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联合CIK治疗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DC联合CIK治疗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进行自体DC联合CIK治疗的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156例胰腺癌患者中有92例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CR 0例,PR 0例,SD 42例,PD 50例,ORR为0%,DCR为45.65%.外周血CA199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有19例患者治疗后下降超过20%.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56+、CD25+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IFN-γ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TNF-α和IL-6无显著差异(P>0.05).156例患者mOS为8.53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39%,2年累积生存率为15%,3年累积生存率为15%,没有随访到5年的生存数据.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C-CIK能使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取得一定的客观疗效并可能使患者生存期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癌患者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reg、MDS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肾癌患者MDSC、T-reg、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3-CD1+6CD5+6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各项指标与肾癌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各项指标在肾癌治疗预后中的相关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住院的肾癌患者44例为肾癌组,选取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3 mL静脉血.所有肾癌患者均已通过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全血9色荧光11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MDSC、Treg、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值和CD3-CD1+6CD5+6细胞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BMI、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结果 肾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4+/CD3+CD8+、NK、T-reg、PMN-MDSC、M-MD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患者CD3+CD4+、CD3+CD8+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reg、PMN-MDSC、M-MDSC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肾癌周血中患者外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NK、T-reg、PMN-MDSC、M-MDSC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BMI、病理学类型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CD3+CD8+T、CD3+CD4+/CD3+CD8+、NK 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CD3+CD4+、M-MDSC、PMN-MDSC、Treg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低表达,T-reg、PMN-MDSC、M-MDSC的高表达可能与肾癌患者分期相关(P<0.05).通过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按照临床分期进行分组,"0"为Ⅰ期、Ⅱ期组,"1"为,Ⅲ期、Ⅳ期组,T-reg、PMN-MDSC、M-MDSC血清指标水平检测肾细胞Ⅲ期、Ⅳ期患者的 AUC 均>0.70,均有一定的评估价值.T-reg、PMN-MDSC、M-MDSC、M-MDSC+Treg、PMN-MDSC+Treg与参考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MN-MDSC+Treg联合检测的差异性最为显著(P<0.05).结论 肾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3+CD4+T细胞、CD3+CD8+T、CD3-CD1+6CD5+6细胞有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升高,PMN-MDSC、M-MDSC和Treg细胞明显升高,提示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CD3+CD4+、PMN-MDSC、M-MDSC、T-reg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中表达水平不同,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PMN-MDSC、M-MDSC、T-reg表达水平越高.外周血MDSC、T-reg与肾癌临床分期相关,外周血MDSC、T-reg对于肾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骨外尤因肉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胰腺骨外尤因肉瘤(extraosseous Ewing sarcoma,E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病理诊断为胰腺EES患者3例,总结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24、26、40岁,平均年龄30岁。影像检查发现2例位于胰腺头部,1例位于胰腺体部;大体检查肿物与周围胰腺组织界欠清,最大径4.0~8.0 cm,切面灰白灰红、质偏软,部分伴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由一致的小蓝圆细胞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巢片状、器官样排列,个别可见少量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高倍镜下肿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质比高、染色质细腻、部分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不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免疫表型:3例肿瘤细胞波形蛋白、CD99、NKX2.2、广谱细胞角蛋白及CD56均阳性,其中CD99为弥漫膜阳性,2例bcl-2阳性,1例Fli1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40%~70%。3例病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均检测到EWSR1基因重排,2例行二代测序检测,均发现EWSR1-FLI-1融合基因。随访时间0.6~2年,3例均无复发。