94%),共得出12个危险因素,分别为:高龄[ OR值(95% CI)=1.07(1.04,1.09), P<0.001]、高发病年龄[ OR值(95% CI)=2.11(1.17,3.82), P=0.010]、男性[ OR值(95% CI)=1.95(1.34,2.84), P<0.001]、病程长[ OR值(95% CI)=1.10(1.08,1.13), P<0.001]、吸烟[ OR值(95% CI)=2.47(1.57,4.04), P<0.001]、高度疾病活动度[ OR值(95% CI)=1.75(1.21,2.54), P=0.003]、咳嗽[ OR值(95% CI)=6.10(2.40,15.52), P<0.00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 OR值(95% CI)=0.93(0.89,0.96), P<0.001]、高滴度抗CCP抗体[ OR值(95% CI)=1.14(1.03,1.26), P=0.010]、高滴度RF[ OR值(95% CI)=2.37(1.70,3.29), P<0.001]、较高的免疫球蛋白A[ OR值(95% CI)=1.26(1.09,1.46), P=0.002]和糖类抗原125升高[ OR值(95% CI)=3.66(1.81,7.41), P<0.001]。 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高龄、高发病年龄、男性、病程长、吸烟、高度疾病活动度、咳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高滴度抗CCP抗体、高滴度的RF、较高的免疫球蛋白A和糖类抗原125升高是RA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雷诺现象和糖类抗原153为RA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证据不充分,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及与其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HE)4表达水平及与其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3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于术后12个月行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收集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指标对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 截止于随访终点,93例子宫肌瘤患者中15例复发,复发率为16.13%.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年龄、身体体质量指数、肌瘤位置、分娩史和术前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组最大肌瘤直径>10 cm、多发肌瘤数目、初潮年龄≤13岁的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肌瘤直径和术后1个月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均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6.334、7.486、7.345、8.423,P<0.05).ROC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评估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834、0.836和0.846.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可作为术后转归评估的辅助性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对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间96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化疗+手术组。手术组直接进行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手术组于术前进行多西他赛+卡铂辅助化疗,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Th1/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表达及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并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 P<0.05),其中化疗+手术组显著低于手术组( P<0.05)。治疗后手术组和化疗+手术组IFN- γ分别为20.58±3.52和25.69±3.61,相比治疗前的11.75±2.59和12.15±2.65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的IL-2分别为24.68±4.46和29.53±5.28,相比治疗前的17.26±3.96和17.52±4.23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的IL-4分别为17.65±4.12和13.59±4.23,相比于治疗前的22.56±4.74和23.13±4.86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的IL-6分别为24.59±3.85和31.76±4.42,相比于治疗前的41.78±4.71和42.35±5.59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血清CEA分别为(33.89±5.51)ng/L和(30.46±4.86)ng/L,相比于治疗前的(44.34±5.62)ng/L和(44.71±5.75)ng/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CA125分别为(51.96±5.85)μg/L和(47.23±5.46)μg/L,相比于治疗前的(64.81±6.71)μg/L和(65.43±6.62)μg/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CA19-9分别为(42.21±5.23)U/mL和(37.56±5.61)U/mL,相比于治疗前的(51.46±5.71)和(52.13±6.20)U/m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SCC分别为(1.12±0.12)μg/mL和(0.96±0.15)μg/mL,相比于治疗前的(1.22±0.17)μg/mL和(1.24±0.18)μg/mL均明显降低。化疗+手术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组( P<0.05),两组骨髓抑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多西他赛+卡铂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 125)、癌相关抗原19-9(CA 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 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 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 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 9/L(212.0×10 9/L~308.5×10 9/L)]均增高( P均<0.01)。其中,FIB( r=0.237, P=0.004)和D-二聚体( r=0.373, P<0.001)均与CA 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 r=-0.208, 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 r=-0.201, P=0.015)均与CA 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 P均<0.01)。其中,FIB( r=0.252, P=0.038)、D-二聚体( r=0.321, 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r=-0.190, P=0.018)和TT( r=-0.304, 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 P均<0.05)。 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 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胃癌晚期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胃癌晚期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治疗2周,间隔1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4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养阴方,3周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水平,ELISA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水平,记录并评估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36/44)、对照组为61.4%(27/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 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食少纳呆、气短乏力、精神萎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7.28、11.91、5.02、5.65, P值均 <0.001),血清IgG[(9.39±0.46)g/L比(8.54±0.23)g/L, t=10.96]、IgA[(1.35±0.42)g/L比(1.07±0.15)g/L, t=6.90]和IgM[(0.92±0.09)g/L比(0.78±0.10)g/L, t=4.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CEA[(9.07±1.01)μg/L比(14.89±2.13)μg/L, t=16.38]、CA125[(24.87±4.68)kU/L比(30.75±5.33)kU/L, t=5.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下降、神经毒性的毒副作用程度低于对照组( Z值分别为18.52、2.54、3.12、3.84、2.34, P<0.05)。 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细胞核增殖抗原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他赛。均化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远期生存情况、Ki-67表达、血清肿瘤标志物。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 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75.6%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χ2=15.153, P<0.05);治疗后观察组Ki-67 mRNA、Ki-6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392、0.191,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41、0.043、0.077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6、5.581、9.715, P<0.05),组间侵袭性无病生存期(iDFS)、远处无病生存期(DDFS)、总生存期(OS)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χ2值分别为1.372、0.115、0.167, P>0.05)。 结论: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尚可,能够调节Ki-67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远期生存期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RAS基因突变对阑尾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阑尾腺癌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经手术切除的41例阑尾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0例同期手术的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其临床与随访资料,并采用Snapshot法测定患者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测定癌组织MAPK/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比较KRAS突变与非KRAS突变阑尾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对照组(41.5% vs 10.0%),p-ARAF/ARAF、p-MEK1/MEK1、p-ERK1/ERK1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KRAS突变患者的p-ARAF/ARAF、p-MEK1/MEK1、p-ERK1/ER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KRAS突变者,KRAS突变患者Ⅳ期比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及CA125的阳性率高于非KRAS突变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短于非KRAS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阑尾腺癌KRAS突变率较高,KRAS突变导致的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阑尾腺癌致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