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患者床旁超声显示双肺不对称征象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显示双肺不对称征象的临床意义,以期对肺部疾病的诊治及肺部超声检查流程加以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超声提示双肺不对称征象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肺部超声影像资料与临床诊断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查阅535例重症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排除无法获得清晰肺部超声图像及双肺对称征象患者469例,最终共66例在住院过程中超声显示双肺不对称征象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以单侧胸膜滑动征消失或肺点为表现的气胸占25.76%(17例),以单侧局灶性B线、碎片征、组织样征为表现的肺炎占18.18%(12例),31.82%表现为单侧液性暗区的胸腔积液(21例),以单侧局部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液征等为表现的痰液阻塞致肺不张占12.12%(8例),以单侧肺搏动征为表现的气管插管过深占7.58%(5例),上述超声诊断均经X线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1例单侧局灶性B线患者转外院治疗,2例单侧胸膜滑动征消失或单侧肺搏动征患者猝死,临床未能明确诊断(占4.54%)。结论:肺部超声不对称征象提示患者存在需及时处理的肺部疾病;双侧对比的肺部超声检查流程有助于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主疫区(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主疫区(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3日扬州地区23例COVID-19确诊患者病程中的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3~72岁,中位年龄51岁。结果:首次胸部CT表现:2例正常,4例病灶累及单侧肺,17例为双侧。19例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主要位于外周,其中2例呈淡磨玻璃影;2例磨玻璃与实变影并存。20例有网格征,10例血管增粗,20例内见空气支气管征,2例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有少量胸腔积液。所有患者进行了CT复查共计37次。首诊阴性的2例出现两肺多发病变。2例早期仅累及单侧的波及两侧。2例复查图像无明显变化。29次复查图像显示病灶进展,表现为病灶范围增大(20/37)、病灶数目增多(10/37)、病灶内部出现实变(25/37)。6次CT复查图像显示病情较前片缓解,表现为磨玻璃影缩小、消散,可见纤维化形成。结论:COVID-19 CT表现及演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的早期表现为分布于外周的磨玻璃影伴间质增粗、网格征,进展期病灶数目增多、增大,实变影增多,缓解期表现为病灶缩小、吸收、纤维化形成。但病程中影像表现变化很大,早期可出现阴性或病灶小而不典型而漏诊,后期出现实变和纤维化难以与其它炎症鉴别,因此连续动态观察CT表现对临床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核CT诊断模型效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影像科菌阳并接受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检查的1 7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37例,女827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8.4岁。由4名影像科医师对含病变的20 139幅CT图像进行分类标注(17种影像特征),以此作为训练数据集,构建肺结核CT图像CNN诊断模型。训练数据集数量最多的前5种影像特征依次为: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胸膜增厚、干酪性肺炎和胸腔积液。从已标注图像中随机抽取302幅图像作为测试数据集,以2名高级职称医师的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NN诊断模型和医师在肺结核CT诊断中敏感度和准确率的差异,统计CNN诊断模型分类错误的类型、数量,并绘制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OC)曲线,以测量该模型的最大诊断效能。结果:CNN诊断模型对测试数据集中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胸膜增厚、干酪性肺炎和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33%(10 982/11 520)、73.68%(2 151/2 920)、73.07%(1 128/1 544)、83.33%(1 020/1 225)和94.11%(814/865);CNN诊断模型的总体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49%(339/355)和90.40%(339/375),医师的对应数值分别为:93.80%(348/371)和92.80%(348/375),CNN模型和医师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 2=1.022, P=0.312;准确率χ 2=1.404, P=0.236);FROC曲线显示,当敏感度为78%,假阳性区域个数为2.48时,该模型诊断效能最大。CNN诊断模型诊断结核病变的分类错误主要集中于纤维条索灶、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的混淆上。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CNN的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该模型可辅助影像科医师的肺结核诊断工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法求取CT胸腔图像噪声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法求取CT胸腔图像噪声的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采集的男性志愿者的CT胸腔图像250张,通过Canny自适应阈值法提取CT胸腔图像轮廓,并比较Sobel算法、Canny双阈值法和Canny自适应阈值法的相似度;使用霍夫变换来确定感兴趣区域,考察感兴趣区域的选取大小、重建卷积核和管电流对CT胸腔图像噪声的影响。结果:Canny自适应阈值法保留了更多细节,边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所提高,对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更加灵活以及更加具有鲁棒性。Canny自适应阈值法结构相似性指数最高(0.644),均方根误差最小(0.371),其在边缘轮廓检测方面相似度最高,效果更显著。随着方形感兴趣区域大小的增加,平均噪声呈现下降趋势,噪声标准差在某些区间有所增加,特别是在较大的方形区域。