结论:尤因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经典的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原发于胰腺的EES非常罕见,诊断需注意与其他小圆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及分子检测可以帮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和不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蛋白表达差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伴和不伴有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PTC患者资料,其中伴HT患者103例,不伴HT患者109例。制备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伴和不伴有HT的PTC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间皮细胞(MC)、CD56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BRAF蛋白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36/65)和63.6%(4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6)。VEGF蛋白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7%(19/74)和25.8%(17/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91)。cyclin D1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4%(71/76)和97.6%(8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6)。MC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62/72)和83.5%(7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54)。Galectin3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7%(76/77)和97.5%(7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83)。CD56在PTC组织和癌旁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32/117)和65.0%(76/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24/68)和16.5%(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 结论:BRAF、VEGF、cyclin D1、MC和Galectin3蛋白在伴有HT的PTC的发病机制中未发挥明显特异作用;CD56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PTC诊断的参考指标;CD56可能与伴有HT的PTC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江津区中心医院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肾脏组织界限清楚,肿瘤由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及黏液样的间质构成,间质出现出血、灶性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肿瘤细胞核级别低,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Kpan、EMA、Vimentin、CK7、CK19、P504s和CK18均为阳性;RCC、CD10、CD117、CD15、CD56、Syn、CgA和Villin均为阴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肾上皮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伴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至12月收治的128例Ⅳ期NSCLC伴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36例。入院常规检测外周血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将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45%定义为CD4高表达组,<45%定义为低表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所需时间、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结果:CD4高表达组疼痛控制所需时间[ M( Q1, Q3)]为18.6(4.6,21.5)h,低于CD4低表达组的28.2(7.1,38.9)h( P=0.012);CD4高表达组吗啡用量[ M( Q1, Q3)]为88.6(42.5,295.0)mg,低于低表达组的145.8(82.5,442.5)mg( P=0.010);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肠梗阻、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D4高表达组的OS和PFS[ M( Q1, Q3)]分别为12.5(8.1,13.8)、8.5(3.1,9.4)个月,均高于CD4低表达组的8.6(4.1,12.9)、6.5(2.1,7.9)个月(均 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4高表达是影响患者OS( HR=0.876,95% CI:1.224~6.641, P=0.004)和PFS( HR=0.675,95% CI:1.742~5.930, P=0.031)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CD4阳性T淋巴细胞高表达Ⅳ期NSCLC伴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时间更短,吗啡用量更少,OS和PFS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具有TSC2基因突变的儿童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具有TSC2基因突变的儿童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8年2例ESC RCC临床资料,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FE3、TFEB断裂重排基因;分子基因检测,PCR扩增,二代测序。结果:2例ESC RCC为男性,年龄分别9岁8个月和13岁,均发生在右肾。肿瘤大小5~7 cm,切面囊实性,灰红、灰白鱼肉样。显微镜下肿瘤具有纤维性包膜,肿瘤细胞突破胞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圆形、多边性,胞质丰富,嗜伊红,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呈透明细胞样;部分区域类似乳头样结构,可见纤维轴心。细胞核圆形、泡状核,易见多核及巨核细胞,核分裂象未见;少量大小不一的囊样结构,囊壁可见单层瘤细胞被覆呈钉突样。间质见厚壁血管,灶状淋巴细胞浸润;较多嗜伊红坏死,可见钙化和胆固醇结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PAX8(弥漫)、细胞角蛋白(CK)20、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局灶)、CD10(1例局灶/1例弥漫)、INI1、波形蛋白、CD68阳性,Ki-67阳性指数5%~10%。HMB45、S-100蛋白、Melan A、p53、结蛋白、TFE3、CK7、CK19、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56、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CD30、CD117、WT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分子遗传学检测:TFE3、TFEB断裂重排阴性。二代测序:例1,TSC2 p.Lys574Ter(0.198);例2,TSC2 p.Arg406Ter(0.355)。