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金华发现暗褐彩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5月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西溪镇寨口村附近林地中(120°17′02″E,28°58′09″N,海拔273 m)捕捉到2只雌性蝙蝠.它们体型较小,前臂长分别为30.66 mm和30.79 mm,无鼻叶,耳廓似漏斗,呈卵圆形,耳屏略呈披针形,较为细长.头骨颅全长分别是14.51 mm和14.67 mm,齿式:2.1.3.3/3.1.3.3=38,具有强壮的上颌犬齿.以上特征与暗褐彩蝠(Kerivoula furva)基本相符.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数据分析支持形态鉴定结果,故将这两个浙江样本鉴定为暗褐彩蝠,为浙江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血管MRI特征追踪技术评估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心室心肌应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cMRI-FT)技术评估长期马拉松运动对双侧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名跑龄大于2年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年龄(40.94±4.90)岁,跑龄(5.97±0.76年)]和16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年龄(41.94±5.31)岁]进行cMRI检查,获得左室长轴位两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及心室短轴位电影序列图像,采用CVI42后处理软件分析和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等相关参数,包括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ESV)、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Oi)、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FT技术分析双侧心室的心肌应变参数,包括左、右心室整体及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纵向应变(LS)、周向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马拉松运动的相关参数(跑步年限、每周跑步时长及每周跑步距离)及临床参数[静息心率和体表面积(BSA)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2组间各项心脏定量参数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运动员组的心功能及跑步参数与心肌应变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马拉松组的静息心率和BS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马拉松组的左室质量分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均显著升高(P<0.001);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LV-GCS)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均显著减低(P<0.05);左心室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径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周向应变均显著减低(P<0.05);但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LVEF无显著差异(P>0.05).每周跑步距离与LVEDV(r=0.528,P=0.003)和RV-EDV(r=0.503,P=0.005)呈中度正相关.结论: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情况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右心室的部分收缩及舒张功能升高,而左、右心室心肌应变力减低,这可认为是心室对耐力运动的良好适应.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每周训练量与双心室容量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寻常型天疱疮伴难辨认卡波西水痘样疹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6岁,因间断全身红斑、糜烂伴疼痛3年余,加重3周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红斑、糜烂、结痂,伴有轻度瘙痒及疼痛,后逐渐泛发全身,就诊外院,行皮肤活检,病理示基底层上方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裂隙,基底细胞呈墓碑样排列(图1),诊断寻常型天疱疮。予泼尼松60 mg/d口服,皮疹未控制,后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0 g/d静脉滴注、泼尼松30 mg/d口服治疗,皮损逐渐控制。出院后泼尼松改至70 mg/d,10 d后减至65 mg/d,头皮、颈部再次出现红斑、糜烂,遂就诊本院。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颈、躯干多发红斑、糜烂,口腔散在浅糜烂面。实验室检查:抗桥粒芯蛋白1抗体200.99 U/ml(阴性<14 U/ml,不确定14 ~ 20 U/ml,阳性≥ 20 U/ml),抗桥粒芯蛋白3抗体70.07 U/ml(阴性<7 U/ml,不确定7 ~ 20 U/ml,阳性≥ 20 U/ml),诊断:寻常型天疱疮。予甲泼尼龙64 mg/d口服;环磷酰胺首次400 mg,此后每2周600 mg,静脉滴注3次,皮损明显好转。出院后调整为口服泼尼松龙60 mg/d。患者于我院门诊规律复诊,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3个月后减至50 mg/d,后每半月减2.5 mg/d,减至40 mg/d后每月减2.5 mg/d,减至35 mg/d后每1.5个月减2.5 mg/d,减至30 mg/d后每2个月减2.5 mg/d),并间断给予甲氨蝶呤10 mg/周,2次泼尼松龙减量至25 mg/d皮损复发。3周前患者全身出现多发红斑、糜烂,遂再次就诊。既往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陈旧性肺结核、腰椎结核术后、重度骨质疏松症,否认特应性皮炎病史。皮肤科检查:全身多发红斑,大部分皮疹糜烂、结痂,眼睑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未见糜烂。再次实验室检查:抗桥粒芯蛋白1抗体>200 RU/ml(阳性≥ 20 RU/ml,阴性<20 RU/ml),抗桥粒芯蛋白3抗体>200 RU/ml(阳性≥ 20 RU/ml,阴性<20 RU/ml)。收住入院,予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及醋酸泼尼松30 mg/d治疗。2周后患者仍有新发水疱伴糜烂及渗出,醋酸泼尼松加至60 mg/d,再次予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及丙种球蛋白20 g/d静脉滴注3 d,全身红斑颜色变暗,糜烂面较入院时明显干涸、结痂。在皮损好转过程中(第2次利妥昔单抗输注14 d),患者头皮、面部、颈部在原有红斑、糜烂基础上突然出现疼痛性丘疱疹,部分融合成片,表面可见脐凹样水疱及破溃后糜烂面、结痂(图2),皮损于24 h内出现,伴有一过性体温升高,最高达37.4 ℃。取疱液行单纯疱疹病毒(HSV)PCR检查:HSV-1阳性,HSV-2阴性;刮取水疱基底部行Tzanck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图3);2型HSV IgG抗体检测2次,出水疱时样本临界值指数(cut off index,COI)为3.36(<1.0),出水疱6 d即治疗5 d后COI为2.25;1、2型HSV IgM抗体样品吸光度值/临界值<0.50(<1.