在同一重建卷积核的情况下,CT胸腔图像升主动脉的平均噪声比胸主动脉的高,升主动脉的噪声标准差比胸主动脉的低。对于升主动脉,重建卷积核E的升主动脉平均噪声(41.97 dB)最低,噪声标准差(20.64 dB)最大;对于胸主动脉,重建卷积核E的平均噪声(30.78 dB)最低。胸主动脉的平均噪声和噪声标准差随管电流的增加而下降。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法求取CT胸腔图像噪声的方法,适用于检测CT胸腔图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ET/MRI和PET/CT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ET/MRI对恶性胸腔积液(MPE)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其与PET/CT的诊断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57例疑似MPE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53例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全身PET/CT和胸腔PET/MRI检查。评估PET/CT和PET/MRI图像的形态学特征,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PET/CT和PET/MRI图像中ROI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出病灶的靶本比(TBR)。分析PET/MRI图像中胸膜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ET/CT和PET/MRI对MPE的诊断效果。结果:53例患者年龄(62.8±1.7)岁,男31例。病理结果显示41例为MPE,12例为良性胸腔积液(BPE)。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T/MRI显示胸膜病灶的SUVmax高于PET/CT(6.4±0.6比5.3±0.5, P<0.001)。PET/MRI的TBR高于PET/CT(2.2±0.2比1.8±0.2, P<0.001)。PET/MRI通过联合胸膜病变部位SUVmax和DWI等影像学特征对M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6%、100%、81.1%。而PET/CT联合胸膜病变部位SUVmax和影像学特征对M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4%、83.3%、77.4%。PET/MRI和PET/CT对于诊断MPE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4比0.873, P>0.05)。 结论:PET/MRI与 PET/CT在MPE中的诊断效率相当。但PET/MRI对胸膜病灶显示更高的SUVmax和更高的TBR,并具有特异的胸膜DWI影像学特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处理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中肝中静脉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ALPPS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或多发病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6例;年龄为(44±9)岁,年龄范围为26~64岁。患者术前均行腹上区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以1.5 mm薄层图像数据传至IQQA-Liver系统,完成肝脏及其血管三维重建。基于三维重建结果结合术中实际情况行ALPPS。观察指标:(1)术前三维重建结果。(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术前三维重建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行三维重建,其中37例清晰显示肝中静脉、肿瘤位置及两者毗邻关系,3例患者肝中静脉分支显示不清晰,联合二维图像成功将其分型。40例患者肝中静脉分型为A型12例,B型13例,C型9例,D型6例。血管三维重建显示:22例患者有脐裂静脉,9例患者有前裂静脉。40例患者中,35例术前三维重建结果预测保留肝中静脉,5例预测切除肝中静脉。患者术前全肝体积为(1 012±119)cm 3,肿瘤体积为600 cm 3(8~2 055 cm 3),预留肝脏体积为(346±80)cm 3,剩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为34%±8%。(2)手术情况:4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ALPPS一期手术,术中35例保留肝中静脉,5例切除肝中静脉,与术前三维重建预测结果一致。34例患者成功施行二期手术,6例因剩余肝脏增生不足未行二期手术。40例患者一期手术时间为(350±79)min,术中出血量为300 mL(100~2 600 mL),3例患者接受输血。40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一期手术后发生国际肝脏外科学组(ISGLS)标准肝功能不全A级24例,B级16例。28例患者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并发症(17例少量胸腔积液、10例少量胸腔积液合并少量腹腔积液、1例低蛋白血症);8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5例肺炎、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1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胆汁漏);3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并发症(2例气胸合并肺炎,1例气胸、肺炎并凝血功能障碍);1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Ⅳ级并发症,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所有并发症患者予对症治疗、抗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通畅引流治疗后好转。34例施行ALPPS二期手术患者中,29例保留肝中静脉,5例切除肝中静脉。34例患者二期手术时间为(320±83)min,术中出血量为500 mL(200~6 000 mL),12例患者接受输血。34例行二期手术后ISGLS标准肝功能不全A级12例,B级22例。18例患者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并发症(11例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7例少量胸腔积液合并少量腹腔积液),12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4例肺炎、4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大量腹腔积液、1例胆汁漏),3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并发症(1例气胸合并肺炎、1例大量胸腔积液、1例梗阻性黄疸),1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Ⅳ级并发症,表现为肺炎、贫血。