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肾病科因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收治的34例以半永久导管为通路进行MHD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期间预后情况。根据住院期间的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2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葡萄球菌属为最多见病原菌,占总数的82.15%,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57.15%),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株(21.43%),表皮葡萄球菌7株(25.00%),包括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株(10.71%);革兰阴性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株。单因素分析显示,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组发热时间比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d:8.50(3.75,45.00)比2.50(1.00,4.75), P<0.01〕,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随机血糖(GLU)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ESR(mm/1 h):82.36±24.98比56.95±35.65,CRP(mg/L):123.45±74.10比67.35±55.22,GLU(mmol/L):8.74±3.66比6.42±1.95,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为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1.020,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2~1.038, P=0.02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预测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104.65 mg/L时,敏感度64.3%,特异度为85.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时,主要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且其预后不良主要与较高的血清CRP水平有关;血清CRP水平能有效筛选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株,杭州地区59株。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阳性基因测序后作BLAST比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DR)菌占81.63%,广泛耐药(XDR)菌占12.25%。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4.90%和82.65%,宁波地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杭州地区分离株( χ2=31.962、22.440和29.671, P<0.01),杭州地区分离株对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宁波地区分离株( χ2=4.181和5.543, P<0.05)。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 PDC和 OXA-50群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 TEM、GES和 OXA-10群只在宁波地区分离株中检出, KPC只在杭州地区分离株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模式有7种,所有菌株均携带 PDC和 OXA-50群,55株(56.12%)只检出 PDC和 OXA-50群。检出 PDC、OXA-50群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结论:携带 PDC和 OXA-50群基因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术中标本培养阳性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假体周围感染(PJI)翻修术前预防性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是否影响术中标本的培养阳性率。方法:此前瞻性研究招募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因PJI需行翻修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停用抗生素2周后通过抽取关节液,经培养已明确病源菌及药敏结果,且术中取出部分/全部假体。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在翻修手术切皮前30~60 min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后再取标本,B组在所有标本取材后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术中取关节液、组织、组织研磨液(TGF)及超声假体裂解液(UPL)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根据术中至少有1项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标准,分析及比较两组术前及术中培养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例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的PJI患者,其中A组16例,B组16例。最常见的感染细菌为葡萄球菌(59.3%,19/3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Tsukayama分型、假体移除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滑液白细胞计数(SF-WBC)、关节滑液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中关节液、组织、TGF及UP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1.3%(13/16)、62.5%(10/16)、93.8%(15/16)和93.8%(15/16),B组术中关节液、组织、TGF及UP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7.5%(14/16)、68.8%(11/16)、93.8%(15/16)和100.0%(16/16),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GF与UPL培养阳性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明显高于各自组内组织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①PJI翻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影响术中标本培养阳性率,在PJI感染翻修手术前无需推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②TGF培养阳性率与UPL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传统组织培养阳性率,对于无法进行超声裂解的机构可通过组织研磨的方法提高培养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用于HIV感染检测性能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4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的检测性能,为临床使用试剂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试剂、2种重组/线性免疫印迹法(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line immune assay,RIBA/LIA)试剂平行检测185份样本,采用McNermar检验分析试剂检测结果与HIV感染状态的一致性,以最常用MP公司的WB试剂检测结果为参照进行优势比( OR)计算。 结果:4种试剂检测结果与HIV感染结果一致率为83.24%~92.43%, Kappa值为0.558~0.831。英旻泰公司的WB试剂检测57份HIV未感染样本的 OR值为0.932(95% CI:0.446~1.946, P=0.851),RIBA试剂的 OR值为2.348(95% CI:1.069~5.158, P=0.034),LIA试剂的 OR值为23.064(95% CI:5.125~103.789, P<0.001);LIA试剂检测128份HIV感染样本的 OR值为0.153(95% CI:0.034~0.700, P=0.016)。对95份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检测,LIA试剂有反应的比例最低,与其他3种试剂有反应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其他3种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出现非特异反应时条带数均≤4条,显色较浅的条带比例占52.1%(37/71),出现条带主要为gp160(81.3%)、p24(71.9%)和p17(28.1%)。 结论:两种WB试剂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IBA/LIA试剂可减少不确定结果的产生,但LIA试剂对于弱反应性样本存在假阴性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素解离法纠正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引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共71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抗体,其中包括6例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5例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B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者,5例嗜肺军团菌IgM阳性患者和29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然后对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再采用尿素解离试验对阳性结果的血清进行解离,以尿素最佳解离浓度进行解离后重新测定2019-nCoV IgM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血清中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47例受检者血清均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6 mol/L时,上述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的17例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4 mol/L,解离时间为10 min,且亲和指数<0.46设定为阴性时,15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血清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论:中高水平IgM型类风湿因子易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019-nCoVIgM结果的假阳性,针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进行尿素解离将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双胍组(I/R+MET组)。I/R组和I/R+MET组小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小鼠不建模。I/R+MET组小鼠术前每日二甲双胍200 mg/kg腹腔注射,术前24 h停止给药。