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模型创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吉西他滨耐药基因标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综合机器学习(ML)模型开发新的精确生物标志物,以预测胰腺癌(PC)患者预后及药物敏感性。方法:从公共多中心队列中获取768例患者的数据,并从CTRP-V2.0数据库中检索PC细胞的吉西他滨耐药数据。采用由9种ML算法组成的95个ML模型创建吉西他滨耐药相关基因特征(GRGS)。根据GRGS,PC患者被分为高危(共385例)和低危(共383例)两组。通过R 4.1.3软件的不同软件包,在纳入队列中评估GRGS预测PC患者总生存率(OS)的风险比( HR);并将CRGS与已发表基因标签进行比较。运用AutodockVina 1.2.2软件筛选药物与GRGS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记录药物与核心基因的结合能评分。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采用cox回归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HR评估两组个体之间生存时间的差异, t检验比较连续性变量,c指数值(c-index)用来比较模型和基因标签效能。 结果:在95个模型中,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操作+随机生存森林模型(LASSO+RSF)开发的GRGS显示出最高的c-index,在5个队列中的平均值为0.674。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CRGS分数较高的PDAC患者,其OS越差[ HR=7.40,95%可信区间( CI):4.42~12.41, P<0.01],相较于Grade分级、TNM分期、性别和年龄,CRGS是PADC患者较差OS的独立风险因素[ HR=1.07,95% CI:1.05~1.08, P<0.01]。与已发表的43个基因标签比较,GRGS在评估多个队列的预后方面表现更佳(c-index=0.94)。SMC4是组成GMGS的九个基因之一,达沙替尼结合SMC4蛋白分子的效能为-0.246。 结论:GRGS可作为评估PC患者临床预后和全身治疗的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CTRP5、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脂联素(APN)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患者共125例,其中健康对照组45例,T2DM无CAS患者(T2DM组)40例及T2DM合并CAS患者(T2DM+CAS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5、APN水平。结果:T2DM患者血清CTRP5较对照组升高( P<0.05),且T2DM+CAS组进一步升高( P<0.05)。血清APN在T2DM患者中减低( P<0.05),但在T2DM组与T2DM+CAS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CTRP5为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T2DM合并CAS的筛查指标;血清CTRP5与AP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胰岛素(FINS)相关( P均<0.01)。 结论:血清CTRP5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可作为T2DM是否合并CAS的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的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就诊的患者,符合NKF-KDOQI标准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41例),再依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将其分为两个亚组{EDN组[21例,肾小球滤过率(GFR)为30~90 mL/min,eGFR(1~3期)]及LDN组(20例,GFR≤29 mL/min,eGFR 4~5期)};选取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为慢性肾脏病组(CKD组,30例),同样根据eGFR将其分为两个亚组[ECKD组(10例,GFR为30~90 mL/min,eGFR 1~3期)及LCKD组(20例,GFR≤29 mL/min,eGFR 4~5期)];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分析CTRP3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葡萄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尿素(BUN)、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关系,分析CTRP3在不同组内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及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DN组及CKD组的血清CTRP3水平[(284.33±32.92)ng/mL vs.(314.42±20.82)ng/mL]低于NC组[(375.57±18.02) n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CTRP3与Cys C、BUN、TG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 r<0, P<0.05);CTRP3与HDL、eGFR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r>0, P<0.05);与性别、年龄、BMI、FBG、UA、TC、LDL之间的无相关性( P>0.05);CTRP3与Scr、hs-CR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r<0, P<0.05);③EDN组的CTRP3、FBG、HDL明显高于LDN组,BUN、TG水平明显低于L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DN组的Scr明显低于LDN组,eGFR明显高于L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TG、eGFR与血清CTRP3水平有相关性( P<0.05);⑤ECKD组的CTRP3、HDL明显高于LCKD组,Cys C、UA水平明显低于L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CKD组的Scr、hs-CRP明显低于LCKD组,eGFR明显高于L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TRP3水平较正常人低,且CTRP3水平随肾功能减退而逐渐减低;实验结果显示CTRP3与TG、hs-CRP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TG、eGFR为血清CTRP3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推测出CTRP3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炎症相关;CTRP3可能参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的损害过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尤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TRP5、CTRP9与HbA1c的相关性及对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9(CTRP9)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及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150 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产儿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n=41)、良好结局组(n=109).比较2 组基线资料及血清胱抑素-C、CTRP5、CTRP9、HbA1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胱抑素-C、CTRP5、CTRP9 与HbA1c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各预测方案效能.结果 不良结局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前BMI、孕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及血清胱抑素-C、CTRP5、CTRP9、HbA1c水平与良好结局组比较有差异(P<0.05).