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以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入院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IgG4-RUMR)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11例IgG4-RUMR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按照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IgG4-RD分类标准评分,达到20分即诊断为IgG4-RUMR。结果:11例IgG4-RUMR患者男女比为9∶2,发病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明显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移植科(10例)及肿瘤科(1例)。11例患者中3例有泪腺肿物、涎腺肿大、IgG4相关性胰腺炎等相关病史。影像学上,8例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其中1例伴肾占位),1例显示睾丸、附睾及精索肿物,1例显示单纯肾实质占位,1例考虑前列腺增生。在接受过血清IgG4检测的10例患者中,血清IgG4水平为0.8~14.4 g/L。组织学上,11例均见显著的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少数伴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为12~155个/HPF,IgG4/IgG比值15%~77%。根据2019 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评分,11例得分20~48分,均满足IgG4-RUMR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1例行肾部分切除,病理学检查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之后患者因涎腺肿大再次入院,复核原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前列腺IgG4相关性疾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进入腹膜后纤维化药物研究性治疗;其余8例根据病情需要行粘连松解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解除尿路梗阻后,行糖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IgG4-RUMR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学表现非特异,其诊断需借助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综合评估。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应将IgG4-RUMR纳入鉴别诊断。另外,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中,2019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虽较复杂,但客观实用,适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及与其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HE)4表达水平及与其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3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于术后12个月行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收集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指标对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 截止于随访终点,93例子宫肌瘤患者中15例复发,复发率为16.13%.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年龄、身体体质量指数、肌瘤位置、分娩史和术前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组最大肌瘤直径>10 cm、多发肌瘤数目、初潮年龄≤13岁的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肌瘤直径和术后1个月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均为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6.334、7.486、7.345、8.423,P<0.05).ROC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CA199、CA125、HE4水平评估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834、0.836和0.846.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可作为术后转归评估的辅助性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性癌在临床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36例盆腔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盆腔结核组(112例)和卵巢上皮性癌组(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妇科彩色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盆腔结核组和卵巢上皮性癌组均以腹胀[(81.25%(91/112)比82.14%(184/224)]、食欲减退[35.71%(40/112)比32.15%(72/224)]、盆腔包块[(42.86%(48/112)比43.30%(97/224)]为首发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盆腔结核组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HE4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43),最佳临界值为92.54 pmol/L,检出率达85.7%,HE4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最高。盆腔结核组与卵巢上皮性癌组相比,囊性包块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48/112)比12.5%(28/224), χ2=39.31, P=0.001];卵巢上皮性癌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盆腔结核组高[(55.4%(124/224)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鉴别诊断主要依赖肿瘤标志物、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125和HE4水平高于盆腔结核患者,CA125与HE4联合检查更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铂类药物敏感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奥拉帕利与含铂类药物方案治疗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拉帕利与含铂类药物方案治疗的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细胞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00例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奥拉帕利组(以奥拉帕利片治疗)和含铂方案组(紫杉类药物+铂类药物治疗6个周期后服用奥拉帕利片维持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糖类抗原(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T细胞亚群(CD3 +细胞、CD4 +细胞比例)、CD4 +细胞与CD8 +细胞比值(CD4 +/CD8 +)]、生命质量评分及安全性。获得随访3年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奥拉帕利组和含铂方案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3±7)岁、(56±7)岁。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原发肿瘤位置、病灶大小、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胚系BRCA突变、既往化疗反应患者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结束后,奥拉帕利组客观缓解率(ORR)[58.0%(29/50)比38.0%(19/50)]、疾病控制率(DCR)[80.0%(40/50)比56.0%(28/50)]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血清CA125、CA199及HE4水平均逐渐降低(均 P<0.05),且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这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奥拉帕利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CD3 +细胞比例、CD4 +细胞比例及CD4 +/CD8 +均逐渐升高(均 P<0.05),而含铂方案组均逐渐降低(均 P<0.05);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这3个指标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4、6个周期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逐渐升高(均 P<0.05),且治疗2、4、6个周期后奥拉帕利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奥拉帕利组各级恶心、疲劳和乏力、呕吐、贫血、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含铂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访3年,奥拉帕利组与含铂方案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拉帕利治疗对铂类药物敏感的BRCA突变卵巢癌复发患者效果优于含铂方案,且其提高患者T细胞水平、抑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效果更强,提高生命质量,对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年龄18~75岁),放疗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化疗采用铂类(奈达铂40 mg/m 2或顺铂30 mg/m 2)和紫杉醇(60 mg/m 2)进行治疗,尼妥珠单抗400 mg/周。观察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2年的临床疗效(每3个月评价1次)。 结果:治疗后61例患者可影像学评估,最佳疗效评价显示:肿瘤完全消退为完全缓解(CR)43例(70.5%)、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30%)9例(14.8%)、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20%) 6例(9.8%)和肿瘤无进展(SD)3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85.3%(52/6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5.1%(55/6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和79.6%。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HE4)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安全性评估,主要不良事件为便血、腹痛、腹泻、发热、头晕等,37例是Ⅰ~Ⅱ级。 