结论:ESC RCC儿童发病比较罕见,容易误诊,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56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骨髓瘤细胞CD56表达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332例新诊断MM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男女比例为1.2∶1,所有患者在诱导治疗前均利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骨髓瘤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分析骨髓瘤细胞CD56表达与新诊断MM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为平衡CD56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预后因素的分布,降低混杂因素对研究对象和结局关系的干扰,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技术按照1∶1比例匹配CD56阳性和阴性MM患者,用于平衡不同组别之间预后因素的分布。结果:在332例患者中,216例(65.1%)患者的骨髓瘤细胞检测到CD56表达。与CD56阴性患者相比,CD56阳性患者的OS(58.4 比 43.1 个月, P=0.024)和PFS(28.7 比 24.1个月, P=0.013)均明显延长。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D56表达与更长的OS( HR=0.644,95 %CI 0.438~0.947, P=0.025)及更长的PFS有关( HR=0.646,95 %CI 0.457~0.913, P=0.013)。多因素分析同样证实了CD56表达是PFS的有利因素( HR=0.705,95 %CI 0.497~0.998, P=0.049),但对OS却无明显影响( 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共筛选出194例患者,每组97例,CD56阳性患者PFS较长(34.2 比 25.1 个月, P=0.047),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4 比43.1 个月, P=0.056)。 结论:新诊断MM患者CD56表达是PFS的有利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TV6-RUNX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表达谱聚类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研究儿童ETV6-RUN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质性,探索不同聚类分组临床特征,为临床个性化诊疗及利用测序技术探索预后相对不良组预测模型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应用改进的基因片段分析技术对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64例初诊ALL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57个分型基因检测和聚类分析,重点分析56例ETV6-RUNX1阳性患者的基因表达谱与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和早期化疗反应的关系。结果:基因分型聚类显示ETV6-RUNX1阳性ALL被分为两组:E/R-1组(45例,80.4%)和E/R-2组(11例,19.6%)。E/R-2聚类离散度大于E/R-1,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901;E/R-2、E/R-1组初诊PLT中位数分别为104(27~644)×10 9/L、50(8~390)×10 9/L( P<0.01),初诊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分别为0.830(0.270~0.975)、0.935(0.445~0.990)( P<0.05);CD22 +CD34 +CD20 -CD117 -CD56 -免疫组合在E/R-2组占比更高( P<0.001);E/R-2和E/R-1组化疗第33天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微小残留病(MRD)转阴例数分别为5例(55.6%)和32例(88.9%)( P=0.064),去除临界值病例敏感性分析转阴例数分别为5例(55.6%)和32例(91.4%)( P=0.035);第33天PCR检测的MRD转阴例数分别为7例(77.8%)和36例(100.0%)( P=0.047)。 结论:ETV6-RUNX1阳性ALL患儿在基因表达谱层面存在异质性,符合E/R-2表达特征的患儿可能初诊时血小板减少倾向小但早期化疗反应相对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0.0(50.0,67.0)岁;表现为腰腹痛20例,血尿7例,腹胀4例,无症状11例;肿瘤位于左侧23例,右侧19例;肿瘤直径8.0(4.8,10.5)cm。CT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临床分期:T 1期6例,T 2期11例,T 3期11例,T 4期14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1例。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介入栓塞手术;6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化疗,1例行支持治疗。根据2016 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肾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为NET,包含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和高级别肾神经内分泌癌(简称为NEC,包含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总体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NET组19例,其中类癌12例,不典型类癌7例;NEC组23例,均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全组42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0(35,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15,60)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21.2%。NET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6%和42.3%。NEC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和0。NET组Ki-67指数中位值3%(2%,10%),术后化疗2例,初诊后3例发生早期(6个月内)进展。NEC组Ki-67指数中位值60%(40%,80%),术后化疗10例,初诊后13例发生早期进展。两组在初始治疗方式、术后化疗、Ki-67指数、病情早期进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情早期进展、初始治疗方式、肿瘤分化、Ki-67指数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 HR=13.964, P=0.003)和病情早期进展( HR=3.626, P=0.01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 HR=0.197, P=0.03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EC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未行辅助化疗患者显著延长(21个月与9个月, 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治疗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NET预后可,NEC预后极差。NEC和病情早期进展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