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转化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52岁,因“上腹部不适3周余”于202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2020年11月12日外院腹部平扫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大片状或条索状低密度影,占位可能,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腹部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1)肝右叶巨块状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有不规则条索状分割样强化,门静脉右支低信号充盈缺损影,考虑为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2)肝硬化;(3)脾大。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30年,白酒平均350 ml/次,每天3次。无类似肝炎或肝癌家族史。入院体检:一般生命体征平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0分,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肋下2 cm,脾脏未触及,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 210 μg/L,总胆红素16.9 μmol/L、直接胆红素8.1 μmol/L、总蛋白72.0 g/L、白蛋白39.4 g/L、ALT 47 U/L、AST 45 U/L、凝血酶原时间12.1 s、国际标准化比值1.01、乙肝表面抗原6 535 U/ml、乙肝E抗原4.10 COI、乙肝E抗体0.699 COI、乙肝核心抗体0.008 COI、乙肝病毒定量2.36×10 3 U/ml。入院后复查上腹部平扫+多期增强CT(图1,2),结果显示:(1)肝右叶肿块,最大截面135 mm×104 mm,考虑为肝细胞癌;(2)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内栓子形成;(3)肝硬化、脾大。诊断:(1)肝细胞癌,伴PVTT Ⅲ型(cT3N0M0)、巴塞罗那分期 C期、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5分);(2)慢性乙肝;(3)肝硬化(代偿期);(4)脾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束支区域起搏术中室间隔心肌的损伤电流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术中室间隔心肌的损伤电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BBAP 42例(LBBAP组),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pacing,RVSP)56例(RVSP组)。比较两组患者电极植入术中的常规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电极旋出前和到位后0、5、10 min的损伤电流值,以及损伤电流与常规参数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两组多个时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 结果:两组患者电极植入术中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BBAP组电极旋出前和到位后0、5、10 min各时点损伤电流值均高于RVSP组[(7.19±1.26)mV比(5.33±0.79)mV,(22.50±3.06)mV比(10.85±1.70)mV,(15.75±2.63)mV比(8.01±1.09)mV,(9.24±2.00)mV比(5.51±0.98)mV],两组患者电极到位后0 min损伤电流值均高于电极旋出前,之后两组均逐渐降低,LBBAP组电极到位后10 min损伤电流值仍高于电极旋出前水平(均 P<0.05),而RVSP组与电极旋出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BBAP组电极到位后0 min损伤电流值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5和0.46, P值分别为0.003和0.002),与常规起搏参数阻抗呈负相关( r=-0.32, P=0.037),与阈值和感知未见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0.08和0.01, P值分别为0.604和0.968)。RVSP组电极到位后0 min损伤电流值与阈值呈负相关( r=-0.28, P=0.036)。 结论:LBBAP室间隔心肌损伤电流值在电极旋出后显著升高,电极到位后0 min损伤电流值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呈正相关,与电极阻抗呈负相关,而与阈值、感知未见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及分子鉴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方法:2009 - 2016年,在青海省6个州的16个市(县),采集小型兽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型兽类地区分布、不同海拔分布、生态环境类型分布;采用PCR扩增小型兽类的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长度约650 bp),并进行同源性比较、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631只,分别隶属于3目7科21属30种;其中啮齿动物926只,分别隶属于5科19属25种,占56.78%。格尔木市采集的小型兽类数量最多(313只),2 800 ~ < 3 000 m的海拔段为小型兽类分布最高峰(532只),沙地草原捕获数量最多(612只)。共成功扩增292只小型兽类COI基因,同源性比对与目标序列一致。种内遗传距离为0.01% ~ 2.90%,种间遗传距离为4.00% ~ 12.00%,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遗传距离为13.00% ~ 21.00%,科间遗传距离为22.00% ~ 25.00%。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有很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共形成20个,置信度为98% ~ 100%。结论:青海省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受地区、海拔、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分子鉴定法可弥补形态学鉴定中的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患者166例(假阳性组),诊断为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145例(阳性对照组),入职体检者124名(阴性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的梅毒血清试验效能。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166例假阳性组患者中,年龄≥50岁117例,年龄<50岁49例。