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后,血清胱抑素-C、CTRP5、CTRP9、HbA1c仍是GDM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G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TRP5 与HbA1c呈正相关,CTRP9 与HbA1c呈负相关(P<0.05).血清胱抑素-C、CTRP5、CTRP9 联合预测GDM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 0.936(95%CI:0.885,0.970),优于各指标单独及两两组合预测价值.结论 胱抑素-C、CTRP5 在GDM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CTRP9 表达下调,各指标与HbA1c具有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对围产儿不良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血糖控制情况、预测围产儿结局的辅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1q/tumou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3,CTRP3)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11例及同期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T2DM患者111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组52例,T2DM+NAFLD组59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3组相关临床资料,多组间比较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 结果:对照组、T2DM组和T2DM+NAFLD组3组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为(23.65±2.81)、(25.52±3.12)、(24.90±2.94)kg/m 2,收缩压分别为(119.43±15.81)、(130.63±10.20)、(139.37±14.11)mmHg,舒张压(72.93±9.74)、(73.40±9.44)、(77.97±10.00)mmHg,空腹血糖分别为(5.12±0.77)、(9.78±1.37)、(9.24±1.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分别为(4.87±1.43)%、(7.99±1.10)%、(8.56±1.29)%,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分别为1.56±0.37、2.80±1.00、3.47±0.9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分别为(1.52±0.34)、(1.23±0.31)、(1.22±0.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41±0.53)、(2.73±0.61)、(2.93±0.59)mmol/L,CTRP3分别为(292.93±68.54)、(241.69±61.01)、(150.80±56.67)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712、23.023、4.074、134.285、90.818、47.105、10.139、7.941、60.035, P均<0.05)。两两比较T2DM+NAFLD组收缩压、舒张压、HbA1c、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CTRP3低于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T2DM组BMI、空腹血糖、HbA1c、HOMA-IR、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CTRP3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照组、T2DM组和T2DM+NAFLD组3组间IMT分别为(0.75±0.13)、(1.11±0.17)、(1.25±0.15)cm,Crouse积分分别为(1.28±0.97)、(3.22±1.42)、(4.54±1.22),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6.7%(5/30)、65.4%(34/52)、78.0%(46/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105.941、67.063, χ2=32.108, P均<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T2DM+NAFLD组最高,其次为T2DM组,对照组最低。偏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HOMA-IR、甘油三酯、LDL-C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56、0.572、0.575、0.620、0.172、0.291, P均<0.05),与HDL-C、CTRP3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35、-0.675, P均<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HDL-C、CTRP3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t值分别为2.621、-3.764、-7.280, P均<0.05)。 结论:血清CTRP3与T2DM合并NAFLD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可能对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出血转化及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聚体与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出血转化及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行溶栓治疗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静脉溶栓后发生超急性期出血转化者29例(发生组)、无出血转化者131例(未发生组);前循环脑梗死者132例,后循环脑梗死者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溶栓后次日晨血清CTRP-3、D-二聚体对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CTRP-3、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发生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5 cm占比、心房颤动占比、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18.6±2.2)比(14.0±2.1)分,69.0%(20/29)比39.7%(52/131),72.4%(21/29)比44.3%(58/131),(3.02±0.31)比(2.24±0.23)mg/L],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251.3±26.9)比(285.7±29.2)μg/L],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4.61±0.43)比(2.96±0.5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62, P<0.01;χ 2=8.22, P<0.01;χ 2=7.52, P<0.01; t=15.44, P<0.01; t=5.82, P<0.01; t=15.91,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 OR=1.69,95 %CI:1.02~2.15, P<0.01)、梗死灶直径>5 cm占比( OR=3.73,95 %CI:1.96~5.10, P<0.01)、心房颤动( OR=2.14,95 %CI:1.25~2.96, P<0.01)、发病至治疗时间( OR=3.44,95 %CI:1.85~5.02, P<0.01)、血清D-二聚体( OR=2.37,95 %CI:1.56~3.30, P<0.01)、血清CTRP-3( OR=2.90,95 %CI:1.91~4.25, P<0.01)均为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以CTRP-3为262.58 μg/L、D-二聚体为2.96 mg/L为界值,对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96,两者联合的AUC为0.823。