所有并发症予对症治疗、抗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通畅引流治疗后好转。(3)随访情况: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其术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例数分别为35、26、21例。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清晰显示肝中静脉分型及其与肿瘤位置的关系,可指导ALPPS中肝中静脉处理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主动脉壁内血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行主动脉壁内血肿检查的患者4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血管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误诊率、图像质量。结果:血管造影误诊率为6.98%(3/43),CT血管造影误诊率为4.65%(2/43),两种方法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血管造影比较,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Ⅲ级(4例)、Ⅳ级(2例)的例数较少(χ 2=3.957、4.074,均 P<0.05),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Ⅰ级、Ⅱ级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3例患者中,经CT血管造影诊断,单纯型主动脉壁血肿18例,溃疡型主动脉壁血肿25例,其中14例出现中等量及以上的胸腔积液,血肿平均厚度为11.42 mm,受累升主动脉最大直径为56 mm,降主动脉的最大直径为44 mm。 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诊断,成像清晰,效果优于血管造影,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具体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FDG PET-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8F-FDG 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19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PET-CT图像资料。193例患者中,中转开胸手术45例(中转组),未中转开胸手术148例(非中转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转开胸手术的因素。以最终是否中转开胸手术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的变量预测中转开胸的效果,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变量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中转组胸部CT的支气管周围或血管周围淋巴结(PLN)、支气管周围软组织袖带(PCS)、胸膜钙化、肺结节钙化、PLN或PCS钙化或密度增高者的比例均高于非中转组(均 P<0.05),PE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较非中转组高(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 OR=4.663,95% CI 2.191~9.923, P<0.001)及胸部CT扫描的PLN或PCS密度( OR=2.824,95% CI 1.791~7.303, P<0.001)均为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 18F-FDG PET和胸部CT组合预测中转开胸手术的效能[AUC=0.891(95% CI 0.831~0.951);SUV max最佳临界值为3.45、CT最佳临界值为70 Hu:灵敏度84.4%,特异度83.8%]优于单纯胸部CT[AUC=0.678(95% CI 0.591~0.766);CT最佳临界值为70 Hu:灵敏度62.2%,特异度62.8%; P<0.001]及年龄[AUC=0.625(95% CI 0.532~0.719);最佳临界值为65.5岁:灵敏度75.6%,特异度60.1%; P<0.001]。 结论:胸部CT扫描的PLN或PCS密度及患者年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有预测价值,CT与PET联合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具有附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前行三维重建在预测肝切除体积、手术方案制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复杂性肝癌患者3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应用IQQA-Liver软件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分别在二维、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全肝体积和肿瘤体积;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模拟手术方案,计算预切除肝体积、残肝体积,确定最佳肝切除方式和层面.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实际切除肝体积.比较三维重建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切除肝体积;Pearson相关法分析三维重建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切除肝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59)min,肝门阻断时间(23.0±8.8)min,术中出血量(517±342)mL,术后组织病理均证实为肝细胞癌.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8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1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2)二维图像测量的全肝体积[(2 316±490)cm3]、肿瘤体积[(669±420)cm3]与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结果[(2 319±494)、(672±427)cm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9,P=0.846;t=0.029,P=0.977).三维重建预切除肝体积[(1 140±430)cm3]与手术切除肝体积(1 130±404)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4,P=0.917).(3)三维重建预切除肝体积与手术切除肝体积呈正相关(r=0.998,P<0.001).结论 复杂性肝癌患者术前行三维重建可模拟手术方案,准确测量预切除肝体积,制订最优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