假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年龄[(53.1±13.8)岁比(24.7±2.8)岁, t=22.56, P<0.01]、自身免疫病[36.7%(61/166)比6.5%(8/124), χ2=35.93, P<0.01]、肝炎[9.6%(16/166)比3.2%(4/124), χ2=4.92, P=0.026]和肿瘤[6.6%(11/166)比0.8%(1/124), χ2=4.68, 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假阳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性别[假阳性组男91例(54.8%),女75例(45.2%),阳性对照组男103例(71.0%),女42例(29.0%); χ2=8.67, P=0.003]、年龄[(53.1±13.8)岁比(34.4±12.9)岁, t=20.13, P<0.01]及自身免疫病[36.7%(61/166)比6.9%(10/145), χ2=39.14,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 OR)=2.6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504~4.816, P=0.001]、年龄≥50岁( OR=30.512,95% CI 15.959~58.335, P<0.01)、自身免疫病( OR=2.677,95% CI 1.258~5.695, P=0.011)和肝炎( OR=4.408,95% CI 1.799~10.799, P=0.001)是梅毒血清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假阳性组中,TRUST的阳性率为84.9%(141/166),高于CLIA的23.5%(3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6.25, P<0.01);36例患者CLIA为1.0~10.0临界指数(cut off index, COI),3例患者CLIA>10.0 C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51, P<0.01);139例患者TRUST≤1∶4阳性,2例患者TRUST≥1∶8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2.35, P<0.01)。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6.0%,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91.1%。 结论:患者年龄≥50岁、有自身免疫病或肝炎是发生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的影响因素,TRUST的假阳性率高于CLI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和7株球孢子菌的分型鉴定及质谱自建库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分子分型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现有的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和球孢子菌属( Coccidioides sp.)复核鉴定并聚类分析。 方法: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对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特异性片段( Coi区)明确7株球孢子菌的种归属;MALDI-TOF MS技术建立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球孢子菌的MALDI-TOF MS自建数据库,并从蛋白质指纹图谱角度对两类真菌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通过MLST分析,可以将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分为3个进化支:欧洲型(Eurasia clade)、澳洲型(Australia clade)和北美2型(North American class 2 clade),且质谱聚类分析亦将10株荚膜组织胞浆菌分为3个簇;利用特异性片段( Coi区)鉴定7株球孢子菌为波萨达斯球孢子菌,同时MALDI-TOF-MS蛋白质指纹图谱同源性分析将其归为两个簇。两类真菌MALDI-TOF MS建库后验证符合率为100%。 结论:分子鉴定后所有球孢子菌明确为波萨达斯球孢子菌,与美国流行情况一致;国内分离的荚膜组织胞浆菌归于欧洲型、北美2型和澳洲型这3个型别;MALDI-TOF MS建库数据可靠且质谱同源性分析可作为分子分型的补充,成为荚膜组织胞浆菌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鉴定和溯源的另一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HBV基因型HIV/HBV合并感染者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不同HBV基因型HIV/HB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探讨HBV基因型对HIV/HBV合并感染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以2009—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门诊HIV/HBV合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B型和C型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ART后病毒学、免疫学与临床应答。结果:患者纳入研究共722例,HBV分型:B型496例(68.70%)、C型220例(30.47%)、D型2例(0.28%)和I型4例(0.55%)。B型患者的基线HBV DNA载量和HBeAg阳性比例分别为6.29 lg IU/mL和36.49%(181/496),均低于C型患者;HBsAg定量水平为5 478.50 COI,高于C型患者( Z=-2.989, P=0.003; χ2=31.680, P<0.001; Z=-0.848, P<0.001)。两组患者使用包含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方案的比例均≥95%,平均ART治疗4.17年后,两组患者HIV和HBV病毒抑制率均>94%。B型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BsAg阴转率为7.25%(36/496),高于C型患者( χ2=5.291, P=0.021)。B型患者ART后HBsAg下降值为372.00 COI,高于C型患者( Z=-0.018, P=0.032)。 结论:广东省HIV/HBV合并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接受ART后均可获得较好病毒抑制与免疫重建,但C型患者HBsAg转阴率低于B型,提示不同HBV基因型可能影响合并感染者的HBV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肺耦合分析技术对睡眠障碍诊断的可靠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肺耦合(CPC)分析技术在慢性失眠(CI)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科就诊患者221例,夜间同步行多导睡眠图(PSG)和CPC监测。根据临床症状和PSG结果,CI及OSA患者168例(男88例,女80例),其中单纯CI(CI组)93例,单纯OSA(OSA组)36例,CI和OSA共病(COI组)39例。分析CPC和PSG测定的各项睡眠指标的一致性和两者对OSA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在CI组或所有患者,CPC测定的TST、SE和REM睡眠时间显著高于PSG测定值,WASO显著低于PSG测定值(具体中位数对比是:CI组420.0 min比395.5 min、93.7%比81.8%、90.0 min比37.5 min、18.0 min比63.0 min;所有患者414.0 min比392.5 min、91.9%比81.9%、72.0 min比34.8 min、24.0 min比58.4 min;均 P≤0.001);但在OSA组,CPC与PSG测定的TST、SE、WASO、REM睡眠时间和NREM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均 P>0.05)。(2)按OSA标准,CPC与PSG诊断的一致性不佳( κ=0.255)。仅当AHI≥ 20次/h时CPC对OSA筛查有一定价值( κ=0.580,敏感度0.85,特异度0.82,阳性预测值0.59,阴性预测值0.95,阳性似然比4.72)。 结论:CPC存在高估CI患者睡眠质量的可能,其与PSG诊断OSA的性能相比,一致性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