2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18.7±2.1)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为(3.8±0.5)分,13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别为(14.0±1.9)分和(3.2±0.6)分,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TRP3水平分别为(253.7±28.5)μg/L、(284.9±32.4)μg/L,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1±0.4)mg/L、(2.2±0.3)mg/L,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TRP-3水平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强负相关( r=-0.72, P<0.01),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弱负相关( r=-0.35, P<0.01),与脑损伤mRS评分呈强正相关( r=0.80, P<0.01);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强正相关( r=0.88, P<0.01),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弱正相关( r=0.24, P<0.01),与脑损伤mRS评分呈强负相关( r=-0.76, P<0.01)。 结论:血清CTRP-3、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脑出血转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SFRP5、CTRP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C1q/TNF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151例作为AMI组,并收集同期我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AMI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n=31)和复流组(n=120)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AMI患者与对照组血清SFRP5、CTRP3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FRP5、CTRP3水平与常见心肌梗死标志物的相关性;对比PCI术后的无复流组与复流组患者血清SFRP5、CTRP3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FRP5、CTRP3指标对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SFRP5、CTRP3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AMI患者血清SFRP5、CTRP3水平与心肌梗死标志物cTnⅠ、CK-MB、Mb水平均呈负相关系(P<0.05).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31例(20.52%),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患者受Mb、cTnⅠ、CK-MB等因素的影响(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血压、心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因素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Ⅰ、Mb、CK-MB等水平升高是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RP5、CTRP3水平升高是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SFRP5、CTRP3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876、0.950,两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SFRP5=3.082,P=0.021;Z二者联合-CTRP3=2.901,P=0.037).结论 AMI患者血清SFRP5、CTRP3水平升高,两者联合对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泌乳的影响及营养干预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糖脂代谢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泌乳情况的影响,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修武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GDM患者,根据产后泌乳情况,将52例存在产后泌乳启动延迟(DOL)的患者列为病例组,将其余60例正常泌乳患者列为对照组,归纳导致GDM患者发生DOL的危险因素,分析糖脂代谢水平与DOL的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并探讨具体营养干预对策.结果 妊娠期体质指数(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增长值≥5 kg、初产妇、剖宫产、空腹血糖(FBG)≥10 mmol/L、餐后2 h血糖(2h PG)≥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甘油三酯(TG)≥2.50 mmol/L、总胆固醇(TC)≥6.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 mmol/L、载脂蛋白 A5(ApoA5)≤100 μg/L、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600 μg/L、缺乏系统母乳喂养指导为导致GDM发生DOL的危险因素.DOL发生率与FBG、2h PG、HbA1c、TG、TC、LDL-C、CTRP6呈正相关,与HDL-C、ApoA5呈负相关.结论 超重或肥胖的初产妇经剖宫产分娩后发生DOL的风险更高,其发生率与糖脂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予以个体化营养管理并做好相应母乳喂养指导对防治DOL、提高母乳喂养率均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及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8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量颈总动脉IMT.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TRP3、CTRP9水平及颈总动脉IMT,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动脉硬化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分析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TRP3、CTRP9 水平分别为(238.34±65.23)、(138.34±52.65)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2.14±83.47)、(249.25±78.32)ng/mL],颈总动脉IMT为(1.34±0.41)mm,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硬化程度正常占比为9.20%,明显低于对照组(72.94%),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占比分别为31.03%、57.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64%、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总动脉IMT的增加,血清CTRP3和CTRP9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 IMT 均呈负相关(r=-0.461、-0.592,P<0.05),而 CTRP3 和 CTRP9 之间呈正相关(r=0.49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IMT有明显负相关性.CTRP3和CTRP9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预测和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重要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7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是高度保守的脂联素旁系同源物,具有与脂联素相似的结构及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表现,CTRP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作用广泛.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补体CTRP家族中,CTRP1、CTRP5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CTRP3、CTRP6、CTRP9、CTRP12、CTRP13、CTRP15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现综述CT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