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使用安全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贯叶金丝桃素和氨来呫诺联合用药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贯叶金丝桃素(HPF)与氨来呫诺(AM)联合给药时,对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紊乱的叠加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b/ob小鼠为肥胖小鼠模型,在HPF单药(2.5 mg/kg,腹腔注射)或与AM(50 mg/kg,灌胃)联合给药4周后,监测小鼠体重、摄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通过小动物核磁共振、代谢笼、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检测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能量消耗、脂肪含量、糖代谢等的变化。West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以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结果: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54.07 g),HPF给药组的小鼠平均体重下降至51.33 g( P=0.042);与AM联合给药后,小鼠平均体重进一步降低至47.61 g( P=0.041),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小鼠核磁共振结果显示,HPF给药后小鼠脂肪含量减少( P=0.011),表现为腹股沟白色脂肪和附睾旁白色脂肪的细胞直径都变小( P=0.014, P=0.032),产生棕色化趋势,棕色脂肪组织中白色脂肪浸润减少。然而,与HPF给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治疗并没有使白色脂肪细胞进一步变小或减少其在棕色脂肪组织的脂质积累。代谢笼实验显示,HPF处理的小鼠在光照期的氧气消耗率( P<0.001)和二氧化碳释放率( P=0.002)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HPF与AM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小鼠的能量消耗。此外,HPF与AM联合给药可以进一步激活白色脂肪组织中的儿茶酚胺下游cAMP-PKA信号通路。当联合用药时,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减少( P=0.049),肝脏损伤指标血清ALT水平下降( P=0.008)。 结论:HPF和AM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治疗肥胖、改善代谢紊乱、缓解儿茶酚胺抵抗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测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由唐都医院收治的女性皮肌炎患者123例及女性系统性硬化患者70例。采集皮肌炎及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液,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铁蛋白(ferritin,FR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 50,CA50)、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及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差异。结果:皮肌炎患者的CA724、AFP、FRT及NSE水平显著高于系统性硬化患者,CA125和HE4水平显著低于系统性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mL: 2.34(1.50~8.45)比1.53(0.97~3.55),ng/mL: 2.53(1.92~3.95)比2.21(1.61~2.86),μg/L: 188.80(81.65~477.70)比88.93(44.54~174.22),ng/mL:13.60(11.04~19.23)比12.75(10.31~14.55),U/mL: 13.78(8.12~24.79)比16.94(9.39~51.56),pmol/L: 91.12(61.65~131.10)比114.25(75.98~174.15), w=3104.5、3336.5、2895、3537、5144.5、5147.5, P值均<0.05]。两组患者血清中CA19-9、CYFRA21-1、CA153、β-HCG、SCC及CA50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皮肌炎患者CA724及NS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系统性硬化患者,而CA125的阳性率则显著低于系统性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8%比11.43%),(33.33%比17.14%),(16.26%比32.86%), χ2=7.669、5.086、6.171, P值均<0.05。此外,83.74%皮肌炎和80%系统性硬化患者具有≥1种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现象。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皮肌炎患者肿瘤标志物AFP与β-HCG,HE4分别与FRT、CA125、CYFRA21-1、CA153,CA19-9与CA50均成显著正相关( r=0.420、0.453、0.443、0.631、0.433、0.773, P值均<0.05)。系统性硬化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与CA50,HE4分别与CA125、CYFRA21-1、CA153均成显著正相关( r=0.849、0.483、0.638、0.406, P值均<0.05)。 结论: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现象,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和升高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叶酸偶联量子点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效果及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叶酸偶联量子点(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有效性及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67例。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5个细胞数梯度(0、100、150、200、300个),比较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免疫磁珠法(单标法)和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双标法)对CTC的检出率。应用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量,荧光显微镜下见阳性CTC者即为CTC阳性患者,分析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对SKOV-3细胞CTC的平均捕获率高于EpCAM免疫磁珠法(83.4%比70.3%)。在67例卵巢癌患者中,Ⅰ~Ⅱ期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30.0%(3/10),Ⅲ期为91.9%(34/37),Ⅳ期为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97.1%(33/34),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的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附睾蛋白4(HE4)>110 pmol/L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58.8%(10/17),低于HE4≤110 pmol/L患者的92.0%(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而年龄、绝经情况、病理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癌胚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199(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分层患者间CTC阳性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可有效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CTC。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T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及HE4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奥沙利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奥沙利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依据入组编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奥沙利铂+紫杉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紫杉醇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时评价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人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附睾蛋白(HE4)水平和免疫功能、体能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26%(36/46)比58.7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79,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VEGF、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3.27 ± 5.65)kU/L比(30.55 ± 5.71)kU/L、(214.94 ± 23.89)ng/L比(247.62 ± 19.97)ng/L、(26.62 ± 4.23)pmol/L比(32.24 ± 6.68)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然杀伤细胞(NK)、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287 ± 0.032比0.239 ± 0.027、0.403 ± 0.052比0.333 ± 0.046、0.261 ± 0.029比0.228 ± 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低于对照组[(1.37 ± 0.26)分比(1.89 ± 0.34)分],生命质量问卷(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65.69 ± 7.58)分比(58.35 ± 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奥沙利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抑制肿瘤血管增生,对免疫功能、体能状况及生命质量均有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C方案(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予以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予以TC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胸苷激酶1(TK1)水平、不良反应、总生存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58.82%(30/51)比37.25%(19/51),88.24%(45/51)比64.71(3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5, P=0.029; χ2=7.85, P=0.005)。两组治疗前CA125、HE4、TK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HE4、T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蛋白尿、腹泻腹痛、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2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2.0%比64.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1.57%(11/51)比45.10%(2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