Sham组和I/R组小鼠术前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小鼠在术后6 h,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试剂盒分析3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小鼠氧化应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3组小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小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ULK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底物p62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I/R+MET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62.37±8.07)、(121.51±20.45) U/L]明显低于I/R组[(140.53±13.07)、(187.19±18.7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50、7.489,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炎性因子[(55.70±6.36)、(39.62±6.66)、(64.12±5.33) pg/g]低于I/R组[(99.15±7.45)、(82.73±8.90) 、(102.40±13.17) 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80、14.030、9.630, P<0.05)。I/R+MET组小鼠血清MDA水平[(1.03±0.05) μmol/ml]明显低于I/R组[(1.73±0.14) 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5)。I/R+MET组小鼠血清SOD水平[(129.70±7.12) U/ml]明显高于I/R组[(99.50±10.66)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TUNEL染色阳性率[(13.57±2.01)%]明显低于I/R组[(26.4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67,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AMPK磷酸化和ULK1磷酸化水平(1.25±0.06、1.37±0.09)明显高于I/R组(0.65±0.07、0.9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480、11.670,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自噬底物蛋白p62水平(0.67±0.08)明显低于I/R组(0.9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50, P<0.05)。 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促进细胞自噬,缓解肝脏缺氧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在无创产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NIPT的11 000例孕妇中,回顾性纳入cffDNA浓度偏低(<6.00%),或首次检测Z值灰区(3.00~4.00),或产前介入性产前诊断确定假阳性或生后确定假阴性病例共31例。取首次常规NIPT留存的血浆标本,使用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cffDNA进行NIPT(改良富集法NIPT)。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改良富集法NIPT与常规NIPT测得的男胎cffDNA浓度变化。结果:31例孕妇中13例常规NIPT cffDNA浓度偏低,11例常规NIPT 13/18/21-三体假阳性(3例13-三体,4例18-三体,4例21-三体,均经介入性产前诊断证实),6例首次常规NIPT Z值灰区(复测为低风险),1例常规NIPT 21-三体假阴性(生后染色体检查证实)。使用改良富集法后,<150 bp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片段得到有效富集,21例男胎的cffDNA浓度由常规NIPT的4.43%(2.45%~17.61%)提升至改良富集法NIPT的13.46%(7.75%~3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22, P<0.01)。13例常规NIPT cffDNA浓度偏低者经改良富集法NIPT,均成功检出为低风险;6例Z值灰区病例及11例假阳性病例中的6例经改良富集法NIPT确定为低风险,与常规NIPT复测结果一致;1例假阴性病例确定为高风险。 结论:与常规NIPT相比,改良富集法NIPT降低了因cffDNA浓度偏低导致的检测失败率,降低了假阳性率,并成功检测出假阴性病例,显示出更高的检测成功率和更低的假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学、抗菌药物优选方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科肝硬化患者324例资料,其中合并细菌性肺炎217例,对比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影响抗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抗菌疗效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所建模型与Child-Turcorto-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慢性HBV及HCV感染为肝硬化主要病因,其次为隐源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为细菌性肺炎易感因素。随着感染的发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前3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50.0%,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为27.8%。抗菌治疗以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效果为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降钙素原、白蛋白与抗菌效果显著相关,依此建立PAA模型,并与Child-Turcorto-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对比疗效预测效能,证实PAA敏感度为94.12% ,特异度为93.62%,显著高于其他模型。结论: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柏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亦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老年、糖尿病及应用激素等患者易继发真菌感染,以年龄、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建立的PAA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抗菌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其和传统培养法的区别,探讨病原微生物及检出序列数与感染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患者样本。分别进行传统培养和mNGS检测,对2种技术的诊断效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进行了分析。然后收集感染组75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和临床信息,根据mNGS是否检出病原体将患者分为检出组(51例)和未检出组(24例)。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分析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等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的94例样本中,感染组75例(79.79%),非感染组16例(17.02%),未知组3例(3.19%)。样本类型中血液占比最多(34/94),其次为肺泡灌洗液(28/94)、组织、痰液、胸水、脓液等。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60/94),其次是血流感染、胸水、中枢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感染等。mNGS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培养法( χ2=-223.107, P<0.05)。mNGS的特异度与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840, P=0.05)。感染未检出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高于检出组( t=4.724, 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检出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显著高于未检出组( t值分别为-8.848、-4.724、-4.335、-4.335, P值均<0.05);检出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R、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高于未检出组( t值分别为-5.585、-7.258、-4.678, 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后,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介素2R与病原体检出阳性有关。 结论:mNGS在结核、真菌、病毒和厌氧菌诊断方面优势更明显,其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3倍以上。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其检出病原体核酸序列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步法多重巢式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和甲、乙型流感病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可单管同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人源基因内标的一步法多重巢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入境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30份和336份排查样本,以及2020年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3年期间同样来自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入境人员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样本64份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毒株7份。选取新型冠状病毒 ORF和N基因,以及甲、乙型流感病毒M基因的核苷酸保守区域,设计和筛选出多重巢式荧光PCR引物和探针组合,同时引入人源基因内标的巢式扩增引物和探针,建立一套多重巢式荧光RT-PCR检测方法,应用制备的假病毒阳性质控品和样本盘,评估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并进行临床样本应用性验证。结果:所建立的一步法多重巢式荧光RT-PCR方法可特异性检出新型冠状病毒和甲、乙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低检出限约为125拷贝/ml,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最低检出限约为250拷贝/ml;检测101份各类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样本,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和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6.67%、92.86%和96.15%,三者的特异度均为100%,超过300份临床样本的应用性检测中,未见假阳性检出。结论:建立了一套新型冠状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和人源基因内标的一步法多重巢式荧光RT-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和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大批量样本快速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